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乡巨变阅读 用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用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2023-04-03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天高地厚》《麦河》到《日头》《金谷银山》等作品,关仁山持续关注乡土中国的变革,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满怀信心地描绘中国乡村的变迁史、奋斗史。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部出版作品,由关仁山创作的《白洋淀上》全景式表现了新时代华北社会生活变革,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有着浓郁的华北乡村、特别是白洋淀水乡的生活气息。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长篇小说《白洋淀上》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河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王振儒,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天,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胡友笋,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等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活动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生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吴义勤在讲话中谈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中国作协推出的一项国家级文学创作计划,目标是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号召中国当代作家与时代同行,书写时代的伟大实践。“创作计划”提倡一种精神,倡导一种方向,推出一批精品,塑造一批文学典型,打造一批文学地标。在此意义上,《白洋淀上》作为该计划首部出版作品,开了一个好头。首先,《白洋淀上》以大格局、大视野、大气象,史诗般地呈现了百年白洋淀、百年雄安的风雨历程,艺术再现了白洋淀人的精神裂变和灵魂新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书写,呈现了现实主义独特的美学观察。其次,《白洋淀上》确实是用心用情在书写这片土地和人民,生动地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深入生活采撷的沉甸甸的硕果,洋溢着泥土的芬芳和时代精神。同时,它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几代白洋淀人的形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伟大变革和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第三,这部作品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境界,它是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它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继承河北文学优秀的创作传统。这个追求很明显,可以说是作家主观上有意的、自觉的追求。

路英勇谈到,一年前中国作协就决定把“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工作交到作家出版社实施。一年来,作家出版社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工作。通过组稿、整稿等形式收集作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00多部作品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审读,并从中选出了近30部作品作为重点关注作品。关仁山是我国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是河北“三驾马车”之一。这些年来,他的创作激情非常充沛,成果也非常丰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看过这部作品的初稿后,感觉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反映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叙事非常宏大,有很细腻精致的描写,也有百年史诗的呈现,非常契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宗旨。作家出版社也按照“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为每一部出版作品召开改稿会的规定,召集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评论家、作家和编辑,一起研讨本书。在改稿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意见,关仁山认真听取采纳,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的修改,从书名到结构到情节,甚至到语言,都进行了打磨润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部作品出版以后,得到了很多关注,被评为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前不久,作家出版社跟河北省作协在作品的故事地雄安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伟大的变革孕育伟大的精神,承载丰富的实践,这是河北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河北文学的重大时代命题。”高天谈到,作为当代河北现实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同志感受时代之变,迸发创作热情,在雄安新区设立的第一年就来到了白洋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创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了117万字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这部小说描绘了雄安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时代场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劳动者群像,展现了新时代雄安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成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缩影。

胡友笋关注到,2018年中宣部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中国作协报的第一批十部作品,其中之一就有这部《白洋淀上》。现在以《白洋淀上》名字出现的这个选题,当时叫“雄安”,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关注这部作品。从2018年至今,这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不易,尤其是能够反映当下生活的现实题材的作品,以文学的方式来呈现是比较难的。需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引导,以文学期刊、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以知名的有经验的文学编辑为依托,去跟踪关注一些作家和作品,以这样的创作方式来推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质量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希望作家能在一些重要的选题上,耐下心来潜心打磨。《白洋淀上》能够花这么长时间不断进行改稿是不容易的。作家需要多听取一些编辑、评论家的意见和建议。中国作协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化、大规模、组织化的推动,对作家的创作、对文学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用心用情书写这片土地和人民

胡平认为《白洋淀上》从百姓视角出发,运用了乡间叙事方式,是一部史诗级现实主义文学巨著。2017年中央宣布雄安新区规划后,关仁山同步进入现场,得以有机会详细了解原来渔民们的生存状态,进入城市建设的现场,直到2022年定稿。雄安新区的巨变符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主题创作,《白洋淀上》的100多万字与山乡巨变的“巨”字紧密相扣,写透了雄安新区的乡土民情和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白洋淀的发展写新区,通过写人的命运变化写时代的变化。为了抓住读者增加吸引力,作者不断活跃情节增加悬念,极大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

何向阳谈到,关仁山是了不起的作家,长期抓住乡村不放。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后来又读了他的《日头》《麦河》《天高地厚》《金谷银山》,直到这部《白洋淀上》,从中篇开始到小长篇、长篇,现在又是史诗级的长篇,能够感受到他作为创作者内心无穷无尽的创作力量。他的作品既是对经典和传统的致敬,也在寻求新时期背景下的突破。作品的语言具有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生活场景乡土化原生态,体现了与传统乡土式作家的脉络传承。新时期以来,文学语言受到很多外来翻译语言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它展示了汉语之美,语言都是短句子,非常精到。这部作品用非常朴素、简洁、精到、扎实的语言支撑起来。大量的生活场景看起来质地非常好,让原生态的土地发声,这是对整个汉语的一种致敬。

张陵认为关仁山发挥他的农村题材作家的优势,向经典致敬,同时有所突破。《白洋淀上》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的作品,但不能因为“计划”的要求成为作品的限制,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研究农村,研究农村的人、事、矛盾,乡村变迁折射出城市的建设和变化,城市建设又反哺农村,带动农村建设带来变化。关仁山的小说语言带有河北燕赵悲歌的气派,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合情合理,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不仅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部作品,也是写雄安新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开创性意义。

张清华谈到,首先《白洋淀上》是当前关于重大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处理当下题材是个非常大的难题,很多作家处理当代历史都使用了怪诞笔法,很少有作品能够用写实的写作方式,或者流于现象的堆砌,完成度相对比较低,关仁山是难得的探索者。其次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笔法,作者沉降于生活的底部,写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伦理的变化,由乡村转换为城市的变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各种深层问题。第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层次和细节的真实性,让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李洱从《荷花淀》说起,他在看《白洋淀上》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了在白洋淀里编苇席的场景。他谈到,这部小说里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就是百岁老人铃铛奶奶,她给小说提供了一个历史纵深。这样的人物在一般作家的笔下,可能会是一个父性的形象、一个权力的形象。到关仁山的笔下,变成一个饱经屈辱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关仁山处于一个文学谱系当中,这个谱系,就是从《荷花淀》到《笨花》,再到《白洋淀上》温柔敦厚又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形象,跟后来的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纷繁复杂变化的生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点是关仁山小说中的大成就。从中国传统美学里的温柔敦厚、温良恭俭让到白洋淀的革命传统,再到改革开放之后融入全球化,融入一个国家大政方针的顶层设计,从脱贫致富到实现小康到乡村振兴,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变化,关仁山做到了非常好的整合。这部作品非常敏锐地触及到了一些作品中容易忽略的层次,就是我们的农民在面对资本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畏、迷惑、柔弱,以及政府和民间力量,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使得这部小说有一种非常真实的触及到底部的力量。

努力开创现实主义创作新境界

刘琼认为,《白洋淀上》对于时代变化的灵感,对于百姓生活特别是白洋淀革命老区新时代生活的熟悉,对文学重构生活的艺术探索非常突出,小说结构成熟清晰,呈现出恢弘大气的美学品质,充分体现了作家精益求精,精品创作的追求。

张莉谈到,《白洋淀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写出了新的白洋淀生活,这个新生活里边包括了对作为文学地标的白洋淀风景的重塑,实际上写的是新的风景、新的风情、新的生活和新的人,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作家能够把握时代给予的机会。他对白洋淀的书写,实际上是在为中国新时代的乡村风景立传。《白洋淀上》的写作风格是狂飙突进式的,具有叙述加速度和人物命运加速度,这样的加速度,正好是和这个时代的迅猛发展能够贴近的。这部作品真正展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阅读趣味和写作风格。关仁山认识到,当一个小说人物要绽放光泽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人物一定要进入他自己的历史时间。当作家把个人的使命和历史节点时间放在一起时,也显示了他要为这个时代作传的雄心。

岳雯认为,首先,《白洋淀上》是聚焦国家级新区如何从无到有,王家寨的人们如何披荆斩棘走出一条新路的小说,是空间构型的小说。作者敏锐地发现了此前发展路径的动能不足以及不可持续性。生活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危机潜伏其中。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与这种外在困难相一致的是人们内在精神状态也陷入了迷茫。如何重新启动生活的能量是这部小说抛给读者的谜。以构建雄安新区为契机,小说描写了建设新时代的方方面面,包括顶层设计,政策的执行,基层的领导干部如何破开重重阻力做出决策,并承担了决策所带来的压力的过程。这个小说是将空间的变化与人的变化统筹起来,着眼的是白洋淀的巨变,以人的变化为基础,人的改变又来源于新时代的奋进变革。再比如以白洋淀为空间枢纽,有出走和归来的路径。白洋淀的人们如果不走出白洋淀,不可能发生变化。同样以这样好的国家政策吸引散落在白洋淀之外的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不同的理由回到白洋淀,这种出走和再度返回的过程,也构成了小说叙述的重要动力。其次,在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方面,《白洋淀上》是第一部有意识以女性为主题,生动描写女性创业史、奋斗史的作品。往往一谈到创业,谈到奋斗,天然地觉得是属于刚毅的男性气质,《白洋淀上》非常不同的是把历史的主题落在了女性身上。一个弱女子最终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抓住了历史给予的机遇,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这些变化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所以山乡巨变落实到文学当中是人的变化。这样以女性为历史主体的写法给小说带来了非常温暖和非常鲜活的气质。第三,《白洋淀上》借鉴了现在的网络小说系列剧的写法,给现实主义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实主义不是僵化的、形式化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现实主义围绕主干汇集线索,像编辫子一样交叉行进,最后抵达结尾,而现在的网络小说系列剧,特别是单元剧,是串联式的,反映到这个小说里是人物遇到了困难,然后集中笔力去解决困难,是串珠子的写法,是伴随式的阅读和写作。这也是《白洋淀上》写的长但是看起来并不费劲的秘密所在。这种写作方式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这样的写作给现实主义带来新的特质。

丛治辰谈到,关仁山的《白洋淀上》令人重拾了写作贴近现实、书写世界的信心,他也是重返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这部作品的直面现实体现在重新塑造了白洋淀的风景,为旧时代带入了新气息,能读到在别的小说里读不到的新政策、新产业、新办法。这种现实主义力作对于向读者表现、解释现实具有重要价值。这部小说具有全景式的气魄,表现在跟历史之间亲密的时间层面、白洋淀之外的广阔空间和现实表里的不同层次。作品中的人物成长也和白洋淀新区的成长纠缠在一起,人物塑造有资深作家难得的时尚感。

王国平感觉《白洋淀上》是一部洪流在激荡,是时代的洪流、生活的洪流,也是情感的洪流、细节的洪流。小说表现的社会面广阔,有强大的包容性、概括力和解释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关仁山拥有强大的生活储备,素材的库存非常充足,他一直在生活的洪流之中,所以他对生活现场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以及乡村伦理和城市文明的交融。各种矛盾相互缠绕、相互激发,矛盾冲突不断生发。现代生活与农村的古朴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之间的冲突,都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一座立体的“交叉桥”上的风景。

宋嵩认为,改稿会后,《白洋淀上》在内容上更精炼,文字也经过比较大的打磨。读过这部作品以后,最大的感觉是它大气磅礴,小说里好几次出现借人物之口,说白洋淀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令人印象深刻。小说用蓝、红、金、绿四种颜色概括出了今日白洋淀,蓝色写白洋淀的历史,红色写白洋淀的革命遗产,金色写白洋淀的农业发展,绿色写新时代,包括现代农业或者说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作品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涉及,虽不是平均用力,但也都表现得相当突出。小说中出现了几十个人物形象,让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乔麦、杨义成和赵国栋,真实可信还很感人。乔麦这个形象是当下流行的大女主,具有书写的时尚感,而杨义成和赵国栋两个形象完成了超越乡土的意义。杨义成从官员变成实业家,由他把这部作品从地域上不再局限于白洋淀这一个地方;赵国栋是官员,小说当中涉及的最高职务是副省长,从副省长到新区管委会主任,到县长、副县长、村委会主任,再到村支书,整个中国基层官场生态在小说中得到体现。这部作品立足乡土,又超越了乡土,为新时代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崔庆蕾谈到,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的首部作品,《白洋淀上》非常有代表性,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创作计划的初衷和理念。通过对白洋淀地区在新时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描写,书写了新时代、新人物、新生活,近距离地用小说的形式,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塑像,是一部有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当下性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推出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要收获。首先,这个作品从叙事上来说,承接了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所开创的近距离书写时代和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学传统,以一种正面强攻的姿态和勇气,完成了对于当下时代的艺术塑性。小说书写时代,也书写历史。从创作规律来讲,距离当下的时代越近,写作的难度也就越大,因为对于丰富复杂的现实进行总体的把握、判断和再现的难度就越大。《白洋淀上》的故事主题发生在新时代,是一部立身于时代之中、与时代同行的作品。作者在如此近距离的时空之中,以宏大的笔触完成了这部作品,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担当,也体现了作者非常卓越的处理素材的能力,这一点是特别值得肯定的。第二,作品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都非常形象立体,非常有典型性,艺术感染力也非常强。第三,作品中对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书写,写出了乡土中国的内在能力和内在矛盾。生存法则的重新确立打破了白洋淀农民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依赖,告别生活方式时的内心的撕裂和痛楚,彰显了新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种对于内在深层问题的揭示,使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因此,这个作品既有文学价值,也有社会价值。第四,这部作品有很浓郁的抒情性,它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庞大的结构,多条叙事线索交织,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能感受到内在强烈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并非单纯的由语言层面生发,而是内涵在作者对于白洋淀的风景、人物精神的内在叙事当中,是生活和人物内在的精神所激起的浪漫抒怀。整部作品语言清晰流畅,饱含着对白洋淀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热切情感。作品中的抒情性就是对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当中由孙犁开创的重要文学流派的继承和延续,它使这种叙事传统、叙事风格有了新的形态,也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价值。

李兰玉认为,雄安新区题材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题材,这部作品在题材上的重大意义是值得重视的。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新时代这十年当中,选取最有分量、最重要的重大题材,深入雄安当地的建设与生活中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勇气、这种对创作的投入精神是非常可嘉的。这个题材在艺术难度上是非常大的,作家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值得我们敬佩。《白洋淀上》作为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作家的责任,以及对于时代的敏感,对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主动精神,作家勇于自我变革,包括审美的变革、创作方式的变革,为今天的创作树立了榜样。其次,这部作品对生态理想的重塑,对中国的生态文学提供了重要样本。《白洋淀上》的新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就是先植绿后建成,这种城市建设根本性理念是时代的发展。第三,这部作品在审美上、艺术上实现了重要的转变,这是作家创作上的重要变革。关仁山的创作,从冀中平原的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写到冀中平原的水与渔民渔村的关系,对于作家的个人创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转型。作家从过去所关注和熟悉的生活转向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渔民渔村面临的生活的重新选择,从过去的温饱与生存转向文化性生态性建设领域的变革,对作家来说是新故事、新挑战,是巨大的考验。

关仁山在最后发言中谈到,《白洋淀上》能列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让他倍感荣幸。新时代文学需要作家勇敢的投入,也需要理论家深入的探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会带来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美学原则的崛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这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时尚会影响文学创作。同时,好的文学作品又会对社会风气和时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能否认全国各地的乡村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遇到新的问题,特别是人的现代化更加艰难。要在多元的目标里来认知时代的巨变,在文学中找到“国之大者”的理念,处理好传统资源与现代性的嫁接,才能更好地写出当前社会发展大变革。自己的创作只是抛砖引玉,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后面还会推出更多作品,全国的作家、包括老一辈作家以及新人都将加入进来,相信《白洋淀上》这个“砖头”的抛出去会引来更多“好玉”,会有更多好作品诞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