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氏杆菌检测阴性 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查

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查

2024-06-18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布鲁氏菌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规定为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的致病性与侵袭力、致敏原、内毒素和在巨噬细胞中的生存力有关。主要致病因子是内毒素。布鲁氏菌具有致敏性,该菌进入集体,除诱发机体产生各种类型抗体外,还可刺激机体产生明显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布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一、临床表现

人类布病一般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可长达1年。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典型的波浪式起伏发热。目前临床上多为低热,间歇热等。同发热相伴的症状是多汗,一般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黏。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常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关节。其他症状和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二、流行病学特征

人类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牛、猪等,羊是人类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牛是人群布病散发的主要传染源。野生动物也可作为传染源,野生动物的布病感染是在自然疫源地内的野生动物之间相互传播,有的感染还和家畜有关。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通过皮肤接触、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感染途径与职业、生活习惯相关,有明显的职业性。实验室人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我国自1905年来,累计已有29个省市区报告过布病,多见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的牧区。

三、防治原则

布病的防治重点是控制和消灭病畜。采取“检疫、免疫、捕杀病畜”三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加强对畜牧产品的卫生监督控制布病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通过对易感人群和健康家畜接种疫苗预防布病的发生。

急性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期患者可采用特异性疫苗脱敏治疗。

四、生物学特性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柯氏染色呈红色,无鞭毛,无芽孢,不形成荚膜。

布鲁氏菌的营养要求比较高,专性需氧,大多数菌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菌膜,无沉淀形成。马铃薯琼脂培养基,36~37℃生长良好,但生长缓慢。第一代分离培养物需要5~7d,有的需要6~20d。强毒株生长速度比弱毒株慢。

五、实验室检查

(一)样品的采集、送检与保存

1.样品的采集

(1)病人:无菌采集病人、疑似病人静脉血3~5ml;脑脊液、关节液1ml。

(2)病畜:从颈部静脉取血5~10ml。

(3)乳汁:洗净家畜乳房,用酒精消毒后,挤出最初几滴乳汁,收集后面乳汁于无菌试管中。

2.送检与保存

所采集的样品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若样品能在采集后24小时内送抵实验室,则可放在加冰块的保温盒中运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运送的样品要用放渗材料密封包装。在24h内不能送到实验室时,可将样品冷冻,并维持低温状态运送。

(二)分离鉴定

1.分离培养

采用双相培养法。等体积样品分别接种于2个双相培养瓶中,轻摇混匀,倾斜,使样品分布在琼脂斜面上,1个放37℃培养,一个放含5%CO2环境37℃培养,三天后观察结果。

如斜面上有菌落生长,取菌落纯化后做下一步鉴定;如无菌生长,继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培养20d未分离出菌即可判为阴性。

常规可根据菌落生长时间和形态、菌体形态和染色、血清凝集试验阳性确定布鲁氏菌。根据Tb噬菌体裂解、染料抑菌试验、H2S产生等试验,进行布鲁氏菌菌种、生物型鉴定。

2.噬菌体裂解试验:两个琼脂平板上,各滴加1滴布鲁氏菌噬菌体。培养后,平皿出现噬菌圈,圈内无布鲁氏菌生长为噬菌体试验阳性。

3.染液抑菌试验:一定浓度某些染液对不同种型布鲁氏菌表现出的抑制作用和能力。可根据不同染液对布鲁氏菌抑制作用情况作为种型鉴定依据。

4.H2S产生试验:不同种型布鲁氏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培养基中含硫的氨基酸,产生H2S、氨、脂肪酸等。H2S和滤纸条上醋酸铅发生反应,生成黑色铅的硫化物。根据H2S产生的多少,滤纸变黑的深浅区别可不同种型布鲁氏菌。

(三)免疫学与血清学检验

布鲁氏菌的免疫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平板凝集试验(PAT)。用于检查感染布鲁氏菌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定量、敏感和特异性较高的实验方法。目前实验室主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这是国内外常用的技术,方法简便,适用于大面积规模检疫筛选。

(四)实验室环境与个人防护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布鲁氏菌的初步分离可以在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涉及大量活菌的操作时应在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在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布鲁氏菌检验最好设专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