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三部少林拳经以及玄机和尚后续传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少林拳出自哪里 明清三部少林拳经以及玄机和尚后续传承

明清三部少林拳经以及玄机和尚后续传承

2023-08-14 1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明:

“张横秋”先生,即少林寺“玄机和尚”传人。约在明末明崇祯十三年即庚辰年(公元1640年)根据玄机和尚所留少林拳谱结合自身习拳经验,编著了《拳经》一书。流传至“乾隆癸酉”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一位名为“良轮”的拳法传人重辑成《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后在乾隆四十九年由曹焕斗重辑成《拳经、拳法备要二卷》。

下面我摘录两段段少林寺碑文中有关玄机和尚的记载:

据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千佛殿金装圣像》碑载:“万历年间,正道禅师带领玄机和尚等修缮少林寺初祖庵千佛阁。

又据崇祯四年(1631年)《重修横翠亭记》载:“玄机”在天启末和崇祯时任少林寺僧头领都提点之职。

张横秋先生留下来的拳谱,如今主要有三个版本。

1)曹本(王本):成书于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曹焕斗按照张横秋先生早年留给曹氏高伯祖的资料再次编著,民间有多种该版本手抄本。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王某手录本,故此又被称为“王本”。“王本”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经“罗振常”先生作序,由蟫隐庐以《拳经拳法备要》为书名印行,故此又被称为“蟫本”。1988年孙国中根据蟫隐庐印本做了一般性调整,改书名为《少林正宗拳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度本:曾有“海陵度我氏藏本”(简称“度本”),“度本”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上海国技学社”改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翻印出版,20世纪80年代,香港锦华出版社又翻印。今本人手中有《拳敌》一书即是“度本”的另一别名。《拳敌全书》民国石印本线装上下2册国技学社海陵度我氏出版。里面的医药部分,本人没有收录到此汇总中。

3)良本:乃张横秋先生传人良轮按照张横秋晚期留下来的资料,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所著,被称为《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虽内容晚于“曹本”,但成书早于“曹本”。“良本”世间流传较少,少有人知。2003年春,由何松雪作序,京东何松雪校刊,根据李东来拿到的手抄本,更名为《张氏短打拳》由江东书局印行。

简说“良本”的作者“良轮”

从良本拳谱中有几个年代记录:“王戌”(乾隆七年,1742年),辛未(乾隆十六年,1751年),明年秋七月即辛未后一年,亦即“内家祕授,大敌梅玄五步横冲直撞圖訣”序中写的“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及落款的“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

王戌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良轮”遇到来苏州的张横秋传人“我徽歙邑“胡道生”者,素以拳名,颇得张氏秘与”(这里并没有说明胡道生是不是张横秋的直接弟子,还是徒孙,因张横秋“庚辰秋”即明崇祯十三年亦即1640年从安徽绩溪到歙县教书时已经30岁,如果胡道生1742年是70岁,那么他便在1672年前后出生,如果15岁学拳,即1687年,那时候张横秋已经77岁。从张横秋的叙述中可知张氏30岁到歙县教书,很少可能一直教到77岁。所以胡道生是张横秋直接弟子可能性虽然存在,但更可能是张横秋之子或孙或徒或徒孙所传。有人说“庚辰”也可以是康熙三十九年,即1700年,但康熙三十九年天下太平,与张横秋总序中的“兵乱之世”不符,1640年正是“兵乱之世”)。遇到胡道生后,良轮与几位朋友“洪丰城、杨震条”一起执弟子礼,在苏州金阊门学了三个月。但因老师回了家乡“缘以先生甫旋,吾辈以渐星散”,所以大家就散了。这样过了十年“匆匆旋延十载”在辛未阳春(乾隆十六年,1751年),良轮去了太仓(娄东),第二年“明年秋七月”即辛未后一年,也就是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得其师传授,即“壬申秋七月,旅寓娄东之南城,得吾師秘传大敌身步之法”(如果胡道生是1672年前后出生的话,十年后师徒再遇的1752年,胡道生已经80岁了。80岁仍然远离家乡,可能性很小。所以上文说胡道生不太可能是张横秋的直接弟子)可惜此后不久胡道生就去世了“惜吾师归泉之速”,说明胡道生也起码70岁去世。故可推算胡道生应该生于1680年前后。

1752年胡道生传了良轮“大敌身步之法”后,不久去世。第二年,即“乾隆癸酉”良轮重辑拳谱。

(注:歙[shè]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曹焕斗”的家乡。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是“张横秋”的家乡。)

为什么要将上述三部拳谱合并呢?首先此三部拳谱,内容理论丰富,体系完整,能够很好的对明清少林及民间武术概况有个大致了解,是史学家、文学家、武术学家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法宝。另有学者分析,此三部拳谱均出自少林寺“玄机和尚”,因传授而分成多部,加之传抄,使得出现很多错误和分歧。但如今并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

关于《拳经》的成书非一人功劳,是几代人的合成。可以考证到的贡献者有:玄机和尚、陈松泉、张横秋、胡道生、良轮、曹焕斗的高伯祖、曹焕斗等人。

(2)关于《拳经》的传承和成书:

据唐豪先生研究,认为其传承谱系为:玄机和尚→陈松泉→张鸣鹗→张孔昭(张横秋)。

也有学者认为张鸣鹗与张孔昭是同一人,传承为:玄机和尚→陈松泉→张孔昭(张横秋)。

后来本人看到其他抄本有记载:“张鸣鹗先生总序即将孔照先生之师也”。

而从《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拳谱》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可以分析“张横秋”的师父是陈松泉。如此各种记载亦有出入,以现有资料难以说清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因为几百年历史,找不到原本,而传抄较多,甚至有人增加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或者伪造,使得拳谱慢慢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是在所难免。

亦有学者认为曹焕斗的高伯祖是张横秋真正的弟子,而其祖上传到曹焕斗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拳经拳法备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矣。”所以本人对玄机和尚至曹焕斗的传承有另外的推论如下:玄机和尚→陈松泉→张孔昭(张横秋)→曹焕斗的高伯祖→(中间经过四代或五代的传承,因资料有限,中间这几代人无法考证)→曹焕斗。

在曹本和良本《拳经》中的传承,都没有离开一个重要的人物“张孔昭(张横秋)”,那么关于张横秋的生卒年代,根据良本文献“吾十有五而志于拳,三十而立,未尝私传一人,人亦不识予之能拳,隐而自乐,埋而不彰,若将终身焉。自庚辰(明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秋(说明此时张横秋已经30岁,可推其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即1610年)糊口于歙南锦庭之里”(亦有推生于康熙九年,即1670年,卒于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享年82岁)。如果按照生于1610年,则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根据《拳经拳法备要》中“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矣。”这段话,我认为张横秋的真正的生卒年代,应该是生于1610年。在张横秋三十岁时,即1640年正是“兵乱之世”,与拳谱记载相符。关于张横秋生卒年代结论,(1610~1692)。“张横秋”与曹焕斗的高伯祖是同一时代人。在《拳经拳法备要》中有文可证如下:“得孔昭先生从(有学者认为“从”是“徒”字的错写。因繁体字二字接近,传抄过程中误写。故此认为,曹焕斗高伯祖曾跟随张横秋学习过武术,是张横秋的徒弟。)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从这断话可以看出,“张横秋”曾跟随“曹焕斗的高伯祖”在壶关县工作。

(3)关于《拳经拳法备要》的结构:

纵观此三部拳经可以看出,大体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曹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拳经》,下卷为《拳法备要》,共分四个部分)。

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三项内容。

分别为:1、问答歌诀二十款(千金秘诀问答歌),2、周身秘诀十二项,3、下盘细密秘诀。

第二部分,《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此谱应该为整个书最古老的内容,是玄机和尚从少林寺传出来的。“玄机和尚”是明朝万历年间少林寺僧人,曾跟随在少林寺高僧“无言正道”法师身边。“无言正道”是少林寺钦命方丈,少林寺永化堂创始人,少林禅武医开山宗师,是古今少有的高僧。所以“玄机和尚”能跟随在“无言正道”大师身边,可见“玄机和尚”非同普通僧人。所以此谱最少在万历年间或以前。此谱内容均是短打论述。而少林寺短打法自宋朝“福居禅师”就曾写过《少林短打》谱,所以此谱年代,最早可以推到宋朝。当然只是推论,没有确切记载。因1928年少林寺所有拳谱、佛经、历史文献资料毁于大火,所以很多都找不到史料证据,是人类的一个巨大损失。

此谱从内容上主要分为:1、练打十要,2、中场且要,3、守身且要。4、步法,5手法,6、肘法,7、腿法,8、身法操持,10、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秘要。11、论八面肩头,等等内容。我是粗略给分了一下类,实际比这要复杂的多。

第三部分,《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因“张横秋”是“玄机和尚”传人,所以他的整个拳论也没有违背前面的少林拳谱。或者说就是少林拳谱。但是里面有一些长打手法。成文时间应该为清朝顺治或康熙年间。

此谱主要分为以下内容:1、论身法与身力,2、口传百法(练打四要),3、论一闪之法,4、提劲与运气之法,5、迷拳,6、醉八仙歌,7死手解救,等等内容。

第四部分,《拳法备要》。是“张横秋”传人“曹焕斗”编著,成文时间应为,清代乾隆中后期,构成了《少林拳经》的第四部分。

此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拳法歌诀九项,2、手绘武僧图像数十张,3、步法图以及歌诀。

以上拳经的“曹本”、“良本”、“度本”,里面内容,多有相同及穿插,必是同一源头。或者说出自少林寺明朝时期的“玄机和尚”,从各种手抄本中可以看出,张横秋所传武功正拳内容有,迷拳六节、猴拳六节、醉八仙八节、罗(有的拳谱写的是“乐”字)家短打五节、金枪短打、心得里外死手72节、拿跌法六节、搜虎棍14节、打穴、接骨、伤科秘方、练气法六节、解拿还拿,部分散手等。所以我把这几个谱合并也是为了能够让学人相互借鉴和参考。

解疑:

——关于最近网上炒的非常火的《张氏短打拳》亦称《棉张短打》、《棉张拳》与少林玄机和尚谱即以上三部拳谱《少林拳经》以及《纪效新书》中所提的《棉张短打》究竟有何渊源?

(注:下文分析资料,部分内容借鉴于“刚吕绵章的博客”中提供的资料。)

最近网上一直在推《张氏短打拳》的主要人物即“焦建国”、“石建义”等。

他们做了大量的视频和图文资料,主要的理论根据就是依照少林寺《拳经》良本的内容。关于传承上说如今的“石建义”“焦建国”等是《拳经》中的主要人物“张横秋”的传人,他们练的就是拳谱里面的内容。并说这个拳谱就是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并把少林寺以及玄机和尚推开,说此拳谱与少林寺和玄机和尚无关,张横秋也就自然成了这套武术的开山祖师。这样一来,他们自然根正苗红,瞬间引起了诸多武术爱好者的关注。也难怪,在我们中国丢失的传统文化太多了,所以瞬间引起关注是意料之中的。

本人整理了数年的少林拳谱资料,如此重要的《少林拳经》自然是我整理的重要部分之一。而十年前本人就对少林《拳经拳法备要》进行过认真的研读学习。可以说本人对此三部拳谱有相当的认识。在此本人就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少林拳经》理论及史料知识加以简要分析。

焦建国关于拳经历史中的错误说法,本人提出个人观点。为了武术的真谛,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我觉得我有必要说出实情,有得罪之处,请海涵!

一、关于《纪效新书》中所提到的《棉张短打》与张横秋留下来的《拳经》是否有关呢?

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及著作的历史年代:

《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8年)

《拳经》资料留存者及作者之一,张横秋(生于1610年~卒于1692年)

《纪效新书》成书于1560年

《拳经》张横秋整理于1640年。

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年代,不用我说,也应该知道,张横秋的拳谱绝对不是《纪效新书》中所提到的《棉张短打》,因为“戚继光”去世的二十二年后“张横秋”才出生,戚继光怎么可能把还未出世的张横秋的拳记录到《纪效新书》中呢?当然不可能。所以焦建国他们说的传承不符合历史史实。

2、有人可能会问,张横秋人家没准是家传,祖辈就叫《棉张短打》。

我们仔细看一看《拳经》里面有关的传承,"张横秋"师承"陈松泉",也就是说上一代就不姓张。所以此张家世传到“张横秋”说法不成立。所以说三部《拳经》均非《棉张短打》。

3、那么《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是什么拳呢?

如果对明代武术有一定研究的人一定知道,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到的《绵张短打》“张”为“章”字的错写,应为《绵章短打》。此拳在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宁波府志》、《明史·江彬传》、《师桥沈氏宗谱》、以及章瑞后代的《章氏宗谱》记载的都是《金华绵章》而不是《绵张》!从各种史料证明,《金华绵章》的《绵章短打》起源于明代中期!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干城录》、《习武记闻》明确记载了,《金华绵章》是“人许以绵”后浙中武术始有《刚吕绵章》的称谓!也就是说有了《绵章(拳)短打》的称谓,而且还记载了吕红为明初人!

而且清早期的广东提督沈炟的著作里也提到《金华绵章的事迹》更重要的是,他是青田棍的传人!在此不详细阐述。

《宁波府志》记载了很多明代武术家的事迹!有鄞县张松溪、慈溪边澄、金华绵章、王征南等等......

《宁波府志》是最可信最真实的记载的地方文献!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宁波府志》清代曹秉仁(雍正十一年重修的)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 慈溪《师桥沈氏宗谱》卷三〈勇士槐八公传〉

.....时金华绵章、慈邑边澄,皆以拳勇名师应募.....注意“沈槐八”与“慈溪边澄”是同乡!!!

记载为“绵章短打”为“金华绵章”的有《婺州章氏宗谱》明确记载的“绵章”是谁!!!

根据《婺州章氏宗谱》记载,章瑞(1466~1538)武举人出身,明朝(明武宗正德)曾任营千总,他的武功“拳法多柔,胜人以巧”所以当时世人习惯因其姓氏叫拳,称其为“绵章”;所以“绵章”就成了其绰号;

章瑞有了“绵章”这个绰号,他的武技又属于短打类别、因为当时只有“长拳、短打”这两种类别,所以世人称呼他的武技为“绵章短打”!

在一些《拳经》良本的谱上也列举了武林名家,却包含了《绵章短打》如果自己是《绵章短打》何必悉举自己呢?

4、那么“焦建国”等说他们练得就是《纪效新书》中提到的《绵张短打》即《张氏短打拳》,为张横秋所创,根源在哪里呢?

其实说起来很可笑,在2003年春,由京东何松雪作序并校刊,根据李东来拿到的《拳经》良本的传抄本(里面亦有很多错误),更名为《张氏短打拳》由江东书局印行。并在序言中提到此拳是《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因为何松雪对此拳谱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自己误以为此谱就是《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并把《拳经》良本的原名《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更名为《张氏短打拳》,因为《纪效新书》的名气名扬古今及海内外的学术界,这样一来,自然此《张氏短打拳》名声会大振。所以“焦建国”等人是买到了这本《张氏短打拳》拳谱以后,被误导才有了如此传承上的说法。

李东来,天津宝坻人,以前叫宝坻县,现在是天津一个区,此人就是专职卖书的!现在一直都在北京朝阳区潘家园古旧市场,古旧书专区235号摊位卖书。

李东来、何松雪对外公布的个人信息

何松雪电话 13672168408

李东来电话 13522162633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新寨村

李东来 邮编 301822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威西里20楼105室 邮编100021 手机:13522162633

二、“焦建国”等人提到《拳经》良本的作者“良轮”师承“张横秋”。此说法有误。

“焦建国”等人说“良轮”是“张横秋”的弟子。可见他们没有仔细看过《拳经》良本中传承记载。拳谱中明确记载了“良轮”1742年遇到来苏州的“张横秋”传人“胡道生”并向其学习武术,我前文有明确的说明。所以说“良轮”师承于“胡道生”,而非“张横秋”。

三、《拳经》源头是少林寺

1、通观三部《拳经》拳谱,其整体理论确实是少林拳术理论,而且《拳经》曹本中反复说明了其源自少林寺“玄机和尚”,这个没有问题。

关于“玄机和尚”,我前文有做过简要说明,“玄机和尚”的记载也有很多,比如少林寺康熙年间《凝然改公》碑记、《重修千佛殿》碑记,以及唐豪先生的书籍中都有关于“少林寺玄机和尚”的记载。

2、在“焦建国”最初发视频解读《拳经》的时候,我就已经关注了。发现他最初否定“《拳经》曹本”,说“曹本上很多错误”、否定“曹本”的作者“曹焕斗”,说“曹焕斗”不是此拳传人,没有见过“张横秋”、否定《拳经》的源头“少林寺玄机和尚”、否定《拳经》出自“少林寺”,力推“《拳经》良本”、力推“张横秋”。

首先我们对“焦建国”的行为进行简要分析:

(1)为什么否定“《拳经》曹本”、否定“曹本”的作者“曹焕斗”、否定《拳经》的源头“少林寺玄机和尚”、否定《拳经》出自“少林寺”?

可以这样说,首先“焦建国”对“少林寺传统功夫、《拳经》本身、曹焕斗”并不了解。

再者,“焦建国等”自称是“张横秋”传人,并且说张横秋是《张氏短打拳》的创始人,要把“张横秋”推向高位,自立门户,这样,自身才能更加根正苗红。而“《拳经》曹本”恰恰不给他们面子,里面反复的提到,此拳源自“少林寺玄机和尚”,经“张横秋”传承诸多分支。包括里面的图谱、招数,都有少林寺的影子,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一部“玄机和尚”传下来的《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如果不否定“《拳经》曹本”和“曹本”的作者“曹焕斗”,“张横秋”创拳就不成立。所以自然也就否定“玄机和尚”、否定《拳经》出自“少林寺”了。

(2)有人可能会问“《拳经》度本”中也有提及“玄机和尚”和“少林寺”,为什么“焦建国”没有否定“《拳经》度本”呢?

我可以明确的说,“焦建国等人”一定没有看过“《拳经》度本”

(3)“曹焕斗”是像“焦建国”说的那样,不是“张横秋”的传人吗?

“曹焕斗”当然是“张横秋”的传人,我前文有具体说明。“曹焕斗”没有见过“张横秋”是正常的,因为年代不同。不能说没见过就不是传人,那请问“焦建国老师”您见过“张横秋”吗?

(4)为什么“焦建国”力推“《拳经》良本”、力推“张横秋”呢?

这一点,不用说,大家也会明白。因为“《拳经》良本”是“胡道生”弟子“良轮”根据“张横秋”留下来的手稿编著,里面没有关于“少林寺”及“玄机和尚”的记载。此谱没有和“焦建国等人”作对,揭露传承源自少林寺,所以能更好的实施他们的宏伟蓝图。但是没有明确记载就不是源自少林寺吗?如果这么说那就太牵强了吧!“李东来、何松雪”他们2003年出版的《张氏短打拳》本身就是传抄本,绝非“良轮”原本,在民间传抄本有很多,有些传抄本中就记载了这个传承,有些就没有,只是这个抄本发行过而已。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3、“焦建国”解读《拳经》有趣的转折点,前后矛盾。

“焦建国”最开始解读《拳经》说《拳经》和“少林寺”及“玄机和尚”无关。或许是看了更多确凿的资料,知道自己的话很容易被戳穿,或许是网上了解详情的人的反驳。所以“焦建国”解读《拳经》后期又不否定“玄机和尚”了,包括他出的《拳经今释》这本书,但是他却说此拳是“张横秋”祖上传给少林寺,少林寺“玄机和尚”又传到民间,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前后矛盾。自己就把前面说的“张横秋”创此拳否定了。太可笑了。

“焦建国”最初否定“《拳经》曹本”、否定“曹本”的作者“曹焕斗”,后来反而又自己解读“《拳经》曹本”给广大读者做了拳理分析,并对里面的拳理给予肯定,种种前后不一,实在令人费解。

四、关乎“石家棉张拳”

我也反复看过“石建义”练的拳术,确实是有真功夫的,比焦建国水平要高多了,里面确实也有少林传统拳类似的影子,比如善于用猴手,小架子、门户严紧,他们所继承祖辈的家传拳术也有可能有“张横秋”留下来的零星技艺,但不是《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棉张短打》。他们是被2003年何松雪作序的《张氏短打拳》给误导了,后来为了自我门户推广,而借此造声势,宽容一点说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误导了很多人,实在不该。

如果单从整理古本,加上自己的思想,做视频(要说明缘由),或者将家传武艺传播有缘人当然是好事。但是借此造假传承,颠覆历史,谎骗世人,万不应该!!!

五、关于“焦建国”

据“焦建国”本人说他学过很多拳术,比如“形意拳”、“岳氏八翻手”、“太极拳”等等,后来又拜“石建义”的父亲为师学习“石家棉张拳”,实为“石建义”所传授。

从“焦建国”解的《拳经》中也可以看出,“焦建国”对传统少林拳并不明白,所以有很多是错解,包括 “焦建国”出的书《拳经今译》中同样因为不明白传统少林拳理,而用自己掌握的形意拳套用而出现很多错误。

比如在《拳经拳法备要》中“练手法秘要”中的“练力法”

《拳经》中原文如下:

第一练力法:两脚站定,先将右脚并身法略缩一下,缩时须要右脚悬缩在左脚一堆。又须左手放在胸前,右手缩在肋下,通身更要会意,一片缩紧。然后尽力一片射出,务要身、手、脚一齐俱到。到时一齐尽力鞭开,后手比前手更要着力。此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一齐放也。

看看“焦建国”著的《拳经今译》书中的图示动作(此图违背少林古拳法理论,且与《拳经》原文不符)如下:

上图一看就是形意的动作,而非少林,更不符合拳经。因为不懂少林,所以这样的错误太多了。

实际上,传统少林的手型很多为猴手,而且多是缩成一团,肘不离肋,手不离胸,滚出滚入紧随身。

正确站姿收身图如下:

正确的“练力法”收身法是我上面分享的三副图所示,而不是“焦建国”书上的错误图解。至于射出有无数种变化,难以详尽,暂不绘图了。总之要百骸筋骨一齐放,一片射入既是。

以上错误非常多,在此略举一例,以提示学人注意。

但并不是说焦建国老师的功夫理论不对,本人也是认同焦建国老师的功夫的。对于焦建国老师“真定老人”,这些年对武术的贡献,我觉得可以说功德很大。如果武术界多一些这样不保守的明师,真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一件幸事。在此感恩焦建国老师等人这些年的贡献,您是武术界的功臣!!!只是对你们做的这些篡改历史、篡改传承、混淆学术以提高自身名望的行为确实应该痛批,这样的做法是文化传承的蛀虫,必须抵制。

同时本人在网上看到“刚吕绵章”这位网友新浪博客,里面有视频文献资料,证明焦建国等人造假传承,给大家分享如下。他的求真精神,也让我佩服,真正的学术确实需要求真,你很了不起!!!

清风侠 文

2016年1月10日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