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为什么难以“复兴”?论经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原县的地理位置 东北为什么难以“复兴”?论经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东北为什么难以“复兴”?论经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023-03-24 1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为东北的地理条件非常恶劣,唯一的优势是大平原+先一步工业化。实际上东北是摸了一把烂牌,只比西北地区和西南山区好一些,但是先一步出牌,能打成这样已经是逆天而为了。东北地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的发展模式,是向外输血,且难以持续的。正如我的封面图:东北人民迎着风雪而上,但风雪仍旧是风雪。

正因为地理条件是先天劣势,所以自古以来东北都是地广人稀苦寒之地,长久以来一直未能纳入中央地区实际控制的版图,辽东郡基本也就到辽宁南部地区。之前写过两篇回答,都被举报了。但即使再难听我也得科普最基本的初中地理内容。

学过马哲的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形态。针对网上种种说的“税率”“素质”“体制”“z策”等因素,的确是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不是主要矛盾。很少有人就东北的物质存在进行分析。本文被多人举报,N次修改,各种简称以及文字混乱不顺实为无奈选择,请读者见谅。

首先注意:

1 中国说的“南方”“北方”一般指以秦岭-淮河、一月均温0℃等温线划分的。

2 网上说的南北方“经济”“发达”“发展”的比较,一般是拿东北东南沿海以及沿长江城市比较。西南西北等不发达的原因是内陆航运不便+山地丘陵运输建设不便导致的,属于地理条件更加劣势的区域。

太长不看版本:

1 气候条件:苦寒之地,冰封半年,大劣势。

2 地理位置:祖国和东亚边陲,非交通枢纽,缺少出海口,大劣势。

3 地形地貌:大平原,优势;被安排为主粮产地,劣势。

4 地缘政治:离那太近,邻居都不靠谱,劣势。

5 自然资源:储量多种类全,优势。品质差枯竭多,劣势。

6 历史沿革:地广人稀→特殊时期→现代变化

7 未来展望:回归中游省份,人口流失,重工业+基础粮产地。

8 分析他国:从地理角度分析世界其他地方的兴衰

1 气候条件:苦寒之地,冰封半年,大劣势

东北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有大规模人口聚居地区,最冷的地方,没有之一。

知乎有无数朋友问我“北欧呢?北美呢?”我也只能无数次科普: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地中海、波罗的海小气候带,北欧和北美比东北暖和太多太多了。

全球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

这是去年十二月初,某人非得跟我刚北欧和北美也很冷,我反手就是一套图:北京时间2020.12.3 中午14:25~14:30的实时气温截图。咱们正午比人家午夜都冷,还有什么可说的?

可以看到,北欧北美在十二月甚至大多数时候都不到零下

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们初二就学过的北大西洋暖流和季风方向。

加那利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航运便利每到冬天,西伯利亚冷气团就席卷东亚欧洲终年享受温暖潮湿的西风带的滋润当然,还有人问我:“东北这么不好,为什么沙俄和日本争着来抢?”我只能回答:“因为土地这玩意多多益善,现在西白利亚白送中国,咱也是愿意要的。而且沙俄日本都是二流列强,欺软怕硬的主,好的地方早让英法德美等老牌列强分完了,他们只能抢抢当时更弱鸡的大清和民国了。你看后来日本想抢东南亚和菲律宾,被按在地上打。沙俄不说了,连两面作战的德二都打不过,苏联成立初期还被白波反推回来了。后来靠社会主义铁拳才称霸。”

何况芬兰550万人,瑞典1000万人,挪威530万人,加拿大3800万人。

与之对比,沈阳830万人,长春750万人,齐齐哈尔550万人,鞍山360万人,哈尔滨1076万人,东三省总人口一个亿。全球人口超五千万聚居区就没有这么冷的。

很多人不相信沈阳和莫斯科差不多气温,如评论区 @刘洋17684317671 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地理不好的人。明明动动手指就能搜索出来的结果,非得张口就来相差十度。这充分说明我国目前地理教育是极度欠缺的。

沈阳气候

实际上沈阳很多时候比莫斯科还要冷,把拿破仑和希特勒冻回去的严寒,是东北人每年保留节目。

那么寒冷的天气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最直接影响百姓生计的,就是取暖问题。如果在东北,没有充分的取暖措施,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原视频不能看了,大概是某人醉酒夜不归宿在街上被冻死成冰块的视频)

这可比南方所谓“魔法攻击”要厉害得多。南方不采取大规模取暖的原因就是不够冷:在南方不修暖气,但是老百姓还能生活。东北不修暖气,老百姓就会冻死。南方敢让冬天室内外气温一致,靠棉衣棉被就不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在东北室内外温度一致就会有人丧命,棉衣棉被都扛不住。

有人问:那以前没有暖气东北人怎么过的?答:我们烧炕,或者烧炉子。

淮河以南要是真那么冷,为什么硬挺着不烧炕?

效果就是:家家户户必须储备煤、木材或者秸秆,烧炕的结果冷热不均。火炕烫屁股,屋里气温还很低,窗户上还有窗花;各家各户自己烧暖气导致空气污染,资源浪费,运输费用增加等。同时还有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火灾的风险。

我在福建省生活了十年,也去过广州和温州,冬天从没开过空调(因为没有)或者电暖气,气温从未低于9℃,裹着被子穿厚一点就能过。如果是东北,欢迎大家来沈阳体验冬季户外送外卖10小时的感受。

比如这是我东北农村老家平房的一面墙,你感受一下它的厚重程度。

东北农村传统墙的厚度

而现代东北楼房的外保温施工和材料,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外保温材料结构图外保温施工

而这是我在福建乡镇里住过的房子,可以看到外墙丝毫没有外保温,完全开放的大阳台,混凝土作为热桥就这么在外面露着。我在福建省甚至睡过一皮砖的墙。根本不用考虑热量流失的情况。

福建泉州某乡镇传统小楼泉州某工业村主干路,甚至还有石棉瓦搭成的房子

所以现在东北城市都采取集中供暖,家家户户修成筒子楼,上下左右都有邻居减少散热面积,暖气水集中入户,减少空气污染和运输成本,避免浪费。

但是修暖气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不仅反应在每年好几千的暖气费上,还反映在建造暖气、维修暖气的成本,供暖物资的运输、调配等环节的成本。这些环节多半是需要财政补贴的,因而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大,税率居高不下。

暖气管道的铺设、维护是非常耗费资源的东北供暖厂必须星罗棋布建在城市中很多地方暖气属于赔钱状态,依赖财政补贴

另外暖气效果真不是家家户户都热得吃冰棍。我的两个家一个挨着热电厂,过年热得得光膀子;另一个房子远离暖气厂,我现在披着棉衣穿着棉拖鞋给你们打字呢。

很多地方实际供暖效果并不好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气温长时间低于零下,水是会结冰的。

有人说:不就是结冰吗?正好滑雪,滑冰了。在某些人眼里,水长时间结冰的结果是这样的: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这样的

吉林雾凇

或者这样的

户外滑冰场

但是实际上:长时间的冰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只是东北人适应了。实际上其结果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每年都有因降雪、冻雨而造成的的交通事故

是这样的

所以为了应对这样灾害,我们每年只能这样:

某些南方的同学还不理解,不理解就对了,清扫积雪每年都要耗费沈阳极大的人力物力。即使如此,因冰雪导致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每年仍造成很大的损失。

冬季水冰冻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冬天没法搞航运。这点重点在下一节进行讲解。

不仅如此,东北冬季水分冻结,气温低还对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中国冻土分布地图

当然以上问题不仅东北有,整个淮河以北都有这样的问题。其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

这就对生产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我知道知乎er早就脱离工农很久了。有人说技术进步了,但是技术进步只是降低在寒冷地区建设的成本,但是这些成本永远比温暖地区要更多。但这些问题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比如:

冬季施工问题

金属、橡胶、塑料等材料在低温下性能降低的问题:、

金属在低温下会出现冷脆性低温会对各种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给水排水管道冻结问题:

土壤、混凝土的冻涨问题:

反复冻融对固体的风化作用

电池在低温下放电减弱,寿命下降。机械在低温下寿命降低。等问题

很多南方小伙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个

冬季土壤无法耕种:

东北的农田冬季都是休耕的东北尽管是北大仓,但实际粮食产量并没有领先其它地方太多

尤其是冬季对于新鲜的蔬菜水果生长的影响简直是致命的。因此东北人不得不采取积酸菜的方式来防腐,以及通过萝卜土豆芸豆玉米强行度过冬天。

酸菜猪肉血肠作为东北传统菜肴也反映了这一点东北传统越冬水果:冻梨

尽管可以通过温室大棚来强行维持温度,但是其建造和维护成本并不便宜。

有时堆大棚不如从南方运输

有人说东北雨热同期,实际上雨热同期的确能极大加强农产品的品质,但从总量上来看还是拼不过一年两熟和三熟。

寒冷天气对服务业的影响:

因为天气严寒,导致东北人在冬季会尽量缩短。显著的影响就是各种商店关门早,且顾客同比更少,商业不兴。例如沈阳最著名的夜市:塔湾兴顺夜市在十一月基本就闭幕了,而一直到来年四月才开启。下面是我学生九月末在兴顺夜市兼职时拍的视频,实际上东北在十月份左右,就因天气转凉而很多人减少户外活动。

兴顺夜市4月份才开。

有的同学说:那南方夏天很热啊,热得都得开空调。开空调不比你暖气贵吗?

首先,我在泉州十年(1997~2007),从来没用过空调,家贫,一直用电风扇,活得好好的。并且工厂里,教室里用的也都是风扇,大家正常工作学习。

例如下图是泉州某鞋厂车间,可以看到根本没有安装空调,全是使用的电扇。这才是南方就业的大头。同样的厂房和面积,东北不装暖气能行吗?电扇耗电量才多少?当然知乎er都是学生或者坐办公室的白领,当然一直处于空调房当中。

电风扇的耗电量和空调根本没法比。一个家用电扇的功率不到100W,而家用空调功率经常都是一千瓦起。而建设电网和建设供暖设施的成本和收益不可同日而语。建设电网除了制冷,还有其它许多的作用。而建设供暖,就真的只有供暖这一个作用了。因此,建设供暖设备,维持温度是北方相对于南方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

东北不烧煤不烧秸秆会死人,但是淮河以南不空调,在没有空调的97年之前是靠什么过活的?

东北的采暖,是刚需,是不可减免的成本。你没有暖气真的会丧命。而分散供暖又会导致污染和浪费,社会总花费更高。而南方的空调,是可替代消费,是可以减免的,使用电扇成本要低很多。

其次,谁告诉你东北夏天就不用空调了?

2018年的夏天因为副高北移,夜间气温一度超过30度

东北夏天白天的温度也是轻轻松松达到30多度。对空调的依赖程度不亚于南方。不过东北的夜晚确实凉爽,这也有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所以东北是名副其实的夏季热,冬天冷的地方。而如此大的温差,从30℃~-10℃~-20℃,导致东北各种材料寿命降低,各种结构因为热胀冷缩要受到极大的考验。

说完气温,说说降水。

同时因为降水量原因,东北缺少大江大河大湖。因此极度依赖水资源的农业,和以水为重要原料,并有排水需求的工业来说,成本也会更高。

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河流数据,来源于贴吧,包括支流

东北的河流大多数是不能用于航运的。且不说深度以及径流量的问题,单单冬天河面结冰这一点,基本就断绝了航运的可能。并且因为东北河流的流量冬夏差距太大,但总径流量小,因此水力发电的装机量也很小。

三峡发电站鸭绿江云峰水电站,中朝共建

而沿长江区域是可以充分利用长江的水利进行运输的。例如武汉,重庆等地。如武汉阳逻港,重庆果园港等。关于水路交通的细节内容,将在下一节讲解。

因此来说,东北冬季的低温问题是极大限制了东北的生存和生产,以及投资。对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不依赖自然矿产资源的产业的发展很不利。那么结果自然就是老百姓和资本用脚投票,普遍跑到更温暖,更便利的淮河以南沿海地区发展。

2 地理位置:全国终端,非交通枢纽,缺少大江河,缺少出海口,大劣势。中国人口分布图

整体而言,我国人口分布主要处于东部沿海区域和长江沿岸。实际上主要大城市、尤其是近年来高GDP城市的分布也是位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现代文明是海洋文明,水运航运的成本要远低于陆运,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和大宗商品。因此对于全国交通来说,最为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区域就是长三角一带。

长三角因此聚集了中国大量轻工业生产企业

而如果考虑到对外贸易,尤其是和东南亚、非洲、欧洲的贸易,那么珠三角又处于绝对有利的位置。

唐朝时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另一个交通枢纽型城市:武汉,基本处于我国陆地运输的核心位置,水路也是四通八达,对西南西北的辐射有重要作用。

九头鸟

而国家大力发展的一带一路,又更是和东北方向背道而驰,这也是一些西南城市GDP增速近期快于东北的原因之一。这里我打算放到地缘政治一起去说。

一带一路就没带东北玩亚洲人口分布密度图

而放到整个亚洲来说,东北的地理位置也更接近远东边陲地带,而远离人口稠密的东南亚和南亚。俄罗斯远东地带和蒙古因为气候基本都是人迹罕至地区。理论上日本和朝韩应成为东北最大交互市场,可惜一来有地缘政治原因(朝鲜不靠谱,日韩美国狗,俄罗斯虎视眈眈,之后细说),另一方面走航运绕朝鲜半岛进渤海,距离其实和珠三角甚至青岛比起来也没什么优势,大头都让珠三角拿了。

因此我这里同意

@托卡马克之冠

的观点,尽管辽宁省有大连,营口等良港,但是广大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和海岸线距离仍然很远。东北是一个高度内陆化的地区。其回答比我全面不少,链接在此:

而内地地区想要发展起来,往往需要依赖河流进行运输。而沿长江区域是可以充分利用长江的水利进行运输的。例如武汉,重庆等地。如武汉阳逻港,重庆果园港等。

因而长江也被称为黄金水道长沙金霞港武汉阳逻港重庆果园港

东北的河流绝大多数是不能用于航运的。且不说深度以及径流量的问题,单单冬天河面结冰这一点,基本就断绝了航运的可能。不仅是航运,也使得东北河流的水电资源基本没有太大的开发价值和装机量。

冬天的浑河往往是这样的辽河不仅冰冻,而且水量极不均匀。冬季枯水,夏季洪涝。2019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

19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排名:

1 上海,世界最大港口。

2 北京,内陆首都,周围河北省7185万人,全国第六。

3 深圳,蛇口港、盐田港、赤湾港、妈湾港、东角头港

4 广州,一大堆港口码头,黄埔港,新风港,莲花山港,南沙新老港。广东人口10403万人,全国第一。

5 重庆,挨着长江,主城果园港、江津珞璜港、涪陵龙头港、万州新田港

6 天津,河海兼备港口,九河下梢天津卫

7 苏州,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

8 成都,内陆没有港口。四川省8041万人,全国第四。其中四川盆地人口7000多万。

9 武汉,中国腹地核心,铁路枢纽,武汉港、汉口港、武汉新港、沌口港、阳逻武汉新港等,范围内五条河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举水河

10 杭州,因钱塘江潮而没有大港口,但也有钱江港区,运河港区,萧山港区,余杭港区

11 南京,老建康城,一个港口,八个港区

12 青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港、黄岛油港区、积米崖港区

13 无锡,重要港口,江阴港,宜兴港

14 长沙,长沙港和霞凝港,挨着湘江,毗邻洞庭湖

15 宁波,舟山港等

16 郑州,内陆无港口。河南省会,河南省9402万人,全国第三。

17 佛山,佛山新港,澜石港,九江港,高明港,三水港,三山港,容奇港、,北窖港,新港

18 济南,内陆无港口,山东省会,山东9579万人,全国第二。

19 南通,挨着黄海,南通港

20 东莞,虎门港、沙田港

前20城市,只有四个是没有港口的纯内陆城市,并且这四个内陆城市都是人口大省的核心城市。

而从东北的角度来看,辽宁省内的沿海城市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的发展速度比内陆城市,如鞍山、本溪、朝阳、阜新、铁岭、辽阳等地都要更好。航运对现代城市的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且,沿海和沿海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水路运输的极大优势,导致海域某些地方航运价值高,某些地方航运价值低。航线分布原因包括不限于气候,洋流,人口,产业,以及政治。

国际航路密度分布图

如图可看出,整个珠三角北部的运输运量都是不足的,因为其远离国际主航路。并且这也可以解释海南省四面环海,广西省有港口,而经济也发展的不好。除了因为地势崎岖天气炎热外,远离国际航路是个重要原因。

三,偏远,邻国不靠谱3 地形地貌:大平原,优势。但被安排为主粮生产基地,劣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这实际上是东北最大的优势:大平原。东北拥有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其余为密西西比平原,乌克兰,潘帕斯草原)。如果各省关起门来自己过,东北的发展潜力很可能比一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潜力要大很多。

可惜,世界四大黑土地的经济情况都不怎样,这是因为农业的产业性质导致的。

实际上农业的生产要求比工业服务业高多了。农业看天吃饭,极其吃降水、气温、土地平坦度、盐碱性等条件。因此实际上世界各国拥有黑土地大平原的时候,都会将该地作为稳定的粮仓国库不动摇。而农业尽管是国民生存的根基,但是附加值太低了,将会处于一直被工业剪羊毛的状态。

实际上东北的农业劳动价值是被东南收割的状态

因此我国GDP较高的城市,没有靠农业起家的。这点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被定义为粮仓的地方正是因为地形太好了而注定被牺牲。当然,华北平原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是因为人口密度更高而显得粮食输出不明显。

美国红脖子分布与密西西比河高度重合阿根廷更是伪装成国家的粮食公司乌克兰更是因为种种原因伦为美女出口国

但是地形平坦也有很重要的好处:交通便利,资源方便互通有无,因而地域经济和文化差异反而小一些。同时少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寒冷导致的气候劣势。

可以看到辽宁省没有贫困县,而黑吉的贫困县主要也是在大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区域。中国的贫困县和山脉分布高度重合,因此要致富先修路是有道理的。东北城市间的资源分配相对平均一些。而也正是自然条件极大劣势,导致西南西北部分山区地带难以发展起来。过于崎岖的地形对工农业的限制,以及造成泥石流、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使得许多脱贫工作难以进行。

中国贫困县分布图中国山脉地形图如此崎岖的地形对经济发展更是不利

4 地缘政治:离那太近,邻居皆奇葩,劣势

第一点我不能说的太多,上次就封号了,懂的都懂。

其一定程度上,结合上面所说的气候问题,地理位置问题,地形地貌问题,间接导致了:

至于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就能带起一堆发达城市城市带呢?他们不吸吗?自然是因为之前说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太好了。自身造血能力足够强。就算现在把上海的楼都铲平了,强行重开,30~40年后那块地方仍然能建立起中国GDP第一的城市。

中国夜晚卫星地图

国内的不敢多说,说说国外的:东北的邻居都是些什么玩意?

首先俄罗斯的经济文化政治和人口中心都在乌拉尔山西面,远东部分能和东北陆上互通有无的东西太少。在当年中国刚改开,苏联刚解体之前,苏俄整体比中国富裕,我们还能从老大哥手里捞到好处。比如:

以及苏联第一波援建中国的项目,因为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很大比例都是在东北:

但是如今老大哥经济的底裤都快扒光了,已经成穷鬼了榨不出什么油水了,甚至还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援。尽管中俄修有天然气管道,但是这点产业并不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省份的GDP。

中苏天然气管道从满洲里进入东北

而另一方面,俄偏偏死而不僵,还有一股子军事实力,我们对此还不能不防。如果能如漂亮国,北境不设防,南方光修墙,自然能节省一大笔国防开销和人力物力材力。所以俄这个邻居,经济方面大忙帮不上,军事上你还不得不防。

美加不设防边界,只因加拿大足够弱

另外就是有关朝方面的内容,不能多说。只能大概提两点:1 改开有点儿悬。2 最大受益者不一定是东北。

因而实际上东北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是日韩。韩在各方面其实对东北影响不小,东北有不少韩资或出口韩单的企业,同时朝族的很多文化很多也被东北民众所熟知,比如:

东北的韩式烧烤是全国最正宗的

但同时:kor是个挺恶心人的国家。且不说他那宇宙迷之民族自信,单说他作为漂亮国亚太最重要的狗之一,没事总要跳出来蹦跶一下。比如:

萨德导弹部署射程范围

日不能多说。

因此从国内地缘来看,一直被吸。从国际地缘来看,周围的邻居都不靠谱,有压力没贸易。因此属于劣势。

实际上和东北有点儿像的一个地方是曾经的闽。当年我在闽99~07年上学的时候,正是阿扁在任,两岸关系最紧张的时刻。实际上那时闽zf和民间或多或少处于备战的状态,比如战斗机满天飞,日常巡逻训练。不过这两年弯弯实在是自己作死衰落的太厉害,闽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自然也可以撒开膀子发展。

5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优势。品质低枯竭多,劣势。

东北自然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种类最完整的地块。正如很多答主说了,煤铁石油天然气地热一应俱全。

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

因此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片白纸的中国率先由东北先开始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石油、汽车产业。东北因此发展起一大批重工业城市,这也铸就了东北曾经的辉煌。

但是好景不长,首先很多矿是会采完的。而矿产枯竭以后,不能及时转型成轻工业或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原因竞争不过南方部分地区),那么相应的城市就会衰落。

东北拥有全国比例最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地图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省份分布

城市的衰落,导致的就是GDP下降,就业岗位减少,人均收入下降,人口持续流出(生活质量不一定下降)。代表型的城市如阜新,抚顺,鹤岗。

这点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以资源和重工业起家的城市都会有类似的问题,例如:

转型成功的鲁尔区,鲁尔区原本也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气候条件相对于德国其它地方没有劣势。

而同样在挣扎中的铁锈带,尤其是底特律,和东北类似重工业起家,气候较为寒冷,同时身处内陆。但是相比起来,气候较东北更暖和,同时五大湖水资源及航运比东北更发达,因此也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即使东北的矿产存量仍然很高,东北的矿产在国内和国际上仍然没有竞争力。主要因为东北存有的矿产品质不佳。最主要的三大矿产:煤炭,石油,铁矿。

煤炭的品质和产量被山西省碾压,当然国内煤炭行业整体也比不上二十年前了。

石油的品质不如中东原产地石油,例如大庆油田高石蜡高水高泥沙。产量也没那么高。因此从东北开采石油真不如从中东进口石油。

而铁矿的品质更是竞争不过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尽管储量多但质量差。

这个成本不仅有矿场埋深,地质的原因,还有上述气候原因导致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大庆原油分析 - 百度文库这个成本不仅有矿场埋深,地质的原因,还有上述气候原因导致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

因此尽管东北拥有中国最全的矿藏储量分布,但是因为品质原因,在如今完全竞争不过进口矿藏,如石油可以说很多都是采一桶赔一桶。就这,中东等国还希望进一步压低油价。

林业更不用说了,大兴安林之前支援全国木材。而今进口木材以及速生木技术,板材的发展使得东北林业的收入和GDP极大减少。这的确是保证了东北的生态环境和战略储备,但是在GDP以及个人收入及zf收入上肯定要打折扣。

实际上与之类似的一点是粮食,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的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尤其美国占着密西西比河和大平原可以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为主要粮食出口国。但是因为粮食关乎我国经济命脉,因此国家不可能放开外国粮食进口,同时必须发展国内农业,保证耕地红线。

在49~80年代,尚可因为海外贸易不畅等原因,中国不得不依赖内地矿产,进而促进了东北诸多资源型城市的建立和繁荣。例如在刚建国的时候,十五个直辖市东北占七个,除了沈大长哈,还有本溪、鞍山,抚顺都是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因此如果想要东北再次靠矿发家,那只能极大的限制海外资源贸易,而转由开发国内矿产为主,且定价权在东北才行。

6 历史沿革:

地广人稀苦寒之地→少数民族政权更迭→辽金元→大清奉天→日俄投资→伪满洲国基础建设→建国后工业产值全国一半→资源输血全国→改开震荡。

首先自古以来,东北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一直远离中原zf的掌控之中。

即使是唐、明也从未真正同化过东北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只能通过设立节度使或都卫等方式联合、控制东北的民族。中原zf很少有大规模武力征服东北地区的行动,一来是东北当时环境恶劣产出低,不符合农耕文明发展需求。二来是东北长期被各种游牧、渔猎民族占据,难以攻克。三来是东北已经超出传统农耕文明所能拥有的控制力。

传统人口密集区域,至今仍是人口大省:京津冀鲁豫苏等

例如在东汉时期的最北部的辽东郡,如今只是辽阳而已。并且东北和中原的联系极度依赖辽西走廊。

为了扼守辽西走廊而修建山海关

而在如今黑吉辽这片土地上曾经也先后出现了许多游牧、渔猎民族政权。如:

箕子朝鲜与卫满朝鲜乌桓扶余(估计没这么大)鲜卑各部高句丽室韦各部渤海国和靺鞨契丹人建辽女真人建金蒙古人建元,中原仍是汉文化,东北仍是传统文化P社玩家喜闻乐见女真诸部

实际上看到,正是因为地区环境恶劣,所以东北人口较少,并且生产力不发达。中原文明也没有占领开发的意图。东北地区的文明一直处于被中原文化压制的状态。

注意我说的压制状态是:绝大多数时候,北方民族只能对中原文明边疆进行小规模游击式骚扰,而不能大规模进入中原地区建立稳定游牧/渔猎民族政权,且将主体文化转变为游牧/渔猎文化。

就算中国上下只有4000年历史,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间也只有魏晋南北朝(316~581)南宋,元朝(1127~1368),清朝(1636~1912),共782年历史,占中国历史总时间的20%而已,并且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就迅速被汉化。这正是不同地区生产力差异的表现。

而东北真正开始发展,并对现代产生影响,是从后金建立开始的。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皇太极改名为“盛京”

正因为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是自己的老家和基本盘,因此国家开始重视对东北地区的建设。顺治在东北设“奉天府”,和北京“顺天府”齐名,东北的大多数名胜古迹都是从清朝后开始建造的。

辽阳白塔,最早建于辽代

而清灭亡后,民国上台,随机开始军阀割据。而东北地区的军阀正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张学良。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

1917中国军阀割据1930中国局势

在这段时间因为东北和大陆并非统一状态,且中原处于混乱状态,因而此时大平原+多而全的自然资源也就发挥出了优势。连年混战不止+自然灾害,相对稳定的东北环境使得闯关东运动兴起,为东北补充了人口。

同时因为日本和张作霖关系密切,双方有很多的经济交流,日本在华投资。同时奉系军阀发展基建、教育,也让东北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19年鞍山制铁所1号高炉

之后918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扶持溥仪为傀儡,定都长春。

日本地图伪满洲国部分

这段时间东北实际上是割裂的。

一方面物质层面来看,东北的工业设施得到日本本土投资得以建设,基础设施迅速,科技水平有所提升。这也为建国初期东北的发展和辉煌打下了基础。现今许多东北的现代建筑、工厂、矿场都是在伪满洲国时期建立的。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垄断全部的煤炭、石油、钢铁生产。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原址满洲重工股票 伪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伪满时期城市人口继续增长,1931年9.18事变前夕,东北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中国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达到18.96%(2001年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达到52.1%,而200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7%,)。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国含东北在内公路总里程才8.09万公里。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当年或近年的中国航空线总里程目前没有数据,但是可以参考的是,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 万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 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 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是非常悲惨的。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屠杀。抓中国人民做劳工、慰安妇,进行人体生化试验等,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甚至日本在东北进行了长期的奴化教育,强行教授日语和日本文化、宗教,篡改历史,美化殖民,培养百姓奴性,意图将东北完全同化,亡国绝种。

同时日本从东北掠夺了大量的物资,如粮食木材、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劳动力、工业产能,用以支援侵略战争。可以说:当年东北的基建和工业基础,是用东北人民的鲜血浇筑而成的。同时日本对d东北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采,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许多城市资源衰竭的速度。

很多东北矿工都被日本人就地处决而731部队的实验结果,很多被美国所获取

而在抗战末期,苏联借着出兵东北还把东北的物资掠夺了一番。

但即使是如此,在老蒋的衬托下,东北的工业产值仍然能和中国其他关内地区掰掰手腕。在抗战末期至解放战争中期,双方围绕东北展开了长期的争夺。

而抗战胜利后,我国开始重点建设工业体系、行政体系和教育体系。日本在东北留下的很多基础设施、工业设施在此时相对于中国其它地区展现出了优势。也就是我开头所说的:先一步出牌。

同时,中国和苏联关系较近,并且作为抗美援朝的大后方,因为离苏联近+运输方便+日本留下的基础的原因,获得了苏联援中计划的很大一部分比例。这段时间实际上东北是援助全国的,以较低的价格供给国家其它地方资源,矿产。很多机构,科技被拆分用于援助全国其它地方,人才全国借调等等。

但是好景不长,东北地区很快出现了动荡。由于太长时间过于依赖重工业,同时过于国企化导致社会权力结构固定,进而出现种种问题。如效率低,人情社会,腐败等等。更是在改开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为了维稳,维持基本盘,地理位置等,没有吃到改开的红利。偌大的东北只有大连吃到了对外开放城市的特权,也因此大连是现今东北地区GDP最高的城市。

网上很多人说,东北发展不起来是zc原因。但是必须明确一点:政策的执行必须要结合实际客观情况来制定,所谓“因地制宜”。而非拍大腿给政策,上一个不顾实际地理气候情况乱给政策大种玉米的已经坟头草三尺高了。

不顾地理气候工业条件,强行推广种玉米

你说那位老人为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圈,而不在渤海边画圈?结合上述所说的原因,大家能明白了吗?

因此我才说,东北在50年代~80年代的发展是时代的机遇,是难以复制且难以持续的。纵观上下五千年,实际上东北引领全中国的只有这几十年。在成平日久的年份,如果采用人口、资源、资本自由竞争的话,很快会竞争不过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和资本用脚投票,最后这是大数定律以概率收敛的结果。

7 展望未来

关于东北未来的发展,分两个角度。如果从数字角度来看,即省市GDP,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数据分析,东三省肯定拼不过北上广苏浙福。

但是如果从人均生活质量,物质条件来看,如肉类消费量,人均住房面积,人均耗电量等方面分析,东北应该还会同样处于全国前列。

那种GDP全国第一,城市GDP全国前十占4个,工业产值占全国一半的时代肯定是回不来了,这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

因此在无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可以预测东北三省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这样的:

1 东三省内部,黑吉和辽宁的差距加大,几个省份的资源进一步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如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大连。

2 辽宁省内,沿海城市如锦州,盘锦,营口,大连的发展会逐渐超过内陆城市如鞍山,抚顺,本溪并差距逐渐加大。

3 东北地区人口进一步流失,尤其是年轻人口,适龄婚育人口。直到关内关外人口比例恢复到明朝末期时间。老龄化逐渐加重。

4 GDP数据辽宁省大概会稳定在全国排名10~15左右,黑吉大概在20~25左右。人均GDP辽宁大概在全国8~13左右,黑吉会更低一些。

5 金融、IT、文化等产业难以和北上广匹敌。高端重工业如果不能完成蜕变达到德日的水平,也很难分到一杯羹。春晚小品霸榜的东北话会逐渐被四川话,湖南话等方言占据。

如果有黑天鹅事件爆发,东北还是可能回到四十年前的地位的。包括不限于:

1 天降猛男

2 半岛改开

3 入关战争,重新依赖东北矿产资源。

4 毛熊远东分裂,拱手来降。

8 分析他国

1 美国,天府之国,最差也差不到哪去。

大平原,密西西比河水量充沛,耕地面积世界第二(第一印度),全国不冷不热,气候温和。

两面临海,航运发达。依靠洋流和信风可以快速抵达欧洲和亚洲。但是距离不远不近,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被攻击本土,大西洋太平洋天然屏障。

南北国皆弱鸡,加拿大不设防,拉美后花园。

矿产资源 丰富,要啥有啥。石油储量巨大,奢侈到烧石油发电。

但是因为优良铜铁煤矿大多在较为寒冷的五大湖附近,一方面诞生了如今的铁锈带,另一方面使得印第安人一直处于石器时代。

年轻国家,没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一二战吃了欧洲大部分产业和人才。但同时也间接导致今天美国社会的割裂,种族矛盾。

2 日本,小富即安

两面沿海,航运便利。双暖流导致气候温和,和千岛洋流会和产生北海道渔场。北海道的确是寒冷且处于东亚边陲,境况类似于东三省。

多山地形,导致日本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平原地带。地震较多,推高了住房基建成本。耕地少,进而导致日本粮食自给率不到一半,被卡脖子卡得厉害。

单一民族文化,内部分裂势力不强。长期一直被大陆压制,历史上总共厉害了1894~1945,50年历史,最后还是回到给人当狗的地位。所以现在日本较之当年的“昭和”和“买下全世界”处于衰落状态,也只是回到它应有的位置罢了。小富即安。

3 毛熊,外强中干

俄罗斯的大部分地盘都比东北还要冷得多,主要的经济和人口都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是一个高度内陆化的国家。即使是乌拉尔山以东,比东北还要暖和一些的地方,当年也冻跑过拿破仑和希特勒。侧面反映出东北地理条件的恶劣。

看似海岸线很长,但是远东地带和北冰洋大多没有航运价值。少数几个有价值的出海口也就列宁格勒,黑海,两个还分别被西欧和土耳其卡脖子。所以你能看见沙俄~苏联~俄罗斯拼命也要抢出海口,比如柯尼斯堡和旅顺港。

整体纬度太高,日照不足,降水不足,粮食产量天生就低,很多农作物难以生长。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多位于乌拉尔山和远东,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以及成色原因开采成本太高。也因此俄罗斯石油是竞争不过中东石油的。

境内各种民族,宗教势力因历史原因非常庞杂,加大了国内的内耗。

所以当年美苏争霸,拿着一块乱七八糟的烂地,扛不住美国的进攻才是正常现象。如果能反杀美国,那只能说社会主义buff太强了。

4 巴西,看似很强,实际尴尬

北部亚马逊地区太热,降雨太多。而南部巴西高原离海太近,缺少良港和港口腹地,交通不便,难以发展工业。

5 印度,太热,地缘孤立

印度全国不是沙漠就是高原,剩下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为了提振食欲不得不采用重口味的香料或咖喱。

比如北京时间2021年1月15日,21:45,孟买晚上的气温是这样的:

广州 天气是这样的。哪里气候好一目了然。

印度地形中部高且崎岖,缺少宜居大平原。因此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处于分裂状态。因而缺乏主体民族,语言,信仰。第一次完全统一印度半岛还是英国人干的。

即使是孔雀王朝也没能统一整个半岛

所以印度这块地方,注定成为大而不强的国家。

6 韩国:东部山区,西部平原,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于西部。所以你不会问为什么韩国东部没有发达大城市。

三面环海,航运便利,气候温和。汉江奇迹无非就是借着冷战时期美国援助+越南战争订单起来的小国而已,总人口五千万,船小好调头。

7 中东诸国:最开始仗着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肥沃土地起来了,后来仗着东西方道路中转站做生意起来了,大航海时代以后迅速衰落各种被英法瓜分,最近靠着地球上最好的石油吊命。没什么可分析的。

8 以色列:漂亮国放在那搅屎的棍子,四面受敌,没什么好分析的。

9 新加坡:卡着太平洋咽喉的小城而已,没什么好分析的。

10 澳大利亚:全国不是沙漠就是草原,宜居带也就东南沿海一带而已。地广人稀,仗着矿多躺着挣钱罢了。

世界地图这么看一圈下来,只有长江黄河流域,欧洲,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有诞生世界强国的潜力。可惜欧洲罗马亡了,碎成一地,如果那地方能语言文化都统一,还有一战之力。因此目前有称霸蓝星的英雄,唯鹰酱与兔耳。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地理的必然。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形态,地理条件决定民族命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