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安全性的文献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豆根的有毒成分 山豆根安全性的文献研究

山豆根安全性的文献研究

2024-07-13 0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喜欢 0

阅读量:

100

作者:

陈丹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苦、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常规用量为3~6 g。近年来,陆续出现服用山豆根或含山豆根的复方汤剂中毒现象的病例报告,其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山豆根的毒性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鉴于此,本研究从山豆根源流品种考证与古籍文献毒性记载、现代毒性研究、临床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等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与分析,明确古籍文献对山豆根毒性及用量用法的认识,总结山豆根毒性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初步归纳其毒性特点和规律,利于推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确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①古籍文献研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平台,进行古籍文献的检索。针对库中本草类文献不足之处,参考尚志钧所著《历代中药文献精华》所列书目,进行人工检索。②现代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Wanfang)、Pub Med,从建库至2017年7月发表的期刊文献、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并手工检索参考文献中涉及到的文献资料数据。③文献纳入标准山豆根毒理研究文献纳入标准:i研究材料为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ⅱ研究内容为山豆根的毒性评价。不良反应文献纳入标准:i明确使用山豆根单味药和含山豆根汤剂;ⅱ 临床报道文献;ⅲ对于一稿两投、同一作者、同一内容的文献,取论述较全面的文献。④文献剔除标准:ⅰ综述类文章;ⅱ重复病例报告;ⅲ使用含山豆根类中成药;ⅳ山豆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毒性研究。研究结果:①古籍文献古籍文献记载,山豆根“无毒”,但因山豆根气味苦寒,脾胃所恶,食少而泻者禁用,虚火之邪者亦禁用。在用法用量上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之四·炮炙大法·草部》所述“或末,或研,或噙咽”。《握灵本草》载有水煎法,但服法为“水煎噙之,咽下二三口即愈”,治疗咽喉肿痛多为“寸截含之”、“含之咽汁”或“水煎含漱”。提示山豆根在使用时要么不入煎剂,如入煎剂用量亦很小。②现代文献之临床不良反应山豆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服药后15min~4h,但存在个体差异,且与疾病进程有关。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且呼吸衰竭可能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不良反应最先出现在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呕吐、恶心、腹痛、四肢无力、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抽搐、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若患者大量、长时间服用,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病例较多。③现代文献之毒理研究急性毒性研究提示,山豆根毒性与药材质量和提取制备方法有关。水煎液毒性强度与煎煮时间有直接关系,随着煎煮时间延长,毒性会增加。长期毒性研究提示,山豆根有肝损伤,且呈现量-时-毒关系,会导致相关生化指标ALT升高,肝脏组织改变。建议:①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验方随意用于预防感冒和治疗咽喉疼痛。②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用法用量处方,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的重要措施。③临床药师应叮嘱患者服药后注意是否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舒服的情况,一旦出现立即停药,如有必要及时就医。④目前尚无山豆根中毒救治的规范、有效方法,今后应注重山豆根中毒后常规救治方法的研究。⑤在毒理研究实验设计前,应系统检索古籍本草对相关药物的记载,结合临床实际合理设计样品制备方案。⑥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以期使山豆根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

关键词:

山豆根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 风险控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