玩转地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潭的地理条件 玩转地理

玩转地理

2024-01-13 1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潭,风沙跑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其中,“光长石头不长草”,这是因为平潭(海坛)岛既是大陆岛,又因岛上风力遒劲,土壤层较薄(风沙运动)。再加上远古火山运动,导致岛上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盛产花岗岩),大多地块岩石裸露。

“风沙满地跑”,则与平潭多大风有关(“风沙岛”)。据史料记载,该岛曾有“一夜风沙起,埋没十八村”的惨况。其中,该岛的风沙来源主要是闽江(闽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东北向波浪和洋流等作用下向南移动,在岛的东北部等海域沉积。退潮期间,海滩泥沙裸露,在强劲的向岸风作用下向陆运移)。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台湾海峡之中,且海面少摩擦,再加上狭管效应影响),特别是到冬半年(高低纬之间的温差大,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半年盛行东北风,与台湾海峡走向平行,起增强作用),平潭饱受东北季风的侵害(一年之中,亦多为东北风),加上海岸前沿风力更大,极易形成飞沙和流动沙丘。

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下,平潭县营造了一整套防风固沙综合体系。其中,长江澳(“澳”在闽粤一带多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即类似港湾)风口,处于平潭岛的(东)北部,是当地最大的风口。因此,人们为治理当地风沙,特在该地及其南侧的芦洋浦吹沙地(风口地带)退耕(租地)造林,夯实森林屏障。与此同时,还修建了前沿挡风沙堤及挡风篱笆等措施,并打造了风力场(既可以发电保能源供给,又可以阻滞风力)。

平潭,石头厝

民谣中的“房子像碉堡”,即指平潭建筑特色之石头厝(音同措,即房屋)。其中,该类建筑使用的“材料”多为岛上固有的花岗岩(俗称“白石”。就地取材,原料丰富且相对廉价)和喷出岩(俗称“青石”),建筑主体多为青色和灰色(花岗岩多呈肉红色及灰白色,略具黑色斑点,矿物结晶颗粒较粗,肉眼明显可见)。

注意,遍布全岛的海蚀地貌奇观,让平潭岛誉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博物馆”),因此赢得了“海蚀地貌甲天下”的声名。其中,平潭地质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平潭一跃成为继海南岛后,成为中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

其中,作为地质文化村的北港,其石头厝最为出名。北港村依山而建,囿于多风少树的环境,人们从山上寻找石料,建成了今之石头厝。其中,为了防季风、台风等强劲风力的破坏,石头厝的房顶瓦片也压着石头。这样的建筑,不仅可有效抵御风灾,且不易被海风侵蚀,牢固可靠(另有耕海牧渔之人以厚重石屋作为精神寄托之说)。

虽然平潭纬度较低,且与海洋为伴,终年气候较为温和,但实际上亦有炎热(湿热)和寒潮的影响。不过,石头厝的存在,却有冬暖夏凉的效果(石块较为厚重,且因岩石性质之故,屋内相对恒温——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外表受太阳光曝晒,温度升高,但内部却很少受到热力的影响。冬季寒潮、寒风与之同理)——类似洞窟的恒温。

除了石头厝,由于附近海域贝类资源丰富,建筑物中多有贝壳装饰(平潭贝雕),如贝壳围墙(类似泉州等地的“蚵壳厝”。蚵,音同科)。此外,北港君山上有“会唱歌”的石头——由多种火山喷出岩(如火山碎屑岩)组成,密度较大,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故用铁锤等重物敲击时,或发出类似音符的声音。

注意,火山碎屑岩(碎屑多具棱角,分选性很差,成分和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常缺乏稳定的层理)是由火山喷发的各种碎屑物经短距离搬运或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其中,该类岩石多具有喷出岩和沉积岩双重特征(从物质成分上看,与岩浆密切相关。从结构构造上看,又同沉积碎屑岩有相似之处)。

平潭,象鼻湾

平潭岛,地处海洋之中,除去远古火山运动的遗迹(花岗岩),今以海蚀地貌(注,平潭的蚀余地貌景观,即海浪、流水侵蚀、风沙磨蚀等地貌,达到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级别,其中尤以奇形怪石而闻名)著称。金井(旧敖东)镇建民村的“建民沙堤”,更是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享有“亚洲第一冲积坝”的美誉。

注意,海岸地貌(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海岸带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其中,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如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及海蚀柱(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部分)。

此外,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堆积而形成海积地貌,如海滩(由于海水侵蚀近海凹地,在水流横向运动影响下,泥沙上移堆积在岸边)、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离岸堤、水下沙坝(波浪接近海岸时,由于海底变浅,摩擦增强,泥沙物质沉积,形成堤状堆积地貌,水下沙坝升高露出水面,即为离岸堤)等。

建民沙堤的成因,一般认为与台湾海峡的一股暗流(沿岸流)有关。该暗流经过平潭岛时,因海底较浅,摩擦力大,海底的泥沙物质不断堆积,且向上推动,最终露出水面而成沙堤。由于该沙堤(东西走向,总长4690米)造型呈长条状斜伸入海中,外侧有一小段勾回,涨潮时如同象鼻,故又名象鼻沙堤(附近海湾则为“象鼻湾”)。

建民沙堤(世界罕见的直插入海的大沙滩)地势北缓南陡,顶部平坦、松软,沙粒均匀晶莹(杂质少),水质清澈,既可作天然海滨浴场,又适宜开展海上体育活动,更是安海澳(避风港)的南部屏障。但是,由于沙堤的沙质较好,故(非法)盗采海沙行为屡有发生,严重威胁沙滩的长存。

练一练

2019年湘南教研联盟

高二下第一次联考

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石头房屋(右图),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读图完成 1—2题。

1、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保温

B.石头压瓦——防风

C.窗户小——防御 

D.屋顶缓——排水

2、关于平潭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减湿

B.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C.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答案及解析

1、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保温

B.石头压瓦——防风

C.窗户小——防御 

D.屋顶缓——排水

答案:B

解析:

平潭“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即当地深受“大风”的威胁,再加上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故建筑物多以石头为原料(厚重、牢靠,不易损坏)。其中,屋顶上石头压瓦,主要是为了避免风力过大,破坏屋顶(掀翻屋顶之瓦,即增强屋顶的抗风性)。故B项正确。

厝的建筑较为低矮,一方面是古代建造技艺较为落后(难有钢筋混凝土,垒高层存在风险),另一方面是当地多大风(季风、台风等),高层建筑犹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真是存在“风”险)。但是,当地纬度较低,气候温和(亚热带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少有低温,无需特别强调“保温”作用(此外,保温,也可以指保持“恒温”,石头厝冬暖夏凉,的确有这一优势,但与房屋低矮关系不大,而是与建材有关),但需要小心排水(即设计坡度较大——坡度大,利于排水,联想小时候玩的滑滑梯,如果没有一定坡度是滑不动的)。故A、D二项错误。

其中,石头厝的窗洞均较为窄小,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抗强风(外侧为石窗,内侧为木窗扇——增强窗户灵活性。或有镂空的高窗进行内外空气循环,类似现今厕所的高墙通风窗)。但是,这些窗户的设计,大多与防御关系不大,因为石头厝均为普通民房(民谣的“房子像碉堡”,重在生动形象表述房子形态,而非房子的功用)——现存石厝,多为晚清或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建筑,虽有匪患及内忧外患,但对于平潭而言,整体太平无事(建筑物军事价值较低)。故C项错误。

2、关于平潭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减湿

B.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凝而成的

C.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答案:C

解析:

该岛附近既有沿岸流(寒流),又有暖流,且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沛(平潭县旱情较严重不假,但这与降水量关系不大,而是与其地形、蒸发等有关)。故A项错误。远古时期,该地火山运动较频繁,故多有岩浆岩(含喷出岩和侵入岩),但根据材料(抓准材料,从材料出发,不要“无中生有”),我们可知“岛上花岗岩丰富”,即其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故B项错误。

平潭岛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但是与台湾岛也有100多千米的距离,台湾岛及台湾山脉的阻挡,或导致该地遭受的台风灾害较小(台湾海峡较浅,台风在翻过台湾山脉后,难以及时补充能量,故再次登陆大陆之时,台风威力较小),但不可能会使得平潭免受台风侵袭。故D项错误。

平潭是个岛,四周都是海,且在其东侧有小规模渔场,适宜耕海牧渔(因地制宜)。再加上,该地海蚀地貌及独有的自然人文风光,适合发展旅游业(面积较小,不适合发展工业或大规模的种植业)。此外,当地常年受东北大风的侵袭,风力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风电产业。故C项正确。

金华十校2019年11月

高三模拟考试

2019年9月25日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曾因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原因被称为“建桥禁区”。下图为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平潭岛大风天气最频繁地点位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区域气压差变小

B.台风等天气变少

C.抗风灾能力增强 

D.沿海防护林建设

答案及解析

7、平潭岛大风天气最频繁地点位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A

解析:

根据“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我们可知当地东北风的风频最大,①地东北方为海洋,海面摩擦力小,大风天气最频繁,故A项正确。②地位于正东(或稍偏北)位置,风力相对较小,且外海(两侧)有半岛的存在,大风天气的频率较低(类似避风港,而①地则是狂风直入),故B项错误。③、④二地分别位于岛屿的南侧和西侧(注意指向标的指向,不是常规的“上北下南”,而是略带倾斜),处于盛行风(东北风)的背风侧,风频低、风速小(结合图文),故C、D二项错误。

8、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区域气压差变小

B.台风等天气变少

C.抗风灾能力增强 

D.沿海防护林建设

答案:D

解析:

注意,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二: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动力,与热力不均有关)和摩擦力(下垫面性状,含地形因素——狭管效应)。理论上而言,区域气压差变小,会使得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但根据该题材料及高中所学知识,难以判断这种情况(类似超纲,排除)。同理,台风等天气变少,也会减少当地的风灾,但这个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呢?故A、B二项错误。

实际上,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沿海防护林建设(完善),增加了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上岸”的向岸风减缓了“步伐”。这样的建设,可以提高抗风灾能力,但是原则上抗风灾能力与大风日数递减没有逻辑关系(或曰,因为防风林建设,导致大风日数减少,最终提高了抗风灾能力。换言之,抗风灾能力是“果”,而不是“因”)。故D项正确,C项错误。

惠州市2020届高三

第三次调研考试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福建省平潭岛常年多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繁,分布有我国典型和极富科研价值的海岛海岸风沙地貌。潮间带海滩因海水周期性涨落,其碎屑物的搬运受风速、滩面表层湿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图为平潭岛位置示意图和研究区域1个潮周期内潮间带海滩风沙环境要素观测结果统计图(其中风沙撞击颗粒数可反映风沙活动强弱)。

(1)分析平潭岛多大风的原因。(6分)

(2)推测平潭岛风沙活动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该区域研究时段内17:00后海岸沙滩风沙活动弱的原因。(8分)

答案及解析

(1)分析平潭岛多大风的原因。(6分)

答案:

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强盛;(2分)周边海域广,风力阻挡小;(2分)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加大风力。(2分)

解析:

通常来说,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二: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动力,与热力不均有关)和摩擦力(下垫面性状,含地形因素——狭管效应)。其中,当地处于大陆与大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较大(属于季风气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季风强势。其次,平潭岛四周海域较广,少有大陆、大岛拦阻(特别是西南及东北方,均为海峡水域)大风,风力强劲(海面摩擦力小)。最后,季风方向与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一致,台湾岛与中国大陆所夹的台湾海峡,为季风营造了狭管效应,最终加大了风力。

(2)推测平潭岛风沙活动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8分)

答案:

冬春季节。(2分)

季风气候的干季,地表干燥(3分);冬季风强劲且大风日数多(3分)。

解析:

根据平潭岛风频示意图(玫瑰图),我们可知该地多东北向大风,此风向与中国低纬地区(如海南、台湾等地)冬季风风向一致。此外,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温和)少雨,多雨的情况下浮尘沉降(重量较大),地表湿润,难以形成风沙(且夏半年植被茂盛,阻力大)。换言之,当地的冬半年(冬春季),地表干燥(土质、沙质疏松),外加冬季风强劲(狭管效应)且大风日数多,风沙活动频繁。

(3)分析该区域研究时段内17:00后海岸沙滩风沙活动弱的原因。(8分)

答案:

夜间风力相对较小;(2分)高潮后潮位下降,海岸沙滩表层湿度大,不易起沙;(3分)夜间温度低,蒸发弱,风干作用弱(夜间温度低,蒸发作用弱)(3分)

解析:

该区域研究时段内17:00后海岸沙滩风沙活动弱,我们首先要根据时间及地点(沿海)考虑海陆风的影响。所谓海陆风,其实就是“季风”的迷你版:白天陆地升温快(比热容小),快速形成(热)低气压(海洋高压,陆地低压),沿海盛行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类似夏季风成因;夜间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低压),沿海盛行陆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类似冬季风。

由此可知,夜间多陆风(吹向海洋),对岛上的影响较小(或答,夜间自海洋而来的风力相对较小),即使是有风沙,也是刮进了海里。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17:00后,潮位下降,海岸沙滩表层湿度大,不易起沙(刚刚退潮,裸露的沙滩水分仍旧较多,质量大。但注意,过了一夜,情况则会有不同)。此外,夜间温度较低(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蒸发较弱,沙子的湿度大(联想常见的夜间、清晨的露珠),难以形成风沙作用。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丨《海峡农业》、平潭县政府官网、

《福建日报》、人民网、

百度百科、《辞海》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李   慧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