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百年变迁之安岳篇:穿越历史光影 与时代共奋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岳阳过去是哪里 城市百年变迁之安岳篇:穿越历史光影 与时代共奋进

城市百年变迁之安岳篇:穿越历史光影 与时代共奋进

2023-09-22 1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的安岳县城

葱绿青山入闹市,绿柳长堤贯城区。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安岳,在近百年的风云激荡中蝶变新生,成为成渝直线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按安岳县志记载,解放前,安岳县城占地面积仅2平方公里左右,建筑总面积13.04万平方米,多为穿斗结构,仅三处为砖木结构楼房。

以前的安岳县城

时光荏苒,旧城新生。截至2020年,安岳城市规模拓展至3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升至3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至41%,绿地率超过30%。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岳正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建设成为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位“40”后建设者看安岳城市变迁

“从穿斗结构的低矮老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凭票供应的百货商店到供需两旺的商场超市……安岳,已成功穿越历史光影,打破时代印记,彰显发展成就。”5月19日,得知记者前来采访,74岁的杨秀光老人提前手写出长达6页的稿纸,细数了他眼中的安岳城市发展成就。

以前的安岳建筑

这6页稿纸中,杨秀光总结出“安岳城市规划建设十个好”,包括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方面。杨秀光退休前担任过安岳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退休后,也亲历了县城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等多个项目。因此,他既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安岳县城岁月更迭的见证者。

“安岳县城一条街,一个警察站中街。意思是安岳县城只有一条街那么宽,一个警察站在街中央,就能把城市望到头。”回忆老县城,杨秀光说,刚解放时,安岳县城仅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大多数房屋低矮破旧。县城除天主教堂(1892年建)、安岳中学静珊图书馆(1925年建)和理化实验室(1933年建)为砖木结构楼房外,其余建筑皆是穿斗结构的平房。而城区街道充斥着灰尘,一到下雨天,松动的石板路便成了烂泥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杨秀光于1948年7月出生在安岳县协和镇瓦堂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立志参军报效祖国。1964年9月,时年16岁的杨秀光得偿所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队指导员。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杨秀光获得师嘉奖。在部队期间,杨秀光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改变了我这个农村娃的命运。”杨秀光说。

1981年,杨秀光从部队转业后,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到安岳县兴隆区石板公社、兴隆区委办公室工作。凭着踏实肯干的军人作风,1984年10月,杨秀光被调入安岳县城乡建设局工作。“改革开放后,安岳县城建房速度大大加快。”杨秀光说,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安岳先后建立起了百货大楼、政府机关大楼等建筑,开始编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刚进入建设局时,为尽快熟悉工作,杨秀光“缠着”副局长带他跑遍安岳的名胜古迹、街道、公园、桥梁、学校、商场等,详细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和建筑专业知识。

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上,留着络腮胡子的杨秀光站在宽敞平整的桥面上笑意盈盈。在他身后,“常名桥竣工通车典礼”红色横幅十分醒目。杨秀光自豪地告诉记者,1994年,安岳县城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建成通车,自己参与了通车典礼的行程安排、组织协调等工作。

“如果说90年代,安岳城市开始苏醒,那么在2000年后,则进入了大踏步发展时期。”2000年,杨秀光提前从县建设局退休,但他仍坚持发挥余热,先后参与了安岳县岳阳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安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岳大道城南段工程建设等多个城建项目,直到70岁才真正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拉框架、聚人口到提品味、优环境,近20年来,城市建设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杨秀光都深有感触。

杨秀光的稿纸上,罗列了两组城市发展对比数据:

2020年,占地35平方公里的安岳中心城区面积,是1984年的8倍;县城人口35万人,是1984年的6倍;形成城市路网97条,道路面积约180万平方米。

城市公园从1个到20个,绿地率达30%;城市路灯从0到1300盏,人行天桥从0到5座;城区排污水管从0到13公里……这些数据折射的,是安岳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旅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

从杨秀光家出发,往前走500米,是安岳最大的广场——普州文化广场,往后走50米,是安岳县城的绿肺——南山公园。每天早晚,杨秀光都会坚持到公园和广场做操和跳坝坝舞。“安岳空气清新无污染,现在生活配套齐全了,是很宜居的城市。”杨秀光说。

餐饮业者在城市收获美好生活

将鸡宰成块,先用泡海椒、泡生姜等佐料爆炒,再经过高压锅蒸煮,最后用青椒、仔姜回锅,半小时左右,一盘麻辣鲜嫩的烧鸡新鲜出炉……5月19日,记者在安岳县柠檬大道东段吴名烧鸡餐饮店见到店主代勤琳时,她正在炒制一份大盘烧鸡。

“烧鸡手艺是父亲亲传,我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烹饪和店面管理有十年时间。”因为长期学习实践,35岁的代勤琳脸上、手上有好几处被热油烫伤的疤痕。

从村里不足10平方米的“路边店”到安岳的一张美食名片,30年来,吴名烧鸡的创始人代述学,乘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东风,踏着城市发展的节奏,靠着勤劳双手和诚信品格,不仅将店铺从乡村搬进城市,更是带领全家在城市扎下了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最开始做烧鸡,是自己任村主任时,村民的鸡没有销路,于是琢磨自产自销。”代述学告诉记者,1982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岳源乡金亭村务农,后被选举为村主任、村支书。当时,国家鼓励农民搞小家禽养殖,但因交通闭塞,村民养大的鸡缺乏销路。他就和妻子商量,干脆搞餐饮,将鸡就地消化。于是他开始钻研烹饪手艺,不久后就在公路边开了一家中餐店,办了营业执照,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店铺是租的,只能摆下两三张桌子。”代述学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自己带了三个娃,没什么积蓄,做餐饮完全是白手起家。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坚持诚信经营、健康美食理念的吴名烧鸡,逐渐有了名气。2000年左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发动和帮助下,代述学将店面搬到安岳县新民乡场镇,店铺面积扩大到200多平方米。麻辣鲜香、顺滑细嫩的吴名烧鸡也在此时声名远播,成了过路好吃嘴们的必点菜。

2009年,在安岳有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代述学开始进军城市餐饮,先后在城郊和圆觉洞开店。2018年,循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吴名烧鸡搬至今天的柠都大道中韩广场。

吴名烧鸡店紧挨着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旁边,是安岳城市的绿肺——湿地公园。店铺斜对面,安岳秦徐高级中学正拔地而起。

“十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已成为新区人气最旺的地方。”代述学说,现在的新店有700平方米,就餐环境舒适,生意一年好过一年。

默默变化的不只是代述学的餐饮店,还有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条件。2009年,刚进城创业的代述学借款20万元,在安岳城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他和双胞胎女儿、女婿及孙子孙女8个人挤在一套140平方米的老旧房屋中。

“现在三个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铺子,我也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进城生活。”代述学说,现在自己吃穿不愁,有房有车,儿女也继承自己的衣钵,投身餐饮行业,他和老伴购买了社保,“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是小时候想也不敢想的,这一切都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资阳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梅 赵明 实习生 耿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