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望镇人民政府 平 望

平 望

2022-06-11 0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望,位于吴江市中部,汉代时以乡称,唐代时设平望驿,宋熙宁年间(1068—1077)在此置军垒,建炎年间(1127—1130)宋室南渡后设平望巡检司,元明清三代一直延续旧制。元至正十六年(1356),吴王张士诚筑平望土城,明洪武元年(1368),明大将常遇春伐张士诚破平望城,自此设平望镇,归平望巡检司管辖。宋元间,平望便“两岸邸肆间列,以便行旅。明初居民千百家,百货贸易如小邑,然弘治迄今(指清乾隆年间),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俗以小枫桥称之。”(清乾隆《吴江县志》)

平望历来是江浙沪皖的水陆交通枢纽。京杭大运河、太浦河、頔塘、烂溪和苏(州)嘉(兴)、平(望)南浔(浔)公路和沪青(浦)平(望)公路交会于此。

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平望早在北宋熙宁年间即已大商巨舶往来,物货充溢,但由于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代有兴衰。在近一百多年间,即遭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和抗日战争期间两次重创,虽很快就恢复,但平望的古建筑与未遭战乱的同里、黎里等镇来说要少得多。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名胜古迹颇多。

镇南的莺脰湖,相传是吴越春秋时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莺的脰(脖子)而得名,湖中有一个小岛,名平波台,由道人周妙圆修筑于明天启六年(1626),以前,拜佛烧香船只凡途经莺脰湖者大多要上此台来进香,“平湖秋月”、“莺湖夜月”之美称不胫而走。

镇东南的安德桥,现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66—779),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游平望,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作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安德桥的南边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庙宇——小九华寺,该寺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为近现代名僧太虚法师的出家之地。安德桥南原有元真钓矶,相传为唐代诗人张志和钓鱼处。镇北的安民桥,俗名北渡桥,又名北大桥,现存之桥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至今已历近四百年。在长老桥北堍和袅腰桥运河两岸共有三座明代抗击倭寇时所筑的敌楼,其中运河东岸的那一座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消失。镇西北7公里处的溪港古村,至今较好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存有刘猛将军庙、东林桥、大庆桥等市文物控制单位,于2008年1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名村。

平望历史上也曾名人辈出,特别是自明末清初以来更是贤士迭出。潘柽章(1626—1663),平望镇溪港人,年十五补县学生员,明亡后,隐居家中,致力于撰著《国史考异》、《松陵文献》,又仿《史记》体例与友人吴炎、王锡阐共撰《明史记》。潘耒(1646—1708),潘柽章之弟,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吴琼仙(1768—1803),为清代乾隆年间的知名女诗人,是著名学者袁枚的女弟子,著有《写韵楼诗集》、《双巢翡翠阁小札》。翁广平(1760—1842),号海村,又号莺脰渔翁,一生安贫力学,曾得日本国史数十种,撰《吾妻镜补》,世系表10卷,地理、风土等20卷,还著有《听莺居文钞》、《平望志》等。殷兆镛(1806),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礼部侍郎,曾为道光皇帝讲解经传史鉴,现北京清华园内尚存有他所题“水木清华”对联墨宝。出自平望望族唐家的唐长孺(1911—1994),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在魏晋南北朝史、唐史和吐鲁番出土文书等方面上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在史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平望物产丰阜。莺湖金睛银鱼名闻遐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年产量尚达数万斤,除应时供应镇上居民外,还晒成干,远销全国各地。兰余斋闵家冰雪糕在清乾隆年间名极一时,至今仍在热卖。产于民国初年的平望辣酱和产于民国二十三年的平望辣油,历经近百年仍盛销不衰,其制作工艺由吴江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平望辣油辣酱同出于达顺酱园的平望乳黄瓜,因其具有嫩、脆、鲜、甜等特点,声名在外。平望麦芽塌饼,黛青光亮,细腻甜糯,清香扑鼻,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