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临沂物流园有哪几个 关于印发《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规划》的通知

2024-05-27 16: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发改财信〔2022〕351号

 

各县区发展改革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办公室,沂河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局、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2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规划

 

目  录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二)形势要求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定位

(四)建设目标

三、优化物流枢纽布局,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

(一)优化物流枢纽空间布局

(二)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三)培育区域骨干物流枢纽

(四)完善广覆盖市级物流枢纽

(五)打造国家枢纽经济示范区

四、构筑物流枢纽网络,强化枢纽辐射能级

(一)畅通陆上物流大通道

(二)提升陆海联运物流大通道运行效率

(三)增强空中物流大通道承载能力

(四)提高物流枢纽网络辐射能级

五、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擢升枢纽运行效能

(一)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二)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三)搭建应急物流服务体系

六、强化智慧绿色发展,推动枢纽转型升级

(一)加快物流枢纽数字化转型

(二)推进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

(三)促进物流枢纽绿色低碳发展

(四)推进物流标准广泛应用

七、强化物流要素集聚,培育枢纽经济样板

(一)大力发展物流枢纽经济

(二)激发商城枢纽经济动能

(三)建设枢纽经济集聚区

八、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资源要素保障

(三)完善物流监督管理

(四)构建物流信用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现代物流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临沂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被誉为“中国市场名城”和“物流之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临沂加快物流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引领作用,全面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市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依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临沂市物流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商贸物流、国际物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业态发展特色鲜明,体制机制不断理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临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商贸物流网络和专业市场集群,是我国北方重要物流枢纽城市。临沂先后荣获“物流之都”“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尤其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物流市场主体和枢纽节点不断壮大。临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4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9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42家,其中天源物流、立晨物流、荣庆冷链物流、国药控股鲁南物流为5A级物流企业。拥有集聚功能完善的大中型物流园区30余个,山东省星级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60家。

物流枢纽通道网络建设全国领先。临沂公路物流线路多、速度快、价格低,物流专线2000余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重点边境口岸,形成了“网络发达、成本洼地、点发全国、双向对开、配货快速、高频发车”的物流枢纽综合服务优势。临沂日均货物发送量90万吨,规模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为临沂商城“买全国、卖全国”奠定了独特的物流基础。

国际物流枢纽功能逐步壮大。国际物流通道持续拓展,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内陆港等多类型物流枢纽设施支撑的立体化国际物流体系。临沂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等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快速提升。巴基斯坦、德国、匈牙利、沙特、卡塔尔、尼日利亚等9处“海外临沂商城”已投入运营,满洲里、霍尔果斯、喀什等边境口岸布局建设了一批边境仓、展示中心。临沂陆港口岸功能更加完善,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初步建成,“齐鲁号”欧亚班列持续开行。临沂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开通临沂至韩国首尔全货机航线。国际物流通道的畅通,为临沂商城从“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物流枢纽建设政策全面保障。为支持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与运营,设立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枢纽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对物流枢纽设施搬迁改造、仓储等配套项目建设,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配套费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优惠支持,切实降低物流枢纽设施建设、运营制度性成本。

(二)形势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临沂加快推进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路径,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临沂市必须紧紧把握国家骨干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关键期、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加速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期、现代供应链体系构建闯关期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物流枢纽体系建设推动全市物流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形成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临沂提升物流枢纽多元化发展水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赋能发展动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矛盾,实现物流枢纽建设上下协调、内外联动、高质量运行的根本要求和路径。“十四五”时期,临沂现代物流枢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创新为基点,以开放、共享为抓手,强化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组织能力与韧性,创新物流枢纽建设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运营一体化组织模式,推动形成物流供应链绿色低碳、区域协调互济新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临沂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战略支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生产与消费,物流枢纽是重要基础、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临沂市必须切实提升物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面向生产和消费,加快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模式变革,支撑、引领国内国际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变革,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筑辐射全球的现代流通体系战略支点。

培育竞争新优势要求临沂不断探索物流枢纽发展新路径。临沂市是“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已形成服务全国的物流枢纽网络。物流成本洼地优势与规模化商贸市场是临沂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培育临沂城市发展竞争新优势迫在眉睫;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物流枢纽业态、模式创新,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路提升物流枢纽能级势在必行;依托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推进区域产能合作、产业高端化发展任务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临沂物流枢纽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堵点。从功能布局看,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尽合理,结构层次不够清晰,主体功能、引领作用不显著,“大全低”“小散乱”“孤岛”现象比较突出,区域一体化联动效应不强;从服务能力看,国际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功能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短板;从建设运营模式看,市场主导机制、企业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投资体制、运营机制、管理模式、国际合作有待持续完善创新;从功能发挥看,对外开放平台作用不到位,对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强,产业融合不够紧密,对制造业引领支撑作用较弱,枢纽经济聚集区建设有待加强;从运行效益看,物流枢纽、节点盈利能力不足,盈利模式有待创新,核心、骨干物流枢纽公共性、公益性作用发挥与财政支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的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节点城市建设目标,以推进物流枢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为核心,以物流枢纽基础设施补短板和现代物流枢纽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构筑立体化物流枢纽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枢纽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水平,推动创新发展,持续降本增效,实现物流枢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内外开放、智慧高效、绿色低碳、联动融合、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临沂建设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典范、国家流通网络战略支点、国际供应链重要节点。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枢纽建设运营、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发挥政府在枢纽设施建设、服务创新中的引导、服务、监管作用,为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和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枢纽协同,衔接成网。加快推进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引导物流资源优化重组,带动区域物流枢纽体系发展,实现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加强物流枢纽间设施联通、业务联动、信息共享,融入全国骨干物流枢纽网络运行体系。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推进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加快放管服改革,推动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和优化配置。以国家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为依托,推进物流枢纽网络组织运营模式与业态创新,提升全市物流枢纽发展质量和水平。

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坚持服务导向,营造国际化、网络化物流产业生态,培育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枢纽,推动物流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等融合经济形态,发挥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全、辐射范围广、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强的优势。

智慧高效,绿色低碳。顺应现代物流枢纽发展新趋势,加强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装备应用,推进智慧、绿色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动物流枢纽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定位

服务国内大循环商贸物流枢纽全国示范。以国内大循环规模需求为导向,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立足支撑临沂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圈等超大规模市场,发挥物流枢纽供应链组织中心作用,打造体制机制先进、区域一体联动,服务国内大循环商贸物流枢纽全国示范。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海外物流枢纽设施节点布局,深耕国际市场,完善物流枢纽组织及商贸交易功能,提升临沂商品要素、生产要素国际流通组织分配能力,深度参与、有效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聚集高地。发挥国内商品集散中心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与价值提升,加快物流枢纽组织变革、业态创新,强化物流枢纽高效聚集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快速集成供应链服务功能,突出现代物流业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满足临沂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聚集高地。

(四)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内通外畅、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服务国内大循环商贸物流枢纽全国示范、“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聚集高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对临沂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多层次物流枢纽网络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全域经济发展的立体化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干支仓配功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物流枢纽服务体系总体形成。共同配送模式有效推进,城区物流配送时效性大幅提高,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物流服务品质和物流运作效率大幅提升。临沂社会物流量突破4.5亿吨。临沂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并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示范成效显著,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枢纽建设运营经验并得到有效推广,带动全市物流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物流“一单制”稳步推进,集装化水平显著提升。

——应急物流、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发展成效显著。物流枢纽应急物流、城市配送、网点快递组织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物流枢纽智慧化运营组织水平明显提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实时查询和全面共享,物流信息平台交易量占比达到30%,智能仓储、高位货架、自动分拣等先进设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物流仓储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物流治理体系与调控机制更趋完善。物流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物流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运行,物流领域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深化,物流枢纽管理体制机制与国家枢纽网络形成良好对接,与周边枢纽高效协调互动。物流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应急物流保障与响应机制、运行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三、优化物流枢纽布局,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

遵循存量优化整合、增量补强短板原则,加速构筑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五个区域物流枢纽为骨干,N个城市级物流枢纽为补充的“1+5+N”三级物流枢纽空间格局,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

(一)优化物流枢纽空间布局

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典范。完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提升物流枢纽集聚辐射能级,提高物流运营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打造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典范。

图1 “1+5”物流枢纽布局示意图

培育建设区域骨干物流枢纽。在国家级物流枢纽核心引领下,围绕全市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打造五个区域骨干物流枢纽。依托国际陆港片区、公铁联运物流园、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江泉铁路物流基地培育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依托临沂临港产业优势和近海临港区位培育建设临港型物流枢纽,依托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区培育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空港物流园区培育建设空港型物流枢纽,依托综合保税区培育建设冷链物流基地。

建设若干城市级物流枢纽。以国家级物流枢纽和区域骨干物流枢纽为主框架,结合全市产业特色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区域产业物流、生产生活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建设10个以上城市级物流枢纽,提高全市物流专业化运作水平。

表3-1 临沂市“1+5”物流枢纽布局表

类型

定位

基本情况

主要功能

一个国家物流枢纽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全国商贸物流供应链组织高地、豫皖苏鲁地区公路物流干支衔接核心枢纽、中国集散型商贸物流中心

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处在临沂生态商贸物流带,紧邻国际陆港片区、济铁物流园,公路与铁路运输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提供商贸集货、供应链服务、干支联运、仓配一体、中转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金融保险、配套服务九大功能,以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为基础和纽带,与生产企业、批发业户、物流专线、其他枢纽和运输方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临沂商贸提供干、支、仓、配、信息、金融一体化服务。

五个区域骨干物流枢纽

陆港型

物流枢纽

山东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多式联运组织高地、国际应链组织服务中心

国际陆港片区的临沂国际陆港综合货运枢纽、公铁联运物流园、和中俄新丝路物流园等为核心的临沂东综合货运枢纽以及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江泉铁路物流基地。

提供国际铁海多式联运、国际公铁联运及国际干线运输组织、区域物流分拨组织和海外仓服务、国际供应链服务。

临港型

物流枢纽

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物流供应链组织基地

依托临沂临港先进特钢和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大宗物资物流基地,建设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

发挥区位优势,联通连云港及日照港,服务于本地冶金及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构建面向两省三市、辐射鲁南苏北的具有港口型物流枢纽功能的新型特色物流枢纽。

空港型

物流枢纽

辐射全球的鲁南区域国际航空物流组织中心

依托临沂国际机场和临沂邮件处理中心,建设临沂空港综合货运枢纽。

服务于临空产业、高端制造加工产业、生鲜水产品、邮件包裹等高端航空物流,创新发展“异地货站”。

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重点服务高新区,打造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组织平台、综合高端制造业物流供应链集成中心

依托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区。位于沂河路与郭苑路交会处。

服务高新区及周边产业,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流通加工、仓储、配送,提供智慧仓储物流、物流信息研发、人才孵化、金融创新、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智慧物流服务。

冷链

物流基地

区域冷链物流网络运行核心载体、农产品供应链组织中心、冻鲜产品中转集散物流基地

以综保区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及临沂嘉兴水果市场两片区为主要承载区。

整合临沂冷链物流资源,建设与产地预冷存储、销地冷链加工配送设施一体化运作的冷链物流中转集散分拨中心,提供冷链物流综合服务。

(二)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加快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提高物流枢纽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枢纽,提升物流资源整合成效。加快枢纽供应链集成体系建设,对接商贸交易平台,建设物流组织高地。完善仓储区、分拨区、干线服务区、支线服务区、同城配送区、多式联运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综合配套区及总部办公区等九大功能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集疏通道建设。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样板。强化国内、国际物流网络化服务组织能力,提升干线运输服务效率,优化与干线业务相匹配的区域分拨、同城配送等服务,进一步提高集聚辐射能力。丰富公铁、铁水多式联运模式,完善与干线无缝化联运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干支仓配”业务对接与平台联通,搭建高效运行的干线运输网络。搭建网络货运平台,整合优化国内公路干线运输服务网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推进“干支仓配”一体化运作,构建覆盖200-500公里半径的服务网络。

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鼓励和支持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企业发挥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功能和龙头引领作用,整合协同物流业务,打造合作运营共同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统筹运营管理,有序推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集聚,引导物流企业集群发展,提升物流一体化组织效率,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排头兵。搭建商贸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信息互联、业务协同”的方式与本地商贸物流企业、铁路物流园区、临沂空港等物流要素和资源整合,推进枢纽设施建设与统筹运营管理,提升枢纽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

(三)培育区域骨干物流枢纽

1、陆港型物流枢纽

依托国际陆港片区,加快培育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以铁路物流功能为核心、整合区域公路物流功能的临沂公铁联运物流园,联动临沂综合保税区、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江泉铁路物流基地,保障鲁南地区生产生活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物流组织和区域分拨服务,适时探索开展高铁快递相关业务。推进传统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集货物储存、运输、加工、配送、信息、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陆港型智慧物流示范基地,培育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加快推进陆港枢纽运营。加快培育陆港物流枢纽运营主体,构建物流枢纽建设及管理、干支配网络运营、供应链集成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等多元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市场化方式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合作共同体,推进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统筹运营管理。统筹地方政府、铁路公司、地方大型物流企业等诉求,采取多方联合成立合资平台方式进行运作。

2、临港型物流枢纽

以莒南县、临港区服务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生产基地的物流园区为依托,重点面向日照港培育建设临港型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紧紧围绕港口物流需求、依托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港口型物流枢纽功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平台。立足于大宗物资物流起步、着眼于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等现代物流发展,力求在引进第三方、第四方龙头物流企业上求突破,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体系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型、延伸型、基地型物流项目进驻,培育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形成物流产业聚集。依托周边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环境,加强跨区域合作,发展协作型物流产业;以区域经济和优势资源为基础,发展本地型物流产业。

3、空港型物流枢纽

以临沂国际机场和临沂邮件处理中心为依托,培育建设空港型物流枢纽。着力打造空陆协同、客货协同的综合型枢纽,形成全要素配置枢纽产业发展高地。打造以航空物流为核心、“铁公机”多式联运为重点、高铁物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涵盖高附加值产品、日用消费品、战略保障物资、特种货物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产业成为空港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发展的核心支撑。把握航空客运持续高增长的发展机遇,以及临沂高铁站的客运枢纽条件,布局商贸会展产业集群,以空港枢纽为核心培育客货运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的城市新区。依托空港枢纽比较优势,优化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现代金融等要素配置,大力提升空港高端制造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4、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以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紧紧围绕园区“一基地三中心”的功能定位,按照“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服务高新区、罗庄区,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特色物流产业园区。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立足临沂、辐射鲁南,以标准化仓储服务为基础,提供货物的中转分拨、物流配送、装卸搬运及相关配套服务;建设流通加工中心,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拆包装、设备融资租赁等流通加工服务;开展智慧物流研发,立足物流产业前沿,深化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搭建服务于高端制造业的智慧物流实验室、物流大数据信息中心等研发平台,探索智慧物流新领域。

5、冷链物流基地

依托综合保税区,谋划建设冷链物流基地。以综保区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及周边冷链物流设施为主要承载区,构建农产品(肉制品)中转集散型冷链物流基地,积极谋划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冷链物流基地增量设施与既有冷链存量设施联动互促发展,通过增量设施建设,带动存量设施改造提升,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促,构筑现代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冷链企业建设气调库、移动冷库、预冷集配中心、低温仓储设施、冰鲜水产品综合冷库。支持冷链共同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购置、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建设,强化产品从产地到物流仓库的冷链关键环节,建立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分拣、包装等冷链流通加工业务,加强冷链分拨配送体系建设。

专栏1物流枢纽建设与培育工程

枢纽设施建设工程。济铁物流园建设项目、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量建设项目,多式联运工程、物流企业整合入园工程、智慧铁路口岸工程、国际陆港集疏道路建设工程。

枢纽功能提升工程。商贸供应链集成平台工程、枢纽信息平台建设工程、跨境供应链总部基地工程、电商物流服务区建设工程、国际多式联运区建设工程、国际智能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国际转运集拼集运建设工程、国际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建设工程。

运营主体培育工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培育工程。

网络业务培育工程。“干支仓配”网络化业务工程、网络货运平台工程。

区域枢纽联动工程。国家物流枢纽合作工程、市域物流设施功能协作工程。

(四)完善广覆盖市级物流枢纽

以国家物流枢纽和区域骨干物流枢纽为支撑,结合全市产业特色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区域产业物流、生产生活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建设若干个专业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完善全市物流枢纽运行体系。加快推进沂水县马站冷链物流园、平邑铁路智慧物流园建设。

推进市域物流配送资源整合,保障和改善城市生产生活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构建以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健全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构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直接联通的农村配送网络。发挥区域配送中心联通城乡的功能优势,形成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双向物流网络。鼓励跨部门资源共享和跨行业协作联营,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社、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仓配资源,拓展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物流通道,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

(五)打造国家枢纽经济示范区

强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与陆港型物流枢纽协同发展。依托国家骨干物流枢纽网络协同机制,加强与国家物流枢纽的业务与区域枢纽业务对接、标准协调和信息互联,提高枢纽点对点运输规模与频次,提升骨干物流通道运行效率。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依托陆港型物流枢纽,补齐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铁路运输、多式联运短板,进一步提升国家物流枢纽辐射能级。

打造商贸、陆港融合型枢纽经济集聚区。强化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与陆港的业务联系,建立以公铁“一单制”联运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打造以铁路运输为核心、无缝对接公路、海路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临沂优异的商贸物流优势,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临沂综合保税区,构建跨国采购平台,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重点发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支撑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跨越发展。积极发展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垂直电商、跨境电商、C2M等新业态,推动国际商贸业提质发展,建设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商贸、陆港产业生态圈。

四、构筑物流枢纽网络,强化枢纽辐射能级

加快构筑物流枢纽陆海联运物流大通道、陆上物流大通道、空中物流大通道,畅通临沂枢纽内外联通物流网络,服务区域强大内需市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国际消费市场、国际资源市场。强化物流枢纽集聚辐射能级,整合通道运营资源,赋能物流网络服务功能,促进通道转运协同,放大整体规模效应,提高网络资源配置能力与生产要素集聚能力,构建辐射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规模化更强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

(一)畅通陆上物流大通道

重点构建国际货运班列和公铁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提供国际货运班列“内外贸”混编服务及集拼集运服务、提供国际“海外仓”集货服务、国际供应链金融服务。

加快建设欧亚班列集结中心。与青岛、济南协同,共同运营“齐鲁号”欧亚班列,完善班列货源集结组织服务,搭建班列集结中心信息平台和运营平台,有序建设辐射鲁南苏北的班列集结中心。推进国际货运班列“内外贸”混编、集拼集运等模式创新应用,提升“齐鲁号”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运行水平。大力培育“齐鲁号”品牌,全力推行“齐鲁号+”战略,组建班列物流联盟,建立货源组织协调与合作机制。对接日本、韩国等国家,依托日照港、青岛港、连云港等港口,加强海港、陆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形成“东西方向”的出入境运输通道。

提升国际货运班列物流服务价值。依托陆港型物流枢纽,创新一站式集货、仓储、配送、信息共享公共服务模式,实现货物全程物流信息追溯,建设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产业链新型外贸物流生态体系。鼓励跨境电商、木业板材、机械装备等中高端产业,延伸境外物流网络节点布局,开展一站式采购、海外仓储、流通加工、共同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集成服务,提升国际货运班列服务能级。持续探索拓展运邮功能,争取进口运邮试点,发展快递国际中转和集拼业务。加强与成都、重庆陆港合作,对接西部陆海大通道,共同推进国际货运班列提单研究、“中国提单”应用,建立班列运输动态价格机制。

探索陆上国际物流通道多元化发展。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凭祥等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及两地海关联动,提高国际铁路联运水平。持续发挥公路网络规模化优势,推进公路卡车航班模式,提升港口疏港、陆港集货、跨境运输服务水平。加强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口岸协作,推进国际公路跨境TIR运输服务,推动实施集装箱暂时进出境一次性备案等政策,支持跨境公路直达运输。对标国际标准与国内物流运作要求,围绕集装箱交易及中转、标准化托盘流转与制造,推进国际甩挂运输、单元化操作。

(二)提升陆海联运物流大通道运行效率

重点构建联通沿海港口的陆海多式联运和港口产业转移陆海联运物流大通道。以胶新铁路为通道,联通青岛港,提供铁海多式联运服务、口岸一体化通关服务、一站式订舱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钟摆式铁海联运班列及国际货运班列集结服务。以日兰高速、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为通道,联通日照港,提升通道一体化运行水平,推进临沂-日照钢铁产业合作。以长深高速为通道,联通连云港,加强与连云港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原材料采购、加工物流,服务化工(肥料)产业发展。

推进陆海“两港”多维联动发展。支持临沂陆港物流枢纽与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海港物流一体化运营,整合管理运营资源,推进沿海港口订舱、结算、提还箱、签发提运单、拆装箱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向临沂陆港枢纽全面延伸。整合“两港”物流政策资源,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青岛、济南,建立物流支持政策共享机制,统筹推进港口、陆港、综保区等政策创新和复制共享。持续优化铁路班列运行与青岛港等沿海港口国际班轮航线有效对接,探索港口代码共享,加快推动通关一体化,打造服务于日照港、连云港、青岛港的延伸物流枢纽设施,提高海铁联运服务水平。

完善铁海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完善铁海多式联运服务场所功能,加强临沂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构筑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进出口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心。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布局港口后方物流集散中心,构建海外重点市场物流网络。积极建设申报济铁物流园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巩固临沂至广州、乌鲁木齐、西宁、昆明、成都、重庆等国内多式联运通道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的大宗物资铁路专用线。

提升陆海多式联运专业化服务水平。对接日照港、连云港,服务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提供大宗商品集中采购、保税仓储、期货交割、危化品运输等服务。服务郯城县、兰陵县建材、化工等产业链,匹配产业链物资需求市场,依托临沂铁海联运通道,打造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班列。对接日照港、青岛港,围绕沂南、沂水、蒙阴、平邑等县区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罐头产业链,培育打造柔性化物流供应链企业,推进通道产业合作与落地。

(三)增强空中物流大通道承载能力

重点构建高附加值航空物流大通道。依托临沂启阳国际机场,同步推进腹舱带货和全货机模式,织密航线网络,提供航空集货服务、国际航空供应链服务、口岸通关、异地货站等服务。

拓展航空货运网络。加密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航线,强化高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业等高附加值产品与要素流通。依托跨境电商产业,逐步增加至东南亚核心城市航线,促进电商快递发展。积极引入大型流通企业,开通生鲜、鲜花全货机航线,提供航空货运包机及常态化运行服务。依托顺丰、京东等龙头企业,加强与广州、深圳、鄂州等机场业务联动,搭建轴辐式航空货运网络,探索率先开通直达鄂州的全货运快递航线。

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水平。服务于高频率、多品类、高价值小件物流,完善航空货站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自动化快件分拨系统,提升分拨场站快件处理能力,打造区域性空运分拨中心。加快航空口岸建设与开放,逐步申建进境水果、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肉类、进境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加快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强化冷链航空运输。

完善航空陆路集货体系。适时建立健全客货运资源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空港枢纽客货运协同,发挥临沂启阳国际机场集疏运系统和便捷换乘的有利条件,提升客货源集疏能力,形成客货协同的综合集疏效应。创新发展“卡车航班”“异地货站”运营模式,建设高效卡车集散网络。畅通机场、航空公司、邮政快递、货站、海关、地方政府相关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推进临沂启阳国际机场货站数字化改造,有序开展电子运单试点,提升航空货运集散效率。

(四)提高物流枢纽网络辐射能级

提升干支仓配区域服务水平。鼓励与支持企业通过自建、战略合作、业务合作等模式,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节点推进智能化仓储设施布局,以消费需求牵引物流供给,推动仓储服务有机融入生产和流通组织,推进云仓资源共享、单元器具循环公用、设备资源出租租赁等业务发展,构筑云端调度、智能分拣、多方协作的智能共享“云仓”服务网络。

搭建区域物流资源组织中心。依托物流枢纽培育规模化国内网络货运平台、城市共同配送平台,推动城市内部商贸物流与区域专线运输一体化运作、高效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企业整合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集拼集运功能、陆海联运功能、航空运输功能与“云仓”功能。发挥木业板材、果蔬和食品加工、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等规模产业优势,结合生产要素进口物流通道及物流枢纽功能,构筑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商品组织中心。

推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借助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积极推进临沂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国家物流枢纽业务合作、平台对接、信息共享、标准协同,打造区域物流通道网络与供应链协同分工体系。推进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蔬菜水果等生鲜物流服务体系对接,加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协同。推进与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物流枢纽联动,加强物流节点布局与干支协调,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相关城市群物流枢纽发展规划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区域物流枢纽空间协调、功能互补发展。

五、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擢升枢纽运行效能

(一)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筑以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区域冷链物流节点协同“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两端物流设施高效联动的冷链物流节点网络。围绕肉类、果蔬等农副产品和生物制药主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规模化、社会化、网络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成辐射鲁苏豫皖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重点支持兰陵县、沂南县、蒙阴县、莒南县、平邑县等,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通道周边,新建、扩建一批以“田头冷库”为基础的冷链物流节点。完善冷链物流两端基础设施功能,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试点运营智能化、标准化移动式冷库。鼓励畜禽类加工龙头企业、特色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冷链资源共享,配套发展保鲜储运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构筑全流程可追溯冷链服务体系。构建以冷链物流基地为主要载体的冷链物流全程监控服务平台,完善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体系,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配备车辆定位追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和控制系统。鼓励使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物流信息系统,按照冷链物流全程温控和高时效要求,整合各作业环节,建立追溯体系。选择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冷链供给和需求等相关信息,建立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

创新冷链物流运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加强基础设施、生产能力、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化冷链流通组织,推动冷链物流由基础性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推动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电商平台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和冷链运输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发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模式。

(二)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构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组织和集疏运物流体系。全面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高效率、高能级、广覆盖的物流服务网络。在全国重要城市、港口与口岸物流园区设置办事处、展示中心,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实现双向对开和信息互联互通,与全国主要物流枢纽协同分析优化来往临沂货物流量流向,对量大距离远的大宗货物采用多式联运,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推广应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依托物流枢纽,推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加强单证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一单制”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按照一次托运、一票到底、一个费率、一次保险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港”“站到站”等多样化、专业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与联运服务。

加强多式联运标准化衔接。支持和引导物流枢纽采用已发布的快递、仓储、冷链、口岸查验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有关规划建设和安全作业标准。充分发挥物流枢纽骨干运营企业作用,通过高频次、规模化、市场化的物流活动,推动多式联运服务、设施设备等标准进一步衔接,重点在公铁、海铁、空陆联运以及物流信息共享等领域,探索形成适应枢纽间多式联运发展的市场标准,为制定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提供依据。

(三)搭建应急物流服务体系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科学分析各类事件应急物资需求,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名录。通过物流枢纽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以县区为单位对各类应急物资需求进行合理统筹。坚持市场化储备和政府储备相结合,根据应急物资采购、生产、使用等方面的不同特性,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加强对应急状态下的数据采集和研究,建设临沂应急物流大数据,理清各类应急条件下的物资需求品类、频次、规模特征,为生产、流通、储备等物流服务合理组织提供全链条数据化引导支撑。

优化应急物流组织。加快推进临沂市应急物流体系组织架构设计与建设,统筹利用各类物流枢纽应急物流资源,构建快速反应、高度集中、组织有力、政企合作的应急物流组织中心。依托临沂物流枢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域内电商及物流组织平台和核心物流企业等,搭建应急物流调度体系,实时精准查询应急物资仓储、物流企业应急能力储备。加快与山东省应急系统及行业应急平台对接,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融入国家应急物流骨干网,形成应急物流全链条组织体系。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梳理应急物流响应情景,建立普通应急物流和特殊应急物流支撑保障体系,做到分类、分级细化应急物流管理。依据大数据系统,共同建立科学应对组织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统筹调度协调机制、应急物流组织对接机制、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应急物流预案机制、应急物流监测与评估机制、应急征调补偿机制等,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框架。

六、强化智慧绿色发展,推动枢纽转型升级

(一)加快物流枢纽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临沂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高效串联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中国铁路济南局、青岛海关等交互接口。整合公路、铁路、航空干线运输企业、货运代理企业需求信息资源,打造供需智慧高效对接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精准供需匹配、智能预警调控、全程运行监控和数据决策支持等功能。鼓励枢纽内入驻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采用包括智能道闸、闸机管理系统、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枢纽公众号,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与供应链上下游进行便捷有效的对接和运行,全面提升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

推动仓储设施自动化改造。鼓励枢纽运营企业提升仓储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仓储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支持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传输、装卸、分拣、包装等技术装备,加快传统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进多层穿梭车、高密度存储穿梭板等设备,开发建设智能化仓储设施。支持物流枢纽仓储企业集成利用物联网、无人车等技术和装备,搭建一站式智慧仓储系统。

加快运输工具智能化升级。深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构建“端到端”“点对点”精准定位服务体系。着力完善道路自动感知、智能传感等设施,鼓励进出的货运车辆加装可与枢纽管理系统交互的智能设备,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探索枢纽内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研发,开展专用测试场地建设。鼓励陆港、铁路和机场货运站、物流枢纽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推广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的规模应用。

推进先进技术多场景应用。支持物流枢纽龙头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全链条智能协同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支持入驻企业开展供应链、区块链“双链融合”业务。支持物流枢纽利用消费数据,与新零售企业共同培育体验式、沉浸式、快捷化、服务化终端配送场景。推进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自动分拣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智能快(邮)件箱等智能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

强化物流技术创新与研发。加快创建中国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吸引国内外物流科技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等入驻。支持物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物流科技创新发展实验平台。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研究制定物流智能化改造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依托国家骨干物流枢纽网络,推进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化样板工程。开展物流智能装备首台(套)示范推广应用,提升物流枢纽装备智能化、自主化水平。

(三)促进物流枢纽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物流节能减排。利用物流枢纽集中实现货物的集散,存储,分拨等多种功能的特点,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经常往返进出物流枢纽的轻型、微型燃油配送车辆率先更换为新能源货车。加快在物流枢纽集聚区建设货运车辆适用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仓库改造,大力推进光伏设施使用。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究与应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鼓励枢纽入驻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企业建立包装循环共用的机制。

完善物流枢纽逆向物流服务。拓展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加快在物流枢纽建设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充分利用已有回收物流网络,建立健全回收物流配套体系。利用物流枢纽的集聚规模效应,鼓励有条件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废旧产品的回收。针对产品包装、物流器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废旧物资及电商等退货产品,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体系和回收网络。探索服务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的逆向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回收物品处理水平,推动废弃物拆解、拆卸、加工等行业发展,实现废弃物妥善处置及循环利用。

(四)推进物流标准广泛应用

创新标准化推进机制。加强物流枢纽设施标准、货物装载要求、危化品界定等作业规范的制定,加快票证单据、服务标准化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统一兼容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数据传输等标准。鼓励物流枢纽运营企业率先采用标准化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引导鼓励枢纽积极推广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提高在枢纽的装卸效率,减少等待时间,逐步淘汰不利于标准化装卸操作的栏板式货车。

跨区域协同推进标准化。利用国家骨干物流枢纽网络、物流枢纽运营联盟,围绕国际运输业务,推广普及物流基础类、通用装备和技术标准,接轨国际标准,共同建立适用性强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推进大宗物资储运、跨境电商、快递、冷链等领域物流操作标准和规范应用。支持物流枢纽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加强物流装备技术研发应用,促进物流枢纽设施设备升级换代,推广绿色物流和智能化装备技术。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货物流量、流向、运输方式与贸易等统计数据,为物流枢纽运营决策和运行监测提供先进技术手段。

专栏2智慧物流枢纽创新升级工程

物流智能化升级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货运ETC工程,物流园区无人重卡低速自动驾驶、无人机(车)配送工程,“仓干支配”一体化云仓共享网络工程。

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工程。临沂国家物流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综合物流园网络货运平台。

物流标准化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数据传输标准建设工程,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建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升级。

绿色物流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配送应用,培育绿色运输企业;构建回收物流网络,改造回收物流设施,建立回收物流配套体系。

七、强化物流要素集聚,培育枢纽经济样板

(一)大力发展物流枢纽经济

搭建资源要素组织平台。支持临沂商城及陆港集团、顺和商贸等商贸物流龙头企业依托物流枢纽建设全链条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产品、技术、管理、数据、指标等关键共性标准,提供政策咨询、信息聚集、经济预警、市场分析、投资策划、数据开发、研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整合物流枢纽辐射区仓储、空运、贸易、口岸、金融等要素资源,搭建物流枢纽国际贸易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大宗商品国际采购分销服务平台等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共享共用。

提升物流枢纽资源要素控制能力。加快实施物流枢纽智能化仓储建设工程,以智能仓储为抓手,着力提升资源要素控制能力。依托物流枢纽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提升多元化集成水平,建立供应链主导机制。鼓励各种类型物流枢纽重点物流经营主体与商贸流通、生产制造企业实现线上系统对接、线下物流合作,提升供应链协同配置资源能力。支持物流枢纽运营核心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供应链物流信息标准化研究,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标准体系制定。加强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国际沟通合作,共同助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梳理既有机械、冶金、化工、木业、食品、医药、纺织和建材等主导产业产品特点和潜在需求方向,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平台,联动区域骨干物流枢纽,提升仓储、运输等物流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加强粮油副食、服装针织、金属材料、建材装潢、家具、日用品、五金电料等商贸市场线上线下联动,构建以物流枢纽组织平台为牵引,国家物流枢纽、区域骨干物流枢纽干支仓配网络为支撑的辐射网络,加快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培育壮大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物流枢纽成本、效率优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以国家物流枢纽和区域骨干物流枢纽为依托,整合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商务等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产业集群。

(二)激发商城枢纽经济动能

促进商城改造与物流枢纽建设同步推进。依托临沂商城物流平台、物流学院、展销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功能,合理优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商贸博览展示等设施,加快智慧化、标准化智能仓储设施建设。兰山、罗庄、河东三大老旧商贸集聚区物流设施,逐步搬迁至城市外围,打造全新产业集聚区,培育枢纽经济新增长点。

保障商贸产业高水平发展。围绕商贸业态特征,鼓励仓储服务商依托物流枢纽扩展升级服务功能,广泛采用射频识别技术、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存取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仓储控制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提升货物存储、周转、集货、配载效率。鼓励与支持物流服务商,持续优化物流枢纽服务流程,开发适合商贸业发展的定制化、柔性化物流服务方案。

提升商贸新兴业态发展能级。支持电商业态围绕重点物流枢纽集聚发展,促进快递与电子商务依托物流枢纽功能深度合作,增强统仓统配和快递分拣能力。支持快递企业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明确分段计重计费标准。培育引进服务电商发展的供应链企业,在物流枢纽服务平台孵化本地网红品牌。支持商协会、物流枢纽运营企业、电商物流企业联合举办电商物流高峰论坛、会展、培训、大赛等多种形式活动,拓展市场,培育品牌。推进临沂商城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陆港型物流枢纽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联动建设,实现电商物流服务供需信息有效对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建设枢纽经济集聚区

打造商贸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持续推进临沂商城搬迁,推动陆港型、商贸型物流枢纽发挥合力作用,逐步提升优化商贸产业发展模式,引领全市商贸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依托临沂商城和相关物流枢纽,打造以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和商贸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强化在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方面的产业要素配置能力,逐步提升全要素流通效率。依托商贸型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培育国际商贸新城,完善周边集疏运体系,推动商贸物流、高端商务、文化娱乐、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把商贸型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建成对外交流和展示窗口,打造享誉全球的商贸名城。

建设陆港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依托国际陆港片区,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培育陆港型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加强陆港与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功能对接与业务联系,建立以铁海“一单制”联运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打造以铁路运输为核心,无缝对接港口、公路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港口+铁路”高效衔接。围绕生物医药、木业板材、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集群跨越发展,建设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陆港产业生态圈。

培育临港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发挥莒南县、临港区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联动岚山港、日照港、连云港、青岛港,以临港型物流枢纽为战略支点,科学定位、优势互补,规划打造临港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具有资源配置能力的开放型枢纽经济发展。借助临港要素资源、成本优势、物流便捷培育临港特色产业,实现与日照产业互补联动一体化发展。根据临港物流枢纽的类型和功能属性,科学引导枢纽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优化布局,加快构建规模大、实力强、能耗低、流程短、效益优、实力强的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绿色化工等全产业链。

谋划外向型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围绕临沂综合保税区、临沂启阳国际机场、济铁物流园等,谋划建设外向型物流枢纽经济集聚区。加速构建跨国采购体系,打造国际贸易集散分拨中心,积极发展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垂直电商、跨境电商、C2M等新业态,推动国际商贸业提质发展。积极申建鲜花、冰鲜水产品等进境指定口岸,建设保税冷链物流中心,培育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

八、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推动规划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推进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为重点,做好规划实施、相关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协调解决等各项工作。加强物流枢纽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各主导产业规划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要与本规划相结合,明确责任,分步分项逐一落实,确保规划保质保量落地。

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强化全市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明确责任,物流枢纽先行先试,引导促进全市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社团组织、企业等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提供物流标准化公共服务。对物流标准化先行先试物流枢纽运营主体及承担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及个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依托统计部门与物流行业协会、物流枢纽运营联盟,健全完善物流统计调查制度,整合优化物流统计调查资源,健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加强大数据在物流统计中的应用,及时准确反映临沂市物流业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加强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加强资源要素保障

保障物流枢纽建设用地。综合运用“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化物流枢纽集约空间布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安排物流枢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国家及省确定的重大物流枢纽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厂房、土地资源联动延伸枢纽功能开展生产性物流服务。

加强投融资支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重大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等发起建立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强重点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投资。引导支持重点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挂牌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基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融资支持,鼓励规范发展物流枢纽供应链金融。鼓励保险公司为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保证保险增信支持,加大政策性担保对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企业的信贷担保资金支持力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