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楂的药性特点 薄荷

薄荷

2023-09-12 2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2.《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以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自别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3.《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得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4.《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5.《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6.《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不知薄荷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顺降者也。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之内解其结,外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

7.《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温病发法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 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这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热限之也。

8.《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苏类,确乎可信。《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

9.《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10.《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11. 孙思邈:煎汤洗漆疮。

12.《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13.《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14.《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关痛。

15.《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16.《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17.《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18. 李杲:主清利头目。

19. 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20.《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癞诸疮。又:野薄 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

21.《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

22.《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23.《医要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24.《本草再新》:消目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