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买书贵不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巴尔曼贵不贵 古代买书贵不贵?

古代买书贵不贵?

2024-07-13 0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代虽然雕版印刷盛行,但写本书仍然存在,价格亦相当便宜。陆游《渭南文集》26卷云:“拥书人韩人持束纸支头而睡,偶取视之,《刘随州集》也,乃以百钱易之。”

元代书价,文献记载极少,各家书目已不见著录,仅知天历元年太史院出售日历,每本售价一两钞。至正四年,张悬刊修《金陵新志》,卷首附有工本费,折合白银约239两。全书共十三册,每册合银八两四钱,表面上看元代书价比较昂贵,实则不然。元朝末年,由于连连战争,物价飞涨,货币大幅贬值。据史料记载,米价在至元十三年前后,每石值中统钞1贯,到至正六年米价每石值中统钞40贯,物价上涨了40倍。

明代书籍生产规模逐渐增大。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云,明代刻工工价十分低廉,嘉靖年间,每页约500字的刻酬在白银1钱5分。所以明代书价与前期相比相当便宜,平均每册2.5两白银。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对当时的刻书中心吴粤闽三地书价做了比较,他还进一步探讨了书价形成的规律,可以说是第一次对书价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从文献记载和现存事物来看,明代书价资料有以下几种:(1)嘉靖年间,日本人在苏州,宁波等地购买书籍,《鹤林玉霞》一部四册,《本草》一部10册,《奇效良方》一部七钱。(2)徐博《笔精》卷七记述了明代学者杨士琦母以鸡换书之事,文中提到《史略》两册,售价百文钱。(3)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载有明万历丙申本甘样刻《集古印正》5卷《附说》一卷,卷首有木记。(4)日本尊经文库收藏明万历唐秀梓的《新调顾长春》,扉页铃有方印。(5)北京图书馆收藏明万历刊本《月霞阴》,封面铃朱英长方碑记云:“杭城丰东桥三官巷李衙刊发每部文印百钱。”(6)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杨氏桂仁斋刊《大明一统志》90卷。(7)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年刊《朱文先生全集》21卷8册,扉页铃“每部定价纹银一两”木记。

上述著述价格,最低的仅每部一钱二分,最贵者为每部三两九钱,因纸张,版式,地区,刻印成本不同,价格相差悬殊,但基本上反映了明代坊肆书价情况。明万历间每石米约一两,一个国子监五经博士年奉72石米,每月奉米6石,折合银子八两,每月可以买到几十本书。与刻印本相比,明代抄书价格偏贵。据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谢兆志在手抄《竹太集》一书后,感慨的说:“京师拥书甚贵,乃手自抄写。”明胡应麟亦谓“无刻本则抄本价十倍。”“高秀珠《战国策》33卷,影抄宋本,钱谦益悬重金收购,未能如愿,直到明天启年间,才以二十千购买之。

明代中期,由于宋本久远,刻印质量好,流传稀少,文物价值增高,使宋版书的价格暴涨。明万历29年,纸墨精良,每部售价120两白银,江苏一个爱宋本的人用一座庄园换取了宋版的《汉书》和《后汉书》,明天启年间又被大学者钱谦益以1200两白银购得,每部均600两白银。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为了收求宋版书,按页论价,开创了宋版书按页论价的先河。

清代刻书机构繁多,工艺水平提高,刺激了图书生产和流通。清代官刻书志在传播文化知识,不以牟利为目的,书价相对稳定,基本上和纸张工料成本相当。如乾隆间武英殿刻本《佩文韵府》1部95册售价分别是11两6分9钱2里和12两4钱6分,平均每册1.3钱银。

清代坊肆书价波动较大,乾隆以平均每册6钱左右。如清顺治18年《明史辑略》一部十册,市场上每部售价6两,每册6钱银。嘉庆时期黄丕烈在苏州开设滂喜斋书籍铺,并刻印书籍出售,他曾印有一份《士礼居刊行书目》,详记每种书的钱。此外书价资料还有:清嘉庆八年,淳熙草堂刻《四书古今诠释》19卷8册。嘉庆10年,松江周氏易安书屋活字印本《埔里逸考》2卷1册,姓氏目录后附有”印一百部,五十份送四方,五十代售,纹银二钱。”,每册为2钱。清道光十年,李瑶在杭州用活字印刷《南疆绛史刊本》30卷16册。因用活字印刷,成本较高,故书价明显高于其他书籍价格。清朝末年,由于出版规模扩大,印刷数量增加,书价相对下跌,每册约1.5钱银。如清咸丰七年刻《普及应验良策》11卷11册。

综上所述,清代坊肆书价从顺治中期到嘉庆,光绪年间,其价格始终是不断下跌的,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清末图书市场商品化程度。

清初米价每石约1两5钱至2两左右,乾隆时米价约银每石一两五钱至2两七钱。清嘉庆十八年,米价每石约1.5两银,每册书的价值约在24斤米左右。清代政府地方官员的俸禄不高,一个七品知县的俸禄每月八两银,约可以买书30册左右。

清代藏书家重视旧抄本收藏,其价格不断上涨。康熙时旧抄本每册三到五钱,宋版影抄每册一两左右。嘉庆十一年黄丕烈以20两银购买十卷,此本是南宋乾道二年刻本影写,用明时户口册纸。全书共十册,每册二两,与嘉庆六年影抄宋版《北山小集》价格相比,相差无几。光绪五年,陆兴元以番银五枚购旧抄本《空山子诗》一卷,以册论价,比嘉庆时上涨了近两倍。清代一些手抄本经过名人抄写,身价倍增。如嘉庆年间黄丕烈用500两银购苏东坡书《法华经》7卷,轰动一时。《尊前集》一书是明吴文定手抄,其书法精楷,双绝似苏东坡,他所抄录的书籍在当时就被藏书家争相竞购,以至于到清康熙20年,书肆出现所值3000金的暴涨现象。

清初宋版书价格与明末相近,康熙四十四年,《汲古阁秘本珍藏书目》收录宋版书25种,平均每册2.5两银。如《集撰古文韵海》5册1两,《大字宁版韦州集》5册10两,《江阴志》4册6两。嘉庆时嗜宋之风气愈浓,宋版书价每册已达6.5两银左右。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题跋记》对乾隆末年至嘉庆时期宋版书的交易价格做了详细的记载,可资参考,不再赘述。当时宋版书又有以页论家的,如嘉庆九年,黄丕烈购买宋版书《鉴戒录》,亲手题跋云:“索白镪30金,易蕃银33元,书叶57页,以叶论钱,每页4钱6分”,相对于明末宋版书,每页增值一倍以上。清末,宋版书价继续大涨,光绪时震钧记述了当时的书价,“宋刊本,记页求值,每页三五钱。”若按五十页记,每册约合银15两以上。总之,在约200年的时间内,宋版书以册论价,平均上涨了三倍多,平均每七十年增值一倍。

清代元刻本价格《汲古阁秘本珍藏书目》载,康熙时最贵的书价是《六书故》1部30两,最便宜的《辅教篇》一部五钱。据统计,平均每部售价4.5两银左右。嘉庆时20、30两一部元版书比比皆是,如《东京梦华录》10卷24两,《孙氏祖庭广记》12卷30两,《重刻宋朝南渡十将传》10卷16两。

清代铭板书,因距离时间不远,不为藏书家所重视,故书价增值不大。乾隆46年汲古阁刊本《周易兼义》9卷,某书贾索价五千文,江都焦循仅以2000购之。嘉庆十年弘治刊本《齐则》两卷,每部售价仅为银1.6两,嘉庆十九年明刊本《戴屏石诗集》10卷,每部纹银2.88两。

综上,古代书价取决于文物价值,个人爱好,社会人文风尚等诸多因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