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思考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干部考察不足之处应该注意什么细节 石明: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思考研究

石明: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思考研究

2024-07-01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考察准确,任用就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如何在考察内容、考察方式、分析研判、考察责任追究等方面下足功夫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的现实意义

  (一)关乎选人标准在党员干群中的风向标。“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是干部考察准确性的内涵,更是选人标准在干群中的风向标。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考察对象确定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综合考虑,提出群众公认度不高、有跑官拉票行为等6种情形的干部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为“选什么样人、不选什么样人”指明了方向。通过较为准确的干部考察,就是要让有潜力的干部有机会、有能力的干部有平台、有品行的干部有位置,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二)关乎选人用人公信力的高低。干部考察历来都是由组织部门牵头,干部考察工作的准确性与否,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选人用人公信力的高低。识人察人自古以来就是组织工作的难题,从各地工作实践来看,相应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在干部考察的深度和准确度方面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薄弱环节,这就给组织部门加大了压力和责任。干部考察工作务必要严格程序,对照标准,慎重对待,为党委准确性、科学性地考察出德才兼备的新型好干部。

  (三)关乎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准确考察一个干部是严格监督管理干部、激励约束干部的前提条件,是确保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保障。其次,从严治党既涵盖了顶层设计,也涵盖了执政党个体的执行能力。只有把守纪律、讲规矩、能力强的好干部考察准和选拔准,才能让整个群体保持长期的先进性和强大的执行力,才能确保在党内集体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纪律、科学的决策路径”这样的巨大磁场。

 

  二、干部考察失准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考察难以把握隐藏一面

  在德方面难以发现其隐蔽性一面。德不外乎包括政治信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风等方面。尤其是“两面人”的党员干部较难准确性地发现真实一面,如有的党员干部表面对党如何忠诚,信誓旦旦,背地里却烧香拜佛;有的表面一心为公,背后一家两制;有的表面谋划发展,背后官商勾结;有的表面公道正派,背后拉票贿选;有的表面五湖四海,背后拉帮结派等等。新形势下,现在干部的活动范围、工作领域越来越广,而干部考察往往了解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圈子多,考察生活圈、社会圈的情况少,很难及时发现干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在廉洁自律方面难以发现其潜伏性一面。一个党员干部的廉洁与否是个敏感性的问题,同时也具有“伪装性、潜伏性”。一般情况下,对于已经确定的考察对象,只要近期没有受理群众实名举报、没有不廉洁行为、没有隐瞒个人有关事项、没有违纪违规“硬伤”的,都会顺利通关,致使廉政把关难深入。其次有的干部用时不腐,一旦走上权力岗位后就放纵自己,对这种“隐性腐败”的问题不能进行正确掌控和把握,导致廉情指数难评估、隐性腐败难发现。

  (二)考察方式不够灵活

  一是重定期考察,轻日常考察。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地方的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察多为任前考察,出现“不到提拔不考察”、“不到换届不考察”现象,党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会前谈话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等多项程序,很难对被考察对象有深入细致和全方位的了解,而在注重日常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对干部一贯表现的积累掌握显得较为薄弱。

  二是对苗头性、倾向性的意见不够重视。在干部考察中,有时由于受“组织意图”的干扰,在个别谈话中收集到被考察对象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负面问题,可能觉得没有确凿的证据,没有深入地寻根问底,也就淡化甚至忽略了,没有高度重视起来。

  三是信息化手段运用滞后。在现代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干部信息化管理明显滞后。目前,干部考察的一个环节还需人工翻阅大量干部档案,耗费工作精力,工作效率较低。建立干部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查阅,还可以为帮助其对所选干部有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提高知人、识人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评价和使用干部。因此,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干部任用科学化的需要。

  (三)分析研判不够深入

  在分析研判环节,有时带有主观判断意愿,对被考察对象是否人岗相适、是否带病提拔等方面还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在研判手段上,对于“数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测试测评”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在研判方式上,对于“定期与适时、全面与重点、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研判还有一定差距。

  (四)考察人员素质不一

  考察组成员一般都是从有组织人事工作经历的干部中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存在专业化不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个别考察人员甚至抱着“例行公事”、单纯实现组织意图等错误认识,考察中只求完成任务,没有深入考察了解干部。有的考察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强、专业水平不够高、知识面不够广,不能正确引导反映真实情况,不能准确地评判干部的德才和实绩。

  (五)考察责任追究难

  由于在倒查追究用人失察责任上存在带病提拔中的病症认定难、责任主体区分难、责任行为确定难、责任追究落实难的“四难”现象,导致干部考察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导致选人用人“把关”上的失误。

 

  三、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对策

  (一)立足核心点,细化考察内容

  一是从细微之处观品德。道德品质是为官从政之基,考察干部要观其忠,看他是否把对党的绝对忠诚放在首位,是否表现为思想上高度一致、情感上高度认同、心理上高度依赖、工作上不遗余力。看他是否把带头学习、孝敬长辈、忠于配偶等内容的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观其信,看他是否对组织开诚布公、无所隐瞒,是否对他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要观其行,看他是否不图虚名、不求回报,看他是否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等。二是从民意之中看廉洁。考察对象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是必问内容,务必要问深问透问明。尤其是考察关键岗位的干部,必须要了解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是否违规参与项目入股、是否介入私人利益格局等,对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线索要追问到底,掌握确凿的事实。三是从急难险重看能力。着重了解考察对象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一线的综合表现能力,掌握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的水平高低。

  (二)找准切入点,推进方法创新

  一是扩大谈话范围。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适当延长考察时间,除了常规的访谈对象外,可以增加一些社会群众、生活邻居、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以便更能准确地了解一个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综合表现。二是建立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公检法、审计等部门配合的干部“负面清单”收集报送制,清单内容包括立案调查、党纪政纪处分、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信访举报内容。同时,建立干部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规范干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最大限度提高信息利用率,有效推进干部考察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坚持原则,触及敏感区。在干部考察的整个过程,要坚持“六凡六必”的原则,即干部档案做到“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做到“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廉政情况的意见做到“凡提必听”,反映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做到“凡提必查”,廉洁从政情况做到“凡提必评”,有重大疑问或重大分歧做到“凡疑必停”。

  (三)掌控风险点,提升考察人员素质

  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干部考察队伍。以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干部为主体,建立多个部门行业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复合型干部考察队伍,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职位干部考察任务需要,配齐配强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的干部参与干部考察。二是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意见》,细化干部考察职责分工、考察人员的责任权利、考察的程序和要求、考察的纪律和监督等,强化干部任前考察工作的责任追究。三是建立完善干部考察纪实制。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对动议、推荐、测评、实绩分析、个别访谈、综合分析等全过程进行如实记载,对谈话记录或信访调查过程中的重要线索,由当事人签字认可并装档,增强干部考察工作的规范性。

  (四)注重关键点,认真做好分析研判

  在分析研判时要善于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干部,要认真分析把握好德与才的问题、浅质与表象的问题、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问题。其次要注重深入调查,从统计、审计、纪检监察、公检法司等部门了解考察对象近年来的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结合组织部门掌握的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客观的看待考察对象的“功”与“过”,做出全面、准确、真实的考察结论。(作者系四川长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王玥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