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多使用飞檐翘角的屋面,到底有什么讲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屋檐往上翘 中国古建筑多使用飞檐翘角的屋面,到底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多使用飞檐翘角的屋面,到底有什么讲究?

2023-09-25 08: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讲到中国传统建筑,有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一直为近现代众多中外建筑史学家所关注。那就是:全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的屋面几乎都是凸起鼓顶或平直坡面,唯独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面是屋檐微翘、屋面向内凹曲的,并形成飞檐翘角的独特形制。

深圳市南山区的大冲社区郑氏宗祠

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凹曲屋面,从流行到成为重要建筑物的标准样式,大概是从南北朝晚期甚至是隋朝统一之后才开始的。屋角起翘的做法,可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我们的先人会选择这样一种屋面样式呢?

过去,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种猜测:有人认为是模仿西北游牧民族的帐篷或草棚,甚至有人说是模仿喜马拉雅山杉树下垂的树枝形状,可谓众说纷纭。日本建筑史专家伊东忠太认为,中国人觉得直线不如曲线美,所以才选用凹曲屋面。这种说法,也同样不能让人信服。

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天后古庙

越出墙体的屋檐和微翘的屋角,

不只让建筑更加美观,还起到保护屋身的作用

实际上,这种屋檐和屋角向上微微翘起的做法,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

早期的中国建筑,屋身都是夯土筑就,后来才出现了砖墙和木制门窗等形制。由于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这些土墙、砖墙以及木制门窗很容易遭到腐蚀和损坏。

为了减少雨水对木柱、墙身的侵蚀,更好地保护屋身,降低屋身各部件的损坏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古代的工匠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加大屋顶的出檐面积,使之伸出屋身之外。于是,便出现了古人所谓“飞檐翼角”的形制,灵动活泼,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屋檐和屋角的起翘,也使得外面的光线能够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增强采光效果。不仅如此,随着屋顶出檐面积的加大,屋檐下方就需要设有支撑的部件,于是,斗拱结构便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精妙的艺术设计,往往是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联系紧密。

深圳市南山区现存完好的29座宗祠庙宇建筑,其飞檐翘角的屋面形制,在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比如位于粤海街道大冲社区的大王古庙和郑氏宗祠,四周是高耸的现代化写字楼,让人一眼便能看出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西方建筑在艺术风格上大异其趣。

赤湾天后古庙的钟楼

屋角微翘,与屋面形成一定的弧度

大冲社区大王古庙

深圳市南山区大冲社区大王古庙里主祭两位中西“大王”,其背后的故事也趣味横生。

据庙内碑记可知,大王古庙始建于明代,为五开间两进深格局。古庙规模宏大,包括山门、左右厢房、拜亭、左右廊、左右侧殿和大殿,是目前深圳市内最大的大王古庙。

庙内主祭的这位“大王”,是南海之神祝融。在南海立庙祭祀海神祝融,早在隋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南海神庙,就建在广州黄埔庙头村,至今香火不绝。

隋唐以后,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广州更是成为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当年,朝廷为此还专门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掌管税收及贸易,大大充实了国库。所以,也难怪唐玄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赐封南海祝融为“广利王”的皇帝。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写过一篇《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从中可以看到南海神信仰在唐代是多么流行。

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了宋代,朝廷不仅加封南海神为“洪圣广利王”,南海神的夫人、儿子和四个下属也同样得到了加封。

朱元璋当了大明皇帝之后,将此前历代对祝融的封号全部废弃,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称祝融为“南海之神”。南海神的名号,就是从此时开始。

在南海神的众多封号中,流行最广的当属“洪圣王”。在珠三角及香港地区,都建有不少洪圣王庙,庙内供奉的正是这位南海神。

有意思的是,在主祀之神“护乡感应大王”南海神祝融神像右侧,有一尊神像,名为“显应达奚司空”。这位达奚司空,身着中国官服,正襟危坐,双目圆睁,面黑如漆,再加上那一圈胡须,显然不是中国人的面孔。

原来,“达奚”本为北魏时期的一个姓氏。历史上,与南海有关系的复姓达奚之人,只有唐代的达奚弘通一人。达奚弘通曾任唐代大理寺司直一职,专门掌管邢狱之事。

达奚弘通在职期间,曾出使海外,考察了中国南海之南三十六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归国后,达奚弘通写了一本名为《海南诸藩行记》的著作,记述了他在海外的所见所闻。后人便以他为原型,幻化出海上保护神达奚司空这一形象。

自宋至明,达奚司空的形象,也从最初的半起半坐之形,一变而为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所说“面手黑如漆”“左手翳西日”,举手遥望的“番鬼望波罗”的形象。

过去,广东人称外国人为“番鬼”。相传,唐朝时,古波罗国有一位使者来华朝贡,返程时路过广州南海神庙,将随身带来的波罗树种子种在庙内。这位使者因贪恋秒钟美景而误了船,遂站立江边,左手覆于额前作望海状,希望远走的船只能够回来接他回国。只可惜没能如愿,最终立 在海边。

他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所以后人为其塑像并立于神庙之内。因为他来自波罗国,又种了两棵波罗树,故广州人俗称其塑像为“番鬼望波罗”。

南海神庙也因此又有“波罗庙”一名,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波罗诞祭典。不过深圳大冲社区大王古庙里的达奚司空,双手平放于腿上,并没有作举手遥望之态。

飞檐翘角是中国古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一道道完美曲线,尽显自然之美。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檐角翘起的高低与长短会影响整个屋顶的美观,正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由此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们超高的审美能力,将飞檐翘角拿捏得恰到好处。

关于中华古建筑之美,我们走读全国多个城市,每处的古建筑都被我们一一记录下来,编撰成书,欢迎选购品读。足不出户,饱览中华古建筑之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