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文化和旅游“十三五”发展情况及“十四五”规划思路汇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州图书馆新馆图片 常州市文化和旅游“十三五”发展情况及“十四五”规划思路汇报

常州市文化和旅游“十三五”发展情况及“十四五”规划思路汇报

2023-07-12 1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作为机构改革之后首个五年规划,对于指导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今年以来,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文化和旅游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扎实推进《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为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安排,努力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三五”时期常州文旅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常州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统筹抓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顺利完成五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十三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建成文明风尚与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人才与文化品牌迭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与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相同步、相适应的江南文化名城。

(一)取得主要成绩

一是构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99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任务,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常州文化广场图书馆新馆、美术馆建设全面建成开放,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全面完成全市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600多个村(社区)文化中心与市、辖市区两级图书馆通借通还;首创“政府+社区+企业”联合建设模式,相继建成开放6家智慧型城市书房“秋白书苑”;荣获江苏省第二批“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4.94%,位列全省第三;精心打造“文化100”“常州旅游节”等品牌活动,誉为文化民生“常州现象”;统筹推进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文旅常州云”“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等先后建成运行;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累计完成542座旅游厕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是构建精品迭出的艺术生产体系。深入实施“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战略,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戏曲类全国第一)、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荣誉奖,被新华社誉为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锡剧《卿卿如晤》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锡剧《卿卿如晤》、儿童剧《青铜葵花》入选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大奖,创历年最好成绩;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原则,持续强化国有文艺院团的深化改革导向和文化传承职责,积极构建完善的院团政策保障体系和管理考核制度,全力破解待遇保障、人才断档等现实难题;坚持“竞争立项、精选项目、择优资助、重点扶持”原则,在省内率先设立市级文化艺术基金,全市共有116个项目入选国家、省、市艺术基金,累计资助金额超3000万元。

三是构建科学有效的遗产保护体系。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编制实施《常州市老城厢文旅发展提升规划》,整体推进7.4平方公里老城厢历史文化保护和文商旅融合发展;重点做好老城厢范围内248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夏家大院、意园、盛宣怀故居、文庙大成殿等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加快推进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唐荆川纪念馆、赵元任故居、红色青果馆等纪念馆展陈提升;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完成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项目,构建“城景一体”“城河一体”发展格局。寺墩遗址、唐氏民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溧阳沙涨村、武进杨桥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恒源畅厂旧址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青城墩遗址、焦溪龙溪河古桥群等8处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三杰纪念馆、天宁寺、青果巷、运河五号入选“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最美运河地标,6个村落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

四是构建融合协同的产业发展体系。制定出台《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双向融合发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2万家,其中“三上”文化企业近1000家,形成以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影视演艺、出版印刷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涌现出龙城旅游控股集团、灵通展览、吟飞科技、金刚科技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项目启动建设,成为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旅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旅游业增速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文化产业、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五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产品供给体系。近年来,常州成功走出一条“资源创造型”旅游发展新路,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5A级景区以及10家4A级景区,5A级景区数量仅次于苏州、无锡;天目湖成为江苏第一家上市景区企业,环球恐龙城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景区,涌现出景尚旅业等一批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文旅集团,溧阳“1号公路”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李家园村、仙姑村、城西回民村、礼诗圩村、庆丰村等5家行政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制定出台《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着力打造“名士之都”“运河名城”“红色名城”“智造名城”四大文旅品牌,积极构建“乐园之都”“闲逸山水”“美丽乡村”“食美常州”“康体颐养”“亲子研学”六大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溧阳市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全力冲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是构建活力迸发的文旅消费体系。今年以来,常州积极抢抓“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机遇,持续实施支持文旅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八项措施,助推全市文旅市场恢复活力;设立2000万元“文旅专项贷”贴息补助,累计发放2.7亿元贷款;发放 3000万元“常州旅游消费券”,直接带来超24万游客,带动酒店、住宿、度假三大类旅游消费约3亿元;组织开展“常州人游常州”活动,带动超10万市民出门旅游;推出1000万元“长三角团队游客招徕奖补”,来常组团游客超9.5万人次。同时,加快做热做旺夜间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常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方案》等,推出“龙城夜未央”夜生活节等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环球恐龙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青果巷文旅消费集聚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

七是构建开放共赢的宣传推广体系。主动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上海都市圈”“大运河国际城市”、“长江经济带”“环太湖联盟”等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常州文旅对外影响力、吸引力。聚焦“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宣传用语,构建常州文旅标识与形象识别系统,深度参与各类国际、国家、地区举办的专业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精心打造“常走大运”“江苏台湾灯会”“文旅感恩回馈月”“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承办2020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等重大会议,举办常州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周等全国性推广活动,全方位、精准化宣传推广常州城市形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形象聚焦度有待提高。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尽管常州已经跻身华东地区新兴旅游城市行列,但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过境地城市,离真正的目的地城市还小不小距离。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还没有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出核心旅游IP,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缺乏让八方游客“非来不可”的理由,“一日游”现象比较突出,旅游客源仍以江浙沪等周边为主,中远程市场客源以及境外客源占比较低。

二是产品业态丰富度有待拓展。目前,常州旅游业态以主题乐园和度假区为主,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与周边城市差距明显。常州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丰富的文脉资源还没有转化为鲜明的城市个性,围绕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全体游客在常平均停留时间仅为1.38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旅的承载力、吸引力不够,不能让更多游客住得下、留得住。

三是重大项目引领度有待增强。目前,常州文旅重大项目建设遇到瓶颈期,各板块对项目招引的热情不高,在建和拟建的重大项目数量较少,缺少龙头型、旗舰型的优质储备项目。以主题乐园为例,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洗牌中,环球动漫嬉戏谷和春秋淹城乐园等主题乐园长期没有进行更新迭代,没有提炼塑造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在主题特性、差异发展、产业资本、品牌影响等各方面都缺乏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萎缩严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是人才建设保障度有待加大。当前,常州文旅领军型人才和高素质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储备不足,职业经理人规模较小,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如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旅游景区专业人才、小语种和中高级导游人员短缺,紧缺型旅游人才的趋利性外流,人才建设整体上不能适应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需要。

二、“十四五”常州文旅融合规划编制情况

(一)总体定位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以“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在把握战略顶层设计、文旅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充分认清新时代文旅发展特征,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重点在文旅融合、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优质发展等战略方向,重塑常州文旅经济版图和发展格局。

二是在发展导向上,围绕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重点聚焦常州文旅如何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如何加快推进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如何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精准把握“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重大趋势,切实找准制约常州文旅发展的瓶颈短板和突破口,研究具有操作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任务,并作出方向性、战略性的安排。

三是在目标路径上,紧扣《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三年行动计划》《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全景化、全空间、全覆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品质增长,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升华转型,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稳增长、促转型、增收入、塑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统筹高效发展为主线,全力推动艺术精品创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旅产业项目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和竞争力。

四是在战略取向上,积极实施文旅创生战略,依托文旅开发,全面激发常州文化遗产价值,激活城市空间文化魅力,打造有文化根基、有发展活力的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实施科创赋能战略,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浪潮,推动旅游服务、产品的迭代更新,推动常州文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实施城市复兴战略,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城市,用文旅思维运营城市,用游客的眼光管理城市,强化城市发展内生动力,重塑常州文旅向心力与影响力。

(二)工作重点

一是全链化提速提质,彰显旅游“业态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溧阳曹山山水未来城、季子文旅综合开发、焦溪古镇复兴保护利用、常州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环球恐龙城康养育乐小镇等项目为龙头,强力推进总投资1152亿元的106个文旅重点项目;加快培育“旅游+会展”“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进一步发挥体育、会展经济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作用;统筹抓好旅游新业态、新市场、新产品培育开发,做优乐园之都、闲逸山水、美丽乡村、食美常州等标志性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旅游体验和享受。

二是全域化融合融入,彰显山水“生态美”。加快构建“一核”(常州城市休闲旅游中心)、“两带”(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带、武进—金坛—溧阳旅游度假发展带)、“五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曹山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以更美的城市、更多的景点、更靓的形象、更优的服务,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常州路径”;发挥常州历史文化底蕴和绿色山水优势,积极参与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等,吸引更多长三角游客走进常州。

三是全景式展示展现,彰显城市“形态美”。以文为灵魂、以旅为引擎、以商为催化,整体推进7.4平方公里的老城厢历史文化保护,打造融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等于一身的集中体验区,全力提升城市文旅吸引力、承载力;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名城建设,梳理丰富的名人故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跟着名人游常州”精品线路,推动从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

四是全方位引导引领,彰显消费“夜态美”。把夜间消费作为文旅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加速繁荣“夜游”“夜食”“夜演”“夜购”“夜健”“夜宿”“夜展”等多元业态,促进城市夜间消费年轻化、时尚化、高端化;依托古运河、青果巷、江南环球港、环球恐龙城、常州文化广场等载体,集中打造一批文商旅融合、体验感强的地标性夜间消费集聚区,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

五是全渠道推介推广,彰显文旅“意态美”。多元化、多维度、一体化展示城市形象,构建一批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推出一批“转角遇见”的网红打卡地,创作一批实景版旅游演艺产品,打造一批文化展示、旅游推广、文旅消费深度融合的全国性品牌活动,提升城市形象聚焦度、识别度、美誉度,唱响“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名片。

(三)实施进展

今年初,《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25)》被确定为全市重点规划。《规划》于7月15日网上发布招标书,8月3日完成开标,上海奇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截至目前,已完成《规划》第一轮全市调研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规划》大纲起草,12月底完成《规划》初稿,2021年上半年完成专家评审,2021年完成报批工作。

三、对“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后疫情时代应实施消费鼓励政策。春节以来的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文旅产业的“黑天鹅”事件,对文旅产业发展造成特别大影响,很多文旅企业经营困难,扶持文旅企业与鼓励旅游消费,就是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全省文旅产业快速复苏。全省应积极开展“江苏人游江苏”等活动。鼓励景区、景点推行旅游年卡、季卡等特殊门票。鼓励定点旅行社与景区、旅游客运企业、旅游饭店、旅游餐馆等组建经营联合体,实施旅游休闲“优惠套餐”。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

二是强化文旅形象推广全省一体化。“水韵江苏”是江苏整体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整合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全面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加大对周边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宣传营销力度,大力拓展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扩大“水韵江苏”品牌影响力。消除各地、各市单打独斗进行旅游形象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的局面。

三是优化和完善文旅建设用土地政策。优先保证纳入省文旅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对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重大文旅项目,支持按规定程序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调度,优先安排使用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纳入审批绿色通道。对与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支持文旅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挂钩周转指标可优先用于生态文旅项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农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作价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文旅开发。

四是加大文旅投融资和财政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文旅项目融资授信,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支持市场前景好、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旅游景区探索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支持文旅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文旅项目建设。鼓励银行提高文旅企业整合重组的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额度,开办小额文旅按揭贷款业务,增强银行卡的文旅服务功能。

五是加强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应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上海大都市圈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把我省旅游业融入大上海,吸引上海客源和承接上海旅游影响力。从我市接待游客情况看,旅游高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建议全省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互动交流,共同推广精品线路和目的地产品。由省级层面牵头强化区域合作,串联起沿线主要旅游景区、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联合打造吸引游客的黄金旅游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