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省口岸城市排名 答记者问|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

答记者问|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

2024-06-22 1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副省长范波和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创建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打造融合发展新生态。请问在推动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福栋:港口是山东的核心战略资源、重要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所在,是吸引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港产城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过程中,提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202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做出“加快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的战略部署。推动三区互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制度保障。2021年,经省政府同意,出台《山东省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围绕港产城深度融合,研究建立了指标推进体系,明确提出打造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的发展目标。2022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港口集团与16市发展改革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今年4月23日,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发展改革委与省港口集团共同承办的山东省“三区互融”推进会顺利召开,现场集中签约60余个重点产业园项目,成立并启动了“三区互融”产业发展基金,港产城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重点产业园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泰安、临沂两地产业基金已落地。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提升集疏运能力。充分发挥港口的海陆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优化港口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完善港口枢纽支撑服务体系,推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海向增航线、拓中转,进一步完善内支内贸航线网络,推动实现沿海快线驳船服务网络全覆盖,不断加密和优化全球海上航线布局,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配置。陆向开班列,建陆港,加快实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强化港口与后方铁路、公路、内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加密内陆港布局,加强与沿黄省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港口物流网络服务腹地范围。目前,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铁路通过直达码头前沿的疏港铁路与胶济线、邯济线、青盐线、新菏兖日线、瓦日线、坪岚线、大莱龙线等铁路连通;公路通过疏港公路与济青、青兰、沈海、日兰、日东、潍日、岚菏等高速公路连通;水路畅通环渤海湾、南下进江、台湾地区以及辐射日韩等区域的转水通道;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为更好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服务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链条贯通,培育特色现代涉港产业。充分发挥沿海各市港口体系完备、产业基础良好、城市区位优越等综合优势,深化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成果,加强协调互动,放大资源效应,培育和发展现代高端特色涉港产业。统筹一流港口、工业强基、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推动海工装备制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石化、冶金、特色加工、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发展海上游艇、邮轮旅游、运动赛事、文创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充分利用沿海成熟港区和临港地区新型产业要素集聚优势,支持发展航运交易结算、海商法律咨询、融资租赁担保等业务,目前已设立了“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港云仓”电子仓单等服务平台,推动“港口+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助力打造集现代经贸要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四是聚焦功能优化,塑造港城融合新标杆。坚持分工协作、集聚集约、绿色低碳原则,统筹推进航、港、产空间优化、功能集成、链式耦合,促进港口与城市联动发展,推动国土空间布局与港口建设、集疏运体系及临港产业的有效衔接。加快青岛港老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等更新改造,推动港口基础设施集约发展,统筹港口资源配置、城市未来发展和涉港产业布局。引导临港及关联产业入园入区,完善商务休闲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推动青岛国际游轮母港、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日照钢铁配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结合产业及港航发展需求,推动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网络、算力等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城市金融、保险、技术、人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增强城市对港口发展和产业聚集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中新社记者:

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对口岸营商环境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关在这一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请问,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推行哪些新的举措?如何更好地服务支持山东省世界级港口建设?

袁涛:良好、便捷的口岸营商环境和畅通的物流通道直接关系到港口的能力规模和服务效率。近年来,青岛海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将支持港口建设作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深化关港合作,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的紧密协作,持续开展改革创新。聚焦物流畅通,首创“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水水中转”智能监管模式,积极推动青岛港作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助力提升港口枢纽地位;聚焦功能优化,在全国率先推出保税铁矿“随卸随混”,支持开展保税货物质押融资等业务试点,联合建设大宗商品仓单登记平台,助力增强港口贸易功能;聚焦贸易便利,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创新打造智慧查验新模式,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有力地服务促进了山东省外贸保稳提质,支持助推了山东港口吞吐量持续刷新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深化关港协作,提升合作水平,7月4日,青岛海关与山东港口集团联合召开了2023年度关港联席会议,围绕共促物流畅通,共优营商环境,共建智慧口岸,签署关港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全方位紧密的战略合作机制。接下来,青岛海关将立足海关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优化监管服务,深入推动落实行动方案相关规划部署,全力支持山东省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概括讲,青岛海关将重点服务支持实现“5个一流”。

一、打造一流港口枢纽。积极支持港口航线迁移,优化统一口岸作业代码,开展“离港确认”“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联合港口建设“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创新打造“山港一港通”,支持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促进山东港口群一体协同发展。

二、畅通一流物流通道。深化“关港地”常态化协作机制,会同政府、港口,加强与沿黄流域内陆港的联动合作,加大“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复制推广,积极推动争取沿黄流域内陆港作为启运港参与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增强山东港口对沿黄流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助力打造黄河流域最快捷出海通道。

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青岛海关30条细化措施,对标全国先进水平,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深化口岸通关物流全链条改革,支持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优化涉企服务质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提升一流口岸服务。推广“入境船舶无接触式卫生检疫”“供退船无纸化”等作业模式,提升口岸监管服务水平。支持临港产业发展,建设进境粮食、原木、肉类、水果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支持新能源车出口,打造商品车进出口基地,提升港口全品类商品进出口承接能力。

五、建设一流智慧口岸。协同港口和口岸部门,优化升级口岸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集约化关港信息系统,完善“关港通”智慧查验平台智能预约、线上客服和集拼、冷链等便利化功能,畅通企业线上办理通道,向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口岸服务。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关注回应港口发展各项诉求,提升政策制定精准度;二是巩固深化“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深入港口和相关物流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提升政策宣传知晓度;三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反馈,密切跟踪评估,提升政策落实认可度,切实实现各项服务措施与山东港口区位优势的匹配、叠加,有效地助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服务山东省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山东省港口集团将如何落实《行动方案》,把握住发展机遇,争取更大的发展?

霍高原:具体工作落实方面,将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

山东港口目前拥有外贸航线244条,布局内陆港35个,物流、贸易、金融、信息化等服务功能发展迅速,原油、铁矿石、铝矾土和粮食等货种进口量分别达到全国总量的1/3、1/4、3/5和1/5,不仅是联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桥梁,更是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枢纽。随着《行动方案》的实施,山东港口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港口的协同发展,提升港口群的供应链枢纽作用。比如,将聚力打造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完善多式联运服务,到2025年,外贸航线总数达到278条,内陆港总数达到50个,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420万标准箱;将聚力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构建山东港口核心竞争优势,推进海港、河港协同联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能级,培育港航综合运营主体;将聚力推动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通互动,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对接合作,进而提升山东港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将聚力推进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好山东港口“一带一路”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作用。

二、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服务全球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港口能力规模、服务效率、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山东港口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的社会供给,推进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纵观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史,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必然有世界级港口群作为支撑,港口群是城市群崛起的“先手棋”。山东港口落实《行动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服务城市产业升级:

一是促进互融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作用,打造以港区为依托、以园区为支撑、以城区为保障的融合发展新生态;山东港口将强化与各大港口在集装箱中转、启运港退税、多式联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综合性开放新平台,到2025年,国际友好港口达到50个。进一步促进港口与城市、港口群与城市群、山东港口群与其他港口群的融合发展。

二是促进产业聚集。《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建设一批临港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小清河沿岸产业集聚区等,不断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群的产业能级。

三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港口,加快推进港口碳达峰、碳中和,山东港口将主动把握国际港航运输绿色化趋势,搭建山东港口群绿色航运航线,为山东及周边区域零碳产品运输提供支持,促进山东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山东港口将制定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指标分解落实,确保系列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将利用好《行动方案》中的系列支持政策,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步伐,为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