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碧水映平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挨着黄河 一湾碧水映平阳

一湾碧水映平阳

2024-07-15 1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阶段———百公里汾河干流全线治理。2012年至2019年,实施了汾河百公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3.4亿元,按照“城市段深度治理、乡镇段中度治理、农村段一般治理”的原则,完成河道疏浚158.3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278公里,种植防护林2990.7万平方米,建成了22.5平方公里的汾河公园,汾河沿岸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绿化面积和蓄水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汾河干流临汾段“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蓝图基本实现。

第四阶段———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建设。2020年开始,临汾市开始实施汾河全流域治理,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总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强“两山七河一流域”治理一系列部署要求,按照省政府下发的《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临汾市编制印发了《汾河流域临汾市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规划总投资179.3亿元,涉及11个县(市、区)、汾河干流和24条主要支流,通过实施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及水文化景观提升等措施,经过5~10年工程治理,再加上5年的维护、培育和持续监管,建设成流动的河、健康的河、生态的河,形成山水相依、溪水长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平阳幸福河。

四大阶段,环环相扣、接力守护,焕新的是母亲河的容颜,留下的是一湾碧水沁人心田。

制度保护开先河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长”护河。

2017年7月10日,临汾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就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临汾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任耀文说,河长制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职能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审视;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河长制提出了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措施,树立了“上下游共同治理”“标本兼治”的科学态度。

2018年,临汾市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河长﹢巡河员”管理制度,创新制定河道巡查管理办法。截至当年末,临汾市全市境内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7条,全市范围内市、县、乡、村共设立河长2907名,设立巡河员1081名,四级河长已累计巡河约8.1万人次,巡河员累计发现、处理问题2855个。

2019年,临汾市共设立市级河长助理7人、县级河长助理153人、河警长175人、巡河员1081人,累计协调处理各类问题4308个……临汾市在率先建立“河长﹢巡河员”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了“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巡河员”管理体系。以深化河长制改革为抓手,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六大任务,不断加强河流管理与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临汾市逐级制定了河长培训计划,采取综合培训和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各级河长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河长履职能力。在前期河长制“十项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临汾市河长制工作重大事项挂牌督办实施细则》,同时将河长制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单列。同时,形成了河长统筹协调、河长助理督促落实、河警长联合执法、巡河员日常巡查的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涉河各项工作。

近年来,临汾市全面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节约用水,推进引沁入浮、禹门口东扩、中部引黄及配套县域供水工程建设,各项年度目标全面完成。按照河湖划界工作有关要求,加强水岸线管理保护。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实施清水调引工程,努力形成“三河”连通、二水济汾、水库联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调引水质较好的黄河、沁河水注入汾河,维护河流基本生态能力。

通过河长制“六大任务”的全力推进,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重点工业园区以及龙子祠泉、霍泉范围内共安装地下水位监测设施165处,实现了全市重点区域用水实时监控;全市1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已完工15个,全市13个县(市、区)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监测数据实现自动采样并上传;累计排查整治“四乱”问题479处,清理河道垃圾78.58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河流水生态。

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有人管”到“管得好”,临汾市河长制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醉人画卷缓缓铺开。

两岸绿荫慢徜徉

“汾河水越来越清澈,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美,几十年前可不敢想象这样的美景。”市民张虎站在市区锣鼓大桥人行道南侧,眺望汾河公园,感慨道,“20世纪80年代我刚来临汾工作时,这里是一片乱七八糟的河滩地。现如今,这里成了临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汾河公园依汾河而建,主要分为上、下游生态湿地段和城区生态文化精品段,精品段设有文化艺术区、青少年活动区、地域文化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建有九州广场、廉政广场、萱楼等大小景观节点154处,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汾河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总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通过利用引沁入汾、禹门口东扩、中部引黄等大型骨干工程引调水,推进县域小水网工程,新建了一批小水库,增强蓄水配置能力,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限制高耗水项目发展,保障河流生态基流,恢复河流生态良好目标,以实现“水量丰起来”。

通过推进污水截排工程,改善污染河流水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流域水环境,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确保汾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来实现“水质好起来”。

通过在河段城市段、乡村段和湿地段建设滨河公园、滨水绿道、郊野公园、村镇活动中心服务站点、观赏性农田、生态科普教育区、湿地公园等,优先发展设施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绿色码头和水上旅游为主的绿色产业,让母亲河实现“风光美起来”。

2020年6月上旬,在尧都区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堤坝内壅水坝已建成,一湾河水潺潺;堤外人工湿地正在铺设护坡草坪、栽植乔灌木、鸟群不时掠过水面,留下层层涟漪……一派繁忙的施工画面倒映在汾河河面。

“以前杂草丛生的水滩地、沼泽地现在被规划成了湿地,村里的环境不仅变好了,空气质量也越来越高了。”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村委会主任李晶晶看着眼前的景象说,“我们村的一部分地将用于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的景观湿地,目前正在征租地阶段。看着村里景观一天天变好,老百姓都很支持这项工作。”

尧都区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北起吴村镇屯里村,南至汾河屯里大桥,工程治理长度8.2公里,涉及尧都区吴村镇、汾河办的6个村(屯里村、邰村、吴南村、王曲村、孙曲村、三琪村)。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一坝两闸”,即堤坝内建设一座壅水坝工程,进、退水闸各一座;“三湿两连”,即堤坝外建设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景观湿地以及连通渠和围堤路工程。

工程建设方山西翔益鑫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明旺介绍:“升坝拦水,降坝行洪。项目建成后,从汾河上游取水,再将劣Ⅴ类水(Ⅴ类水)引流到3个湿地,经过沉淀、过滤、植物吸附等物理净化达标后,再从汾河下游退回汾河,预计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余立方米。”

湿地建设在提升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还凸显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通过增加蓄水面积129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4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蓄水总量可达365万立方米,达到重建河流水系、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丰富水生植物等目的;形成千亩蔬菜种植区、水生种植区、水产养殖区三大产业区,带动片区周边万亩农业产业区,可充分吸收周围村庄农民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形成“水量丰、水质好、风景美”的生态景观,成为临汾的“城市绿肺”和城乡群众受益的生态景观带、产业致富带和旅游观光带。

两岸绿荫慢徜徉,大美汾河看今朝!

来源:中国水利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省水利厅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这项精神

共护汾河!葛洲坝集团公司一行前往河津考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