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做封面、出文案……AI帮这本书的编辑用几个小时干完了一个月的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书欣的新书 分析数据、做封面、出文案……AI帮这本书的编辑用几个小时干完了一个月的工作

分析数据、做封面、出文案……AI帮这本书的编辑用几个小时干完了一个月的工作

2023-06-30 2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I可以替代编辑的工作吗?从现在开始就积极尝试AI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畅销小说《马一鸣从警记》的编辑经历与思考,或许能给以上这些疑问带来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回答。

《马一鸣从警记》封面,果麦文化出品

《马一鸣从警记》是如何利用AI的?

在《马一鸣从警记》的编辑,也是这本书的全版权运营方,由果麦文化投资的上海七只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程峰看来,现如今在策划、选题、编校乃至推广发行过程中使用AI工具是个几乎不需要过多思考的问题, 因为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有效帮助,甚至能够让小团队在效率上实现“弯道超车”。

他表示,正是因为AI在编辑过程中的充分利用,才使得这本书能以过去未曾想象过的速度上线,并且还在连载初期,就已经获得了多家知名影视公司的问询关注。

《马一鸣从警记》对于AI的运用,是在选题策划阶段开始的。

出于全版权运营的需要,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希望首先可以更全局地了解到当下的热门图书与影视改编趋势,基于可信的数据分析结论进行选题评估。

在以前,这是一种极为琐碎的整理工作。编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来自不同平台、不同领域的数据,将它们整理成若干个独立的Excel表格,然后再耗费相当的时间进行数据整合处理,最后再做分析研判。但这种操作往往会导向两种结果——第一,数据量太小,样本来源单一,所以“基于数据研判”往往最后还是变成了基于部分平台短期数据趋势的主观判断;第二,数据量太大且来源过于丰富,分析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清洗与合并,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前提是,他首先需要学会怎么对多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对于绝大多数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经验的文学编辑而言,这种工作极难完成,所以程峰在既往常需要借助外部团队的力量,这对成本和工作效率都产生了影响。

“但有了AI工具之后,分析难度呈几何级下降”,在采访中程峰表示,ChatGPT可以帮助他从希望获知的最终结果(比如近三年原创作品影视改编趋势)倒推出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与分析的全部流程,甚至直接编制出相关代码,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完成数据收集和最终的分析研判,其他的整理和分析按图索骥便好。就算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只需要沿着这问题要求ChatGPT给出没有基础背景的人也能明白的详细解释就好。

ChatGPT所编制的数据分析代码例

事实上,《马一鸣从警记》之所以选择了优先在微信读书进行连载首发,其实也是这些分析带来的数据结论之一。过往的数据充分表明,常书欣作品在微信读书比其他文学网站都更受欢迎。

在图书编辑全流程上,《马一鸣从警记》也在多个环节使用了AI“为编辑提速”。

例如,在封面设计环节,按照传统设计流程,一本书的封面,出版机构要么找外部设计师、插画师,要么公司内部设计师、插画师自行创作。从寻找可用素材或者参考开始,再到创作、修改、沟通反馈,这个流程通常需要两三天,甚至会更长。

但《马一鸣从警记》选择了利用AI进行封面制作,设计师哈姐接到图书封面设计需求后,仅用了几个小时,就通过Midjourney生成出了合适的封面素材,加上后期优化与细节调整,不到一天时间就做出了一张精准地抓住了刑侦罪案类小说氛围的封面,并且取得了市场的良好反馈。

利用Midjourney生成封面概念示意

又比如,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一本书的新书资料、各平台、渠道的宣传文案,都需要编辑或者营销逐一编写,耗时耗力。但通过ChatGPT对既往的优质素材学习和再生成,从编写到人工修改定稿,《马一鸣从警记》上线时需要的各种文案材料,程峰的团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作为一部尚在连载中的小说作品,编辑需要及时地对作者的原稿进行文稿处理,以跟上连载周期。这项工作在以往的流程通常是编辑先利用校对软件“跑”一遍原稿,然后再对校对后的稿件进行排版及人工核查等二次处理,最后再交由负责电子书的编辑进行排版上架,但《马一鸣从警记》也通过AI对这一流程进行了优化。

由于当前线上版本的ChatGPT对于token(指响应请求所需的最小文本单位,1个汉字约为2~2.5个token,ChatGPT 4.0可以支持32K的token)总量有所限制,所以使用者很难通过“训练”生成专属的模型,但是因为《马一鸣从警记》平均章节更新字数约为6000字,这个字数刚好可以训练出一个文字预处理模型。所以程峰团队每次收到原稿,需要做的只是在校对软件和ChatGPT里分别“跑”两次程序,然后人工审读一遍即可提交上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编辑的机械工作量。

程峰表示“如果没有AI,《马一鸣从警记》上线至少要延后两个月,或许更久。”在他看来,经过一定训练的AI已经足够完成各种编辑工作中各种较繁琐、机械的流程,AI可以充分释放编辑的创造力,让编辑的智力资源运用到更多AI目前所无法触达的环节中,比如去关注文本内容的创意和深度。

在采访中,程峰还透露,在《马一鸣从警记》之外,他的团队目前已经在尝试更进一步地将AI运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作为资深编辑,在面对一些创作经验和成果较浅的年轻作者时,往往需要及时地对他的写作给予建议。也许某些场景使用某种形式和气氛描写会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期待,在过去,编辑可能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搜集参考资料,或者只能够通过描述的方式进行沟通,但有了ChatGPT和Midjourney后,编辑较为轻松地生成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在极大程度上能优化编辑和作者之间的沟通效率。

“AI生成的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随机性,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和参考,提高了作者的创作效率,但缺乏人物、情感、细节以及独特的表达和结构,还需要作者进行调整加工润色,而这些恰恰是小说创作的核心。AI让作者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事。”

面对AI,出版业应该报以怎样的态度?

《马一鸣从警记》编辑团队对于AI的运用,当然只是出版行业“AI先行者”们诸多有价值案例之一,但即便是这些目前看起来依旧还不足以完全称之为“颠覆”的流程优化和效率升级,已经足够让我们想象到未来的浪潮。

这并不是出版行业第一次面临一种“范式”的变革,事实上,这种变革在最近十年似乎出现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 当一种有可能真正颠覆一种行业范式的技术或者趋势来临,从业者们应该如何“应对”,或许是比如何“应用”更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每一次变革时点都会产生分歧。

行业内有持极其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者,譬如七只鹿文化团队背后的投资方果麦文化,它不仅于公司层面推动AI在辅助文字和绘画创作等多领域全面应用,更致力于结合AI在智能编校领域进行行业模型和应用层的探索研发。

也有目前仍抱有审慎态度的公司机构,认为在它发展到AGI程度(通用人工智能)之前,投入未必是明智之举。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坚守”行业传统,乃至抵制AI在某些领域的运用,因为它有可能会替代编辑或者创作者的工作。

诚然,“AI+出版” 在当下或许能实现的只是文本与图像生成、数据分析、机械工作自动化、非文学文本翻译……,它也确实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存在,例如ChatGPT的中文语料远不及其他语言,利用AI生成的内容在版权上仍存在微妙的灰色地带,各种工具的使用成本、合规性……

但作为近年来诸多变革中,最与“内容”强链接(或者“内容”本身)的技术变革,记者认为,作为“内容方”,出版行业还是更应该对AI抱以比以往任何时刻都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或许是出版行业的从业者们,第一次与技术的变革同频,而过去十年间这个行业所经历的诸多变革都充分说明了, 如果只是等待一种技术或趋势的成熟落地,结果往往是出版行业自己被浪潮所裹挟。

编辑决策+AI协同的内容生产方式,或许将成为未来出版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

转自:出版人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