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钟爱的一本书: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难懂吗 巴菲特钟爱的一本书: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巴菲特钟爱的一本书: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23-12-14 2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始我也非常纳闷,凯恩斯,不是举世闻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吗?

凯恩斯(1883—1946)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主义,至今仍然是许多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论基石。

巴菲特是做投资的,而且巴菲特主要是自下而上研究,并不关注宏观经济,可是怎么会如此重视凯恩斯甚至在致股东的信中多次引用凯恩斯的名言呢?

从巴菲特那里我才知道,原来世人都知道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却少有人知道凯恩斯还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大师,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投资成就完全可以和经济研究成就相媲美。

巴菲特非常推崇凯恩斯的投资思想,特别推荐凯恩斯的两本名著:一是经济学名著《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二是《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 Volume XII, Economic Articles and Correspondence: Investment and Editoria》(凯恩斯文集第7卷投资书信集)。

巴菲特对凯恩斯其人的评价

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东的信中评价说,凯恩斯作为一个投资实践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作为一个投资实践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他曾在1934年8月15日给他生意上的合伙人F. C.斯考特( F. C. Scott)写过一封信,道出了集中投资的理由:'随着从事投资的年限增长,我越来越坚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他个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而且管理也完全值得信任的企业上。而投资人如果认为,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大量他几乎一无所知并且没有任何理由予以特别信任的企业,就可以据此限制自己的投资风险,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期限里,我个人认为能够得到我百分之百的信心去投资的企业数量,很少会有超过二家或三家以上。’”

巴菲特引用的这段话就来自于凯恩斯文集第7卷(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 Volume XII, Economic Articles and Correspondence: Investment and Editoria)John Maynard Keynes。

这本书的中译本是199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雅悦等译的《投资的艺术 》。遗憾的是目前已经绝版,期望有见识的出版社重新引进。

内容简介如下:

J.M.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一位灵活运用投资艺术在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他曾经为剑桥大学来令人惊叹的投资收益。他领导着英国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协会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屡屡获胜,并且成功地度过世界性经济危机。本书汇集了他在担任剑桥大学财务总监、英国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协会主度及其他一些保险公司董事期间的通信、讲话和文稿,集中反映了他有关投资的思想和寮践过程。同时,书中还收集了他晚年参与艺术事业及有关艺术投资的论述。

第一部分 投资者凯恩斯

凯恩斯作为一个活跃的投资者在各个时期的经营活动。他并不总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但当市场行情上涨时,他似乎更高人一筹。

凯恩斯与伦敦金融巨子的通信往来。因合作经营投资、保险,而不断探讨与辩论投资策略、方针。大量信函展示了凯恩斯的投资艺术与操作技巧。

第二部分 投资方针和保险

凯恩斯担任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协会主席长达18年。他每年在协会年会上的讲话都成为伦敦金融界的重要事件,经常在新闻界引起争论,甚至多次影响伦敦金边债券的价格。本篇辑选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稿。

第三部分 凯恩斯论艺术投资与管理

凯恩斯为英国艺术贡献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他担任过国家画廊管理委员,为国家画廊收购藏品,参与国际藏画拍卖;担任过一些重要艺术团体的财务总监、主席、经济担保人;还为一些大型画展写过前言和为新闻媒介写过不少艺术评论和文章。

巴菲特对凯恩斯最伟大的著作《通论》的评价及引用

凯恩斯最伟大的著作毫无疑问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

这本书实在太有名,中译本也多达十几种。其中比较新又比较有名比较流行的是商务印书馆1999年由高鸿业教授重译的版本。

巴菲特称凯恩斯最伟大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大师级(masterful)的著作。在致股东的信中多次引用这本巨著中凯恩斯的名言。

1、巴菲特2003年致股东的信:“凯恩斯在他大师级的著作《通论》说:世俗的智慧教育我们:'对于我们的名声来说,遵循传统惯例而失败要好过违背传统惯例而成功。’(“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换一种不太优雅的说法就是,旅鼠作为一个生物种类可能被人耻笑,但却没有任何单独一只旅鼠被人批评。)如果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我和芒格在外汇上的投资操作明显上拿自己的名声去冒险。但我们坚信自己应该就像我们百分之百完全控股一样去管理伯克希尔公司。这也是我们不会单一持有美元资产的原因。”

2、巴菲特1983年致股东的信:“凯恩斯一针见血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困难不在于如何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思想’(The difficulty lies, not in the new ideas, but in escaping from the old ones)。我拖了很长的时间,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我从这位教授给错误思想的老师那里所学到的东西中大部分过去非常有价值,而且现在仍然非常有价值。最终,直接的和间接的企业分析经验,使我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拥有金额很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商誉却对有形资产需求很少的企业”。

另外巴菲特1986年致股东的信引用了凯恩斯的名言:“所有者收益包括:(a)报告收益,加上(b)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它非现金费用,减去(c)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平均资本性支出,等等。(如果这家需要追加流动资金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那么追加部分也必须包含在(c)中。但是,如果单位产量不变,那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企业通常不需要追加流动资金。由于(c)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的年平均资本性支出必定只能是估计,而且有时是一种极难做出的估计,所以我们的所有者收益公式就不会产生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中提供的名为精确实为欺骗的现金流量值。尽管存在这个问题,但不论是对于购买股票的投资者们,还是对于购买整个企业的经理们来说,我们认为所有者收益数值,而不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现金流量数值,才是与估值目的真正相关的项目。我们完全同意凯恩斯的观点:我宁愿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I would rather be vague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但有人纠正说:这句话其实是Carveth Read最早说的。

附:著名作家古德曼化名亚当·斯密的著作《金钱游戏》对凯恩斯《通论》第12章的精彩解读。

凯恩斯《通论》是专业经济学经典名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确实不太好读不太好懂,但第12章“长期预期”除外。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很喜欢的著名作家古德曼化名亚当·斯密写的《金钱游戏》(The Money Game)一书中,对凯恩斯《通论》中第12章的最精彩的投资思想之一:“职业投资是一场令人无法忍受的游戏”,做了非常风趣又非常通俗但也非常深刻的阐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 M. Keynes)先生的思想在本书中无处不在。不过,这里的凯恩斯绝对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个伟大的投机者。当然,经济学家凯恩斯仍然存在,但他和达尔文、弗洛伊德还有那个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寇克卡迪镇的亚当·斯密一样,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

“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投机家,他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使自己的母校——剑桥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深受裨益,而他仅仅是在起床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这一壮举。我相信,作为一名投资者,凯恩斯对市场的了解和实践,最终促使他得出了《通论》中第12章“长期预期”部分的结论。这是一些被我们漠视的认知,尽管并非主要观点,但却是最深邃、最精辟的论断。对于市场认知的深度,此前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过凯恩斯的程度,我认为,假如没有亲身感悟和体验市场的话,他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感觉”。纯粹的学术派经济学家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至少是我们当中那些没有太多金钱的人,金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东西”,而资本的管理者则是神圣的,因此,只要每天摆弄钞票,一定会让我们成为“谨慎人”(Prudent Man,源于“谨慎人规则”,即:资金的管理人应当达到必要的谨慎程度,这种必要的谨慎程度是指一个正常谨慎的人,在与他们从事财产交易时所应具有的谨慎程度)。实际上,它们无非是新教伦理所倡导的思想,也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我认为,这正是推动我们这个国家走到今天的原动力。“省一分钱,就等于赚一分钱”,“不浪费,不会穷”,“赶淡季,买便宜货”,等诸如此类的谚语,无不出于此。就在此时,我在凯恩斯《通论》中“长期预期”一节里看到了下面这句话:“职业投资是一场令人无法忍受的游戏,任何一个没有赌博习性的人,都会对之惊慌失措;即使是那些好赌之徒,也要对这些习性付出适当的代价。”

“游戏?抑或博弈?大师之所以称之为“游戏”,原因何在?完全可以称它们为业务、生意、职业、专业或是其他什么东西啊。到底什么才是“游戏”呢?它是一种“运动、玩笑、嬉戏或是娱乐”;“一种以取乐、娱乐或是赢取赌注为目的、遵照特定规则进行的比赛”。这和“拥有一家美国公司的股票”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又和“享受美国经济长期增长”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毫无关联,不过,它似乎与股票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处。”“股票市场既是一场游戏,又是一种博弈。换言之,它既是运动、嬉戏、玩乐和比赛,也是一种可以对其结果实施持续考量的对象。”

延伸阅读

凯恩斯的选美理论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将他的投资理论总结为“选美理论”,他是这样说的金融投资如同选美。在有众多美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中,如果猜中了谁能够得冠军,你就可以得到大奖。你应该怎么猜?凯恩斯先生告诉你,别猜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能够拿冠军,而应该猜大家会选哪个美女做冠军。即便那个女孩丑得像时下经常出入各类搞笑场合的娱乐明星,只要大家都投她的票,你就应该选她而不能选那个长得像你梦中情人的美女。这诀窍就是要猜准大家的选美倾向和投票行为。再回到金融市场投资问题上,不论是炒股票、炒期货,还是买基金、买债券,不要去买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金融品种,而是要买大家普遍认为能够赚钱的品种,哪怕那个品种根本不值钱,这道理同猜中选美冠军就能够得奖是一模一样的。

把凯恩斯的选美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股票市场,那么投机行为就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上。打个比方,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花二十块钱一股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马尔基尔(Burton G.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凯恩斯的选美理论其实是用来分析人们的心理活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但目前大多数基本面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拒绝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技术派分析人士由于固守“市场交易行为都是理性的”这样一个定式,也往往对交易者的心理因素不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可能是基本面分析学派和技术分析学派的创立者自己没有从金融市场赚到大钱的主要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各不相同。他们的心智、动机、思维方式、风险偏好和交易视野可能完全不同。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人们在自愿交易时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理性。基于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展的非线性效用理论,一些金融学家开始引入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些观点,来解释金融产品交易的异常现象,比如从众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行为学派,被称为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理论试图刻画决策人真实但常常是直觉的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貌似合理还是不合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情形作出预测。这与行为评估紧密相关,尤其是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评估,由于决策行为可以预测,也就对其他人有了可资利用的经济价值。

就像猜选美冠军不仅要考虑参赛选手的容貌、观众的喜好等正常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贿赂、丑闻等异常情况一样,行为金融理论除了研究信息吸收、甄别和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外,它还研究人们的异常行为,从而观察非理性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市场交易者各种行为的研究,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理论的三个假设提出了质疑。对于有效市场理论中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行为金融学提出要用投资者的正常行为取代理性行为假设,而正常的并不等于理性的;对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认为,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总是随机的,常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套利可以使市场恢复效率,价格偏离是短暂现象,行为金融学认为,套利不仅有条件限制,套利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此不能发挥预期作用。

行为金融学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成果,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和思想也在广泛应用之中,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技术分析是建立于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即去分析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结论,再结合上基本面分析的长处,金融投资理论就会更加实用。

作者:qjpxzx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投研说”赞同或是反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若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买方分析师养成—股票市场》系统的讲解了在二级市场中的买方分析师角色,完整剖析买方分析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买方分析师。内容包括哲学思考、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判断买卖时机、如何估值、如何收集信息等。

课程直通车:投研说(月费会员更优惠奥!)/网易云课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