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史 杜牧游山西,所谓何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汾阳历史名人都有谁 回眸历史 杜牧游山西,所谓何来

回眸历史 杜牧游山西,所谓何来

2024-06-11 1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尽管杜家是官宦世家,但杜牧十几岁的时候祖父杜佑便去世了,杜氏家道中落,不久杜牧父亲杜从郁也早逝,这使得杜牧一家陷入贫困中。杜牧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回忆:“某幼孤贫……八年中凡十徙其居……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某与弟食野蒿藿,寒无夜烛,默所记者,凡三周岁。”这些记载说明杜牧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十分困苦。

吕世宏认为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遭遇,培养了杜牧忧国忧民的胸怀,青年时期的杜牧十分敬仰军功卓著的曾祖父,期盼建立军功,期盼国家强大统一。20岁的他面对国家藩镇割据的局面十分痛心,常常为此失眠、借酒消愁,“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他狂热醉心军事,可谓身无分文心系天下。这种情结在杜牧诗歌中有很多描述,最著名的是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B 上党献策无果 北游并汾抒怀

唐宪宗时期,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有些缓解,史称“元和中兴”。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河北三镇再次抗旨,朝廷无力征讨,热血青年杜牧十分着急,开始研究军事,希望能像曾祖父一样建功立业。当时,防御河北三镇的战略要地一是太原河东节度使,一是上党地区的昭仪节度使。长庆四年(824年),杜牧22岁的时候突发奇想,他要游说昭仪节度使刘司徒刘悟,递呈自己的《上泽潞刘司徒书》,劝说刘悟收复河北三镇。

早春时节,杜牧踏上了北游山西的道路。他从长安出发东行洛阳,北上取道上党拜见刘悟,刘悟是个首鼠两端的人物,一方面顺从朝廷,另一方面自己也想割据。杜牧游说这样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杜牧徒步苦旅劳而无功,回程北上取道李唐兴起之地并州,然后沿着并汾古道南下汾晋古道,一路上写下了《并州道中》《边上闻笳三首》《清明》和《过田家宅》等诗。怀着对藩镇割据的忧虑,想着没有实现自己说服刘悟的理想,这些作品充满了青春抑郁之情。

清明时节,太原盆地充满了寒食节的味道,从并州南返踏上曾祖任职故地汾州西河郡时,让他多了几分温馨,途经汾州杏花村的时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吟咏正是他此次旅行复杂心情的体现,也是《感怀诗》借酒消愁“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的同声表达。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并州道中》一诗与《清明》诗的撰写时间都是早春,主人都是苦旅之人,都在借酒消愁,《并州道中》说:“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早春清明节时期,汾阳文湖正是春雁北飞的路线之一,诗作描写了早春时节,杜牧南行大雁北飞的自然景色。《边上闻笳三首》也是此次旅行的作品:“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C 杜牧诗作对山西之旅的确切记载

两年后,杜牧25岁,他的思想趋于成熟、冷静,在《感怀诗》中对上党和并汾之旅做了回忆总结:“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这里杜牧回忆了自己北登太行入并州的艰苦和对边关将领麻木不仁的无奈,也是杜牧曾经北游山西的铁证。

吕世宏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是,“千里迢迢登上太行之路,一路上,寒风凛冽,同时荆棘丛生,关西平民小子杜牧,决心前往歼灭河北三镇割据势力,然而反复游说刘悟等诸位河东将军,他们没有一个肯听我的建议啊!”历史学家缪钺写的《杜牧传》里说《感怀诗》是杜牧25岁时所作,可是忽略了诗中记载的此段故事。这样一篇军事游说文,在当时应该是个机密。那么,贫困书生杜牧只能自己去,否则没有谁会替他送呈刘悟。刘悟是一个怀有二心的边关将领,所以杜牧在长安见到刘悟是不可能的。

杜牧并汾之旅确定在22岁(824年),即唐穆宗长庆四年,依据为《上泽潞刘司徒书》的书写年代。此次旅行,杜牧“无位而谋”,被世人笑为“不拘细行”,后来科考时险些耽误了他的前程。如果杜牧没有亲自考察过并州、冀州之地,他的洋洋洒洒的军事论著中不可能那样熟悉两地地理人情。

D 杜牧诗作里的西河情结

杜牧这种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梦想,几乎笼罩了他的一生,在长期的幕僚、刺史生涯中,从未忘记上书谈兵,直到去世前,仍旧怀揣梦想。据考证,杜牧弟弟去世于大中五年,不久同期好友郑涓荣升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再次点燃了杜牧的英雄梦想,他充满激情地吟诗送友写下了颇为晦涩的《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往还,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一诗:

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星座通宵狼猎暗,戍楼吹笛虎牙闲。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若念西河(今山西汾阳)旧交友,鱼父应许出函关。

题目中的“三君子”以河东道西河郡汾阳城三位唐代名人寓意三位好友,既是杜牧自励也是勉励好友。该诗首联:歌颂汾州的汾阳王世家,所谓“九金神鼎”赞美汾阳王平定安史之乱维护一统的丰功,“五玉诸侯”赞美汾阳王积善子孙余庆,以此勉励河东节度使“道一大尹”建立功业;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即三四句):赞美西河太守杜希望同时叹息杜希望将军大材小用,所谓“虎牙闲”,长笛一声思念无限,以此赞美“存之学士”的怀才不遇;颈联(第五六句):歌颂长庆三年被唐穆宗封为大达国师的汾州无业禅师,“龙埋狱”用龙泉宝剑洪州生紫光的典故赞美汾州大达出自洪州马祖道一名下,所谓“天上烘炉帝铸颜”赞美大达被皇帝封为国师,“铸颜”故指颜回,杜牧将淡泊名利的大达国师比作孔子弟子颜回,以此勉励和赞美“庭美学士”;尾联:综述了自己对三位西河友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抒发自己建立军功消除河北割据势力的平生心愿,即使年老仍旧愿投笔从戎,正所谓“书美歌诗,兼自言志”。

这首诗是对杜牧年轻时期北游潞州并州汾州的心灵照应,也是杜牧晚年对其一生追求的终结描写,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堪比李商隐的《锦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