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北川羌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北川羌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2024-07-11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主体

羌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从语言、服饰、饮食到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礼仪节庆等,都展现出了浓厚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方色彩。此次我主要调查了羌族的语言文字、羌族服饰、羌族建筑等。

(一)羌族语言文字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本身就是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很遗憾,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始终不能遇到一个完全精通羌语的人。即便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家也只能说或是听懂几句零星的羌语。

从资料中得知,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的一群语言,全部分布在我国境内,包括12种现行语言和一种文献语言。羌语支语言有明显的共同特点:

语音方面复辅音丰富,单辅音声 母有小舌塞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元音有长短、卷舌、鼻化,但很少有松紧,韵尾大体已丢失,声调的作用不大。

语法方面,人称代词有格,量词与数词结合为数量型,但不如彝语支丰富,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后缀方式表达,各语言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前后缀有明显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词没有级的范畴,结构助词比藏语支语言丰富。

词汇方面,有较多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0%左右,最多达30%。

由于各地的羌语相互不通,缺少语言充分使用的环境,目前使用羌语的人越来越少,其中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

在一家羌族手工艺品店里我们遇见了一个对羌族文化相对比较了解的店员,在她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当然因为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都用汉字标注。我们都饶有兴趣地学起来羌语,但是语言不去运用总归是要遗忘的,当时记得很清楚的现在也都忘光了,这大抵也是羌语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

(二)羌族服饰

绣满花朵的羌族服饰告诉我们羌族人民从古以来就爱美,家里的成员都穿着自己做的衣服,上面绣着形态各异的花朵,甚是美丽。羌族服饰上绣的羌绣是不得不提的。

羌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早在明清时期,羌绣已在羌族地区十分盛行。羌族刺绣工艺的针法,主要有挑绣、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人们日常所见的花草、飞鸟、游鱼、禽兽等。这些充满生物灵性的自然存在被创造成为色彩缤纷的花纹图案,多象征吉祥如意、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凤穿牡丹”等等。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通带、背带、袖套、裤子、裤管、鞋帮、鞋垫、枕巾、手帕、衣边、衣袖口、香包等,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稍作统计,我们就得知,用于羌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就有100多种,真是五彩缤纷。这些装点其美好生活愿望的刺绣工艺精湛,朴实严谨,布局巧妙合理、深浅适度,使审美形式与功能形式自然地结合起来:一是出于穿戴的美观,二是增加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羌绣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了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他们民族内心存在的感恩情节使得他们崇尚大自然,将自然绣于身上,这是他们的信仰。

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

羌绣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这种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文化的发展。我们得知羌绣是以它的针法特点、色彩的鲜艳明亮、用的粗线而与众不同的。羌绣对羌族文化整体来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羌族建筑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在吉娜羌寨里,我们看到了震后仿 建的碉楼,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 0 至3 0 米之间。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 . 3 5 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据当地的老人家介绍,以前他们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神奇的是,建筑依旧稳固牢靠,经久不衰,即便是经历了大地震也少有倒塌。

碉楼各层有独木梯上下,底层圈牲畜,二楼以上作卧室、贮藏室,顶部供神灵。号层开斗框形射击孔;也作窗户。建筑石碉为羌人生活中大事,择日、祭神、款待匠人都要放火炮、摆酒宴。呜铁铳、跳锅庄、喝咂酒,载歌载舞。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呈方形,多数为3 层,每层高3 米余。

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 . 3 5 米,有涧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当然现在当地这样的建筑都比较少了,基本上是在政府规划的旅游区中才能见到,主要的功能也从原来的居住,防御转变为现在的旅游观赏。

小结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那它面临的将是从地球上消失的厄运。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对羌族文化现状的调查,我们对重建羌族文化有了以下建议:

1、大力推行羌族拼音文字方案及配套政策

在羌族地区的中小学适当恢复羌语文教育,并在升学时对羌语文学习者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并且应在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民族高校,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设置课程培养更高层次的羌语言文化人才。

2、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民间组织作用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难以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在废墟上文化的重建显得更为艰巨。这个过程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而且所需资金额度也很大。在这种社会发展的特殊状态下,民间组织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助手。

3、培养羌族文化研究、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骨干队伍

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需要一大批从事羌族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人才,对羌族青少年和羌族文化消失较为严重地区的羌族群众进行羌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形成一支羌族文化研究、传承和传播的骨干队伍,解决羌族文化保护的人才问题。

4、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嫘祖和大禹文化、古蜀文化、“昆仑”文化和仙道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历史文化内涵,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宣传并与四川、与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产业经济价值。羌族地区部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羌族地区的山地适宜发展。

交院航空之声

关注我们

排版|张石轩

撰稿|冯灵文

审核|尹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