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苍山大蒜”走向全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年收购蒜苔的人是谁啊 让“苍山大蒜”走向全球

让“苍山大蒜”走向全球

2024-05-22 0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记兰陵县政协常委、金亿发公司总经理宋加才

“咱们山东就是好,各地都有各地的宝。胶州的白菜、章丘的葱,苍山的大蒜名气高……”这是一首在大蒜之乡--兰陵县乡间地头传唱已久的民谣——《大蒜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千百年来,与兰陵美酒齐名的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山大蒜。苍山大蒜最早可追溯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被李恂引入,至今已在兰陵沃土繁衍生息两千多年。

经过多年的种植和培育,苍山大蒜形成了糙蒜、蒲棵、高脚子这三个早中晚熟的大蒜品种。作为举世闻名的国家优质大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县,兰陵县被中国特产委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苍山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苍山大蒜”品牌价值49.48亿元,位列区域品牌第13位,蔬菜类品牌第一位。

皮薄如纸的苍山大蒜“四六瓣”,因香、辣、粘、浓、美味等特点享誉四方。蒜区土壤富含氮磷钾等有机质,井水为偏碱一级肥水,大蒜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外地大蒜。苍山《大蒜谣》歌词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今年大蒜收成好,一垛一垛赛山高。拉条蒜筐全装满,运蒜的汽车喔喔的跑,吆号号呢。往北运到黑龙江,往南运至海南岛。往东运到胶州湾,往西运到天山脚。”

把苍山大蒜卖到全国各地、卖到全球各个国家,这里要说的一个人,是兰陵县政协常委、金亿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加才。

从小吃着苍山大蒜、哼着《大蒜谣》长大的宋加才,对故乡的大蒜情有独钟。为让更多的人吃上美味营养的苍山大蒜,他扎根家乡、情系蒜农,把苍山大蒜卖到全国,卖到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创办的金亿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新动能,带领4000家农户抱团发展,蒜农平均每年能多收入两万元,开创了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

从蒜乡“倒爷”到进出口“老板”

宋加才的家乡在兰陵县芦柞镇西哨三村,村民世代以种植苍山大蒜为生。“苍山大蒜头大瓣齐,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丰富,口感特别好,吃起来爽口,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有杀菌、消炎作用,还可以治疗肠胃炎呢!”一说起苍山大蒜,宋加才就滔滔不绝。

从小就跟着家里大人种蒜,宋加才练就了一身种蒜、识蒜、储蒜的本领。“种蒜分上下头,不像其它作物一样可以机械化播种,必须把出蒜苗的尖头朝上。而且大蒜生育期较长、根系较为浅薄,对于土壤水肥都比较敏感。”宋加才介绍,苍山大蒜独特的品质与当地土质、肥水、气候密切相关,离开兰陵的大蒜品种2年以上品质就会改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1989年,20出头的宋加才投身市场浪潮,做起了大蒜生意。“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帮村里老乡们把蒜卖出去,自己也能靠大蒜优势发家致富。”他说。从此,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管风吹日晒、雨打雪摧,勤劳的宋加才四处奔波、南来北往。“最初骑着自行车去县城卖蒜,挣了点钱后把自行车换成地排车,拉着从村里收来的蒜出去卖,后来又把地排车换成三轮车,再后来换成机动车,现在要用集装箱渡轮船了,跑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买卖越来越大。”宋加才笑着说。

从个体贩到企业老板的跨越,宋加才认为是时势造人。改革开放推动市场大潮涌动,芦柞镇建立了专门的大蒜交易市场,渐渐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大蒜集散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宋加才顺势而为,干起了大蒜“经纪人”,为外地大蒜客商代收苍山大蒜,有时也带着客商到田间地头收购,因勤劳、善良、专业、诚信,宋加才在外地客商和本地蒜农之间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事大家都愿意找他商量。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个相熟的老板建议宋加才自己办个加工厂,把收上来的大蒜进行初加工处理,以订单的方式交易。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论证,宋加才接受了朋友的建议, 2012年6月创办了现在的山东金亿发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由一名大蒜“经纪人”变身企业老板。公司自创办以来先后获得“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主体”、“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宋加才个人也先后获得“鸿雁人才”“优秀提案委员”和“齐鲁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他把公司落户在家乡。“生在西哨村,长在西哨村,最想做的就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宋加才表示。依靠苍山大蒜的优良品质和多年经营大蒜积累的人脉,以及诚信厚道的好口碑,金亿发食品有限公司迅速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宋加才的目标不再仅限于帮助十里八村的乡亲卖蒜,而是如何拓展市场,让苍山大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初做国外市场,给外贸公司供货时没有物流概念,接到订单后得赶紧先找地方订白蜡条子编筐、装车,然后拉到青岛港口转入集装箱。”宋加才说,当时收一集装箱大蒜需要一天时间,到青岛仓储公司验货又要排一天队,中间环节多且琐碎,非常麻烦。为提高装货效率、夯实基础,他统一订做了2000个标准化大蒜架,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了10000多平方米的保鲜大蒜加工示范基地。还专门定制了定量编织袋,把包装好的大蒜一步到位装进集装箱,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保证蒜的质量。一个集装箱装6万斤蒜,在每个箱内安装低温杀虫装置,几秒钟就能杀菌灭虫,保证了货品质量安全。

为了开发国外市场,他近处跑江苏出口市场,远处跑到贵阳出口市场,靠实实在在的产品、规范高效的专业化运营,把苍山大蒜卖到了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秉持中国文化的仁义与厚道,这些年基本上都是外方卖完货我们才收货款,相互之间随着合作的深入交情也越来越好,彼此的信任度比较高。”他说,“生意现在越做越大,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多达3.2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我将秉承初心,不断进取,积极为兰陵县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构建雁阵合作社“激活”大蒜产业链

为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在发展优质特色产业、推进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导入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兰陵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的企农合作模式,并作为“雁阵工程”的模范广泛推广。

“创业能够成功,靠的是咱苍山大蒜的品质,靠的是咱兰陵千万户蒜农。”宋加才说。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2013年4月,他以金亿发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创办了金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和蒜农联合起来。蒜农负责标准化种植苍山大蒜,企业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大蒜,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由此推动原本自产自食的大蒜形成产业,走向全国各地,跨出国门迈向全世界。

金亿发农业合作社得到了广大蒜农的一致响应,最初有80多户加入。“蒜农不再愁卖,大蒜一成熟,时间耽误不起,一天一个价钱。”宋加才说,合作社成立之后,他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协议,按照保护价收购农户的大蒜,极大地保护了蒜农利益,让蒜农不再愁卖。蒜农可以集中精力搞种植,其余的事情交给合作社,打通了大蒜农业全产业链,从地头通过合作社延伸到海外,蒜农的收入提高了。他给蒜农算了一笔账:加入合作社后,蒜农平均每年能多挣2万块钱;另一方面,保证了品种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提升了苍山大蒜品质的稳定性。“蒜农的生产完全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合作社为蒜农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包括土壤测试、选种、施肥、培育等,两三年之后,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可以调换蒜种种植,保证土壤对大蒜的营养供给,继而保证大蒜的品质。”宋加才表示,合作社实现了苍山大蒜的区域抱团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蒜农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目前,金亿发农业合作社参社蒜农达5000余户,种植大蒜面积超过3万亩,经过加工生产,大蒜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商的路上没有谁能一帆风顺,都或多或少要交些学费,宋加才也不例外。2015年,出口韩国的2000吨大蒜遭遇退货,让宋加才损失600多万元。经此“一役”,宋加才现在非常谨慎地对待每一次出口交易,加强到货口岸法律法规研究,时刻关注市场行情。“大蒜出口发货量最大的就是印尼;印尼则实行配额即批文制,其农业部、商务部给了指标才能进入市场。”宋加才说,“近年来随着电子盘的出现,大蒜市场价格上下波动较大,出口贸易难度加大,现在苍山大蒜一级批发每斤4.5元左右,出口国外一斤蒜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平均增加5毛钱,一柜货成本就增加3万元。”

为引导行业发展,保护蒜农和出口商利益,宋加才勇于担当,以金亿发农民合作社为首,联合10家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兰陵大蒜产业协会,他任会长。“在县委县政府政策引领下,产业协会组织企业与蒜农合作,将苍山大蒜推向海外,并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推动了苍山大蒜的产业链发展”宋加才说。以兰陵县城为南北轴线,东侧与长城镇处在同一经度的芦柞镇、苍山街道等地,都以种植大蒜为主。据统计,兰陵县的苍山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2021年,苍山大蒜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名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兰陵县被国家列为优质大蒜生产基地县、优质大蒜出口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政协委员

企业做大了,个人富裕了,就想着回报家乡父老乡亲,是宋加才根植内心的淳朴愿望,因此他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关注并投入扶贫事业。

南哨村、西哨一、二、三村、高庄村、小古庄村、长杨庄村等7个村都是金亿发食品有限公司帮扶村。在公司党支部的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帮扶人员信息一览表,将扶贫统计情况清晰的展示,每一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补助金额一应俱全,其中补助金额最多的6000元,最少的1200元。

“国家扶贫政策出台后,宋加才委员在兰陵县第一个挑头响应,每年拿出18万元扶贫资金,帮扶了118户贫困户,还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的老人。”兰陵县政协秘书长毛玉东介绍。

眼见为实,在金亿发食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十几个老人围坐在长方形的大托盘前,将一包包大蒜倒在上面,挑出有瑕疵的蒜头,熟练地将蒜皮去掉一层、掰成连体大蒜形式,顺着蒜瓣的曲线像花瓣一样一层层叠摞,装入6斤装的标准网袋。“这些老年人,60岁以上的大概有160人,每天能挣到60多块钱,有的能拿80多,都是结束一批开一张单据,每月给他们结算一次。”宋加才说,一个集装箱装箱得用六七百个工,有效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基本收入问题。

宋加才联合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每年走访贫困户,走遍了帮扶村的每一个贫困家庭,每年支出20万元帮扶村里的孤儿寡母、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为贫困学生发放学习救助金,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他还投资60多万元两次加宽了村内道路和安装了本村连接周围相邻村庄的路灯,疫情期间带头捐款捐物累计50万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

一颗小蒜头,誉满全地球,这是一幅宏大图景。宋加才用30余年的执着奋斗与成就,在这幅壮观图景上写上了自己的美丽注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