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拙与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巧妇常伴拙夫眠下一句 文化随笔•拙与巧

文化随笔•拙与巧

2024-07-15 1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已发表于《广州日报》2014-03-06)

拙与巧

 

 

    在古人的理解中,“拙”与“智”、“巧”、“富”、“贵”、“伪”相对立,与“愚”、“朴”、“贫”、“贱”、“真”相毗邻。它似乎是铁打铜铸的贬义词,却又未可一概而论,世间竟然也有人宁拙毋巧,宁拙毋智,宁拙毋富,宁拙毋贵,宁拙毋伪,说是奇怪,并不奇怪。

    “拙”字的原义是“笨”。我们浏览先秦诸子的著作,不难找到它的身影。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大巧若拙”,近似于强调“大智若愚”,“拙”字用的是原义。孔子克己复礼,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最落魄的时候,被郑国人嘲笑为“丧家之狗”,应该算拙到家了,可是我翻遍《论语》,全不见“拙”字的蛛丝马迹,看来,孔子对此讳莫如深。《孟子》有一处讲“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这两个“拙”字不难懂,用的仍是原义。在《庄子》中,“拙”字凡六见,只有一处与原义有出入,“凡外重者内拙”,这个“拙”字是“昏瞀”的意思。如此看来,先秦时期,人们对“拙”字的好感相当有限。秦朝之后,人们故作谦逊的水平大大提高,自然而然想到这个“拙”字,于是就有了“拙荆”、“拙内”、“拙什”、“拙作”、“拙著”的固定说法。

    白居易生性耿直,年轻时关怀民间疾苦,不避时忌,勇于谏诤,结果触犯了朝中权贵,被贬谪为江州司马。三年磨难也不是毫无回报,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传世名作《琵琶行》,还留下了许多感悟人生的诗篇,其中,《咏拙》值得我们留意:“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我性拙且蠢,我命薄且屯。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亦曾举两足,学人踏红尘。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同出天地间,我岂异于人?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静读古人书,闲钓渭水滨。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白居易在四十不惑的年龄上,悟到的是拙人不可好高骛远,不可取巧投机,应该安于贫贱,乐在优游,尽可能去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他不改初衷,不移素志,安下身来,铁下心来,作乐府诗,反映民瘼,虽在困境而不悲,虽遭打压而不馁,唯其如此淡定,不仅诗途坦荡,而且仕途也慢慢走顺了。

    与白居易安之若命相反,今之官场作秀者,虽在顺境中,亦唯恐自己的心思之巧、手法之巧不能过人,不能蒙人,不能骗人,于是弄出许多动静来。落马贪官都有一些经典语录,足见其心思之绵密。冯伟林动不动就奢谈“书生报国”,在湖南高速公路局逢会必讲“廉洁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这句名言将官场廉文化和民间孝文化无缝接轨,完整打包,不可谓不高明。但他的受贿金额巨大,肯定吓坏了他的老父老母。朱家臣在河南周口政法系统高调宣称“决不让任何一件违法违纪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决不让任何一项工作因我而延误,决不让任何一个过错在我这里出现”,可是一转背他就受贿索贿,暗约情妇到酒店开房。贪官多半善于辞令,巧于包装,但他们把工夫和功夫用过了头,就很可能弄巧成拙,其言变成了笑柄,其人也沦为了囚徒。

    孔子虽不言拙,却多次谈巧,“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巧言乱德”,他对于舌灿莲花之徒极为警惕,也极为反感,在他看来,巧言鲜仁而乱德,是非常可耻的。

    民间智慧最提神。民谚曰,“巧妇常伴拙夫眠”。此处的“巧”指的是心灵手巧,是褒义的巧。此处的“拙”也不是贬义的拙,而是忠厚、实诚的意思。织女配牛郎,七仙女嫁董永,都可见出民间智慧的鲜明倾向。做忠厚实诚的拙夫,能够获得超乎想象的奖赏,男人何乐而不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