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译者?他们各自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翻译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尼古拉格雷英语怎么读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译者?他们各自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翻译作品?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译者?他们各自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翻译作品?

2023-09-29 1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建社以来,出版了很多著名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翻译家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他们苦心孤诣,以不倦的译笔为几代读者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堪当后学楷模。然时下,译界译者、译作之多虽前所未有,却难觅精品、大家。为缅怀名家们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他们的严谨学风和卓越成就,更为激浊扬清,在文学翻译领域树一面正色之旗,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携手中国翻译协会出版《中国翻译家译丛》。

《中国著名翻译家经典译本丛书》收录了《中国翻译家译丛》中的15种图书,共19册,分别是:

1、汝龙译契诃夫短篇小说

汝龙,文学翻译家。长篇小说《阿托莫诺夫一家》、《人间》、《复活》、《亚马》、《总督大人》等。妻子文颖是一名英语翻译家。江苏苏州人。1938—1945年先后在江北县立中学、重庆复兴中学、四川巴蜀中学、重庆复旦中学、四川涪陵中学任英语教师。女儿汝宜陵、儿子汝企和都是英语翻译。

1955年,汝龙经巴金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建国后文艺界要求翻译工作者译俄国文学应由俄文译出,汝龙也认为既然要译契诃夫的作品,就该把俄文学好,由原文译出,以便更忠实于原著。他就又自学俄文,每周还到一个俄国侨民那儿去一次,解决疑难问题。

巴金曾劝导汝龙既然要专干翻译,就该有系统地译一个作家的作品,这样容易掌握作者的思想和风格。汝龙本想译法国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巴金则鼓励他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汝龙接受了巴金的建议,就开始译契诃夫的作品。由于那时汝龙对翻译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译出了二十七卷《契诃夫小说选集》,由平明出版社陆续出版。通过翻译契诃夫的作品,他了解契诃夫,热爱契诃夫。后来戈宝权从苏联买回新出版的契诃夫十二卷集送给他,鼓励他译出契诃夫全集,而这正是他的愿望。

2、金人译静静的顿河(全2册)

《静静的顿河》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我国老一代苏俄文学翻译家金人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哈尔滨和上海译出。金人先生于1971年病逝,他生前没能来得及将重译本按照最符合作者原意的版本进行修订。改革开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资深翻译家、人民大学的贾刚先生承担修订的任务,从1984年开始对金人重译本进行校订,新译本于1988年出版。至此,金人先生的译本历经半个世纪,先后出过三个版本,可以说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得到读者的认可。

3、杨绛译堂吉诃德(全2册)

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神形兼具 译本曾被作为国礼。

许多了解杨绛的人说,与小说和散文相比,其实她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翻译,其中最重要的翻译作品就是《堂吉诃德》。1952年,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因读过杨绛翻译的法国流浪汉小说《吉尔·布拉斯》,对其译笔大为赞赏,决定请杨先生翻译《堂吉诃德》,并告诉她从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1978年3月该译本问世,在中译本出版并畅销的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偕王后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把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送给了西班牙贵宾。

4、绿原译浮士德

鉴于《浮士德》是诗剧,由诗人或作家翻译的话,译本就更有可读性,比如郭沫若先生和梁宗岱先生的译本。绿原先生采用散文体的形式翻译,更方便理解,形体也偏优美些。绿原译作《浮士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

绿原的《浮士德》译本是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经典译作。首先,它尊重语言的不同特性和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地以散文形式为主,只保留一小部分韵体,传递了接受美学的魅力;其次,重视整体效果。这一点,北外韩瑞祥教授作了精辟的阐述;最后,以更亲近的口语,把《浮士德》呈现在我国青年读者面前,便于学习和了解原作中深奥、崇高、庄严、博大的义理。这些无疑都是"顺应理论"成功实践的范例。

5、梅益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首个中文译本是由梅益(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翻译出版的,而梅益的译本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作为这本书的译者,梅益的一生也与《钢铁》紧密联系在一起。《钢铁》之于他,不仅是翻译任务,更是走过人生低谷和革命路途的支柱;他之于《钢铁》,不仅是译者、介绍人,更是主角保尔的现实写照。

6、罗大冈译波斯人信札

罗大冈,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浙江绍兴人。1933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文学院。1953年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198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7、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全2册)

在众人眼里,丰子恺是著名的散文家和漫画家,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翻译家。由他翻译的《源氏物语》不仅是国内第一个全译本,同时也是印刷量最大的一个版本。

他将《源氏物语》分成54回,并根据中国章回小说的用语习惯,在翻译时经常用到“话说、却说、且说”等词语。例如他在翻译第八回《花宴》时这样写道:“且说那个朦胧月夜的小姐,回想那晚间的迷离春梦,不胜悲叹……”读起来既清新,又朗朗上口。

由于丰子恺对《源氏物语》有着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自身的国学根底,当《源氏物语》出版发行后,一时洛阳纸贵,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源氏物语》的全译本。

8、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

如今安徒生童话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陆续出版,总册数已经不可数计。而安徒生童话能被中国读者广泛阅读,也与优秀的译本大有关系。1944年,身在英国的叶君健先生从朋友那里读到了丹麦文的安徒生童话,使他大开眼界,明白了原来法文和英文版的安徒生童话只是故事,失去了安徒生童话中诗的意境和人生哲理。在英国居住的5年时间里,叶先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安徒生出生城市奥登塞的佛伦斯德特出版社与安徒生博物馆合作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全集》直译了安徒生童话,经过多次修订,终于为我国和世界读者呈现了最权威的中文译本。

9、巴金译父与子 处女地

巴金翻译屠氏小说作品最早要追溯于1942年,那一年,巴金在桂林定居后开始着手翻译屠格涅夫《父与子》与《处女地》。1943年1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巴金译作《父与子》;1944年5月,巴金完成《处女地》的翻译,并在当年6月由文生社出版发行。

10、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收录了易卜生中期创作阶段的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生活实际,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国家、政党、体制等各个领域。

11、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在外国文学研究界,冯先生是公认的一面大旗,但他却说:“在德国文学丰饶的领域里,我常常把我比作是一个‘导游者’,我把‘游人们’领进这个区域,在这区域里能有更多发现、更深入了解的,往往不是‘导游者’,而是真诚的‘游人’。

12、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全2册)

如今,对于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人们已不再陌生。想要在书店里找到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也并不费力。很难想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莎士比亚的故事才刚刚通过一位译者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这位译者,就是朱生豪。

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朱生豪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以华赡流畅、庄谐兼备的汉语诠释出莎士比亚戏剧的无穷魅力,却也因此积劳成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时至今日,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一版再版,影响深远,已成为汉译世界文学名著的经典之作。

13、郑永慧译九三年

郑永慧,原名郑永泰,曾将一批法语文学经典作品译介成为隽永的汉语,把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左拉、纪德、乔治桑、莫泊桑以及萨特、罗伯·葛里耶等大师的才华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郑永慧总以一股“较真”的态度对待他所翻译的每一部作品。郑永慧之子郑若麟回忆父亲翻译雨果晚年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的历程,“《九三年》所留下的争论,曾穿越时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一间小阁楼里,引起了两位震旦大学学生的激辩:到底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是否存在着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直到大学毕业,仍然谁也无法说服谁。五十年代两位同学重逢,居然仍旧各执己见,继续激辩;结果,争论的一方感到有必要将《九三年》翻译成中文,让更多中国人来一起探究这个也许是永恒的命题。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人民文学出版社,阐述翻译此书的理由,并毛遂自荐,愿意捉笔翻译这部巨著。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位法国文学编辑不谋而合,他很快回信同意,并当即汇来了预支稿费二百元。于是,《九三年》的中文翻译由此开始……”这也是《九三年》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这一译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共印刷了2万册,并在日后一再重印。

14、傅雷译幻灭

傅雷一生翻译了43部文学名著,各种中译本累计发行近千万册。就介绍法国文学来讲,翻译数量之多,译文特色之鲜明,译作影响之大,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曾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读者,正是得益于傅雷等翻译家的译笔,接触和领略到巴尔扎克等法国名家的旷世名著。特别在新中国成立的早期,在当时“一边倒”主要翻译出版苏俄文学的环境下,傅译法国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得中国的读者在单调的文学图书市场中,难得闻到了一点多元文化的气息,或多或少接受到了世界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世界文学佳作得以在中国传播来讲,傅雷功不可没。

著名法文翻译家罗新璋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曾把傅雷的译文与法文原文逐段对照抄写,在当时傅雷已译的274.8万字中,他对照重抄了254.8万字,认为傅雷的翻译,忠实、贴切,又不拘一格。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委托罗新璋校订傅雷翻译的《幻灭》,全书50万字,结果只发现有一句不够理想。或许有人对傅雷的翻译观和译文的忠实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绝不影响人们对傅雷在翻译创新方面所做努力及所获成就的高度评价。

15、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译本很多,在目前的译本当中,评价较好的是李健吾先生的译本、周克希先生的译本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本。他语言凝练,不失精美,短句较多,寥寥数笔能把人物形象和场景勾勒得活灵活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