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自杀离世4年后,全网第一次懂了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崔雪莉和郑秀晶谁漂亮些啊图片 雪莉自杀离世4年后,全网第一次懂了她

雪莉自杀离世4年后,全网第一次懂了她

2024-07-12 2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离世 4 年,全网没有忘记她。

雪莉的最新纪录片《致真理 / 人格四重奏:雪莉》,上线了。

这则纪录片包含了她生前拍摄的一支短片,以及去世前的最后一次采访。

4 年前的影像,面孔和声音依然鲜活。

拍摄纪录片时,雪莉已经深陷舆论汇中,面对一个简单的采访问题,时常要展现长时间的犹疑。试图解读自己,厘清头绪,时而陷入自证困境,时而坚定表态..每一个问题都帮助着观众,拨开理解这位前韩国顶流女爱豆的一扇小窗,而被保留的沉默与纠结的自然状态,也对应着围绕着她死亡的无数谜团。

是第一次,也是终于懂了她。

1.

2019 年 10 月 14 日,25 岁的雪莉在家中的 2 楼,选择用上吊结束了她的一生。

2019 年 11 月 24 日,在直播中哭着悼念雪莉的好友:具荷拉,也在家中自杀。

随着问题抽丝剥茧,一个在网暴中走向毁灭的女孩形象,也层层展开。

雪莉从小就漂亮。11 岁被 SM 选中,成为练习生。与此同时,也客串参演了一些影视剧,受到瞩目。

15 岁时,和宋茜,秀晶,luna,amber 一起,以韩国女子组合 f(x)出道,立刻成为了韩娱的顶流人物。

一个漂亮而优越的女爱豆,一个完美的公众人物。

从这里开始声名鹊起,也从这里开始深陷囹圄。

纪录片中,镜头后的人一开始便问雪莉:你认为自己比别人漂亮吗?

“我经常恨自己长得漂亮,我认为,这和我所在的环境有关 —— 如果我说长得漂亮不好,那太招人讨厌了。”

成为公主,同时成为傀儡。

而从小便进圈,尚缺生活历练的他们,也早已在一套成熟的模式下建立了一种自我方式和自我防御机制。

“你是一件产品,你必须成为面向公众,一件最精美的产品 —— 我不得不担心自己会失去产品价值。”

失去商品价值,对偶像事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退团后,20 岁的雪莉和崔子的恋情曝光,清纯少女的人设崩塌。

脱粉,退团休整,而她自己也开始“放飞自我”,拍大尺度照,直播露点,完全不似之前的“清纯人设”;

与此同时,攻击和唾骂接踵而至。

与此同时,束缚她的不只是偶像标签,还有长期形成的父权制社会观念:

提及此,雪莉却表现得很坦然 —— “女人不应该那么做,女人不应该大声说话或者意见鲜明,这种观念与我的为人相悖。”

“男人可以公开谈论性。或者他们的欲望还有不满,会因为在这些方面直言不讳而得到称赞,但如果女人也这么做,就会被认为粗鄙或自以为是。从而遭到斥责。

看完这些网上热传的片段和截图,自然会觉得雪莉的死,带动了女性的话语权:“她的女性思维和女性意识,超前于时代。”

2.

在这样具有某种超前性的言论面前,已逝的雪莉很容易被“神化“。认为她因为超前的言论而被网暴,死后终于被人理解。

但这就是全部吗?

如果纪录片在 4 年前上映,那么人们更多的应该是从偶像制度与网络舆论去反思这个事件,但在如今情绪议题反复成为焦点的当下,这支纪录片却也在告诉着人们,杀死雪莉的,并不仅是网暴。

网暴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而真正让雪莉走到悬崖边缘的,则是她从来没有被认真引导和对待的灵魂。

记得雪莉在纪录片提到了童年的一段经历,当时,爸爸的同事送给她一个芭比娃娃的套装。面对精致的玩具,她的做法是把它的四肢和头全部扭掉,并在全身涂上红色。

雪莉在描述的是一个童年事件,但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她的某种天性。

从小伴随她的就是约束和压抑,来自母亲的压榨,和父亲的缺席。

少时就成为了偶像产业下的商品,她的觉醒体现着她的聪慧,但同时也是人生的痛苦来源。

这则纪录片里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雪莉的拧巴和挣扎。

一方面,雪莉意识到了自我在职业面前,是完全被支配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小受到的规训又让她十分明白名利的重要性 —— 或者说,聚光灯下的生活,是让她可以和这个世界对抗的最后武器;

一方面,她意识到了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反之,其实这种意识是她在忍无可忍之时被催发的自救机制,但这明明应该是从小被培养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她意识到了自己“不敢面对脆弱”的情绪是异化的,但反之,她身边没有足够依靠的亲友能量。

怎么走都是死循环,找谁问罪都是无解。

她有点像《西部世界》里最开始的德洛莉丝,尚还处在觉醒自我的阶段:但自我已然被伤害太深了,即使意识到了系统的问题,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之对抗。

这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雪莉的人生只是这个悲剧一角的体现。

在被压抑的处境下,雪莉又偏偏在某种意义上,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记得纪录片里导演问深陷网暴的她,为什么不回击,“因为会让对方的前途毁于一旦”。

也许是雪莉后天的驯化让她已经把“吞没苦难”当成了一种工作责任,也许是天性使然,于是雪莉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变成了:“唯一能感觉到自己有控制权的时候,就是在我让自己痛苦时,我唯一能控制的事,就是自责和自我贬低,这是我掌握控制权的方式。”

在纪录片中,有很多次雪莉都在忍住不哭,直到被问到“你有没有想过不是你的错”时,她终于说:“我能哭吗?”

当被问到最在乎的是什么,她回答是f(x),“也许没人理解,但当你失去团体中的一员时,你就会无比失落,我们亲同姐妹,我爱她们,我们彼此鼓励说,我们会作为一支团体挺过去” —— 但雪莉追求自我的诉求,显然与团体的利益相悖。

如果雪莉走到今天,也许她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进行自我引导,比如像金 · 凯瑞说的那样,意识到你的抑郁,意识到你需要“深度休息”。

但一切已然太晚。

3.

纪录片于前日在全网上线并引起热议。

而雪莉的事件唤起了人们对偶像制度的深思,唤起了人们对情绪问题的重视,唤起了人们对女性处境的又一次探寻,但最深刻的也许是唤起了人们对于二极言论的自反。

问题仍然在继续,甚至在媒体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危机更显然。

从雪莉事件到前段时间的《辛德勒的名单》被打 4.1 分,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仍然成为着舆论的奴隶。

时至今日,这部纪录片仍不过时,当时在千钧舆论之下的雪莉,已经像《河边的错误》中的“疯子”一样,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再回看却只觉得,福柯的“疯癫”理论如此适然,疯癫是被制度塑造和利用的概念,也是探讨人类内心世界和社会压力的手段。

而这则纪录片里,雪莉的事件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正确疏解情绪的重要性。

而雪莉如此孤枝无依,说“记得好好爱自己“,真的太残忍。而她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选择,也绝非人们 伤害她的理由。

媒介能杀死人,但也的确因为它的特质能够成为反过来影响社会的语言。雪莉的采访在 4 年后,仍然可以成为正视问题的起点。

记得在纪录片的最后,雪莉给自己许下的心愿:“希望将来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身体健康,心境平和。“

崔真理,祝愿你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实现这最微小,也最难的心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