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霞,平凡世界里的那道光(平凡的世界)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性格特点 田晓霞,平凡世界里的那道光(平凡的世界)书评

田晓霞,平凡世界里的那道光(平凡的世界)书评

2024-07-10 0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凡的世界在书单上呆了很久,才在今年疫情封控期间把它读完。开始读的时候,忍不住与读过的同伴讨论,同伴不愿剧透,说自己看吧,后面是个悲剧。其时不解,文革结束后生活渐好,怎么是悲剧。读到田晓霞突然牺牲,才感到悲从心来。把这部书视作悲剧的,大抵也是由此吧。

读完这段时很长时间都不能平静,晚上躺在床上甚至反侧良久。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田晓霞这个人物在整部书中是光一般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她是少平的“人生导师”,帮他打开新的世界,给予负重的他以温暖,为他灰暗的世界以光彩,而且田晓霞也是整部书中相对而言最饱满和最独立的女性形象。即使在今天,田晓霞也是光一样的女性。

田晓霞的光,来源于她本人的独立聪慧、阳光大方、对自己的主导和对他人的尊重与包容的和谐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来自她的父亲田福军。田福军是一个从贫穷落后的双水村走出来的干部,关过牛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在文革中敢于抵制极左路线。亲自到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的自然村,吃糠,担责、放出“战备粮”解救饥民。即使不考虑当时以政治斗争为纲的背景,仅仅联系当下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种种以上级防疫要求为纲拒诊导致孕妇流产、患者死亡的事件,就知田福军的可贵。在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田福军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但写道,润叶在李向前车祸失去双腿后,没有多少犹豫地担起妻子的责任,田福军得知后,感到润叶没有辜负他的多年培养。再者,从书中初时润叶招待少平到田福军家中吃饭,到之后晓霞与少平的交往,都特别注意维护少平的自尊心,使他避免难堪,与他平等地对话和交往。由此可知,作为一个难得的能从群众中来又能回到群众中去的领导干部,田福军对女儿的要求和影响。一个人不管怎样变化,都无法抹去家庭、父母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从田福军的工作、政绩、一步步晋升看到,他是一个正直、朴实、积极、对人民有深厚感情、敢于担责、勇于改革又有方法的领导干部。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田晓霞自然在人格、三观、待人接物、眼光与格局方面与众不同。与人世间中同为领导子女的郝冬梅相比要更为成熟。外公徐国强的黑猫去世后,孤独、伤心、魂不守舍,又不想打扰晚辈。一起吃饭时,

“爱云突然提念说:“这几天怎不见猫呢?”

“猫已经死了。”他对女儿说。

“死了?也是的,这只猫太老了……”爱云轻淡地说了一句,然后便去盛汤。晓霞只顾低头吃饭,福军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一位干部说话。谁也没有再说起这只死去的牲灵。”

但当他再去埋葬老猫的地方徘徊时,晓霞却为他带来一只小黑猫。晓霞注意到外公的情绪,但她没有声张,没有追问外公,没有在父母面前提起,而默默在背后为外公买好小猫。既体谅到外公的感情,又没有打扰到忙于工作的父母。像郝冬梅的母亲金主任的说法,做事有分寸。在与少平的交往中,那张“不要见外,不要见怪”的纸条就深深的透着体贴与尊重。少平也曾认为在异性同学中,只有在晓霞面前不会拘束,可以坦然的对话和交流。

田晓霞的光还有一部分来自田润叶的反衬。田润叶在前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大胆向爱的人表白却没有回应,被人情与政治联姻逼迫嫁给不喜欢的人,长期处于痛苦之中,导致婚姻长时间处于事实的破裂状态。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润叶的这种痛苦其实来源于孙少安。孙少安对润叶的表白一直没有回应,再用闪电结婚的方式进行宣告,使润叶对自身的感情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因为少安与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她也决心不顾身份、家庭的差异投入到与少安的情感中,甚至主动地向少安进行表白,已期望获得他的回应。也就是说,她愿意做一切去与她爱的人也是她自认为交集最多、最合适的人在一起。但此时的少安满心考虑的是一家人的生存问题,与润叶面临的情感问题犹如两个世界的人无法沟通,正如作者旁白的那样,润叶的格局导致她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来俯视自己,使得她在此之后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情感痛苦之中,由于对少安的情感和对少安处境的体谅,又无法使她怨恨少安,在此之时,徐国强老汉的推波助澜使她一时松口答应了李向前的求婚,与不爱的人成为了夫妻,这个她不爱的人自然成为怨恨的对象。因此在润叶前期的婚姻悲剧中,润叶失去自己情感的根基,痛苦之时,在未能重建自身的情感世界,找回把握情感的自信之时嫁与他人,使这个人成为本应是少安来担当的怨恨的对象是主要原因。她冷落丈夫并抗拒与他接触,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以期求得一丝宁静和安全感。这时我们甚至会同情李向前那卑微的爱。正因如此,在诗人贾冰的家中招待作家黑老,听到黑老的婚姻故事以及此后目睹贾冰与自己“土耳其”老婆的街头互动之后, 润叶才可能在书中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情感和婚姻,也许对自己对待丈夫和婚姻的态度第一次产生怀疑。在润生向她透露向前的痛苦,劝说他们复合时,她也才会感慨和流露出痛苦。最后,在向前车祸失去双腿之时,她才没有犹豫地以妻子的身份回到丈夫身边。是悔恨、是同情吗?都有,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的悲惨遭遇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她封闭自己的壁垒,使她能够开始真情实感的体会自己的婚姻,开始家庭生活。从后续不管她个人的身体变化(脸上恢复了红润),还是她即像妻子又像母亲一样热爱呵护向前,她晚上下班回家打开家门那一刻的感受来看,她都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田晓霞与少平,在情感上更加成熟,少平深受晓霞影响,可以说没有晓霞的指引,少平可能依然会留在双水村成为一个少安式的农村能人。在黄原偶遇后,他们发现彼此在精神上的契合,现实的差距甚至加深了这种契合,在精神上他们是一个世界的。“和他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说探讨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常挂在嘴上的“生活意义””。“是的,她和他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只有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他们在精神世界是有共鸣的。而在现实中,以晓霞的分寸感,她清楚的知道她能为少平做什么,不能为他做什么(在此不得不吐槽少平似乎没有为晓霞做过任何事)。晓霞提出的浪漫而有悲剧色彩的两年古塔相约,在客观上是由于她开始成为一名记者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自己的工作和新的身份,但在事实上另一层意思也是他们情感的冷静期,使他们有一段时间里能够安排好自己,又能审视这段情感。另外,晓霞非常明确地婉拒了高朗的追求。

田晓霞的光自然还在于照亮了孙少平。田晓霞一开始就是以孙少平人生导师的身份出现的,在晓霞的影响和帮助下,少平才有了坚持读书读报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可以说少平之前读书更多的读文字,在晓霞之后的读书才真正触摸到思想。没有晓霞在每一阶段的出现,少平的人生道路完全会向着不同方向。那么少平的不甘于成为一名农民的宿命,走出生活渐好的双水村(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孤身闯荡陌生的黄原和铜城,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打拼,也就显示了晓霞的一部分人格魅力。少平虽然在一群卖苦力的人群中刻意表现出粗俗,但并没有放弃阅读,在思想上没有陷入宿命论,反而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使他加深了自己的选择,通过劳动来获取价值。因此虽然少安逐渐变得富有,但在精神上少平始终是在另一个世界,一个田晓霞的世界。也因此当晓霞像一道光一样在电影院出现在少平面前时,两个年轻人才能没有隔阂平等地再一次交流,即使在事实上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比之过去都进一步增大了差异。为什么,少平能深深吸引着晓霞呢?我想,一方面如前述尽管他们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不同但在精神层面紧紧契合,可以默契的沟通,精神世界的互动自然地推动着感情世界的互动。而没有像少安和润叶之间,双方的童年经历、相互的喜欢没有最终发展到感情上的互动,事实上少安和润叶在精神上也处于不同的世界。精神上的契合重要吗?杜丽丽和武惠良的婚姻悲剧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诗人古风铃以精神之名行欲望之实,但对杜丽丽的描述来看她确实感受到了与武惠良上精神世界的不和导致的痛苦。另一方面,在晓霞看来,她与少平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进行的沟通,达成的共识,在现实中少平正在默默实践着,并且还是以一种可歌可泣的方式(她记起了《伏尔加纤夫》……那艰辛,那沉重,几乎和跟前这景象一模一样;下次见少平,要把墙上这幅《伏尔加纤夫》送给他:她觉得这幅小画让少平保存是很合适的)。晓霞在于少平偶遇交谈后,她曾想过,”过去,都是她“教导”他,现在,他倒给她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她的生活环境树立了一个“对应物”;或者说给她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坐标”“。晓霞居于象牙塔中,身边不乏高谈阔论的人,她与人辩论各种问题,回家以后,甚至和父母亲唇枪舌战一番,但她显然不满足于这种口头的文章,她更是一个实践派,她成为记者后“胆大”的个性就是一种体现。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己,而现实的自己又与其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又导致一种外在的追求的话,那么少平在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禁锢之下,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远走他乡通过艰苦的劳动来实践他和她达成共识的理念,显然即使没有弥补完美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差异,也是对其极为欣赏的。因此,少平对晓霞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另外,少平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下所散发出的男性魅力显然也吸引了晓霞。晓霞在第一次去大牙湾看望少平时曾说只有在他面前她才感到自己像个女人,“你本来就是女人嘛!”“可和我一块的男人都说我不象女人。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的性格。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自己象个女人的时候,我只能把自己变成他们的大哥!”。少平在繁重的劳动中,在近似叫花子似的生活环境下又坚持阅读与思考,体现出的韧性和奋斗的精神也打动着晓霞。

作为一道光,即意味着可能转瞬即逝!为什么作者要让田晓霞牺牲呢?与人世间的周楠不同,周楠因其身份的尴尬和他的故事线继续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争议使作者必须终止这个人物。但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这个人物自身没有任何可争议的地方。有些人将田晓霞比作“白富美”,但从书中的描述看,从头到尾晓霞都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没有高高在上,她与少平的社会身份差别来源于国家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差异,即使处在一个不断升迁的干部家庭,她也成长于原西和黄原,除了家庭氛围和教育,相比普通人她没有特殊的待遇,她的记者工作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的,与高朗这样的高干子弟也并没有更多交集。而且,想来作者本身也厌恶那种白富美,根本不会出现这种人物。作者所选择的田晓霞这个人物的结局,我认为是作者要通过孙少平这样的劳动者形象向读者展示的价值观和晓霞与少平的浪漫爱情在短篇幅(时间)内无法协调统一所造成的。抛开精神世界两人的契合,在现实中晓霞与少平不仅存在着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且还有扩大和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差异和家庭的影响,导致两人对待双方的感情时是有差异的。我们从晓霞的两次大牙湾的探望和她的日记可以看出,晓霞对与少平的爱情是充满浪漫主义的向往和全身心投入的,同时也准备好了为他们在一起做出牺牲,这一点甚至上升到了道德高度:“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她也主动的向少平提出在古塔相会后以未婚妻的身份返回双水村。而少平在对待他们的爱情时是有现实主义考虑的,晓霞可以无忧无虑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但少平的现实还在因家里的突然来信、来人而条件反射的猜测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并且有少安和润叶的前车之鉴,使其内心深处认为他们的爱情是没有结果,最终将以悲剧结束,“在他内心深处,对他和晓霞未来的结局,并没有奇托十分的期望,他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决定了他对这件事的悲观论断。他永远是这样一种人: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侈望生活过多的酬报和宠爱,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着现实。这也许是所有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阶层所共有的一种心态”。这导致他无法像晓霞那样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看到事实上少平对晓霞的思念没有晓霞在日记中对他那么强烈,同时从读报这个细节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差异。我们知道少平保持着晓霞式的读书读报习惯,虽然在大牙湾报纸被矿工撕掉用来包猪头肉,但晓霞作为一名省报的文字记者,不仅可以在省报读她的文字,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她的经历和气息。晓霞在初次来到大牙湾时就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自己所爱之人的工作,触动之深使她离开那里后满眼仍是“黑色”的景象,少平并没有向晓霞一样去感受晓霞的记者生活。如果说这是作者描写的疏忽的话,或者说在全书中属于枝梢末节可有可无的话,那么在少平起身出发赴古塔之约,在车站的报栏读报时的描写,他首先读的是人民日报,读完后才读省报,并且对省报有负面的一个态度。在正常的逻辑下,热恋中的人难道不应该先去在省报上寻找爱的人的文章来了解她的近况吗?由此似乎又可以推断,作者有意在这个细节上突出了少平对待晓霞记者身份的忽视,在双方之间有意保持一种距离。因此从潜意识中,少平并没有把晓霞当作可以触及的爱人,他屈服了现实的差异,以悲观的态度对待着晓霞的情感。在他们各自对未来的规划中晓霞的世界是清晰有他的,但在少平的世界里晓霞是一道光,更多的具有象征意义。在此不能指责少平什么,毕竟对于存在现实差异的两人,从上向下兼容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从下向上兼容却是能不能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向上的跃升绝没有今天这样存在诸多可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就要消除他们各自对待这份情感的差异,为此就要首先解决他们之间的现实差异,(以孙兰香和吴仲平为对比,可以看出此时晓霞和少平之间更多的是两人因职业和能力造成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差异,而不是家庭差异。从田福军对润叶婚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会尊重晓霞的选择,也不会排斥一个自己同村的农家儿子),在短篇幅内最现实的做法自然是通过田福军的权威(“只要你到了煤矿,过一两年我再央求父亲把你调出来”),从少平在黄原带队团地委组织的干部子女夏令营的表现来看,他是有能力、有潜力脱离体力劳动从事其他工作的,但这样显然会影响孙少平作为一个劳动者奋斗的形象,以致于影响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而如果要呈现一个情感的悲剧的话,又与少安、润叶的遭遇相重合,甚至陷入情感宿命与新时代下等级观念的争议,同时如何安排这场感情悲剧以及收场在全书收尾的情况下也缺乏足够的篇幅。因此,作者选择让田晓霞在洪灾中以挽救一条年轻生命的方式结束这个人物,通过这种升华再释放强烈的情感,似乎是最好的结局。而且这样的结局又很“田晓霞”,能吃苦、大胆、充满冒险精神、果断的行动、热情的感知、对人对物充满感情。

路遥在后记中,表示过对这部作品深深的遗憾,来自时代的遗憾(这种遗憾我认为可能来自对孙少平这个人物的约束,在新的时代中被作者赋予能力和思想的他却始终没有摆脱农民式的谋生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孙少安已经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走上富裕之路时——是不是只有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才能体现出奋斗者的价值、才是改写命运的正途?这一价值观事实上对广大的进城人员来说是不公的;也可能是孙家兄弟在情感上的自私,特别是在金波和李向前的衬托下,使润叶、晓霞两个形象非常突出的女性单方面付出的合情合理性上产生了疑问)。我也认为,在中、下两部中出现了过多的作者旁白,影响了阅读体验,应该交给读者自己来分析和感受。作为一部反映时代的大格局作品,成书与书中的叙事时间之间相隔太近,缺少了时间的沉积,理想中在作者健康的情况下如果推迟几年成书也许能弥补作者的遗憾。但即使这样,现在读来,它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放在今天的中国也让人感到亲切,对政治生活和社会差异的描写也会让今天的中国人感同身受。而它的文字和叙事更是无可否认的出色。身边读过这部书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都曾沉浸过那个平凡的世界。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平凡的世界之中,心中有一个平凡的世界,也有一个光一样的田晓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