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家讲述】古代的“度、量、衡”是如何计量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尺子如何测量长度 【E家讲述】古代的“度、量、衡”是如何计量的?

【E家讲述】古代的“度、量、衡”是如何计量的?

2024-07-12 2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古代计量的发展

古人计量长度的器具——度

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中国古籍中有“布手知尺”的记载。一尺的长度在16-17厘米左右,相当于成人伸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

布手知尺

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战国时期才开始铸造铜尺或铁尺。

商代古尺

战国铜尺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对田亩制做了新的规定,定出丈量土地的办法和标准,即“举足为硅,倍硅为步”,一步为六尺。

随着时代的进步,汉代王莽时期出现了青铜卡尺——新莽铜卡尺。被公认为现代卡尺的先驱,是世界上最早的滑动卡尺。汉代尺的形制单一,不装饰各种花纹,多为民间实用器具,但较之前代更多地注重了卡尺上分、寸刻线的准确。从尺的长短来看,铜尺越长,年代越近。

新莽铜卡尺

隋唐时期,尺子的发展继承了南朝后期的尺子长度,尺长在30厘米左右。唐朝主要有拨镂牙尺,是朝廷馈赠给大臣和各国使臣的礼品,制造工艺精湛,色彩艳丽。

隋 木尺 长29.7厘米

唐 拨镂牙尺

明代,尺子的长度多用宝钞作为对比物。因为明宝钞的尺寸是较稳定的,能够博得大家的信任。

明 通行宝钞

明 通行宝钞铜印版

(宝钞是明、清政府发行的纸币。如"大明通行宝钞"、"大清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康熙帝亲自累黍定尺,以100粒纵向排列的黍子所得之长定为营造尺度,尺长约32厘米。

清 工部营造尺

清代还出现了各种形制的尺,在《律吕正义后编》中记载了各种清尺的标准:营造尺长32厘米,裁衣尺长35.5厘米,律尺长25.9厘米。

中国尺度的演变,自秦汉以来,屡增无减。从不同朝代的尺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尺所表示的长度大致是越来越长。

古人计量体积的器具——量

量器,是古代测量体积的器皿。相当于现在带刻度的量杯、量筒。中国古量器的起源很早,大致经过了以下时期:新石器时代、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时期。

新石器遗址中就出土了像陶罐、陶钵之类的容器。

大汶口文化 彩陶钵 章丘区博物馆 藏

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开始铸造铜量器。战国时期量器多为官定量器,以圆形者居多,腹侧有两耳,有的椭圆形或者长方形。典型器物如商鞅方升、子禾子铜釜。战国时量器一升约合今200毫升,一斤相当于现代250克。

战国商鞅方升

战国商鞅方升,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商鞅监制的1升铜量器。实测容量201毫升,是秦统一六国后造量器的标准器具。

战国 子禾子铜釜

上图这件腹圆,两耳的器物是战国时期子禾子铜釜。在腹壁刻铭文九行,有些字已锈蚀不清,无法通读,古人将当时管理度量衡制度的措施条令和规定铸刻在器物上,加以记载。以上两件器物,是研究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汉时期是中国量器的重要发展阶段。秦代发布统一诏书,向全国各地发放度量衡标准器,延续了战国时期秦国严格的检校制度。秦的量器经实测一升为 200 毫升,一斤为 250 克。

秦陶量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种陶量出土甚多,都是当时的标准器具。

秦诏量

秦铜量

汉代是检校制度的普及阶段。汉代以标准器检校各地使用的度量衡器。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大司农是掌管各郡国钱谷金帛的官吏,官方使用的度量衡器往往由大司农颁发。汉的量器经实测一升为 200 毫升,一斤为 250 克。

西汉铜量器 章丘区博物馆藏

西汉铜量器 章丘区博物馆藏

汉铜方斗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代嘉量是中国古代对体积的标准量器,全器分斛、斗、升、合、龠(yuè)五个容量单位。"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的古制设计。也就是说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

建武二十一年斛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光和大司农平斛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新莽时加以整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监制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

唐宋时期,度量衡才有了巨大的发展,精细计量制度日趋完善,出现了计量准确、使用便捷的计量器具。唐朝出现了方形嘉量,方形嘉量克服了圆形嘉量无法避免的系统误差。唐朝时期,一升为600毫升,一斤为662~672克。宋朝时期,一升为702毫升,一斤为640~641克。

唐 方形嘉量 故宫博物院

北宋 “崇德宫”铜量器

明清时期,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入侵,我国古代度量衡技术也受到了国际计量科学技术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升为1035毫升,一斤为596.8克。

古人计量重量的器具——衡

古人把秤叫做“衡”,把砝码叫做“权”。

夏代,出现了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衡器,并且制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原器,颁发于地方,用于衡器校准、检查。

西周早期,重量计量已得到应用,在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记载,周王室和贵族以一定量的铜作为赏赐、交换的等价物。

西周 师旂鼎

至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并成为社会公正的象征。

战国楚 木衡铜环权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春秋齐 右伯君铜权 重198.4克

而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制度为历朝沿袭。

秦铜诏版

(诏版,即为刻诏书的铜版,就是将有关度量衡的诏书直接刻在铜板上,再将其嵌在衡器上。)

铜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国家度量衡的标准器物,作为重量衡器的标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高奴禾石铜权 重30750克

秦瓦楞形青铜秤锤

汉朝的衡器,遵守着相同的法度,使得度量衡在运用时五位一体,高度统一。此权为当时中央政府为统一全国衡器而颁布的标准。新莽时期,刘歆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度量衡标准的活动,并根据考订结果,铸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颁发全国各地使用。

青铜权 西汉 现藏章丘区博物馆

王莽铜环权 西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光和大司农铜权 东汉 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朝权仍以铁权为主。器形分两类,一类为半球形,上有鼻钮,另一类更接近现代的秤砣,形态有瓜式、蒜头式等,体积小,重量无规律可循。

南北朝独角兽铁权

南北朝蒜头形铁权

北宋景德年间刘承曾重新校定国库内的标准砝码,使用更加方便。嘉佑铜则是中国北宋时重 100斤的标准铜砝码。

北宋嘉佑铜则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宋莲瓣纹瓜棱形铭文铜权 浙江瑞安博物馆

元朝权上大多铸年号和地名,有的还铸或刻汉、蒙、八思巴及波斯等文字。

元 馒头形铜权

元 至正六年铁权

明朝已有全套砝码,例如银锭形铜权。

明 银锭形铜权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曾重订度量衡划一办法,以营造尺 1立方寸纯水之重为质量的标准。

清 神鸟形铜权

清 五两腰形铜权

3

计量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计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之一。随着社会发展,计量的功能逐渐深入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计量已经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国内外贸易和人民的生活、健康、安全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了当今社会,度量衡涉及的范围已非常广泛,包括了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和物理化学等十大门类,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计量学。

但不论现代计量学的门类如何庞杂,都是在古代度量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千百年来,祖先们接连不断地进行计量测试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和经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度量衡文物,在中国灿烂的古代科学文明中,谱写下光辉的一页。

END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信息来源于“章丘区博物馆”,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