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民族之魂】《鲜花的咏叹》记贵州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依族民歌集粹有哪些 【守住民族之魂】《鲜花的咏叹》记贵州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1】

【守住民族之魂】《鲜花的咏叹》记贵州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1】

2024-07-17 1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花红 ,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这是布依人的肺腑之声,歌声优美婉转、曲调悠扬动听,这首歌被布依人世代吟唱,它伴随了一个民族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沧海与桑田。它,就是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在布依人聚居的地方,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人们叫它“刺梨”,金黄色的果实浑身长满软刺,富含极高的维生素,粉红色的花朵朴实无华而又暗香浮动。在依山傍水的布依山寨、山野田边随处都可以见到。布依人爱花,就爱这一丛丛、一簇簇盛开在刺蓬里的刺梨花,因为她它像极了布依人朴实无华而又深情款款、恣意怒放而又与世无争的秉性。

原惠水县宣传部副部长、县布依族学会副会长罗勇国告诉记者,刺梨花对布依族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情愫。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小花渐渐地被引入歌中,而原本叫做刺梨花的小花朵也被人们越唱越美、越唱越红,质朴的布依人干脆就叫它“好花”。

(出录音1:罗勇国——好花红调到今天传统文化留存有上千年,以前布依族没有规范的文字,“歌”以现在的书面形式表现就是“调”,以前布衣族地区汉化都不会说,好花红用布依语唱就是——(现场演唱演示歌声)这首歌跟刺梨花的关系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山区、山边、河边到处是野生的刺梨,以前生活很艰苦,干农活肚子饿了就摘下刺梨吃。这花也很漂亮,在刺梨花边为了表达对心上人、对民族、对家庭一种团结和谐的主题而歌唱,刺梨逐渐就成了大家崇拜的野生果,我们对自然崇拜、对刺梨的崇拜。刺梨的个性很刚强,有刺,5瓣花,很团结。从原始千百年来生活中和刺梨结下的渊源。)

(压混 秦跃珍版“好花红”)

好花红调,是流传于黔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歌形式,起源于惠水县的民歌“好花红”,也称“惠水山歌调”。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易于传唱,朗朗上口。“好花红调”与大调、小调、大歌、小歌一道成为了布依族曲调的代表。

惠水县原文化馆干部、著名作曲家李小平告诉记者:《好花红》短小的八小节旋律中,赋予了音乐节拍节奏的丰富变化。在稳定的羽调式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起到了节奏律动的变化,赋予了音乐中节奏语言的变化美。这正是《好花红》让世人百唱不厌的原因所在。

(出录音2:李小平——它的曲调很自然,它就是老百姓顺口随口一唱,那个旋律自然成章。研究谱子的时候,发现它很规范。老百姓在创造它真的很神奇,他们不懂音乐,但一看谱面非常的规整,线条清楚。六齐一正,各有各的唱法。主调一直是:咪啦哆咪,适口性非常好,就像吃饭一样,一上口,非常好。)

“好花红调”既是古老布依族音乐的遗存,也是布衣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实证。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原本是田间地头随口而发的民间小曲,又怎么会如此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呢?好花红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群众广为传唱的?我们来听听惠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王煜的介绍。

(出录音3:王煜录音——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的曲子是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布依族群众在清朝年间就谱就传唱的,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布依族群众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各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相互同化,布依族说汉语的人日渐增多,布依族青年用汉语唱山歌逐渐兴盛,在唱词上,虽然沿用了汉族山歌七次四句歌,但曲调却传承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歌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惠水山歌调,与大调小调大歌小歌一起成为布依族曲调的代表。)

(压混:树叶版“好花红调”)

《好花红》之所以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是因为它有着深邃、甜美的歌调和积极、乐观的内容;它是布依人歌唱爱情的经典情歌。布依人用刺梨花来象征淳朴、恬静的少女和美好的爱情。

花与歌,都是布依人的最爱,爱到把这首歌的发源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贵州省惠水县毛家苑乡也更名为“好花红乡”,并且在村口为这首歌树了碑、立了传,而正是这里美好的山水几百年来孕育了这首清新亮丽、婉转悠扬的歌。这里的人们人人都唱“好花红”,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花红”,都用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抒发心中火热的情感和热切的向往。

(压混:背景音)

2014年初秋,记者来到惠水县好花红乡。站在村子外面,绿色田野的映衬下,一座座砖混结构、瓷砖饰面的小楼映入眼帘。迷宫般的小巷弯弯曲曲地伸进村子里。我们首先来到“好花红调”省级传承人杨光英的家里。这是一个古朴、精致的小四合院,一群小鸡正在青石板上啄食主人洒下的米粒。我们来的时候,杨光英和谢文兰正在掰苞谷。

(压混:小院里交流声、背景声)

今年68岁的杨光英是好花红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文兰今年66岁了,也是乡里的老歌师。她们俩既是亲戚,也是多年一起唱山歌的姐妹。

(压混:杨光英、谢文兰唱古歌)

布依族人酷爱唱歌,常以歌作答。情感交流、婚丧嫁娶、赶场集市、田间地头、交朋结友、邻里关系等都能即编即唱。形成了“无酒不成礼,有歌方算喜”的传统风尚。凡是待客、嫁娶、立房及节庆、农闲,都喜欢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当杨光英还只是十六七岁花季少女的时候,常常在寨子里对歌,青年男女喜欢用这样的方式传情达意。

(出录音4:谢文兰采访录音——那个时候我们边做边玩边唱,想唱就唱。唱山歌、唱情歌,悄悄跑出去唱,我们去吃酒做客,晚上吃过饭了,就来找我们对歌。过春节的时候,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们在河对面看到小伙子来了,就一起唱歌。)

布依族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如流水般在布依人民的口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集人类起源、布依族源、生产劳作、待人接物、伦理道德、婚嫁建房、丧葬祭祀等丰富内容的叙事长歌。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每一位布依人都是歌手,大家在劳动中传唱,在生活中传唱,在节日中传唱,形成多种版本、大同小异的布依族民歌。我们来听听贵州省著名的作曲家李继昌先生是怎么说的:

(出录音5:作曲家李继昌录音——布依族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能唱歌的民族,唱歌是他们生活里头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无论是上山打柴,还是下地种田,或者是出门问路、吃酒做客,都要唱歌,那么青年人谈情说爱更是离不开唱歌,通过歌唱,然后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压混:出好花红调古歌)

《好花红》结构为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每句四小节。两个乐句各由两个两小节的乐汇组成,四个乐汇之间构成了最适应东方人审美心理的起、承、转、合结构。在贵州有“高山苗,水布依”的说法,布依族总是居住在背山临水的平坦洼地。惠水县原文化馆干部、著名作曲家李小平说:布依人用他们优美、形象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他们世代声息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流水般的平和、内秀的性格。

在民间,《好花红》以分节歌的形式出现,民间歌手往往是即兴填词来演唱。当地有“一种开头,千种结尾”的说法,每个人唱的《好花红》也各有不同,但唱到乐段结束处时,几乎都会出现一拍甚至更长时间的停顿,然后再进入分节歌的第二段歌词。当地布依族人以性情温和、勤劳内秀著称,优越地理环境中相对富庶的生活,形成了这个地区布依族随性、谦和的普遍性格特点。《好花红》正是以节奏语言的变化来反馈出这个地区的布依人田园式的悠闲生活方式。

民间也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说法。其中,作为男性的老年歌手王昌吉演唱的《好花红》,演唱风格古朴、典雅、苍劲,有一种历史的沉积感,故被称为古体《好花红》,杨光英他们演唱的《好花红》为新版。虽然王昌吉、覃跃珍等最早一批的老歌师都过世了,但他们流传下来的古歌的风韵依然留存。来听听杨光英、谢文兰和杨光英孙女现场为我们演绎的古体的《好花红》。

(出歌声:古体好花红)

除了杨光英,今年75岁的退休教师王恩纪也是好花红乡目前最年长的歌师之一;也是村里少有的能叙述好花红调发展和变迁历史脉络的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无论是赶场或是婚丧嫁娶,布依族人都用歌声来互诉衷肠,唱歌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和幸福快乐的源泉。

(压混:出结婚对歌音频、现场音响)

那时候,结婚结亲送亲那天夜里要对一晚上的山歌,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时7、8岁的他可以在旁边听上一宿都不觉得困。

(出录音7:王恩纪录音——谁家办喜酒,一天一晚都在唱歌,男方家要派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就要找几十个年轻姑娘陪送,送亲的目的就是那天晚上要唱歌,要唱一晚上、唱通宵。有的时候唱得投情的时候还要一直唱到第二天,这样的情况在那个时候非常普遍。)

清瘦的王恩纪老先生如今依然精神矍铄。退休后,他组建了十多人的民间乐队,为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们演奏。平时还搜集了不少关于布依民族文化的资料。孩提时代,一个关于好花红调的凄美爱情故事的传说让王恩纪着迷,这个故事是在小时候,祖母给他讲述的。说的是曾经在好花红乡有一对非常相爱的青年男女,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终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

(出录音8:王恩纪讲传说录音——好花红乡场上有两个青年男女非常的相爱,他们唱歌也唱得很好。退场的时候就在河对面唱歌、谈情说爱。突然,河里边有个姑娘落水了,这个男的二话没说就跳下去救人,这个男的水性很好。可是那个溺水的姑娘怎么抓也抓不住,突然看到前面一亮,那个女孩站起来了并把他迎进去,里面坐着一个老龙王,那个龙王非常的高兴,他以为自己的女儿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了,就留他住下,可是这个男的怎么说也不同意。他说:不行。我已经有心上人了。老龙王没办法就把他留在那里住了三天,后来龙王的女儿也很同情他,就把他放回去。他回到岸上一看,那个姑娘不见了,看见那里多了一棵树。村民告诉他,那个姑娘在他走后一直站在那里哭,后来成了一棵树,他去了三天,其实在上面已经是三年了。)

(压混:音乐——)

“好花红”得以流传、发展至今,与布依人代代相传及现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着至深的关系。据“好花红”乡的老人和歌手们介绍,当年每当有外寨客人来访,依照古老的礼节,寨子里众多的歌手便聚于一堂,或在堂屋、或在场院,以歌迎客,一般总是由歌师“开排”首唱。

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生活不断地发展,文化也不断地流变,表现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和更新。“好花红”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加之后来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工润色,使其音调逐渐统一规范。王恩纪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好花红调的三个变迁阶段。王恩纪

(出录音9:王恩纪录音——第一个阶段是古老的,原生态的(现场哼唱);第二个阶段是(现场哼唱)第三个阶段是好花红被发表后的调。)

(压混:出背景音乐)

那么,好花红调音调规范之后是如何被外界所知的呢?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6年8月,惠水县举行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好花红乡新民俱乐部布依族姑娘秦跃珍、王琴惠演唱的《好花红》引起前来观摩汇演的省歌舞团专家的关注,及时帮助整理和指导。音乐家们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成合唱、舞蹈音乐、杂技音乐、影视音乐等,形成了好花红调。

当时,王昌吉、覃跃珍等人为代表的新的第一代、第二代歌手们将原有的情歌,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改成新歌,让它变得更加清新明快、朗朗上口,在四乡八寨传唱开来,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布依族群众的喜爱和认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把它从县里唱到了省里,省里唱到了北京。

(出录音10: 覃跃珍——1956年,我参加烤烟大队,在烤烟大队唱“好花红”,去到惠水县演出,州里面的来选拔,我们得了一等奖。把我们选到省里面,省里面又把我们这些得一等奖的选上北京去看毛主席,说我们唱的歌意义很深,毛主席领导我们,不受剥削不受穷,所以,唱这个歌的意义很深,就叫我们去北京看毛主席。)

(压混:覃跃珍歌声)

1959年5月,贵州省组成民族参观团赴京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在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招待会上,惠水县布依族代表杨通锦高举酒杯,向朱老总敬酒,伴随着《好花红》悠扬动听的旋律,博得与会者热烈掌声,朱老总听后非常高兴,将所敬美酒一饮而尽,成为佳话代代相传。

(压混演唱“桂花开放贵人来”)

说起“好花红”,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首被人们熟知的歌《桂花开放贵人来》,这首歌,其实最早也是由“好花红”的音调变化而来的,后来经过作曲家们的加工改编,二度创作成为了另一首《桂花开放幸福来》。关于这首歌,我们来听听当时参与收集整理的贵州省著名诗人罗马老先生的回忆:

(出录音12:著名诗人罗马——《桂花开放幸福来》也就是《桂花生在桂石岩》这支歌,是怎么样诞生的呢?那是在1950年的5月份,当时我们五兵团文工团,也就是贵州军区文工团,由钟华同志、崔永昌同志带领我们几个文工团员到贵阳凤凰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劳动,进行搜集民歌活动。在一个多月的过程中,白天劳动,晚上是在月光下、打谷场上,我们进行收集整理。这个歌曲,实际上经过20多年以后,经过民族识别工作,我们所在那个地区是布依族同胞居住的地区,这支歌实际上就是好花红曲库里这个大的范畴中的一支民歌。)

(出王宏伟版好花红录音)

好花红调,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唱爱情、唱历史、唱生产、唱变化。由于所唱内容的不同,歌词音韵调高的差异,演唱者性别、年龄的不同,演唱场合的差异,派生出许多大同小异的歌调。它们万变不离其宗,音调骨架依然,民族性格没变,民族面目未改。随着时代的变迁,好花红这首歌也成了国内很多歌唱艺术家争相演绎的经典。龚琳娜、阎维文、宁静、王宏伟、曾小燕、李丹阳等著名歌唱家都曾翻唱过。作为布依族“活态”的民歌代表,“好花红”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审美理念和审美意识,对研究布依族传统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压混 惠水、好花红乡等地举办歌唱比赛的录音)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好花红调,从2001年开始,惠水县每年举办“好花红”艺术节。每月举办民歌节、山歌对歌大赛等活动。时任好花红乡乡长石尚兰告诉我们:

(出录音13:石尚兰乡长——一是结合民风、民俗举办一些歌节,比如说我们的11月18号举办“好花红民歌节”、3月3的时候举办“清明歌节”、6月6举办“敬牛节”,每一年都开展这些活动。第二块呢,我们就是在学校请这些传承人来教学生唱这些民歌,唱“好花红“调。第三呢,我们也是根据民间的习俗,比如接亲嫁女、建新房等也举办这些活动来表示祝贺。我们也利用一些共享的资源,比如广场啊,广场上的设备每一天都举行一些文艺活动啊、唱山歌呀、对歌。)

不仅如此,如今的“好花红”已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演变为无数的版本登上了各种各样的舞台,有独唱,有大型歌舞,有花灯剧,有以它为主题音乐的电视剧,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还有多声部大合唱等等,无不给“好花红”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表现力。

(压混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好花红”音响)

宁静而秀美的涟江,远处传来“好花红”的吟唱,田野上一群布依少女像迎风飘舞的杨柳枝飘逸灵动,一叶扁舟缓缓而来,“好花红”甜美的歌声萦绕在山水之间——7月2日,一台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好花红》在惠水县涟江河畔进行了首场公演。

(压混:惠水县文化馆舞蹈演员排练音响)

在惠水县文化馆排练厅,记者见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罗玉华,他是这场实景演出的舞蹈演员,来自好花红乡。今年初开始,为了实景演出一直在坚持排练,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好花红调、了解他的家乡。

(出录音14:罗玉华——我们表演的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好花红》中的第一篇章舞蹈:闹春耕。它是根据我们这边的过年做年糕习俗演变而来的。这次演出就是为了打造好花红的名片,我们每天都是从早上到晚上一直排练,有时要排练到凌晨12点。希望好花红这个品牌能够被外界所知。)

一台演出,凝结了无数布依族儿女对歌唱的钟情和对家乡的热爱。《好花红》实景演出于2013年6月开始启动,创作团队由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李遵领衔,著名音乐家肖白为整台演出创作音乐。整台演出通过四个篇章,《春暖涟江水》、《情牵六月六》、《金秋颂香风》、《山水田园梦》,展现了惠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舞出山之神韵、舞出水之风情,整个演出民族风情独特浓郁。一位外地记者看完整台节目感叹的说,《好花红》完全可以和“印象丽江”、“烟雨凤凰”相媲美,回去后一定会更多的宣传惠水,让更多的人来这里看山玩水赏民族风情。

(压混:曾小燕版好花红滴调)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演出的普及,丰富了布依族青年的文化生活和他们的审美需求,也淡漠了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好花红》兴盛时期的歌手大多已经离世,现有的歌手也年逾古稀。好花红乡老歌师王恩纪说:如今的布依族歌手年龄均在四十岁以上,且影响广泛、声名远扬的民族歌手凤毛麟角。

(出录音16:王恩纪录音——现在的人都不懂,也没有人写歌了,就是担心没有继承的人。前几年民族文化进校园,效果也不是太理想。老师免费去交,学生学了几次就不想去了。所以我给村里说:我们这个名片要用好,用不好就很失败。大部分年轻人出去打工,对这个不感兴趣,觉得它“土”。可是,只有历史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水县先后举办“好花红”艺术节、拍摄“好花红”系列MTV、拍摄《好花红》数字电影和惠水文化宣传专题片、组建好花红艺术团等,还积极开展布依民歌《好花红》进校园,使一些曾经面临失传和毁灭的非物质文化得到拯救。对于好花红调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原惠水县宣传部副部长、县布依族学会副会长罗勇国告诉记者:

(出录音17:罗勇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承还是比较严谨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保护。发展则要考虑地方的资源,从经济、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前景。我们也祝愿好花红越开越红。)

如何能让民族文化瑰宝保持生命力?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呢?王恩纪老先生谈了自己的想法。

(出录音18:王恩纪——为了把它保留下来,每一年我们都应该以唱山歌为主举办山歌节,否则歌节就失去它的意义了。所以,我主张每年搞歌节,我都会参加。既然是民歌节就不能没有民歌!)

(压混:合唱版好花红调 音乐扬)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

只有民间,才能孕育出具有如此完美艺术品格的音乐作品。《好花红》将会拥有无限的艺术生命力,正如当地布依族著名民间艺人秦跃珍老人歌中所唱的:“山歌虽是自己编,水有源头树有根。老歌还要继续唱,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是布依族人民智慧凝聚的文化遗产,这是回荡世纪的鲜花与爱情的咏叹,从山水之间到音乐殿堂,从乡间俚谣到经典名曲,这首歌,已成为布依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实证,成为这个民族特定的文化符号和名片。

(压混歌曲:古歌)

记者离开杨光英家里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漫古老的院落,显得静谧而神秘。记者想象着若干年以前,一个美丽的少女在院子里望向远方,吟唱着自己的未来和爱情!

来源 ©贵州综合广播

传承民族文化 保护人类遗产 守望精神家园

—— 民 俗 顾 问 ——

吴嘉甫 杨启刚 罗廷龙

—— 主 编 ——

邓守强

—— 编 辑 成 员 ——

韦泽丽 陈增保 罗晓会

—— 指 导 单 位 ——

贵州省布依学会

中国布依青年联合会北京分会

黔南州布依学会 黔西南布依学会

黔南州山歌协会 都匀市作家协会

投 稿 邮 箱 :[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电话:010-80844203 业务合作:17001222122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东燕郊国家高新区迎宾北路45号F106办公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