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尿蛋白试验怎么做 蛋白尿

蛋白尿

2024-07-16 0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病因 蛋白尿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但也有生理性蛋白尿,如发热、剧烈运动;疾病原因主要为肾脏疾病,如肾炎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炎症、中毒、肾病综合征等。 疾病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使负电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

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导致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的重吸收障碍,即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最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范科尼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

异常小分子量蛋白产生过多

当血浆中某些异常小分子量蛋白产生过多所致,经肾小球滤过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可形成溢出性蛋白尿。如免疫球蛋白轻链及血红蛋白等。可由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疾病导致。

肾组织受损

肾组织被破坏后结构分解,胞质中的酶和蛋白质释出而形成的组织性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质为主。可见于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的患者。

肾小球滤过膜广泛受损

依据尿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蛋白尿(分子量10万),若尿中各种分子量蛋白质均出现,称混合性蛋白尿。这种不加选择的尿蛋白排泄,也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常表明肾小球滤过膜广泛受损,或兼有小管间质病变。常见于中、重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局灶、节段性硬化和慢性肾炎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

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

当尿中混有大量脓液、血液、黏液等含蛋白的成分时,可使尿蛋白试验阳性,称为假性蛋白尿,常可由肾脏以下的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所引起。

相关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放射性肾炎、遗传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非疾病因素 兴奋、外界刺激

是指因剧烈运动(或劳累)、受寒、发热、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蛋白尿,与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关。多见于青少年,尿蛋白定性不超过(+),定量不超过500mg/24h。

站立

部分人群处于直立位时,由于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导致局部静脉压增高所致,卧位休息后蛋白尿即消失,此种蛋白尿多发生于瘦高体型的青少年。

中毒和药物损伤

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化学有机溶剂中毒、长期应用肾损害药物,均可破坏患者肾脏结构,使患者出现蛋白尿现象。

肾移植

在肾脏移植术后,患者可因移植排斥反应、肾病复发、肾组织受损等情况,出现蛋白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