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展厅展示手法 赤峰市

赤峰市

2023-06-26 1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赤峰,原称昭乌达盟,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朝阳接壤,西南与承德毗邻,东部与通辽相连,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交界。赤峰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下辖3区7旗2县。赤峰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赤峰为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因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发现,赤峰又被称为“玉龙之乡”。赤峰地区曾是辽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两大都城辽上京和辽中京分别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红山文化遗址群、辽上京和祖陵遗址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玉龙广场

玉龙广场是赤峰市最大的市民广场,总面积约12公顷,分南北两部分,北广场是政务广场,南广场是下沉式演出广场,可容纳2万人。北广场主雕塑飞龙在天,形象为“C”型玉龙腾飞的瞬间叠加情景,以龙造型,远观如凤,龙凤一体,寓意龙飞凤舞、龙凤和鸣,昭示着赤峰百业兴旺、蒸蒸日上。雕塑底座为象征红山文化的红色花岗岩铺装,设有四块以《红山文化-文明曙光》为题的汉白玉浮雕,分别展现了农耕、陶器、居住和祭祀四大主题。

赤峰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历史类博物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61年的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2010年8月8日赤峰博物馆新馆在美丽的锡伯河畔建成并开馆。新馆整体建筑吸收了我国唐代、辽代的建筑特色,借鉴了我国传统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手法,形成古朴典雅、博大雄浑、具有赤峰独特历史文化象征的建筑风格。赤峰博物馆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馆内现有馆藏文物八万余件(组),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中一级文物135件(组),二级文物376件(组),三级文物879件(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雕人像、赵宝沟文化凤型陶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西汉王莽铸钱陶范、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丝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文物都属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玉龙

玉龙,1971年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高26厘米,由墨绿色的归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黑飞扬,躯体卷中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皇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红山文化博物馆

红山文化博物馆位于赤峰市红山脚下,2019年9月30日建成并开馆。整个建筑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红山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特点,形成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寓意深远的建筑风格。博物馆主展区为基本陈列展厅,面积2126平方米,包括序厅、文明曙光展厅、红山之瑰展厅、敬天法祖展厅、多元一体展厅、辉煌历程展厅、尾厅七部分,通过文字、文物、图片、沙盘、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二道井子考古遗址博物馆在201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首家以气膜为建筑材料的遗址类博物馆。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的东北部,距中心城区约10公里。2009年4月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时期的聚落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现已探明该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2009——2010年的发掘面积为13000平方米,共发掘出房屋、窖穴、灰坑、墓葬、城墙等遗迹单位710处,并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21件。该遗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被自治区文物局公布为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

兴隆洼遗址

最大的远古人类聚落遗址——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椭圆形的环壕内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房址10排,最大的约140平方米。兴隆洼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久远、居住面积最大、房屋排列最整齐有序的远古人类村落。    1996年,兴隆洼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喀喇沁亲王府

喀喇沁亲王府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西南19公里处的王爷府镇。喀喇沁亲王府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占地20多万平方米,由府第、东西跨院和后花园组成,是国内现存建府时间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官式建筑群。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喀喇沁亲王府,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馆内分别开辟了“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塞北明珠”、“蒙古亲王”、“特睦格图印刷馆”等20多个展室,展出了亲王府传世文物数百件。    喀喇沁亲王府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2011年成为中国景区协会会员单位。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始建于神册三年(918年),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0余年,至辽天庆十年(1120年)金兵占领后逐渐废弃。辽上京是辽朝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都城。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南城为汉城,两城相连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体现出既效法中土都城形态,又结合游牧民族传统的规划思想。面积达770×740米的宫城位于辽上京皇城正中,开放式的街巷等特征,与北宋都城开封、元大都等都城的格局相一致。辽上京皇城西部的最高处是一处佛寺遗址,文献记载还有孔庙和道观。它是五京制的契丹与汉文化传统融合的实物见证。    辽上京遗址在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始建于辽代,为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元、明各代沿用。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7.5华里。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为“大明塔”。此塔高达82米,周长112米,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    1961年辽中京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

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部,总面积为3万余亩,因有“奇峰、云海、冰瀑、清泉”四绝,被誉为“塞外小黄山”。    1993年马鞍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6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旅游景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达里诺尔湖

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位于贡格尔草原西南部,距离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90公里。湖周长百余公里,呈海马状,湖周围草地缓升,百里际天,仅东南角地势下沉,曼陀山斜横而出,视为屏障。达里湖西北面是元朝最后一个都城应昌路的遗址。湖南岸为曼陀山,上有水莹洞、元龙兴寺遗址。湖北岸有平顶山,山崖侧留有先民岩画,别具远古传奇色彩。    达里诺尔湖水质以碳酸盐为主,酸碱度在9.4~9.6之间。水质滑腻,因其独特的水质,使外来鱼种难以存活,湖内只产两种鱼,即鲤鱼、华子鱼(瓦氏雅罗鱼),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丰富。    达里诺尔湖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沙地、林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7月保护区正式批准挂牌,并已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达里湖地处内蒙古高原,人烟稀少,湖面广阔,草甸、湿地齐备,是鸟类的天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栖息着15目32科152种鸟类。其中有珍稀的丹顶鹤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26种,是国家珍稀鸟类保护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