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为何刷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少年泪现场版 来自上海!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为何刷屏?

来自上海!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为何刷屏?

2023-12-27 0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爷爷老奶奶

  清华,校友,央视,上海

  ……

  这几个关键词所涵盖的一夜“唱”红团队

  成了全国电视观众瞩目的焦点

  4日晚播出的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献演《同一个少年》串烧合唱,爷爷奶奶们齐刷刷卷起衬衫袖子的一刹那,年龄感消失了,生命的热力四射。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爷爷奶奶们满怀自信笑容、跟着音乐律动唱出“错龄”歌词时,满场满屏沸腾。继而,为不老的他们与不变的青春情怀感动。

  老人们如何驾驭央视网络春晚出的

  “跨龄”演绎流行歌曲难题?

  这支特殊艺术团此行,台前幕后趣事几何?

  记者拨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刘西拉的电话,听这位上海观众并不陌生的老爷爷一一道来。

  疫情下,平均年龄74岁的合唱团集体出动

  很多人并不是第一次听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事实上,自2008年成立以来,这个由爷爷奶奶辈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已经登上过许多舞台,唱响了如《我爱你,中国》《祖国不会忘记》等多首动人歌曲。他们的单曲“刷屏”已久,说他们是“网红合唱团”,也并不为过。

  对这些清华老校友来说,登台献唱一直是件开心的事。但这一次,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之时,平均年龄高达74岁的几十位团员要在严冬季节集体出动,从上海赶赴北京录制现场,着实不容易。

  刘西拉告诉记者,出发前,团员们安抚好家中小辈,做足出门准备,备好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还事先做功课查清楚哪些地方是高、中风险区,相互提醒“躲开危险、认真执行防疫规定”。抵达北京后,一行人在前来接站的司机的指引下上了大巴,没想到路上还经过了一些波折,等大家来到录制现场时,已是深夜,没法展开录排了。

  路上折腾了一天,爷爷奶奶们难免觉得疲惫。作为团长的刘西拉觉得,“大家都非常辛苦”,令他意外的是,等第二天排练时再见,团员们个个都恢复了状态。漫长的化妆、彩排、等待录制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排练时,工作人员听得“眼睛都发亮了”

  上央视网络春晚,唱什么?很意外,曲目除了沉静舒缓的《同一首歌》之外,竟然是一首流行快歌《少年》。编导的想法,是抗击疫情的当下,特别需要一点轻松、活泼与振奋,想请老人们试一试,能不能驾驭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时代曲”。

  当编导播放《少年》这首歌后,大家第一反应是好听,立刻琢磨起了旋律。可歌曲充满青春律动的风格,又让他们一时觉得“太不寻常”。

  “说实话,这是一首流行歌曲,和我们年轻时唱的歌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刘西拉告诉记者,团员们大都出生于抗战时期,小时候在学校里唱的都是像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这样的歌曲。“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歌词与旋律至今印刻在大家的脑海中。等到上了大学,新中国建设正处于困难时期,亟须大批人才,团员们和当时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一样,喊起了响亮的口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大庆油田刚刚被发现,我们班去大庆的人最多,还有很多人去了新疆、青海。祖国需要,我们义不容辞。”刘西拉回忆道。

  尽管几十年后,在央视舞台上演绎的这一曲,风格与团员们惯常演唱的歌曲不同,但“边唱边找感觉”,这群古稀清华人恰恰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带出了节奏”,逐渐领悟了歌曲的内涵,找到了感觉。“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歌词让团员们豁然开朗——这歌虽然是为年轻人写的,可同时不也对得上当年走出清华园时还稚嫩的自己,不也是在所讲述“初心”的故事吗?这歌词走心,不是年轻人的独美啊!爷爷奶奶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也正是自己所感同身受的。

  “尤其是那两句英文歌词,‘Say never never give up / Like a fire’,说的是永不放弃,要燃烧起生命的火焰,这和我们从小便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也有共通之处。”刘西拉说。

  一些团员注意到,在他们排练演唱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听得“眼睛都发亮了”,有的工作人员眼里竟然泛起了泪花。大家更有决心,要把《少年》演绎好,唱出少年感,唱出坚定与信念,唱出他们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所共同享有、共同需要的一种生命热力与自信精神。

  表演中,前半部分《同一首歌》片段演唱完毕后,团员们纷纷挽起了袖口,在音乐的律动声中开唱《少年》,现场也随之爆发出比之前更响亮的呼喊和掌声。《同一个少年》如此“串烧”,引来网友评说,“挽袖口这个动作,真是神来之笔”。

  刘西拉告诉记者,这个动作代表着“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排练场上转换曲风的当口,大家共同感受到需要释放的一种情绪,也就顺手一起表现了出来。录制现场,看到气氛如此热烈,大家越唱越来劲,“唱完以后都兴奋得不得了”。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

  刘西拉和团员们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很多人看到了他们的表演,纷纷打来电话,表达激动和感动的观感。网络上,各大媒体转载合唱团的表演视频,每条推送下方,评论区也都热闹非凡。“看得我热泪盈眶,真正的国之栋梁!”“不能永远年轻,但可以一直少年,一直热泪盈眶!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还有人骄傲地表示:“我是刘西拉教授的研究生,我听了刘老师的话,去了核工业战线。我是35岁才脱团的老团干。”

  强烈的反响让刘西拉和团员们感慨,这次的辛苦,值了!

  这些年来,这个平均年龄74岁的高领合唱团,贡献出一次次精彩表演,但每一次热情洋溢的表演背后,都不乏艰辛。早在2017年记者专访刘西拉时,他便透露,合唱团成立之初遇到过重重困难,场地、服装、经费……样样都是问题。但因为热爱,团员们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集思广益、各显其能,合力让这个特殊的合唱团从2008年走到了今天。

  刘西拉曾坦言,网友们口中的“学霸合唱团”,和一般的老年合唱团并没有什么不同。“老年合唱团的‘特点’,比如记忆力差,我们也有。但总的来说,大家的理解力比较强,学起歌来很快就能进入状态,音准也比较好。”真正让这个合唱团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团员们所共同具备的特点——奉献。

  团里最年长的“老大哥”程不时,出生于1930年。

  他曾任清华大学首席小提琴手,但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和大飞机C919的专家组成员。程老说,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自己只做了一件事,便是为新中国设计自主创新的飞机。

程不时。

  朱凤蓉和张利兴是艺术团的一对“将军夫妻”。

  他们大学时一起进入清华原子能专业学习,毕业后的张利兴奔赴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朱凤蓉也选择追随爱人和理想。夫妻二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大漠,直到退休几年后才从基地返回上海故乡。

张利兴和朱凤蓉。

  团员大符(符毓如)和郑琦,从18岁到80岁,一起携手走过。

  他们曾经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核反应堆控制计算机。大符在年少时曾担任《让我们荡起双桨》原唱,因多年罹患疾病,发声困难,但他仍坚持每周六参加合唱排练,不愿意错过每一场演出。2020年1月3日,大符病重,失去意识前,他一直在听合唱团演出视频中自己的歌声。送别大符时,团员们特地为他唱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团长刘西拉和妻子陈陈,是合唱团的骨干,更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内出了名的模范夫妻。

  他们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和清华大学电机系,改革开放后,他们成为第一对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美夫妻。在交大,刘西拉是“最受学生欢迎教师”,陈陈是备受尊敬的学者。

刘西拉和陈陈。

  有人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艺术团“藏龙卧虎”,那些在各自领域深耕一辈子、最终获得了非凡成就的专家,如今用歌唱的形式,继续表达着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在很多团员看来,这首《祖国不会忘记》就是他们的内心写照。

  他们知道,网友们对他们的表演这般热情、甚至“听哭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旋律唱得多么动听、咬字多么准确,而是体会到了歌声里的那份真情。(作者:吴越 文字编辑:吴越 微信编辑:皮小姐)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