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精神家园 一一 福州螺洲陈氏宗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岳氏族人结婚用銮驾吗 永恒的精神家园 一一 福州螺洲陈氏宗祠

永恒的精神家园 一一 福州螺洲陈氏宗祠

2024-07-09 18: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乡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我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明要把众多代表中国符号传统文化基因带出去让美好的祝福伴随着下一代成长让自己的孩子从直观感受中了解刻骨铭心的记住“我从哪儿来”

 

A1.螺洲陈氏宗祠.JPG

▲螺洲陈氏宗祠

构造精巧、古朴庄重的祠堂和卷帙繁浩的民间谱牒,记录了先人迁徙的足迹,连缀了历代子孙的血脉。它们犹如历史发展的碑记,体现了“木本水源“的历史与现实蕴涵。在福州市仓山区螺洲店前村,有一座富丽堂皇、青漆白壁的陈氏祠堂格外引人注目。

▲宗祠牌楼

陈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为家庙。清康熙十六年扩建为宗祠,雍正五年重修,嘉庆二十四年陈若霖捐资重建。嗣后,又屡经太傅陈宝琛等修缮。祠堂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进排列为照璧、牌楼、天井、大厅、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

▲古朴庄重

陈氏最早可溯源至河南颖川陈。螺江陈氏是陈广于明洪武年间从新宁(今长乐玉溪)迁来螺洲镇店前村,“吾螺之分支于陈店而上溯玉溪”(陈宝琛语)。以陈广为开基祖,广字巨源,明赠征仕郎。传孙五人:曙、暄、映、晔、暎,是为恭、从、明、聪、睿五房之祖。再传而长房又衍为三派,合之为七房。后代子孙以此七房为祖,繁衍生息。

▲皇帝御赐“五福”

迁到螺江的陈氏家族名人辈出,福州人有口皆碑的是清道光年间的刑部尚书陈若霖。陈氏宗祠大厅“福寿”的金字横匾是道光帝在陈若霖七十寿辰时御赐的,厅前悬挂的五个“福”字,所谓“五福”,也是皇帝为表彰陈若霖的政绩御赐的。

▲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

陈若霖,清代刑部尚书,以精于律学,善于判案而闻名天下,后来的林则徐都特别崇敬他,自称是陈若霖的“门下士”。若霖为人正直,办案公正,敢于同权贵做斗争,曾依律斩杀了贝勒的儿子。如今在闽地流传甚广的《陈若霖斩皇子》便是其秉公执法的清官形象的最好说明。

▲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

当然,陈氏家族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陈宝琛六兄弟创造的三进士、三举人,人称“六子科甲”的辉煌神话。其中最为有名的陈宝琛是陈若霖的曾孙,字伯潜,别号陶庵、听水、桔叟,更喜欢自署沧趣楼主、听水老人、铁石道人。1883年授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906年奉派总理闽路事务,出任当年成立的福建铁路公司总理,并历时四年建成了福建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铁路,之后又授读溥仪皇帝三年,荣登帝师。

▲“紫微銮驾”主梁

在祠堂大殿,高挂灯笼的灯杆别具匠心地放置于“紫微銮驾”主梁下的外侧,这与其他屋宇架构有所不同,它寓意着宗族子孙向外发展方更有前途,显露出建祠先祖的远见卓识。

▲油画《陈宝琛》

陈宝琛之后的“螺洲陈氏”族人,有的参加革命,成为革命先驱;有的研究学问,成为专家学者。其中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之妻陈意映,与詹天佑齐名的道路工程专家陈体诚,曾任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解放后在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的陈长捷,海军中将陈庆甲,经济学泰斗北大教授陈岱孙,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物理学专家陈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矩孙……螺江陈氏家族成了簪缨世家、教育世家、军事世家、科技世家、文艺世家和革命世家。

▲经济学泰斗陈岱孙

螺洲陈氏之所以人才辈出、星月交辉,历百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们独特的家族教育。

▲祠堂照壁

漫步祠堂,在宗祠大门正对面的照壁墙上,有一幅硕大的彩画,左侧一棵松树,一只猴子蹲在树干上举着一根棍子在捅树枝上的马蜂窝,准备把怀里的一颗用黄绸包裹的大官印,挂上树枝。寓意“封猴(侯)挂印”。右侧上方,茂竹一丛,一只天殊鸟站在竹枝上,回首张望啁啾归来的伴侣;下方是一头龙首麒麟身,身上喷着烈焰的怪兽,据说叫做“犭贪”(tān)。“殊”与“诛”形似谐音,“天殊”,意谓“天诛”;“犭贪”的一只脚踩着蓝采和竹篾编成的花篮,“篾”与“灭” 同音,意味着“天诛地灭”。这画,经陈氏族人解读,方知此乃告诫子孙后裔封侯挂印,千万不要忘乎所以,任贪欲膨胀,否则天诛地灭。“读圣贤书,行仁义事”,正是因为这样,从明清到现代,这座祠堂走出许多青史留名的官员。

▲百代羹墙

进入宗祠二进,有一座横墙,上面有一块隶书的横匾:“百代羹墙”。“羹”就是肉羹、鱼羹,上古年代尧帝去世以后,舜帝在吃饭的时候看到羹汤里有尧帝的像坐下来时好像尧帝在墙上,意思说后代人,千万不能忘记前代人的创业。“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螺洲陈氏家族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人才辈出,都源于教育和传承。

▲导游解读陈宝琛故居

当年,陈宝琛一度闲赋在闽,但他并没有怨天忧人,而是致力于地方的教育事业,执教福州鳌峰书院,创办东文学堂,主持高等学堂。1902年陈宝琛和夫人王眉寿在福州“华严精舍”创办了完全小学,1907年秋天创立全闽师范学堂,大力培养师资力量,使中小学堂一时间遍布福建全省。

▲陈氏五楼

在这期间,陈宝琛还前后修建了的“还读楼”、“赐书楼”、“沧趣楼”、“北望楼”、“晞楼”。其中“还读楼”楼名取自陶渊明的:“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用于收藏民间善本藏书,一直到现在,捐献给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省图书馆的藏书还有十万多册;“沧趣楼”用来收藏古玩、金石、书画等,成为当年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前些年,陈宝琛第六子陈立鸥教授从美国回福州捐资十万美元,发起设立“陈宝琛教育基金”延续着螺洲陈氏的文化薪火。

A14.世界螺州陈氏后人.jpg

▲世界螺州陈氏后人

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祠堂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着时代文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螺州陈氏宗祠不仅维系着全世界螺州陈氏后人的血脉亲缘,而且承载着全世界螺州陈氏后人的价值认同,让他们骄傲的不仅是显赫的门第出身,更是家族文化的延续,永恒不灭的精神家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