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摇记忆∣崔健为什么是中国摇滚乐第一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崔健摇滚教父是谁 国摇记忆∣崔健为什么是中国摇滚乐第一人?

国摇记忆∣崔健为什么是中国摇滚乐第一人?

2024-04-22 0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次接触到摇滚乐队的国内年轻人们

当年崔健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位从空军文工团长大的年轻人,与自己在北京歌舞团的同事组建了一支名为“七合板”的乐队,在小型的餐馆和外国人的俱乐部中进行过小规模的西方流行音乐作品演出,并创作了一些自己的音乐作品,也算是见过世面且懂行的人了。但当他看到了西方的一线摇滚乐队,同样有些震惊。

同时也开始思索:“中国的摇滚乐该是什么样子的?”

▲“摇滚教父”崔健

一年后,崔健的七合板乐队解散,他开始着手去做一张心中理想的中国摇滚乐专辑。这一年中,作出了《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不是我不明白》等后来影响力十分大的作品。

同年5月9日,在北京的纪念国际和平年音乐会上,崔健《一无所有》首演,刚刚开始走出集体主义思维的年轻人们第一次听到了以“我”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在这首歌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带着“一块红布”的崔健

后来,5月9日被乐迷称为摇滚乐的生日。

国内的当红的摇滚乐队二手玫瑰主唱梁龙,曾经这样评价崔健:

(国内摇滚乐圈)就一个叫爹的人,就是我们的教父崔健,因为他我才搞的摇滚乐。我希望所有朋友知道,像崔健这样坚持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出了点小名就已经废了,但是老崔很敬业。

(国内摇滚乐圈)就一个叫爹的人,就是我们的教父崔健,因为他我才搞的摇滚乐。我希望所有朋友知道,像崔健这样坚持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出了点小名就已经废了,但是老崔很敬业。

某位后来成了红人的南京籍独立音乐人也曾说过:

我的演出没有赠票,能免费进的人只有罗大佑和崔健。

我的演出没有赠票,能免费进的人只有罗大佑和崔健。

在中国,有才华有影响力的音乐人不少,但是能毋庸置疑的获得大多数人肯定的摇滚歌手并不多。更不要说这个“中国摇滚教父”和“中国摇滚第一人”的标签了。

读到这里很多朋友也许依旧会迷惑:“难道仅仅因为一首《一无所有》表达出了集体以外的思想,就足以让崔健获得如今的地位了吗?”

不仅仅是这样。

为什么崔健是“中国摇滚教父”?

相信崔健总被这样称呼早就对这个名号反感了,但是没办法,时代选择了他。

摇滚乐是舶来品,最早在英伦走红,而后“英伦入侵”了全世界,向全球散播了摇滚乐的种子。

▲“英伦入侵”全世界的披头士乐队

当时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自然率先听到摇滚乐文化,也有了一些在小圈子内比较有名气的摇滚乐队比如:60年代的:花花公子乐队、莲花乐队(许冠杰曾经的乐队);80年代的:太极乐队、浮世绘(乐队灵魂人物是后来《歌手》系列的音乐总监梁翘柏)。

▲青年时代的梁翘柏

内地这边,1979年冬天的,第二外国语大学诞生了内地首支以翻唱披头士、保罗·西蒙和比吉斯为主的摇滚乐队——万里马王(著名录音师“老哥”王昕波是这支乐队的核心人物)。还有蝗虫乐队(丁武早期任主唱)、不倒翁乐队(臧天朔曾任主唱)等;

但是即使不考虑香港的英属时期,无论是香港的那几支乐队,还是老哥的万里马王都无法被称为“中国第一摇滚乐队”或者“中国摇滚第一人”。

原因有二:

第一,在文化的吸纳过程一定是要先模仿再创新,而这些乐队中很多存在时间并不长,还没进阶到创作阶段。

第二,就港岛而言,虽然香港当时为英属,但是其实社会环境是比较稳定的。而摇滚乐作为一种情绪的载体,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产生伟大作品的最大动因都是二战之后的年轻人“无处释放的荷尔蒙”。

当时的香港的年轻人脑子里想的更多是如何在大好的时代充分实现个人价值,音乐不是他们更愿意选择的路,也不太需要摇滚乐来寄托精神世界,相反人们更乐于去听描绘美好生活或者爱情的音乐作品,这样香港就缺乏了产生伟大摇滚作品的土壤。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不太一样,1978年12月之后“改革春风吹满地”,年轻人知道是时候施展自己的拳脚了,可却不知道这份力气从哪里开始用起。于是此时摇滚乐开始得以承载了年轻人的思绪,内地摇滚乐的大繁荣便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

再回顾一下《一无所有》的歌词: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假如你的青春期正好是在那个年代,听到这首歌的歌词之时是否也能契合到你生活中的无力感?

刚刚开始脱离身着“黑白灰”的集体主义,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年轻人们,以为自己把握了时代拥有了未来,但是彼时彼刻眼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一无所有”。

初听以为崔健唱的是爱情,细细体会才知道他唱的是生活。崔健这一首歌戳中了当时大量的年轻人的“时代痛点”,崔健其他作品因此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

由此,时代选择崔健成为了“中国摇滚第一人”。

崔健的作品替处在那个时间段的年轻人喊出了“时代的声音”,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媒都对他有着极为正面的评价。

高晓松曾经在《晓说》中提到,在他玩音乐的那段时间,看到老崔和乐队“玩儿起来”的时候是非常崇拜的。北大的同学在会因为学会了一首崔健的歌而半夜把高晓松叫醒,一定要让他听。这算是崔健在民间影响力的一个侧影。

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是真的狂热,崔健在北大演出过后在北大成立了“北大崔健后援会”,这可能是中国已知被记录的第一支后援会。

崔健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摇滚”这个词被大众熟知。在那个时候,像别人解释“什么是摇滚乐”都需要费一番口舌,因为最后崔健把《一无所有》收录进《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专辑中,才有更多人知道了“摇滚”这个名词。

对于崔健的走红,官媒也给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人民日报》甚至在文艺版中专门刊登了一篇名为《从说到到摇滚乐——崔健的作品为什么会受欢迎》的文章,专门对“摇滚乐”扫盲,并且正面评价崔健。

▲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这让曾经对他有偏见的很多主流声音越来越小,同时也将他的影响力推向了高潮。

崔健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想提个问题:此时屏幕对面的读者,如果用若干个词形容摇滚乐你会用到哪些词?

我相信你的几形容词里有“批判”或者“反叛”。

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正是崔健给中国摇滚乐打下的烙印。

这里先做个知识的铺垫,关于“摇滚精神”与“摇滚乐”:

这里先做个知识的铺垫,关于“摇滚精神”与“摇滚乐”:

崔健曾经说过自己所理解的“摇滚精神”:“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用更粗浅的语言描述就是:“摇滚精神”即是人的时代精神,“摇滚”和“精神”是应该被分开聊的。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摇滚乐”,曾经同属于流行音乐但是因为摇滚乐手们在音乐上的“不妥协”性而分化出来的一种音乐类型。

再进一步讲,皇后乐队弗莱迪的自传电影为何取名《波西米亚狂想曲》?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情节,是的关于《波西米亚狂想曲》能不能成为专辑主打作品而发生的,乐队和唱片公司经理人之间的争论。

唱片公司坚持要音乐“接地气”且符合常识,但迎合市场就是“不摇滚”;皇后乐队坚持要《波西米亚狂想曲》做主打,努力表达自己态度且不为市场妥协,这是“摇滚”;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皇后乐队与唱片公司一拍两散

在西方主流中,摇滚乐主要在于自由的表达,精神并不是被强调的。

相比较于西方摇滚乐带去的视听震撼,崔健的作品更强调精神内涵。崔健将那个时候年轻人开始试着质疑权威和想要通过表达自己个性的两个“年轻人的声音”写进了他的作品里。

从此中国的摇滚乐被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让摇滚乐在中国有了独特的部分。

因为崔健,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愿意探索摇滚乐,造就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

▲“魔岩三杰”中国摇滚乐的巅峰

用现在的视角再看摇滚乐,国内能接受到的音乐风格已经非常的多样了,朋克、重金属、后摇甚至与民族音乐跨界(二手玫瑰、南无乐队)等等类型。崔健用“时代精神”给中国摇滚乐标了“圆心”,中国摇滚乐的“圆”才得以越画越大。

“后崔健时代”崔健都做了什么?

崔健曾经在节目上说“我们的年轻人不愤怒了。”也有更多人说,“中国的摇滚乐不行了。”

的确,如今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着摇滚乐的发展。同时,摇滚乐在国内在越发趋近小众,“出圈”的摇滚乐队越来越少。

还有一个因素,如今的中国有着稳定的社会环境,全世界最好的发展前景,年轻人的确更安于自己的成长。对比之下,近几年台湾产生了草东没有派对和茄子蛋这样的乐队,是因为台湾民众面对未来是有些忧虑的,且情绪也被蔓延到了年轻人那里。

▲台湾乐队《草东没有派对》代表这台湾的loser文化

在国际上,公告牌上更受欢迎的应该是偏向“潮”和“生活态度”的hip-hop(嘻哈音乐)和EDM(电子音乐)。摇滚乐也在慢慢的被边缘化。

可是此时的崔健,仍是一个坚强的旗手。

最初的崔健,深刻在于歌词。张亚东因为他歌词的深刻而成为崔健忠实粉丝。王朔在听过《一块红布》之后也说:“(崔健的歌词)写的太透了,都快听哭了。”

不过这也因为当时崔健对摇滚乐的认识刚刚开始,他觉着深刻应该体现在歌词上。

关注过崔健音乐作品的朋友应该知道,后来他的作品在音乐类型上丰富了许多。

1994年的专辑《红旗下的蛋》,崔健将摇滚乐与民乐融合。他的说唱唱腔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出现。

1998年的专辑《无能的力量》,再次聚焦人文关怀。柴静畅销书《看见》中有一章以《无能的力量》命名。

到后来的《光冻》等,虽然作品影响力不再如当初一般,但是崔健探索并未停止。

2004年崔健与Deep Purple(深紫乐队)同台演出,被种下了一颗摇滚乐跨界交响乐的种子。2010年崔健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在12月31日和元旦连开两场“摇滚乐交响新年音乐会”。这是中国摇滚乐在音乐探索上的新的一步。

▲崔健与北京交响乐队合作

音乐本身探索之外,崔健也参与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

2002年,崔健发起真唱运动,两百多名歌手在现场响应。如今时间已经验证了这项运动的影响力了。

同样在2002年崔健促成并策划了首个中国的户外音乐节——云南丽江雪山音乐节。

2016年,《中国之星》崔健把自己在七合板乐队的老朋友杨乐(原名杨乐强)、子曰秋野、谭维维、痛仰乐队、舌头乐队都带到了电视媒体前,虽然曝光效果并不好。但是这是内地摇滚乐队最密集的一次“上电视”了。

▲崔健与谭维维在《中国之星》舞台上

如今,崔健仍活跃在各个音乐节中。

很多朋友知道崔健是“中国摇滚教父”,但是可能不知道他的这个名号是从何而来的,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这篇文章不想讲崔健的生平,只是截取了他的一些高光时刻,给大家一个角度,来窥探崔健先生之伟大。

谨以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崔健,了解他的音乐作品,更多的关注到中国摇滚乐。

文章如有纰漏,欢迎读者指正。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我的文章。

下期的《国摇记忆》将要写的是许巍,敬请期待。

我是@罗根老铁,可能是头条上最酷的音乐个人号。

往期文章:回顾《歌手2019》:七年不痒,依旧引领着华语乐坛乐迷们的审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