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专访利辛农民诗画传承人储可亭、郭兴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展示了画卷 【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专访利辛农民诗画传承人储可亭、郭兴义

【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专访利辛农民诗画传承人储可亭、郭兴义

2024-07-17 0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深入挖掘利辛农民诗画文化内涵,7月11日上午,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指导教师韩路路、孙文的带领下,深入利辛县王人镇,专访农民诗画传承人储可亭、郭兴义两位老人。

走进储可亭老人的家,映入眼帘的是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有自制的小鱼池、有各式各样的花草,其中一株葡萄架最是显眼。小院前是老人自己打理出来的小菜园,曲径通幽、自然和谐。屋内空间虽不大,但各处整洁统一。在储可亭老人的画室里,展示着一幅幅画卷,团队成员问起农民诗画,他若有所思:“农民诗画是表现农民生产、生活的乡土记忆。”储可亭表示,从小自己就对农民诗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储可亭坚信,农民诗画是农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乡村文化的瑰宝。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兴义老人今年八十一岁,创作农民诗画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年。郭兴义表示,任何事情都是波浪式向前发展,但农民诗画现在处于低谷,现代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他曾创作了一幅长约十二米的画卷,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三大历史阶段的时代变迁。画中反映了包含生产技术、交通方式、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折射出社会面貌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农民诗画是特殊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现已开始慢慢被人忽视和遗忘。新媒体时代的表达形式太快太多,农民诗画面临着许多传承困境,两位老人有着深刻体会。

墙上有画、画中有诗,王人镇的大街小巷,有着浓厚文化气息。采访中,两位老师都提到了乡村振兴。他们认为,农民诗画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两位老人表示,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农民诗画的传承工作,努力培养更多的农民诗画传承人,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更多的艺术力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