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动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巧虎动画片人物图片大全 《当代动画》

《当代动画》

2024-07-11 17: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巧虎大飞船历险记》剧照

寓“教”于乐——《可爱巧虎岛》

主题与表达

任何虚构的故事都指向意义的表达,儿童动画也不例外,它在让孩子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引导功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儿童动画中教育内容和主题设定绝不同于简单的“剧本写作”,创作者们需要熟知幼儿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设计出有益、有效的主题并创作动画内容。屠玥在《遵循规律,有的放矢——从儿童心理发展看儿童动画电影创作》一文中总结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认知发展影响下的观影特点,在针对6岁左右的儿童接受时,文章提到:“(这一阶段的孩子)将与他人游戏、分享,发展同伴关系。设置在日常生活中,以更自然和从容的方式为佳。在主题表现上,有关民族、国家、时代、社会等意识形态的主题内容不适应直接说教,尽可能放到故事背景中去,融入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于接受的关于挚爱真情与伦理美德的表现中。”(5)通过对这一系列动画两季内容的统计分析(详见右表),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可爱巧虎岛》系列动画在主题选择方面非常有效地契合了该年龄段儿童的接受程度和教育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儿童动画主题设置的案例。

在《可爱巧虎岛》中,比主题选择更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主题表达”,它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外而内,也即是从情节到主题,从表层符号到深层象征的过程。《可爱巧虎岛》中的多层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落脚处便是寓教于乐的核心所向。《可爱巧虎岛》的每一集都会讲述一个情节连贯、首尾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则蕴含了一个适合目标儿童接受的道理。如第一集《草原上的花束》,以巧虎妹妹弄坏妈妈的插花作品为始,通过巧虎及其好友的努力,以修复插花为结局。在上述表层故事之下,便蕴含着“主动承担责任”的主题。在第五集《新朋友》当中,巧虎遇到了强强和兵兵,两人一开始与巧虎抢夺足球场的“所有权”,经过拔河比赛的公平竞争后,强强与兵兵认识到了团结友爱的真谛,与巧虎握手言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刘娴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和所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样,好的动画片也一定会表现明确的精神追求和理想追求。”(6)巧虎正是在简单直白的叙事中,表达着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价值观念。

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一书中指出,文字语言的修辞构成了含蓄意指的主要部分(修辞符码),在符号表意的过程中,修辞部分也承载着意义,通过隐喻等手法便把含蓄意指赋予到了符号,让读者忽略含义被赋予的人工化过程,转而成为一个自然的叙述过程,从而完成意义的有效传达和接受。我们可以说,巧虎动画片极好地利用了为内容赋予意义的手段,通过将那些对儿童来说较抽象的主题教化自然化,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含蓄意指的表达。这正是巧虎系列动画在寓教于乐过程中对“教”的有效呈现。

《可爱巧虎岛》剧照

寓教于“乐”——《可爱巧虎岛》

叙事策略

在“寓教于乐”这一观念的指引下,“教”为“道”,“乐”为“器”。有形而上的“道”为正确指引,还需有形而下的“器”去有效实现,“乐”则是巧虎实现教育之“道”的利器。面对低龄儿童,如何用他们可接受的讲述方式来实现“文以载道”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可爱巧虎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成功案例。

12岁以下的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极易被转移。故事内容的简单、清晰是针对这类儿童创作故事的基本要求。如何在一个简单、清晰的故事中有效地植入主题且不让其变得无趣、生硬、说教是最大挑战。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爱巧虎岛》的故事,我们发现,它总是能在孩童视角下清新活泼地展开一个故事,且其中完整包含了戏剧性设计所要求的发展、铺垫与转折等环节。

在第二集《春天的开心虫》中,巧虎等人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想出去玩”和“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后者阻碍了前者的实现,因此构成了故事中核心冲突。快乐小精灵的出现在故事的前半部分暂时化解了这一危机。不久后,精灵的魔法消失,巧虎们不得不再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本集叙事有明显的叙事结构设计(“小精灵帮助巧虎”“巧虎和伙伴接受帮助”“魔法消失问题重现”“巧虎和小伙伴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在这样的结构中,情节的表层涵义非常直白——如何获得快乐。而在这一集的故事里,快乐小精灵的引入丰富了故事的趣味性和表意丰富性,通过这一角色,让容易抓住儿童吸引力的魔法小精灵外化呈现巧虎及其伙伴的快乐,小精灵通过搜集巧虎等人的快乐值强化自身的魔力。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小精灵魔法的消失让故事走向了新的方向,最终的结尾让巧虎及小伙伴们将获得快乐的源头指向了自己的努力。这蕴含着故事的第二层表意——自主独立才会获得快乐。自主独立这一概念在儿童认知时往往是难以理解甚至背离儿童本能(对父母的依赖)的,而本集的故事则通过一个精灵的角色替代了传统意义的父母,通过精灵在获得快乐这一核心情节中功能的设计实现独立自主乃获得快乐之核心的观念传达。把快乐与独立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并由一个充满了童真想象的小精灵来承载,这也就使得这一输出显得更为自然、生动,趣味盎然。

这种深层含义的表达策略在这一系列动画中频繁被使用。通过对上述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管窥其叙事策略与主题表达的关系,虽然并不一定被尚处于幼年阶段的观众所充分把握,然而本文所倡导的主题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这正是于苗在其论文中指出的,“中国动画电影须打破以‘教’为中心、‘乐’为细枝末节的传统思维定式。应结合时代发展、受众审美心理,展现精彩纷呈的故事、赏心悦目的趣味、生动形象的角色,使主流价值潜移默化地植入受众认知、情感、行为和记忆的方式。”(7)面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动画创作,教与乐之间的关系必须被重新对待,文艺作品在完成自身宣教的任务之前,首先也是一种娱乐产品。背后主旨越隐蔽,叙事策略越有效,表达的手法越符合儿童的欣赏趣味,最终实现的效果也越出色。

《巧虎大飞船历险记》剧照

突破银幕——《巧虎》系列动画

的互动设计

《乐智小天地》是以巧虎形象为主角,在中国市场开发的另一款重要产品。它以活泼可爱的风格、轻松幽默的氛围见长,并在屏幕展示的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今年儿童节刚刚上映的《巧虎大飞船历险记》沿袭了这一模式。影片为了照顾到小孩子们好动的性格,在开头便发出了“大家不用太安静,欢迎投入互动”的提示。在这种节奏的带动下,《巧虎大飞船历险记》还鼓励观众们高呼出场角色的名字,影片的具体进展中,也会不断地向观众提问,甚至可以让小孩子们与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跳舞。这种种介入叙事的互动模式,都是为了照顾到幼儿观众的天性,实际上也是把电影与看电影这一行为本身,做成了一档“模拟互动综艺节目”。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在他的《理解媒介》中将媒介划分为了“冷媒介”和“热媒介”,划分的依据在于传播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具体状态。看电影、读小说因受众与文本的区隔被称为“冷媒介”,而看电视则允诺了一个半开放/半私人的空间,相较于电影小说而言偏“热”。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由于观看者会不停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换,屏幕信息的传达就需要包含大量的冗余以确保传输流不轻易断裂。因而电视剧中会出现大量的对白,情节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而巧虎系列的主产品《乐智小天地》显然认识到了热媒介特性,从而以增加互动、简化情节的方式强化受众体验并以此捕获受众的持续注意。儿童观众因不断接受来自于屏(银)幕的“邀请”,根据所给内容进行回馈。这种邀请在有时候甚至延伸至共同观看的家长,需要其共同参与完成。在观看过程中,儿童不会被“孤立”地置身于复杂的视听叙事空间,而是将屏(银)幕视听与现实空间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游乐场”,经由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儿童观众对影片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实现了观看过程中儿童与家长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亲子间的互信感与友好度的提升。《巧虎大飞船历险记》对传统电影院的颠覆则是一次更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乐智小天地》幼幼版是巧虎系列专为2—3岁观众打造的产品。在这一系列中互动性的优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系列动画每集约三十分钟,这本不符合2—3岁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征。但半小时的内容,被设计成了包括“互动开场”(要求小朋友跟着一起学唱歌),“手拉手剧场”“故事城堡”“学唱古诗词”“自己做做看”等在内的不同板块。每一个板块的内部都非常轻快,用色大胆而反差明显,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上一个板块可能还是真人配合背景板演出的形式,下一个板块就变成了动画形式。这些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幼儿注意力分散的问题,通过不断改变的形式和内容,牢牢抓住了电视机前儿童的注意力。

作为一款定位为早教的视频产品,《乐智小天地》在创新的形式之外也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支撑。不同于《可爱巧虎岛》的故事讲述,《乐智小天地》更强调针对幼儿的知识传播功能,需要传递的知识依托互动模式有效地展开。以2015年第一期《乐智小天地》为例,开篇第一板块是教孩子唱名为《伦敦大桥垮下来》的童谣,这首英国童谣旋律简单,充满童真的想象和趣味搞笑元素,易于被幼儿接受。三遍中文一遍英文的设计也体现出了创作者在双语学习中的思考。与上述“英语课”类似的便是“语文课”,在“学唱古诗词”中,小孩们也被要求跟着节目朗诵,在旋律的诵读过程中,画面相应地出现与诗词内容相匹配的内容,辅助儿童完成学习和记忆。除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外,该系列还设计了诸如“数学”“地理”“生活常识”等相关课程,它们同样以板块式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在与屏幕互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

《巧虎》系列中的《乐智小天地》为幼儿受众安排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一方法并不需要儿童观众时时刻刻关注屏幕,他们可以一边游戏一边观看(听)屏幕上的节目。这同时又为与节目配套出售的巧虎益智类玩具打开了市场,后者也有意地植入在节目中,参与学习互动的过程。巧虎品牌的“电话式点读机”,就让小朋友拿起电话,与模拟中的巧虎语音对话,并根据相关图片完成既定任务。巧虎品牌的这种模式往往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不论是唱歌跳舞,还是打电话,都是对节目或者现实的模仿。《乐智小天地》很好地利用了低年龄段儿童善于模仿、从模仿中学习的特点,在早教的市场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一系列巧虎动画产品都是基于儿童模仿的天性,以模仿促互动,以互动促娱乐,以娱乐促学习,这正是为学龄前儿童普及知识的最好教育手段,也是对巧虎实现“寓教于乐”的另一种诠释。

《可爱巧虎岛》剧照

结语

《巧虎》系列动画作品,无论是《可爱巧虎岛》《乐智小天地》,还是刚刚登陆院线的《巧虎大飞船历险记》,之所以能吸引到大批忠实的观众与用户,皆因它成功地将一个个成熟复杂的儿童教育理念包裹在简单直接的创意小故事中并以开心、快乐的方式呈献给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价值熏陶与不知不觉的知识传输中,幼儿观众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成长。这样的早教理念是极为先进的,也是值得国内众多儿童动画创作者学习的。巧虎带来的启发不仅仅局限于早教市场或者幼儿动画片,从《可爱巧虎岛》中我们便可以发现创作者自觉叙事的特点,通过对深层意义的建构而达成潜在意识形态输出,这种做法即便是对那些目标受众为成年人的创作者也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姜瑜、沈杏培《当代国产电视动画片的叙事乱象与突围之策》,《中国电视》2014年第4期,第81页。

(2)方明豪《从媒介暴力看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第157页。

(3)林琳《论巧虎品牌中国本土化策略》,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第1页。

(4)李晓晓《2018年素质教育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1月发布。

(5)屠玥《遵循规律有的放矢——从儿童心理发展看儿童动画电影创作》,《当代电影》2014年第3期,第188页。

(6)刘娴、周进、曹小卉《中国动画的“价值观”传达探索》,《当代动画》2018年第1期,第34页。

(7)于苗《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表达》,《当代电影》2018年第9期,第169页。

编辑:王 熙

校对:徐晓雯

d

d

d

y

z

z

微信号:dddy198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