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晋城第四站)丨山水人文交融,融出沁水胜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晋城有什么文化历史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晋城第四站)丨山水人文交融,融出沁水胜景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晋城第四站)丨山水人文交融,融出沁水胜景

2024-07-09 1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搭台”、产业“先行”、活动“引领”,我们力争通过“文化+产业+活动”“三步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太行1号”旅游线、百里沁河风光带为牵引,谋篇布局康养小镇,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中国曲艺之乡为牵引,深度挖掘柳宗元、鹿台山、荆浩、沁河古堡等元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以赵树理文化品牌为牵引,带动50多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月月有项目、处处有特色,整体出品牌。

山水润色,润出新美景,一个宜居宜游之地;

人文添彩,添出新故事,一个怡情怡心之地。

借助“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我在此郑重发出邀请,希望各地朋友,走进沁水、爱上沁水、留在沁水,感受这里暖暖的人情味、浓浓的烟火气、满满的幸福感。

千年古县 如画沁水——专访沁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鹏

这里,转能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走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这里,素有“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誉,实现经济生态文化多赢的发展格局;

这里,构架“休闲+度假+研学+体育+国学+露营”等为一体的丰富小镇集群,打造康养胜地;

这里,文脉悠久绵长,文化浩瀚,发扬光大沁水地域文化。

这里,就是千年古县·如画沁水!

2023年8月中下旬,“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晋城市沁水县,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对话沁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鹏。

山西晚报:沁水为何被称为“千年古县”?

霍鹏:沁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两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4000多年农耕文明史、1500多年的郡县史,农耕文化、尧舜文化、德孝文化、晋商文化、非遗文化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积淀、传承。特别是明清时期,这里晋商繁荣、茶马古道尤为兴盛,这一时期成就了一大批能够代表东方艺术、民族文化的古堡、古建筑群,成为世界非遗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地、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新高地,沁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山西晚报:“如画沁水”的美誉又是因何而来?

霍鹏:沁水山川形胜、风光秀美,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占到二分之一,空气质量达到国际银级标准,沁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它是太行儿女心目当中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水资源占到全市总量的23.4%,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境内425.8公里的河流山环水抱,沿线又聚集了60多处东方古建群,667个文物单位,故有“如画沁水”之美誉。

山西晚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沁水如何叫响擦亮“千年古县·如画沁水”这一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了哪些文化名片?

霍鹏:沁水重点打造了能源之城、生态之城、康养之城、文明文化之城四张文化名片。

山西晚报:可以具体讲讲吗?

霍鹏:首先是能源之城。沁水地处亚洲最大的沁水煤田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3%。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力争把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百余家能源企业整合资源、创新技术,走绿色发展之路,带动县域GDP连续3年在全省县(市、区)中位居前十,也是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荣获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县。

第二张名片是生态之城。天之蓝、地之绿、水之碧,这是沁水给人的第一印象。这里素有“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誉,有林地面积269.7万亩,森林覆盖率48.6%,蜜源面积约200万亩,是中国“蜜蜂之乡”,空气质量位于全省前列。沁水拥有很多令人惊艳的生态自然风景区,包括: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张峰水库、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历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北方最大观光牧场——示范牧场等。

立足资源绝对优势,沁水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保护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特别是2021年成功挂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的基本方略是通过打造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带动沿线53%的生态资源、40%的产业项目快步发展,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成交通顺畅、文化兴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产业兴旺的百里沁河画廊文化带和共同富裕经济带,实现经济生态文化多赢的发展格局。

第三张名片是康养之城。沁水荣获中国低碳旅游县、全国森林康养影响力康养品牌、中国森林氧吧、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县,一张张闪亮的“国字号”名片,见证了沁水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禀赋,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就是把农林文旅康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康养优势,围绕山西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战略、晋城市“百村百院”部署,以建设鹿台山国学小镇、赵树理文学小镇、沃泉童年小镇、龙隐山居康养小镇、南阳抗大红色小镇、历山露营小镇、中国蜜蜂小镇、画家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旅小镇,从宏观上铺排布局,全面构架了一个“休闲+度假+研学+体育+国学+露营”等为一体的丰富小镇集群。打造具有卫生保健、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张名片是文明文化之城。沁水是“千年古县”,这里文脉悠久绵长,随便掬一捧黄土,都能挤出文明的汁液。沁水名人辈出,有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唐代大将、中华门神尉迟恭在此隐居,明代北方杰出散曲家常伦等。

文化浩瀚的沁水,红色革命也尤为显眼。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中条山战役前沿阵地、太岳军区党政军机关驻地,朱德、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精神遗产。这一片红色沃土上,遍布着东坞岭战役、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新华日报》太岳版旧址等红色印记,武士敏、刘国华等革命英烈浩气长存!如今,已经挂牌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全面开展“廉政文化精品研学路线”红色研学游。

赓续厚重文脉,树立时代新风。我们多措并举,将沁水地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沁水是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故乡,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步步探索前行,擦亮一个个高光时刻。我们重点通过构建“一心两带多品牌”的文明创建布局和“三枢纽六中心”的文化支撑工程,办好“赵树理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增创“这就是沁水”地域文化新品牌,把沁水打造成讴歌时代的新高地、思想开拓的新标杆、文化繁荣的新家园、城市文明的新典范。

山西晚报:未来,沁水文旅融合发展和方向是什么?

霍鹏:千年古县,文化润沃土,一缕馨香;如画沁水,文韵添色泽,一域神采。

沁河流域的文化名片,是太行山文化旅游的重要板块,也是以农林文旅康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将深入实施市委、县委做出的文化强县的重大部署,努力建设农耕文明重要资源的涵养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富集区,东方古堡、百里沁河、太行一号的重要承载地。同时,通过文化赋能、产业兴旺、文明兴盛,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有烟火气,让好人好报好风尚蔚然成风,让互帮互助正能量温暖你我,让百姓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历史沿革

沁水历史悠久,下川遗址、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下川遗址位于沁水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1970年从其挖掘出土箭镞、骨针等细石器文物。

沁水古称端氏。夏为帝都畿内,属冀州。

隋开皇三年属泽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泽州改称长平郡,改永宁县为沁水县,和端氏同隶长平郡。

元至元三年(1266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泽州司侯司,隶中书省晋宁路。

明代属泽州直隶州,隶山西布政使司,清代属泽州府,民国三年改属冀宁道。

1946年5月沁南县改名为沁水县。1947年7月士敏、沁水两县合并,恢复原沁水县建制。1949年4月山西全境解放,沁水县改属翼城临时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

1958年10月,沁水县并入阳城县,沁水县城改为沁水城关镇。

1959年10月与阳城分治,恢复沁水县建制。

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文化润沃土 美景添神韵

名片1

能源之城,气化沁水逐绿行

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创新的年代,沁水县以丰饶的能源宝藏为依托,坚定地踏上了绿色、低碳征程。作为全国首个产量突破10亿立方米的潘庄潘河煤层气田和首个薄煤层开采提储年产量超过20亿立方米的地方,沁水县的能源实力不容小觑。

深化清洁能源 走绿色发展道路

全国首个突破10亿立方米产量的潘庄潘河煤层气田、全国首个薄煤层开采提储年产量超20亿立方米……沁水县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在沁水县域版图,大大小小的煤层气产业林立,如星图般遍布在这座城市。  

因地处亚洲最大的沁水煤田腹地,沁水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资源富集,探明储量达347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3%,是国内最大的煤层气整装气田。  

近年来,该县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任,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双碳”引领国家战略目标中争创一流,全力打造全国煤层气产业示范县,促进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最早开发煤层气的地区,沁水煤层气发展已经走过了近30年。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我们把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百余家能源企业整合资源、创新技术,走绿色发展之路。”沁水县能源局局长刘海告诉记者。  

当前,沁水县煤层气构建了集抽采、液化、压缩、发电、运输、利用为一体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吸引了中联、中石油、蓝焰、易高、新奥、华港、浩坤及山西煤层气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相继入驻,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  

如何让煤层气全产业链条更“长”更“优”?刘海表示,全县以煤层气综合利用、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三大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先后成立了山西省唯一的煤层气全产业链研发中心、建设了全国一流的煤层气产业综合实训基地,打造了集煤层气人才培训、实习实训、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为一体的“煤层气产业综合体”,产学研用一体化成型,积极培育壮大煤层气关联产业。  

未来,沁水县将继续深化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通过引进更多的清洁能源项目和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实现从能源大县到生态强县的转变。同时,沁水县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全县的可持续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名片2

文明文化之城 文脉悠长润古今

沁水县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其中,著名的下川遗址震惊世界,它证明了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就已经创造了辉煌的“下川文化”。除此之外,沁水县还保留着众多古老的建筑、村落和寨子,这些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无声的讲述者,向我们展示着沁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都在低语,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古老与现代交辉 生态与资源融合

在沁水县,文明与文化并不仅仅是历史与传统的代名词,它们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的象征。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感受到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无论你是热爱历史、文化,还是喜欢探索新鲜事物,都能在沁水县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追求。

“史前文化、虞舜文化、遗产文化、古堡文化、名人文化是人们认识沁水这座‘千年古县’的重要标签。”导游张红告诉记者。

沁水,因两个人而闻名。一位是五代后梁时期的画家荆浩,他不仅开创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还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笔法记》,被尊为北方山水画派鼻祖。一位是赵树理,80多年前,他从这里出发,用一支铁笔、一颗丹心,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名著,开创了“山药蛋派”的文学先河,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被誉为“人民作家”“铁笔圣手”。

“沁水县境内共有667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沁河沿岸有‘三都古城’湘峪古堡、‘小北京’窦庄古堡、‘人文古韵’柳氏民居等13座明清古堡。每一座城堡的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湘峪古堡文化研究部主任连鹏表示。

“很有幸能再次游历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堡,整座古堡坐北朝南,倚山而建,层楼叠院,排列有序,气派壮观,每次来到这里,一股厚重而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为古人的聪明和智慧点赞。”谈及游历湘峪古堡的感受时,游客白女士颇为感慨。

走进有“沁河流域第一堡”之称的窦庄古堡,墙堡下,兵戈之气扑面而来。“下雨不湿鞋,出门不过街,一门通百户,百门窜遍村。”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窦庄古堡的建筑风格。堡内大大小小的廊道、过街楼,把整个古堡串联起来,院院相通。每一个宅院的大门,都可进院堂、通街巷,街巷接着城墙。很多个院内暗设小门,院院互通,倘若外人进入,虽能曲径通幽,如进迷宫。

舜耕历山,播撒五谷,观察天象,制定“物候历”,不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还造就了27处舜庙遗址,这些都化为“千年古县”的文明种子和精神血液。

周文王封原、三家分晋迁晋君于端氏、秦军白起屯兵武安、尉迟恭隐居尉迟村;东峪村的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的唐代石塔、窦庄村的宋代将军墓、郭壁村的元代舞楼等文化遗产,凝结了“千年古县”的毓秀和厚重。

古老与现代交辉,生态与资源融合。“千年古县、如画沁水”正在阔步前行。

名片3

康养之城 养生秘境寻自在

近年来,沁水县紧紧抓住“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的重大机遇,积极在沿线打造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康养项目。这里有着如诗如画的百里画廊景观带和百里沁河风光带,每一处都散发着大自然的神秘魅力。同时,西山生态康养区、北湖休闲度假区、东古堡文化体验区以及康养村落等多处康养胜地,更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康养体验。

城在山中人在画 一城山水半城园

沁水县城位于梅河杏河两岸,龙岗、龙脖、石楼、碧峰4座森林公园环绕东西南北,综合展馆、城市绿道点缀其间,可谓“城在山中人在画、一城山水半城园”,是中国北方理想的宜居之城。

2020年,沁水入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启动了大尖山、鹿台山、三圣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樊村村、下沃泉村等5个村子被列入中国森林康养人家。

近年来,沁水县致力于培育壮大融“居住、康养、医疗、护理、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这里不仅有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专业的护理团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同时,沁水县还积极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如古堡探险、生态徒步、文化体验等,使游客在享受康养服务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沁水县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沁水县,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里景色如画,空气清新怡人,是天然的氧吧,游客可以进行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让自然的美景和生态环境洗涤心灵。此外,沁水县还有许多特色活动,如养生讲座、健康饮食体验、传统手工艺体验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康养之旅的独特魅力。

在将军腰隧道出口处,沃泉·星梦童年小镇醒目标志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网红打卡地“百里画廊”之一的沁水县土沃乡下沃泉村。

青石铺砌、街灯矗立、木道清新……小镇紧扣亲子游乐、研学探究和森林康养三大定位功能,配套了沃泉客厅、研学中心、研学客房、康养民宿等基础设施。下沃泉村党支部书记郑跃军向记者表示,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大人重返童年、让学生增长知识、让康养放飞心情的小镇。

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被称为隐藏在太行“褶子”里的“水墨山庄”。这里有荆浩隐居的洪谷、梁兴抗金的兵寨、明清商道文化,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近年来,沁水县政府聘请专业团队,对南阳村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将此打造成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党史研究、干部培训、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色康养小镇”。

沁水县拥有优质蜜源植物180多种、200余万亩,是中国四大名蜜中荆条蜂蜜、刺槐蜂蜜的主产区之一,“沁水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依托特色产业,当地打造了集养蜂生产科研、加工、物流、蜜蜂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蜜蜂小镇”。“今年,我们加快推进蜜蜂小镇建设,通过讲好‘蜂’的故事、种满‘花’的山谷、搞出‘学’的模式、酿出‘蜜月’时光,真正打造中国蜜蜂主题第一生态谷,力争早日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以蜜蜂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柿元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军说。

沃泉童年小镇、南阳抗大红色小镇、中国蜜蜂小镇、杏则徒步文旅小镇……纵观康养旅游重点特色村,可以窥见沁水全域旅游“新引擎”。2022年,沁水县一体化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产业,新增产值20亿元,吸纳沿线1万余人就业。

名片4

生态之城 绿翠浸润展风韵

这里山川壮丽,水质清澈,空气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近年来,沁水县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取得瞩目的成果,将这座美丽的城市打造成了一座充满绿色与生机的“生态之城”。在这座城市里,绿色发展成为了主旋律,人们在这座如诗如画的城市里,享受着宜居、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大自然的恩赐让人们如痴如醉。

看最浪漫星空 呼吸最清新空气

春望“碧峰耸翠”,夏寻“鹿台积雪”,秋感“沁渡秋风”,冬睹“刘曲飞帘”……无论是昔日的“沁水古代十景”还是今时的“沁水新选十景”,这里的独特风光始终让人流连忘返。

“来了不止一次了,每次离开的时候,都会和朋友开玩笑地感慨‘眼睛带少了!’”一位沉醉于沁水山水风光的外地游客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沁水县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在森林植被保护方面,沁水县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使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沁水县还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严禁乱采滥挖,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沁水县注重绿色理念,打造低碳环保的宜居城市。城区内绿树成荫,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沁水县有林地面积194万亩,位列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43.28%,居全省第八。这里有北方最大的观光牧场,华北地区最多的原始森林资源,还有神秘独特的岩溶洞穴……该县曾先后获“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大批荣誉称号,在全省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经济转型升级考核中名列第一。

近年来,围绕提升“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森林氧吧、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五大品牌影响力,该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

如果你想看最浪漫的星空,如果你想呼吸最清新的空气,如果你想修身养性,那就一定要来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未来我们将在‘洪谷八景’(南阳人家、洪谷天坑、荆浩故里、山水画卷、天生石桥、梦幻洞府、碧峰耸翠、龙岗春华)上融入‘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徒步体验’森林公园三大功能,力争给游客提供最好的风景和最优质的服务。”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事务中心主任丁建斌表示。

作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块万亩高山草原和最后一块原始森林,历山森林覆盖率达80.9%,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素以奇峰、怪石、清涧、溶洞、冰帘等“五绝”盛景和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光影、古迹、植物、动物、森林、村庄等“十胜”奇景而闻名于世。

“可以说,登上历山既可领略近似亚热带的旖旎风光,还能看到塞外草原之辽阔,既可浏览江南山水的灵秀,又可领略北方山岳的雄伟壮观。”丁建斌介绍说。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3567022934

来源:山西晚报

编辑:翟 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