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记忆】千年古运河,千载繁华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的大运河美食有哪些 【运河记忆】千年古运河,千载繁华地

【运河记忆】千年古运河,千载繁华地

2024-07-05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州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古城。常州老城厢的故事,当从运河讲起;而要讲运河故事,当从奔牛闸讲起。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挖了由苏州望亭抵达常州奔牛的运河;公元610年,隋炀帝“敕穿江南河八百里”,并建奔牛闸以节制上游水。算起来,奔牛闸已经1400多岁啦。奔牛闸是京杭大运河常州段的咽喉,北至孟渎,直通大江;南接鹤溪,联动太滆。宋朝时,朝廷赋税运输、军队调防、民间生意往来,十分之七要从奔牛闸过关,因此,陆游撰写的《常州奔牛闸记》中,将此闸与瓜洲闸、京口闸、吕城闸并称为江南四闸,重要性可见一斑。过去,船只过往奔牛闸时必须拉纤,而拉纤的主力就是水牛。想当年,一条条“纤牛”在奔牛闸奋力劳作,保障大运河运输的畅通,那场景,该有多么壮观!

 运河要枢奔牛闸        自奔牛闸往东,一座名为万缘桥的古桥横跨于大运河与老孟河的交汇处。远看此桥,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桥下百舸争流,蔚为壮观。万缘桥,堪称常州最具“人情味”的古桥。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桥,千余年来屡毁屡建。清光绪四年(1878年),当地一位书法家用为一万户人家写“缘”字募集的资金重建该桥。虽然这位书法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的善心与执着永远融入了万缘桥中。万缘桥因桥高坡陡,下雪天行人易跌倒,古人在桥的石阶上刻了斜方形的凹槽,在桥顶南北两侧还各特制有长约3米的石靠椅 “美人靠”,在常州古桥中绝无仅有。

 万缘桥结“万缘情”        沿着运河朝东南方向一路而下,约莫二十里,就到了一处叫三堡街的地方。这里的木行多得数不过来,南来北往的木商在这里汇聚交易,让三堡街成了木材天地。为什么这里的木行这么集中?主要原因还在运河。一是交通便利,二是常州大运河水源补给主要靠长江,水中含沙量较高,有利于木材养护,保持皮色黄亮。清乾隆十三年(1773年),福建人就在这里建设全闽会馆。晚清宣统元年(1909年),又有旅常南昌帮洪都木商公所、赣州帮龙州会馆驻于三堡街这块宝地。随后,恒丰永、义泰和记、高和泰、瑞丰盛义记、三泰、李聚丰、中兴、永丰协、瑞丰、源泰、广顺祥、公和泰、源源、正泰、源丰协等50多家木行纷至沓来,占全常州木行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呢! 大运河流经常州西门外,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桥如长虹般横贯运河南北两岸。这座桥名叫广济桥,俗称西仓桥,顾名思义,桥与“仓库”有关。没错,西仓桥堍是常州著名的西仓库,这座粮库建于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较西仓桥还早六十余年,可谓先有西仓库,再有西仓桥。当年西仓库储武进漕米,规模宏大,是常州最大的“官仓”,周边逐渐形成江南有名的米市。这一段由此得了“米市河”的美名。

西仓桥堍米香浓        “米市河”的运河对岸,是大名鼎鼎的“豆市河”。说是豆市河,实际上是豆市街,它是江南有名的豆类集市。常州豆市起步于明宣德年间,清同治初年形成市场。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孟渎、德胜、藻港三河的相继开凿,常州水运进一步完善,豆市也快速发展,至民国早期达到鼎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后,从东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涌来装满大豆的船只,一艘紧挨一艘,连绵数公里,河道因此常常阻塞。每到新豆上市,运河上异常嘈杂,挑夫们在狭长的甲板上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往驳运,各大商号里过秤的、记账的、付款的……一片繁忙。民国十七年(1928年),常州豆行有同丰、潘同昌、宝成等10家;而在豆市河众多的商号中,要数潘同昌商号最负盛名,有专用码头,生意十分红火。 (作者钱鹏,原题《城市记忆|千年古运河 千载繁华地》,载2020年10月22日“常州日报”学习强国号。)

(市文保中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