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丨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远的妻子是 《革命者》丨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

《革命者》丨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

2023-10-09 1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丨卿心君悦

在近日上映的影片《革命者》中,最令我动容的两个画面,一是由张颂文饰演的李大钊先生在幽暗的监狱中,仰望透过头顶天窗照射下来的那束光,眼中充满了希望与向往。

另一个则是当由佟丽娅饰演的李大钊妻子赵纫兰,从报纸上得知丈夫李大钊遇害的消息时,眼前浮现出大钊先生生前一幕幕的画面,可万念俱灰的她又强忍着悲痛回应着孩子们的呼声。

直到观影结束,这两个场景依旧在脑海中盘绕,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生都献给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身陷囹圄与黑暗,却始终不曾放弃对希望与光明的追逐,而作为妻子的赵纫兰,则将一辈子的心血都用来照料家庭,坚定的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大钊与赵纫兰夫妻相伴二十八载,同风雨,共进退,生活虽艰辛,但婚姻却充满了幸福与温馨。灰暗岁月中的这对伉俪夫妻,值得我们铭记,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十八年风风雨雨,他们一起面对

1884年1月,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赵户人家,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家主赵文隆取《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中的二字为其取名为赵纫兰。

时隔五年多(1889年10月),同村李家一个遗腹子呱呱坠地,母亲在生下他后不久便去世了,爷爷一手带大了他,在六岁那年进私塾学习时,有了第一个大名——李耆年,也就是后来的李大钊先生。

1899年,按照当地早婚的习俗,不足十六岁的赵纫兰作为童养媳,嫁给了十岁的李大钊,从此两人的命运便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开始了长达6年的学习生涯,随后1913年又远赴日本留学,直到1916年才回国,同年在北京创办了《晨钟报》,第二年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

而赵纫兰则一直孤身在河北老家家照顾孩子,操持家里家外,直到1920年,才带着孩子们来到北京,一家人这才团聚。

他们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像一些包办婚姻那样不幸,二人的感情一直十分融洽恩爱,直到1927年4月李大钊就义,这段美满的婚姻才画上了句号。

婚姻中的般配是成就,而非前提

可能用现在的标志来看,李大钊与赵纫兰似乎并不般配,一个是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北大教授,又是当时革命的领袖,一个是裹着小脚,大字不识,不漂亮也并不年轻的乡下女子。就像在《李大钊被捕牺牲安葬资料选集》一书描叙的那样:

李大钊的夫人,是个十足的老太婆,小脚,包头,兰布大褂,目不识丁,样子和一般江北缝穷妇差不多。实际她也是出身北方农家,凡是到过安乐窝的人,都不相信她就是李太太,常认为是使馆雇的老妈子。

可就是在外人看来并不般配的二人,却成就了一段长久稳定且幸福的婚姻,这离不开两人共同的经营。

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中说道:“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不可否认,他们夫妻二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有才学,一个目不识丁,一个心怀远大的抱负,一个眼中只有家中的柴米油盐,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彼此间的差异产生分歧或矛盾。

相反,他们尊重、接受彼此的差异,同时还会共同努力将差异的距离缩短。李大钊在有空的时候,便会给妻子讲自己的革命事业、外面趣闻,还会教妻子认字,帮妻子做做家务,而赵纫兰努力地认字,也乐于倾听丈夫描绘的宏图伟业,虽然不懂,但她觉得丈夫做的是正经事,是大事,后来还会在李大钊与其他同志谈话时,帮忙放哨,传递消息,就像拉平斯基曾说:“良好的婚姻建立在尊重差异和你来我往的合作之上。”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的婚姻爱情因为彼此之间差异,而渐行渐远,一方总是理所当然地要求对方改变,服从自己的需求,却忘了,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人,结合为一个整体,存在差异是常态,但如何平衡与调节是需要双方互相包容与共同努力的。

物质条件,并非婚姻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

李大钊从小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其上学的费用也全靠祖父的积蓄和经营土地的收入。1906年李如珍去世后,家中的积蓄大半被李如珍的女儿、女婿挥霍和分走,家境顿感困难,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每年的费用“至少需要120元以上”,这笔较高的费用,全靠妻子赵纫兰辛苦经营。

成为北大教授的李大钊,月薪虽高,却将大部分工资与其他收入,资助给贫苦学生,或作为革命经费,或捐给公益事业,以至于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不得不嘱咐会计科的办事人员,每月发薪时将部分工资直接交给赵纫兰,以做全家度日之用。

但即便这样,赵纫兰从未有过任何抱怨,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李大钊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做他背后的女人,尽自己所能地帮助李大钊,生活虽困苦,但两个人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何时,物质条件成为了衡量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可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家产万贯的人婚姻未必幸福,而家境贫寒的夫妻同样可以努力将婚姻生活经营的幸福。

婚姻幸福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如果以婚姻为媒介去获取物质的享受,或是在婚姻中只在乎物质享受,那么婚姻生活很难幸福,就像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姑妈梁太太,她们获取到了丰厚的物质生活,却迷失了自己,最终婚姻不幸,人生亦不幸。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物质之于生活的重要性,但却不该将其视为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因素。

婚姻生活中需要适当的感激之情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分居两地,聚少离多的状态,两人的感情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危机。

李大钊对政治理想与个人生活都忠贞如一,他不好色,只好抽烟,据说他生平不谈恋爱,在北大教书时,尽管有找女人的许多好机会,他都心甘情愿把这个好机会让人,他不允许自己做出对不起赵纫兰的事情,自觉的与外界所有的诱惑隔离。

1918年初,蔡元培发起成立了“进德会”,将会员分为甲、乙、丙三种,陈独秀、李大钊、沈尹默等人自愿成为甲种会员,而甲种会员的要求是不嫖、不赌、不纳妾。殊不知,民国时期很多名士们连最起码的不嫖、不赌、不纳妾都做不到,但被推举为纠察员的李大钊却是问心无愧的真君子。

李大钊的洁身自好,不仅源于个人的德行高尚,或许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深知妻子的不易,对妻子在家庭中的付出充满着感激之情,他曾说,如果没有妻子赵纫兰,就没有现在李大钊,所以他不允许自己做任何对不起妻子的事情,在生活中对妻子也十分的关心与尊重。

想来,在如今的部分婚姻生活中,就缺少这样的感激之情,将对方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眼中只能看到自己的苦与累,却忽视了对方的辛与酸。

在婚姻生活中,应该存在一定的感激之情,可以用语言来表示达,比如一句辛苦你了,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回馈,这种你理解我,我心疼你的良好互动,不仅有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还可以为情感加温。

没有谁一定要与谁在一起,婚姻如此,爱情也如此,当两个人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明白,今后的生活不只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对方负责,因为对方将幸福的赌注全都压在了你的身上,如果不能给予对方幸福,那么就不该成为对方追求幸福的阻碍。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得知消息的赵纫兰“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益加剧,以致卧床不起。”

由于家中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加之赵纫兰在丧夫的打击下病倒,李大钊先生的灵柩被停放在了妙光阁浙寺。

为了给丈夫一个安身之所,身体并不好的赵纫兰带着女儿来到北京,请求北大代办安葬,顶着到处都是“剿共”的压力,蒋梦麟、胡适、鲁迅等人捐款,将李大钊先生公葬于北京万安公墓,一个多月后,赵纫兰因心脏病凄然长逝。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经营的公司,就是婚姻,我十分赞同这句话,想要经营好婚姻并不容易,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夫妻双方一同克服遇到的困难与风雨,携手并进,才可能收获想要的幸福与美满。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