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的旅游资源简述概括怎么写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2024-07-10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8.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2%;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28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850美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7.8%,被誉为“华北水塔”。

【植物资源】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有439种(已知的)。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315种。

【矿产资源】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有5种,即:煤层气、铝土矿、耐火黏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

历史文化——

总体来看,山西的历史文化可以概括为北部佛教文化、中部大院文化、南部根祖文化。我们可以简约地从文化遗存、历史人物等层面来管中窥豹。

从文化遗存上看,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总数的10.5%,以绝对多数稳霸第一。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戏剧舞台数量以及红色革命遗址都居全国之首。

山西是古建筑的博物馆,现存各类古建筑2.8万余处,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古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山西是古戏台的集聚地,现存古戏台2888座,数量居全国之冠。这些戏台和大量反映金、元时期的壁画、陶俑、砖雕等戏曲文物,是研究中国戏曲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实证资料。

山西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3处集群性建筑,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完整的形制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别于1997年、2001年、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明扩清续,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境内汉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雕刻艺术既承接中国传统雕琢艺术,又吸取融合印度、波斯艺术的精华,为当时中国石窟艺术之杰作。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的佛教建筑,荟萃了各个时期杰出的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传承着多彩的佛教文化。

山西还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12座,其中太原、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太谷、孝义、介休、左云、汾阳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1个,其中灵石县静升镇、临县碛口镇、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等8个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临县碛口镇西湾村、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等32个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山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占全国1219个项目总数的12.8%,居全国前列。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有董永传说等10项,传统音乐有晋南威风锣鼓等16项,传统舞蹈有襄汾狮舞等9项,传统戏剧有晋剧、蒲剧、皮影戏等32项,曲艺有潞安大鼓等9项,传统体育杂技有忻州挠羊赛等6项,传统美术有平阳木版年画等17项,传统手工技艺有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等27项,民俗有潞城民间社火等22项。

山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为各级各类文物、博物、图书、档案等机关和部门保存。全省国有单位保存可移动文物有30多万件(套),许多都是国宝级藏品,如运城稷山县青龙寺的明代藏经《永乐南藏》,约有800至900册,规模为宋元藏经二倍,其珍稀程度仅次于宋元藏经。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保存的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山右丛书初编》,荟萃了唐代以来山西籍名流才俊的学术著述,凡355卷,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资政价值。

从历史人物来看,华夏文明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此言不虚。

5000多年来,山西的古代人物,上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民族先祖炎帝、黄帝,下至尧、舜、禹,都在三晋大地留下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

——海内皆知的帝王主要有:桐叶封弟唐叔虞,春秋五霸晋文公,变法称雄魏文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孝文帝拓跋宏,后赵皇帝石勒,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等。

——史籍留名的名臣主要有:武丁中兴傅说,割股奉君介子推,不失德义赵衰,五羖大夫百里奚,完璧归赵蔺相如,政治家霍光,西晋开国权臣贾充,地图学家裴秀,东晋政治家温峤,政治家裴蕴、裴矩,名相温彦博,政治家裴行俭、狄仁杰、裴度,重臣郭崇韬,出将入相文彦博,史学家司马光,义廉之臣毕士安,南宋政治家赵鼎,三孤三辅权臣王琼,改革重臣王国光,帝师吏部尚书陈廷敬,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三代帝师四朝文臣祁寯藻,敢言直谏孙嘉淦,近代开眼看世界先驱徐继畬。

——彪炳史册的名将主要有:兵法祖师爷先轸,赵国廉颇,汉朝军事家李牧,武圣人关羽,五子良将张辽,中华门神尉迟恭,悍将薛仁贵,戍边大帅张守珪,汾阳王郭子仪,北宋大将杨业、呼延赞、狄青,南宋大将杨沂中、王彦等。

——青史留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主要有:先贤荀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秉笔直书董狐,五音六律创造人师旷,辞赋家班婕妤,有道先生郭泰,文学家郭璞,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文中子王通,初唐四杰王勃,诗佛王维,边塞诗人王之涣、王昌龄、王翰,诗魔白居易,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史学家司马光。五代典章史《五代会要》编著者王溥,章回小说鼻祖、戏曲家罗贯中,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书画家米芾,古代韵律宫调发明者艺人孔三传,金代北方文雄元好问,元曲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数学家王文素,清初大儒白胤谦,考据学家阎若璩,教育家李毓秀。

——富可敌国的商人主要有:晋商鼻祖猗顿,晋商票号祖师雷履泰,商贾世家乔致庸,外贸立业常万达,商蔽亚欧曹三喜,实业兴国渠本翘等。

——净化人心的高僧大德主要有:净土宗始祖慧远,东晋佛学大师法显。

此外,还有著名医家、元代宫廷医士许国祯;杂剧作家王实甫、关汉卿;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绝代贵妃:杨玉环等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国民党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阎锡山、孔祥熙、傅作义、徐永昌、续范亭;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高君宇、彭真、薄一波、徐向前、华国锋。开明绅士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刘少白等;著名作家主要有赵树理等。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山西目前仍有3490处红色革命遗址,它们具有宏伟而独特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和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

风景名胜——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正所谓: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5000年的悠久历史、两山一河的山川形胜,给这片神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北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山西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蟒河、天龙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有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出没,褐马鸡是国家珍稀动物。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全国第一。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有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代表性民居。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山西是我国知名的杂粮产区,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如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等。此外,大同的羊杂、凉粉、油糕、铜火锅、刀削面,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同川梨、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

交通运输——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公路线路里程14.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604.8千米。民用航空航线227条。

省花、省树和省鸟——

【省花】榆树梅

【省树】国槐

 【省鸟】褐马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