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巳蛇字体设计 科普

科普

2023-06-15 1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家窑马厂型回纹陶罐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新时期马家窑文化时期,我们的老、老、老… …祖宗就已经使用有回旋纹理的陶罐了。

除了陶罐,玉器上也早已出现回纹。

▲方尊,三星堆文化(距今3000—4800年),现收藏于上古文化艺术馆

古代食器和酒器是混杂使用的,这种器形,食器称彝,酒器称尊,金文泛称其为“彝尊”。该方尊饰一圈方形回字纹,足上则刻三角形回字纹,布局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

▲玉鼓,三星堆文化(距今3000—4800年),现收藏于上古文化艺术馆

这件三星堆时期的玉鼓,年代久远,应与夏代同期。大鼓厚重,浑然一体,三足为兽足,鼓身减地浮雕兽面纹、人面鸟身图案等。鼓面雕日含五行纹,中间刻有蜀字。

回 纹 溯 源

回纹溯源,有人认为是旋涡纹。

又有人认为螺旋纹应为盘旋的龙纹即旋虫或句龙,也就是篆文“巳”字,“巳”就是我们说的蠕动的蛇。

那时的人们无法制服蛇这样的动物,就认为蛇是神灵,以此崇拜。

▲马家窑马厂型回纹陶罐

而马家窑彩陶还呈现了一个个‘包’字的形象,有人推断,这些具有相对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彩陶主体纹饰,均为生殖崇拜的图示符号。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对水的崇拜。

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明的发源和孕育都离不开水的地方,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到西伯利亚马尔他遗址,以及现存的古埃及壁画和古希腊艺术品上,都有回字纹。

云 雷 纹

到了青铜器大量出现的商周时代,旋涡纹被大量的运用到铜器上。在这个流行神鬼崇拜的时代,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流派:云雷纹。

因此,也有种说法将回形纹叫做云雷纹,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多作烘托主题纹饰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一般出现在青铜器颈、腹、足等位置。

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它的灵感来源于云和闪电等天气现象,象征吉祥如意。

东周时期,制玉技术突飞猛进,造型优美,纹饰绚丽繁褥,不仅镂雕及连锁技术精湛,而且制玉与金银细工结合,创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上乘佳作。当时的东周王后宫佳丽上千,但他惟独钟爱其中一个妃子——兰姬,为宠爱兰姬,他找来东周时期最有名的玉匠,根据“回形纹”的吉祥如意,打磨出了一对龙凤回形纹玉佩,向爱妃表达自己对她永久的爱,博得美人芳心!

云雷纹的另一个分支:云气纹,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了。

▲中式装潢中常见纹饰

▲彩绘云气纹双层漆奁西汉早期

回纹的几个类型

1

方回单体型

▲宋代 回纹陶碗

这是早期回纹的最基础形态,突出每个回纹单体,以此为基础再进行二方或四方连续,营造出纹样的空间流动感。

2

减笔组合型

这是在方回单体型的基础上减少回形笔画重新组合的形式。回纹发展到这里开始有了两个单体一组的新的组合单元,使器皿有了更加简洁高雅的风格。

3

正反S型

▲清代 回纹玉杯

正反S型回纹将减笔组合型单体之一的回字纹进行方向后形成S型样式,使纹样的装饰风格从古朴、庄严的肃穆之感变成了流畅、活泼的灵动之感。S型回纹大多出现在明、清两代的玉器以及瓷器上。

4

一笔连环型

以不间断的线条一气呵成,使纹饰风格更加灵动、流畅。这也是现代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回纹形式。

回纹凭借其简约婉转,百转千回的美,经过上百年的洗礼而长存了下来。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造型艺术,更上升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符号。

……

看了那么多关于回纹的介绍,你记住了多少呢?小古给大家来个随堂考吧,问:现收藏于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的“人形出廓琮”上的回纹属于上述中的哪种类型呢?

↓ ↓ ↓

看出来的朋友,赶紧留言告诉小古吧!风里雨里,我在评论区等着你~

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观观雅集、网络

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与小编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