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鹦鹉的文言文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尝畜一鹦鹉的意思 笼中鹦鹉的文言文阅读

笼中鹦鹉的文言文阅读

2024-05-01 1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笼中鹦鹉(8分)

富商有段姓者,尝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②。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③;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感悟,乃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畜:养。②系狱:囚禁于牢狱。③堪,忍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尝畜①一鹦鹉()②女在家有人喂饲()

③及归()④乃放之()

【小题2】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小题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

【小题1】曾经通“汝”,你到了…的时候于是,就

【小题2】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

【小题3】人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或者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或者一定要保护动物,不可以伤害动物,要善待动物。(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尝"在文言文中常规的意思即"曾经",第二个字"女"是通假字,第三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到…的时候",与<孙权劝学>中的"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意思一样.第四个"乃"也是文言文中的常规意思,即为"于是,就".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考查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一般在课内文言文中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去想一想,结合语境去推断一下.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已”“不堪”‘何’等。“已”是已经的意思,“不堪”是痛苦不堪的意思,‘何’是什么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整个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出道理或启示,比如可以从段姓富商的角度,可以知道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从鹦鹉的角度,可以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自由.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得出,人类应该保护动物,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文章中阐明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运用简洁的语句加以回答

【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的自由,是何等的痛。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他放了。

第2篇:笼中鹦鹉文言文翻译

导语:笼中鹦鹉告诉我们:自由对动物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笼中鹦鹉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富商有段姓者⑴,畜⑵一鹦鹉,甚慧⑶,能迎客与诵诗。段剪(17)其两翅(18),置⑷于雕笼中。熙宁⑸六年,段忽系狱⑹。及⑺归⑻,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⑼在家有人喂饲,何其⑽乐邪!”鹦鹉曰:“君⑾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⑿;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⒀?”段大感悟,即日⒁放⒂之⒃。(据《乐善录》改写)

解析

(1)者:······的人。

(2)畜(xù):养。

(3)甚慧:十分聪明。

(4)置:搁,安放。

(5)熙宁:宋神宗年号。

(6)系狱:拘禁于牢房。

(7)及:等到。

(8)归:回来。

(9)汝:你。

(10)何其:多么。何:副词,多么。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

(11)君:对对方的尊称。

(12)不堪:不能忍受。堪:忍受。

(13)言:说。

(14)即日:当天。上文“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

(15)放:释放,解脱。

(16)之:代词,指代“鹦鹉”。

翻译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于是这个姓段的人剪了鹦鹉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等到回来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笼中鹦鹉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语文阅读训练之鹦鹉鱼

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彩艳丽,脊背是紫红*的,体侧是玫瑰红*,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的,背鳍是灰黄*的,尾部镶白*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阅读题: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4分)

2、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分)

参考*:

1、*彩艳丽团结互助很怕死能织坚固的睡衣

2、就能:强调鹦鹉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才能:突出鹦鹉鱼睡衣之坚固

3、因为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的鹦鹉鱼,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

第4篇:鹦鹉灭火的阅读理解

122、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有鹦鹉飞集他山()

b.山中禽兽皆相爱()

c.然何足道也()

d.然吾尝侨居是山()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122、1.a.栖止b.喜欢它c.值得d.移住、寄住

2.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就替它扑灭了火。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第5篇:巨商蓄鹦鹉的阅读*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

1、(1)才(2)说话

2、(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3、(3)思维灵敏,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

第6篇:《鹦鹉鱼的睡衣》阅读训练

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彩艳丽,脊背是紫红*的,体侧是玫瑰红*,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的,背鳍是灰黄*的,尾部镶白*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选自《意林》2007年第5期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3分)

2.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分)

4.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3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