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人数再增约1.3万人,今年变数几何?如何避免“踩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果市高中录取分数线 广州中考人数再增约1.3万人,今年变数几何?如何避免“踩雷”?

广州中考人数再增约1.3万人,今年变数几何?如何避免“踩雷”?

2023-04-20 0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孙安娜 叶冬梅

今年广州中考人数增加约1.3万人,意味着可能出现哪些变数?家长和考生应如何避免“踩雷”?首先,中考人数增加或导致各梯度线上线考生人数上涨,学校录取分数上扬、且末位考生志愿号前移,因此填报志愿建议保稳为主,争取第一志愿录取。其次,今年亟需增加约7000普高学位,但去年普高已经扩招一轮,引来学校超规模办学、名校资源稀释等顾虑,专家建议,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各方敢于开办新学校。

中考人数将逐年攀升

4月17日,广州中考体育开考,参加考试人数超12.4万人。虽然官方尚未公布今年广州中考人数,但体育是中考计分科目,参加体育中考人数基本可视为中考人数。例如,广州市招考办数据显示,2022年共111464名考生报名参加中考,111464人参加体育考试。

也就是说,2023年广州中考人数约为12.4万人,比2022年的11.1万人,增加约1.3万人。而2022年比2021年报名人数增加2万人。

近年来,广州中考人数处于持续攀升状态。未来10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

因为,根据目前广州初一初二乃至小学各年级人数显示,广州中考人数将保持攀升态势。此外,由于二孩生育等原因,广州市教育局此前表态,2023年、2024年广州将迎来小学入学高峰。

因此,对于目前就读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及家长来说,要做好中考人数可能持续增加的准备。

当然,相关部门正积极扩充普高学位。广州教育“十四五”规划指出,计划新增3万普高学位,相信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考竞争压力。

影响1:第一二三梯度上线考生或激增

中考人数增加,可能造成各梯度线上线考生增加,当某一梯度线上考生增加人数与普高增加学位不匹配时,会导致学校可选择的考生变多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剧,学校的录取分数上扬、且末位考生志愿号前移。

广州中考以约前12%的考生成绩作为第一档梯度控制线分数,后续梯度线依次类推40分。去年中考人数增加2万人,各梯度线以上考生也激增,就出现了一些学校录取分数上扬、末位录取志愿号前移,高分考生志愿填报不当,滑到下两个梯度学校,甚至滑档补录的情况。

2021年和2022年广州市中考分数段统计表数据显示,第一梯度投档线以上考生分别是10959人、13396人,去年增加了2437人;第二梯度分别是13665人、17391人,增加3726人;第三梯度分别13818人、16140人,增加2322人;第四梯度分别是12434人、13665,增加1231人;第五梯度分别是10380人、10654人,增加274人;普高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考生分别是约3345人和约1394,减少1951人。

由数据可见,去年第二梯度线考生人数上涨最多,近4000人,第一、第三梯度分别增加2000多人,第四梯度增加1000多人。而去年普高录取人数增加的是7186个,这7000多个学位增加在哪些梯度线的学校,并不确定,就可能造成不匹配。

例如2022年,第一梯度线上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越秀校区),录取分数分数从690上升到725,末位考生序号从2到1;第二梯度线上学校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录取分数线从650涨到698,末位考生序号从3到1;第三梯度学校广州市第四中学,录取分数线从610到669,末位考生序号从6到1。

虽然试题难易也是录取分数波动的因素之一,但末位考生序号的提升是不争事实,说明该校竞争有所提升。

建议:志愿填报稳妥为主

因此,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中考志愿填报建议保稳为主。

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吴晶晶指出,无论是710分、690分还是630分左右的同学,都建议保稳为主,尽量确保在第一志愿被录取,“踩线进入任何一所学校,都未必是非常理智的选择。如果让出二三十分,成为学校的前半部分或排名靠前的学生,获得该校的优质教育服务和资源会更具优势。”因此,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不要纠结于“不浪费孩子辛苦考的每一分”,让出二三十分并不吃亏。

此外,吴晶晶提醒,从2022年中考录取情况来看,不少区的龙头学校在第一志愿已经招满,第一志愿冲省市属名校、第二志愿用区属龙头保底的方式,要谨慎考虑评估。

影响2:亟需增加约7000普高学位,哪里来?

中考人数逐年攀升,增加普高学位自然成为当务之急。

以中考普高录取人数除以填报志愿人数,即可获得普高录取比例。2022年广州中考普高录取比例约为57%,以今年12.4万考生的基数,要保持这一普高比例的话,需要普高学位约7万个,对比去年普高录取6.2万人,即普高学位增幅应达约7000个。这将是巨大挑战。

广州普高学位增加主要依靠三个来源:

一是名校开办新校区。例如今年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将招收首届高一学生。但有号召力的名校就那么几个,执信、广雅、铁一等不少已经开办了新校区,学位再增也是有限。而且名校扩张也必须有度,需警惕名校稀释的问题。

二是开办新学校。但开办一个新高中,从学校本身到地方政府都有顾虑。因为没有办学成绩参考,或没有初中“子弟兵”保障生源,万一首届招生录取分数较低,失去了“江湖地位”,未来再想“逆袭”,就难了。

三是现有高中扩招。但去年广州普高已经扩招一轮,增加了7186个学位,不少学校人数已经超过设计规模,面临校舍、场地不足等问题。“从一个宿舍住6个学生扩充到住7个学生,食堂也不够用,学生排队洗澡,经常迟到。”一位校长表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表示,广州教育近年来出现了超大规模学校问题,学校能容纳多少学生,应配备多少课室、活动室、实验室、运动场地,是有标准的,但由于学位供给不足不断扩招,不少学校超规模进行教学活动,打掉实验室、活动室改造成课室,校园拥挤,影响教学。

普高扩招,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除了校舍容量问题,学校更焦虑于扩招后能不能保持教学质量?

一位去年扩招几百人的校长表示:“因为编制、疫情等原因招不上老师,目前教师缺口130多人。再扩招,别说教好,有没有人教都是问题。”

多位校长说:“扩招需要提前储备师资、保障教学质量。但是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每年只能按师生比获得编制名额,学生没入校之前,是很难预支指标的,而且一个老师至少要培养3年才算稍有经验,目前能提前一年储备几个老师,已经算不错。在不超学校设计办学规模的前提下,每年扩招1个班是比较理想的节奏。但是学校面临外在压力,扩招速度往往身不由己。”他们担心:没有高质量师资作支撑的扩招,会变成“兑水”扩招,会败坏学校十年甚至几十年才积攒起来的美誉。

建议: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敢于开办新校

吴颖民建议,相关部门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新学校建设步伐。

对于地方政府和新学校顾虑招生分数,不敢开招高中的问题,吴颖民建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地方政府愿意和敢于开办新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果能从学生入学及毕业情况、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全面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多维度考核学校、老师、学生,且所有考核指标和结果公开、透明,全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看到每个学校的教育能力、办学水平,不同孩子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发展进步,让大家都理解接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自然能够理性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世伟教授建议,首先,引入社会力量办普高,政府补贴学生一定比例学费,以补充公办普高的不足。其次,建设“高中园”,深圳已有探索。第三,优化资源配置,经费首先用于满足建设学校及师资培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甘卓然

校对 | 彭继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