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世界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少女前线解锁一次友人谈 少女前线:世界观

少女前线:世界观

2024-07-09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pp icon.png欢迎来到克鲁格和格里芬军事承包与安全顾问服务中心萌百分部!

本页面所使用游戏数据,仅以介绍为目的引用,其著作权属于散爆网络。

[ 显示全部 ] 人形工厂 人形制造 装备制造 编制扩大 人形强化 人形拆解 游戏机制 梯队编成 任务 战斗 作战任务 后勤支援 模拟训练 夜战 修复 研发 宿舍 战斗地图 常规地图 序章 第一战役 第二战役 第三战役 第四战役 第零战役(注)通关第四战役紧急后开启 第五战役 第六战役 第七战役 第八战役 第九战役 第十战役 第十一战役 第十二战役 第十三战役 地图攻略与掉落 期间限定作战 2016年夏季活动“魔方行动” 2016年秋季活动 2017年冬季活动“失温症” 2017年春季活动“魔方行动PLUS” 2017年联动活动“猎兔行动” 2017年夏季活动“深层映射” 2017年联动活动“独法师” 2018年冬季活动“塌缩点” 2018年联动活动“荣耀日” 2018年夏季活动“有序紊流” 2019年冬季活动“异构体” 2019年联动活动“瓦尔哈拉” 2019年夏季活动“裂变链接” 2020年冬季活动“偏振光” 2020年联动活动“梦间剧” 2020年夏季活动“双联乱数” 2020年联动活动“暗金潮” 2021年冬季活动“镜像论” 2021年联动活动“小邪神前线” 2021年夏季活动“熵减焓增” 2022年冬季活动“静风点” 图鉴 战术人形 特典人形 铁血人形 帕拉蒂斯人形 军方人形 装备 家具 成就 妖精 其他 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少前百科GFwiki NGA-16LAB研究院 繁中服官方Facebook 日服官方Twitter 韩服官方Twitter 英服官方Twitter 少女前线工具站 IOP公司出货统计 世界观 画师声优 用语 梗 历届版本更新及登录图 急缺人手!欢迎各位新老编辑加入少前编辑组!欢迎有编辑意向的新手进组学习交流(零经验亦可);也欢迎老编辑加入,对编辑事务进行指导 。编辑Q群:784399807 暂无编辑意向可加交流Q群:851460349微博:萌娘百科少前编辑组 附:加入编辑群请务必写明萌百用户名。 Logo Kalina 2.png欢迎您来到萌娘百科少女前线专题!您可以在此查阅有关《少女前线》的游戏资料。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少女前线相关条目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少女前线》的故事背景设定延续了云母组之前的游戏《面包房少女》的世界观,时间设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的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足以保护所有的领土,不得不依靠第三方军事力量“安全承包商”来完成。

注意:少女前线》和《面包房少女》的剧情基于同一世界观,之间有延续性(参见:少女前线:世界观#剧情时间线),具体故事发生在204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21世纪80年代南极战争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游戏内的故事发生于2062年,游戏中“魔方行动”与“失温症”相差约半年左右。

目录 1 故事背景 2 名词解释 3 世界观设定资料 3.1 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概论 3.2 AD1945-AD1981 遗迹时代 3.3 近代遗迹研究 3.4 GAVIRUL重现计划 3.5 仆役 3.6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 3.7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南极独立 3.8 南极联邦成立与第一次南极战争 3.9 低辐射广域性感染症 3.10 三女神计划 4 《少女前线》剧情时间线 4.1 剧情时间线 5 注释与外部链接 故事背景

1905年苏联(沙皇俄国时代)率先发现了未知生命遗迹并开展研究,人类第一次开始接触到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

2030年,由于七名中学生误闯北兰岛封锁区域,遭受因遗迹物质(坍塌液)泄露而身患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E.L.I.D)患者的袭击。前往救援的特维警察小队行动失败,还使得遗迹内坍塌液全面泄露。因E.L.I.D的缘故,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逐渐减少;为争夺和守卫仅剩的适合生存的土地,历史上最惨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停战之后,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着敌视和仇恨,而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持自己区域稳定和安全, 所以不得不借助安全承包商(PMC)的力量。而《少女前线》的时间就设定在此时,玩家在其中扮演一名安全承包商旗下的指挥官,通过指挥旗下的战术少女来维护世界的秩序和稳定。

名词解释 自律人形: 对一类特定机器人的统称,专指2033年开始研制的,外表与人类极为相似,同时智能极高的机器人,可以从事日常服务或者简单的作战辅助,日后随着技术发展,已经可以作为战斗主力使用。 依靠制造时对人形进行权限锁死操作,虽然它们拥有极高的人工智能,也可以模拟部分人类的情感,但对人类的命令始终无条件服从。随着技术进步,自律人形无论外表和情感表现,已经让普通人很难辨识出是机器人。 战术人形: 自律人形的一种,指专门用于战斗的自律人形。由于战后人力稀缺以及环境恶劣,人形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高,此类特化用于战斗的自律人形应运而生。 战术少女分为两代,第一代只是拿着枪械的自律人形,通过对目前适宜投入作战环境的人形型号进行特殊配置和改造后完成。第二代则通过“烙印”和“傀儡网络”而获得高效作战能力并易于大范围作战指挥的自律人形。 战术人形的素体早期来源于一般民用自律人形,但之后也有研制单纯以战斗为首要目的的型号。 傀儡人形: 独立的战术人形(被称为“主机”)通过扩充编制,可以拥有多个傀儡人形。傀儡人形的作战能力与主机相同,但没有复杂的运算能力,只有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智能。 齐纳协议: 由90wish发布的一项广域通信协议,这种特殊的通信传输手段可以令区域内的人形之间直接建立交流网络和传输信息,而不再需要借助主机或者卫星设备,工作原理类似P2P技术。 蚀刻理论: 一项由帕斯卡在2054年公布的理论。蚀刻理论证明了在经过一种特殊定制的统一蚀刻手段处理后,物体与物体之间可以在一种新的“场”中建立特殊联系。 IOP制造公司曾尝试利用此理论应用到战术人形上,使其与特定的武器部件建立“蚀刻”联系,以获得人类无法比肩的作战效率。 据帕斯卡本人私下表示,这项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有关遗迹坍塌的研究对她有所启发。 此项理论为创始基础,帕斯卡在IOP帮助下建立了16LAB公司,以保护蚀刻理论及其衍生技术。 蚀刻理论

关于为何选择战术人形作为作战单位而非普通的战斗机器人[1]

蚀刻理论.jpg

烙印系统: “武器,它们仿佛成为了我的臂膀,我的眼睛......我的躯体的延伸。它的一切都为我所知。即使将它从我身上夺走,我也能知道它的枪口是否朝向东方。” 一项由蚀刻理论扩展后的实用技术,由帕斯卡在2058年研究完毕并公布,其正式名称为“Advance Statistic Session Tool”(简称ASST系统),这项技术可以使战术人形和自己的武器之间建立特殊的感应联系。 用战术人形自己的描述,就是“自己的感知被分成了两半,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另一半的感觉,枪械俨然成为了自己身体的延伸,如同一个额外的肢体,因此操作起来就像武器长了眼睛一样得心应手。” 由于处理连接的形式类似打烙印,ASST技术也被称为“烙印”技术。 战术人形在出厂时,会通过ASST技术,使人形与一件特定武器建立一种一对一的独立识别关系。 “ASST”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根据枪械的特点来自行设计战术人形的素体。 根据服务器中的数据与历史资料,人形会根据ASST来决定自身最适合的造型和操作习惯乃至性格来适应武器。 当战术人形在使用自己的专属武器时,操作效率和精确度都会大幅提高,在一定物理条件中也能随时感知自己武器的位置。 虽然如此,物理因素对人形的作战能力限制依然存在。 此项技术虽然已经对众多制造商授权,但涉及核心的内容仍被帕斯卡独占。 烙印系统

枪与人形之间的关系[2]

少前 设定.jpg

自律人形与战术人形的区别 自律人形与战术人形的区别[3]【注:人形拆解只是拆除人形们的火控核心及武器,而不是拆解人形本身。[4]】 安全承包商: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现存的国家和组织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和管理压力,只集中保护一些大型城市和工业基地。而对于其他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则采取竞标的方式,承包给私人军事组织。 在此种形势下,各种大小的安全承包企业应运而生,以维持地区安全的名义获得巨额利润,为安全承包商生产武器装备的工业公司也大范围建立了起来。起初,安全承包商的部队主要以人类雇佣兵组成,后来随着人形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以战术人形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承包商。 格里芬: 2053年,由退伍军人克鲁格与格里芬·莱恩共同成立的安全承包公司,全名为格里芬与克鲁格(俄语:Грифон & Крюгер,英语:Griffin&Kruger)私人安全承包公司。其运作资金主要由自身人脉拉拢的政府和财团提供。起初,格里芬和其他安全承包商一样,以人类雇佣兵为主力部队。 但一年后,第一代战术人形问世,让克鲁格看到了新的可能。他希望购买战术人形作为格里芬的主要战斗力,以减少人类的伤亡。 2065年,G&K与新苏联政府商定拆散组织架构,G&K公司瓦解。 战术指挥官: 格里芬雇佣的人类指挥官,也是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角色,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和指挥战术人形,以完成当地的安全承包工作。 战术指挥官的首要考核指标并非专业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而是某项特殊的心理测试,能够测量与格里芬人形的行动相适性。另外,还有足够的耐心、勇气和忠诚。 战术指挥官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是一项稀缺的资源,由于人形本身没有自我行动的权限,他如同整个人形梯队的大脑。而在作战中,铁血可能会将指挥官作为优先攻击的目标。不过,一场战役中成功的指令信息会作为模板被记录下来,使得人形可以在相似的战况中进行自律行动。某些行动力较高的格里芬人形梯队,也可以维持短时间的独立行动。 2062年,此时的格里芬急需人手抵抗铁血的攻势,不得不紧急扩招指挥官。 IOP制造公司: 全称重要行动原型机械制造公司,一家三战期间成立的工业制造公司,其前身尚不明确。战争期间获得了前90wish成员帕斯卡的技术支持,开始生产战术人形。在生产搭载枪械的战术人形同时,也会生产一些日常服务用的自律人形。 IOP为格里芬战术人形的主要供货商。根据双方达成的商务协议,如果格里芬订购了多余的人形,或者在战场捡到了可用的战术人形,还可以退还给IOP公司,IOP公司会根据武器管理规范办法视情况拆除其火控核心和武器,改造成其他功能,发放到民用市场重新使用。 铁血工造: 全称铁血工业制造公司(SANGVIS FERRI),老牌工业制造公司,成立于北兰岛事件后一年(2031年)。在各大工业公司因为污染爆发而措手不及时,铁血工造依靠全面和精良的军工产品,在当地占据了广阔的市场。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铁血工造接纳了前90wish成员莱柯瑞斯,并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全新的战术人形。 蝴蝶事件之后,铁血工造的人形失控,并杀死所有工作人员,现在的铁血已经完全落入AI的控制,对于人类而言,它们是敌人、怪物和杀人凶手。 2067年,铁血叛乱彻底平定,铁血工业制造公司的产品技术开始被各个公司广泛使用。 北兰岛事件: 1905年,一处在东欧偶然发掘的未知生命遗迹,使得人类第一次接触坍塌和逆向坍塌。 直到2030年。一场几名中学生的小小冒险误闯了高度机密的遗迹,随后的救援发生意外,引发了连锁事件,使得这项技术的核心物质——“坍塌液”全面泄漏。坍塌液对外界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城市蒸发,人口锐减,大量的生存空间被污染。 这场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可怕灾难,被称为北兰岛事件。 第三次世界大战: 北兰岛事件后,前所未有的恐怖灾变在地球上疯狂扩散。各国在仓皇挽救危机的同时,也在互相推托和指责。最终,矛盾的裂痕达到了极点。2045年,为了争夺干净的土地和粮食——这份源于人类最纯真和野蛮的愿望,全球范围内的战争爆发,史称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之后的世界变得更加满目疮痍,文明秩序在生存的边缘苟延残喘。各地政权无法再维护人民的安全,使得大量安全承包商应运而生。而大量区域遭到污染,不再适于人类居住或进行开采,这直接促使了机器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 世界观设定资料

以下内容均收录于《面包房少女》的机密文件。后收录于《少女前线公式设定集》的别册《格里芬内部档案》。

【因文案高山(Hannibal)涉嫌抄袭著名克苏鲁冷战小说《A colder war》,与下文#AD1945-AD1981 遗迹时代、#近代遗迹研究、#仆役、#低辐射广域性感染症段落对应的《遗迹时代报告》已被官方删除,从设定集1修改版开始不再出现】

文件对应关系 面包房少女机密文件 格里芬内部档案 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概论 坍塌与逆向坍塌 AD1945-AD1981 遗迹时代 遗迹时代报告 近代遗迹研究 遗迹时代报告 GAVIRUL重现计划 坍塌与逆向坍塌 仆役 遗迹时代报告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 坍塌与逆向坍塌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南极独立 坍塌与逆向坍塌 南极联邦成立与第一次南极战争 坍塌与逆向坍塌 低辐射广域性感染症 遗迹时代报告 “三女神计划” 坍塌与逆向坍塌

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概论

以基础理论物理来看,未知文明对微观粒子的控制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这具体表现为对宏观世界物质的高度压缩。遗迹所展现出的技术是一个高整合的复合型体系,不同的遗迹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了遗迹技术的复杂性。然而多年的研究使得我们可以对遗迹的技术体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归纳,而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遗迹技术通体可以划分成“坍塌技术”“逆向坍塌技术”

对于坍塌技术,我们可以把分子壁看做一座墙壁,在外力将墙壁推倒后,砖块无序地散落在地上,就像被打散的分子一样。而逆向坍塌技术的运作过程,可以想象成砖块从地上飞回原处组回墙壁的倒放镜头。分子在散乱状态下高速飞行,重新组成各自之间的引力状态。

据推测,未知文明对于坍塌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常见,以至于这项技术在全球的遗迹中都有报告提及。根据分析,未知文明首先使用一种坍塌液使得物质原有分子互斥力在内部被阻断(其实称之为”液”是不恰当的,坍塌液是一种以紊乱运动方式行进的粒子波,高速穿透物质后呈量子隐态,穿透过程辐射频率高,组成成分不同,可观测到的仅有底夸克与光子),减弱排序导致物质内构分子有序坍塌,利用引斥力扭转压缩原有分子空间使其量子化,存储装置记载分子原有排序方式用于逆向坍塌,至此坍塌作业就告一段落了,这一作业是人类认知范围内的,也是现今使用最多的遗迹技术。

在理解坍塌技术后,理解逆向坍塌技术便不是件难事。阻隔电子源衍射后,计算机会导入物质建立空间模型结构,坍塌液解除物质压缩状态使其分子开始振动,坍塌物质在吸收同频率光子后其内构中大量电子跃迁到高能轨道,过程中能量传递产生高温,物质进入活跃的流状(注意,不是液态)并根据物质建立模型开始回归有序排列以及恢复引斥力,完毕后解除衍射限制,逆向坍塌作业至此完成。

人类对遗迹技术的研究长时间的滞后,使得即使是最基础的坍塌技术也难以掌控:打个比方来说,在古代,人类文明也在进步,能为士兵造出更好的武器,但只要他们仍不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就永远造不出导弹与卫星,这便是人类对于遗迹技术掌握的现状。

根据报告,不同的遗迹展现技术的方式都各有差异,在1992年联合国遗迹科学署成立之前,各国对于遗迹的研究均缺乏全面性。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大规模的遗迹探测就已经开始,然而以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理解坍塌技术的核心技术,之后的40年,即使是超级大国也只能生搬硬套地将其改装成不入流的武器如苏联的战略武器“梭鱼”。在微观物理学进步以前,人类并没有意识到坍塌技术作为武器并不是最可怕的,遗迹技术真正的威胁在于将宏观世界的运作方式彻底改变,坍塌技术构建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下物质可以以任何形式的拆解与重组,甚至是远距离传送这一过去难以想象的技术。即使到了今天,坍塌技术对基础物理的颠覆性之深仍让人难以消化,然而这一切与逆向坍塌技术相比起来不值得一提,逆向坍塌技术已经完全超越了当今科学的想象。

AD1945-AD1981 遗迹时代 本段默认折叠

就实际情况来看,对于Assault Artillery的人工配体研究早在Assault Artillery项目开始前60年就已经被启动了。但是,那时此项目还被各个国家所垄断,成为国家间相互攻伐的武器,研究的重点也便集中于遗迹的发掘与复制上。

AD1945年,二战最终结束前,美苏两方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战利品搜刮组织,美国方面成立了由俄裔美国人帕什(Boris Pash)中校所率领的”阿尔索斯小组(Team Alsos)”,而苏联方面则成立了所谓的“贸易联盟”部队,实质上是由当时的苏联战时国防委员会(GKO,AD1946年后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直接领导的特别战利品委员会。

双方的目的都异常的明显,搜刮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战争遗产:核武器研究人员、铀黄饼、火箭技术、碟式飞行器、喷气式发动机、后掠翼型空洞资料等等。表面上看,美国方面的部队有着更高的效率,成功地赶在苏联人之前夺走了大多数的物资和资料,留给苏联人的不过是一点残羹剩饭罢了,在美国人为此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人想到为什么精英云集的苏联特别战利品委员会会在行动上如此缓慢呢?

实际上根据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解密的资料表明,直到冷战爆发后,美国才终于确切明白苏联人的伎俩,苏联的真正目的是所谓的遗迹。苏联对于遗迹的研究开始于AD1905年,也就是通古斯大爆炸三年前,研究院总部设立在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R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直属于克林姆林宫,对沙皇本人负责。

正如我们今天得知得一样,通古斯河附近是近代人类所掌握的第一座遗迹,换句话说,苏联对于遗迹的研究比美国或者后来的北约方面早了整整40年。而AD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则在冷战期间的研究中被分析为近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引发的遗迹崩解,类似于核弹爆炸的效果相信正是由于遗迹内部反应炉失控所造成的。

回到AD1945年,在美国忙于强占核武器研究相关人才和设备的时候,苏联特别战时委员会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由第三帝国托特组织所挖掘出的第一遗迹(Urkunde 01),也就是所谓的克什埃计划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除了得到了完整的遗迹以外,也获得了纳粹的”死亡天使”门格勒医生的协助,也因此获得了他再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进行的相关人体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研究所医科资料库中获取的资料,苏联甚至有计划的在古拉格的劳改营中”复制”出了相关的实验机构(事实证明,苏联方面比德国人做得更好),这些资料所带来的优势在之后逐步显现出。

由托特组织所挖掘出的遗迹资料被保存在布莱歇雷德(Bleicherode),也就是美国俘获维尔纳冯布劳恩的地方,美国方面带走了这里几乎所有的火箭设备和技术人员,但是上帝是眷顾苏联的,由于苏联红军前锋已经逼近,人手不足的阿尔索斯小组并没能带走这些资料(实际上美国也没有将遗迹的事作为优先处理事项),而是将遗迹的资料几乎完整的留给了苏联人。由此,苏联得到了位于诺德豪森哈兹山地下的完整遗迹和第三帝国倾尽全力研究十余年的全部技术资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早期资料都是俄文的原因,在遗迹相关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的时候就占有着几乎半个世纪的领先优势。

AD1947年,冷战爆发,美苏双方陷入了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中,美国在核武器上的优势在AD1949年被打破,苏联也建成了相应的威慑能力,双方再一次回到都同一起跑线上。

而在之后的一年(即AD1950年),根据我们俘获的相关资料可知,苏联在塔巴沙尔B试验场实验性部署了所谓的“海星”。当时美国为此将塔巴沙尔B试验场列为第一类打击目标,在洲际导弹进入战备值班后,也一直有超过两个基数的战略核武器对准了这个试验场。然而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海星”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武器或是装置,苏联在AD1950年塔巴沙尔B部署的实际上是一整套根据在步莱歇雷德获取的遗迹本体和资料复制出的模拟生产系统,占地146.63平方公里,由五条间隔120°向外扩展的主轴构成本体。换句话说,这并不是一套用于进攻的复合武器系统,在苏联方面的资料中,这套系统在AD1950年开始运转,第一次生产出有效的“产品”已经是AD1961年了。

近代遗迹研究   警告:   本段影像资料涉及机密文件代号:“BaohtZ’uqqa-Mogg-1973-05-12”。如果你没有相关资料的观看权限,请立即离开并向所在部队机要官报告,违者将被处以枪决,于六十秒内执行。   影像: 玻璃实验房内,一名被实验者被固定于手术床上,实验房上方逐渐由黄色气体进入,实验者没有什么异常,黄色气体逐渐开始液化,玻璃实验房内壁上出现淡黄色液珠,实验者开始惨叫,其皮肤开始被液体所侵蚀,这并不类似于任何一种强酸所产生的溶解,液体看起来是直接将实验者皮肤从骨上剥离,好像其被看不见的东西所吃掉了一般。 解说

这是在D9贝塔-祖玛所进行的第一次试验,我们最早在遗迹地下接触到这种聚合体的时候便是气体,在提取试验后,我们发现它几乎无法被物理液化,只有当它接触到有机物时,才会自行液化,侵蚀接触到的有机物,有机物侵蚀结束后,又会自行恢复成气态,在这次试验中,玻璃实验房内唯一暴露的有机物是被实验者本人,在与黄色液体接触后,自身的皮肤组织开始溶解,整个溶解过程约为300秒。

在最后的抽取工作中,美国方面共获得约此类气体130吨,除少量分配到各个实验室作为试验用途以外,多数集中储存在位于D9贝塔-祖玛地下约300M的装甲仓库中。AD1968年,根据林登总统的命令,曾将三个集装箱(共计3吨的气体),连同配套设施一起秘密部署到了位于北部湾的航母上,并在越战中投入到实战试验。试验中,ARPA一直将气体称为“助燃剂”,为了保密起见,ARPA一直也没有在文字资料中透露官方代号,负责轰炸任务的中队装备着经过特殊改装的F-4,中队代号为“雷猫”,直接隶属于“大筛子”,在越战中美军进行的实战试验次数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AD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军从越南撤离时,这三个集装箱并没有在任何回收清单的列表上,可以判定为使用完毕。

  警告:   本段影像资料涉及机密文件代号:“Basatan-19XX-XX-XX(034)”。如果你没有相关资料的观看权限,请立即离开并向所在部队机要官报告,违者将被处以枪决,于六十秒内执行。   高空侦查照片:   图像中显示的茂密的热带森林,经过仔细判别之后可以发现森林中部队和车辆的存在。   第二张图像上显示,森林中出现了一块大约500米直径的圆形空地,土地变得焦黑,上一张照片中判明的车辆残骸还在空地上,但是森林和部队已经消失无踪。 解说

这是在越南进行的某次试验。拍摄间隔大约为1小时,负责轰炸的F-4中队在B-52轰炸机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在规定的实验区域投下了一个气罐单位的气体。轰炸地狱划定于胡志明小道附近的一片森林,根据照片侦查分析,此处经常是越南人民军躲避轰炸时的集结点。注意试验前后产生的区别,整块空地上造成了类似于高热的烧灼痕迹,所有的有机物都已消失,除了完全烧毁的车辆以外,完全没有人类或其残骸的存在。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遗迹产物用于战争。美国官方和ARPA在AD1981年的德累斯顿谈判中一直矢口否认美国方面曾经部署或使用过遗迹产物作为武器,直到苏联方面提出以公布“仆役”的相关实验资料作为交换,ARPA才讲此事公开。

AD1971年,苏联在塔巴沙尔B部署的生产系统传来了好消息,苏联方面在MJ希尔茨维娅的领导下工作组成功的实现了“仆役”的稳定化。与此同时也终于明确了“仆役”的正体。

“与其说是生物……倒不如说更像某种机械体,我们在塔巴沙尔B部署的模拟生产系统可以‘复制’与之相类似的‘成长池’……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的罗曼斯基教授提出的理论是可行的,‘仆役’是可受控的……”

但是即使如此,塔巴沙尔B的生产设施也只能维持每年四到六组的产量,因为不明确生产的流程和技术体系,苏联方面无从干预复制的过程,所以也无法提高产量。

当然,上帝也不是一直眷顾苏联方面的,在AD1970年至AD1980年十年间,苏联方面的遗迹研究进展缓慢,各自为战的研究所式的布局终于开始产生恶果,极大地阻碍了各个遗迹间的沟通和交流,MJ希尔茨维娅曾多次向主管遗迹研究的KGB第十六局提出建议,应仿照美国的方式,将遗迹的研究工作再次移交到国立罗蒙索诺夫大学来进行,而KGB第十路局只负责行政和情报工作,然而这样的体制在当时的苏联是难以获得理解的,MJ希尔茨维娅教授的提案因此被驳回。直到AD1973年5月,OKb-10事件发生后,苏联的遗迹研究体制才获得了转变。

AD1973年5月12日,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因不明原因,失去了与国立罗蒙索诺夫大学和KGB第十六局的联络,随后投入搜索和救援的北方舰队陆战队进入OKb-10后,与不明敌人发生了冲突,情况曾一度得到控制,但随后在搜救部队中发生了生物级别的侵蚀现象,事态因而再次失控。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可得知,苏联投入的最后一批搜救部队全部装配III级标准的防生化装备,换句话说,他们可在任何已知的化学或是生物污染环境下生存一个小时以上。然而事实是,他们在进入遗迹后的存活时间没有超过二十分钟。

GAVIRUL重现计划

在苏美对遗迹技术一系列笨拙的研究与实验导致的事故后,世界从对遗迹技术的惊讶中回过神来,并警惕地发现以现今的科技去试图解析遗迹的整体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以间接的方式研究未知文明的方案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在1960年代中国上海北兰岛遗迹(第二十七号甲等技术研究基地)发掘出的基本完整的未知生命遗体,被认为是创造遗迹文明的智慧体之一,根据推测,此生命体可能是未知文明遗迹的一个守卫,因此这仅有的样本被取名为“GAVIRUL”,中文学名为“尉”。

GAVIRUL被存放后,因被发掘的北兰岛遗迹没有其他有用的研究价值并且处于67米深的地下,在发掘完毕后不久便被封存,12年后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所以北兰岛遗迹入口被彻底掩埋堵死,新的建筑在上面拔地而起。之后GAVIRUL被遗忘了整整30年,直到1992年联合国遗迹科学署成立后对GAVIRUL的研究才重新开始。在经过长时间的争吵和政治较量后,GAVIRUL重现计划浮出水面。

GAVIRUL重现计划从一开始便是混乱而缺乏领导的。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科学署内的生物专家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强调GAVIRUL重现计划为重启遗迹的钥匙计划,主张激活遗迹后对遗迹进行彻底的学习和技术复制。而另一派则主张先停止对遗迹的挖掘,把主要资金和科研项目投入在对胚胎本体的人类化计划上,以此为桥梁了解未知文明的危险性,在世界格局并不稳定的时代下,后一种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GAVIRUL的基因所催生的人类化胚胎群培育计划也随即上马。由于基因的不稳定性,导致胚胎死亡率极高(死亡率约为98.9%),最终存活的仅为两例。为了保证基因染色体完整,所有胚胎皆为女性,根据卵子不同,存活的两例各自显现出了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外貌差异。根据观测计划编号,高加索人中外貌特征女性为G-37观测对象,蒙古人种外貌特征女性为G-114观测对象,其中G-37由于基因缺陷,发色呈白色,而G-114为正常黑发。此外G-37、G-114观测对象在婴儿阶段与普通人类没有任何区别。根据这个特别的现象,研究院将对G-37、G-114的研究观测计划命名为“黑百合与白蔷薇(Black lily_ white rose)”计划,双姐妹的代号“莉莉”“萝丝”也由此被定下。“莉莉”和“萝丝”的基因链备份代号分别为“拉克西丝”与“阿特罗波斯”,被存放在-80摄氏度恒温室内——编者注

观测对象的成长迅速,由于新陈代谢比普通人的速度快得多,在7岁时他们便显出了正常人14岁左右的外貌特征。计划进行到第15年时,根据各项测试,除了肌肉附着强度与前额叶皮质活跃度比同龄普通人高出一些外,莉莉与萝丝并没有表现出其他特别不同寻常的地方,也没有发现与遗迹物质发生任何层面上的反应,经过整整20年的观察后,GAVIRUL重现计划基本宣告失败,因此对遗迹重新进行直接研究的潮流呼声也愈演愈烈。在备份胚胎样本与记录档案被保存完毕后,原本给予“黑百合与白蔷薇”计划的资金全面拨给了同样为遗迹相关技术的“负重者(Weight Bearing)”紧凑型外力辅助系统的研制项目,而此套系统之后也成为了“强铳兵(Assault Artillery)”作战平台的结构基础。由于战争爆发后资料缺失,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莉莉与萝丝之后的完整资料,根据零碎的记录报告显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她们之后可能参与了一些秘密的对E.L.I.D作战行动,时间在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发生前夕,由于情报过少,已无法了解她们的行动与北兰岛事件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了。

仆役 警告:   本段影像资料涉及机密文件代号:“Ammutseba-1958-05-13”。如果你没有相关资料的观看权限,请立即离开并向所在部队机要官报告,违者将被处以枪决,于六十秒内执行。   影像:   模糊不清的地面图像,成五轴向延伸的巨大人工建筑,建筑周围环绕着防御设施,道路直接连接机场,机场上配备着至少为团级规模的飞机,建筑周边地区环绕着防空阵地,可以看到阵地上的SA-2已经处于准发射状态,导弹布置的密集程度非常惊人。 解说

这是我们搜集到的最早的关于“海星”影像资料,在这之后不到30秒,负责拍摄的高空侦察机就被击落。

而就在苏联方对遗迹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时候,美国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遗迹研究方面的落后。

A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所造成的混乱给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个难逢的机会,让他们得以使用马歇尔计划积攒下来的人力和物力,对即将变成一块铁板的东欧集团进行一次深度渗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方第一次从情报层面上得知遗迹的存在。

而美国方第一次得到关于遗迹的实际证据也是同一年。AD1955年,麦克默多南极考察站建立,在考察站地下1.1公里处,沃斯托克湖旁,美国方第一次接触到了之后被称为“门”(D-1)的遗迹。在遗迹中挖掘出的机械单位残骸被运回了本土,在这些残骸的基础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立了著名的溴工厂。之后诞生的U-2、SR-71、F-117、F-22、F/A-00基本上都是出自于对这些残骸的研究和反向测绘。而与此同时,在美国,也在AD1957年建立专门负责遗迹研究的机构——绰号“大筛子”的黑预算组织,开始认真的将遗迹作为战略层面的影响力列入考虑。

而就在美国政府发现自己正处于莫名的劣势之中,并尽脑汁想要扳回局面时,苏联方也没有停下脚步,或者说已经“走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AD1958年,苏联方通过情报网络得到了美国已经发现D1的情报,根据赫鲁晓夫的直接指示,完成改组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即著名的克格勃KGB)全盘接手了关于遗迹的研究和挖掘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第十六局负责其相关工作。从此,苏联对于遗迹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有了更飞速的进展。

根据我们在莫斯科国立档案馆得到的情报,在AD1950年到AD1980年之间,苏联在其国土范围内共发现5处遗迹,分别是位于西伯利亚扬斯克11的Okb-456,位于乌克兰的Okb-37,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位于伏尔加河畔卡普斯京亚尔的Okb-88和位于择捉岛的Okb-115。其中以位于扬斯克11的Okb-456和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规模最大,探明面积均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在古拉格的监狱中,按照门格勒医生和他所提供的资料所建成的医学实验设施也开始运作,这座医学实验设施一直有效运转到了AD1981年苏联签订德累斯顿条约前。在联合国军在福克兰群岛的医学实验设施正式投入运转前,位于古拉格的这座实验设施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遗迹科技为研究目的的实验设施。后来被用于Assault Artillery系列的人工配体的很多早期成果都是在这座设施内诞生的。

而美国方自从AD1955年发现D-1后也加紧了在全球范围内对遗迹的搜索。在AD1950年到AD1980年之间,美国在本土内共计发现遗迹四处,分别是位于南极冰架麦克默多考察站的D-1,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D-2,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的D-51和位于怀俄明州沃伦的D-9。以上四处遗迹都由“大筛子”直接管理。在对于遗迹的挖掘和研究上,美国方采取了与军方合作的政策,“大筛子”在AD1955年D-1发现后就与空军协作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框架上成立了“溴工厂”;在AD1956年发现位于洛斯阿拉莫斯的D-2后,“大筛子”也同样与陆军合作,将研究设施掩藏在红石兵工厂(Redstone Arsenal)的机构中。而在AD1957年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后,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国防与科技政策,在苏联具备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威胁下,美国政府决定改组自己的军事研究策略,将军事科研的主体从大学和企业手中收回。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大筛子”渐渐从一个集科研和军事一体的组织转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政府机构,主管范围变成了遗迹的发现、保护、潜在敌遗迹的侦查、破坏等等,将“大筛子”从繁杂的科研工作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一个攻击性的组织。而对于遗迹的研究则落在了新成立的ARPA手中(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先进研究计划局)。ARPA是由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任期间内亲自向国会提出建立的政府机构,议案提出的当天即获得通过,第五天首批52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就已到账。而在AD1958年ARPA正式成立的时候,美国政府对于ARPA的累计投资已超过2亿美元。ARPA拥有极高的政府权限,行政上直接向国防部长负责。由此可见苏联的遗迹研究进展对美国产生的巨大威慑力,以及美国政府在遗迹以及相关方面的付出,这为美国在AD1981年签订德累斯顿条约时的优势地位提供了保证。

ARPA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科研机构,美国政府赋予它的任务是:确保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在军事领域应用最先进技术;防止潜在对手出其不意的技术超越。对于ARPA而言,任何项目对于时间的要求都是绝对的,如果在项目计划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的话,那么马上就会有另一只队伍接受重新开始项目,时间上的拖延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处于遗迹研究劣势的美国方面,在遗迹的研究上,一切失败都不可以接受。

至此,美苏两国在遗迹的交锋遗迹正式拉开帷幕。

时间到了AD1961年,苏联方花在塔巴沙尔B上的十年时间和无数的金钱获得了回报,塔巴沙尔B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可用的“产品”。苏联方将此批产品命名为“仆役”。在先后经历了AD1961年6月美苏首脑维也纳峰会,8月修建柏林墙,9月恢复非法核试验后,尝到恫吓美国成功甜头的赫鲁晓夫急不可耐的在AD1961年11月“十月革命”阅兵式上公开了当时尚处于所谓的“不确定态”下的“仆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开由遗迹科技延伸出的技术设备。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处理遗迹危机失败而发生的事件,但它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多年前对遗迹的破坏性开发导致了少量坍塌液脱离晶体胶囊,此后城市建设挖掘过深破坏了遗迹外部阻隔层。粒子流发出的辐射使得地面上的人类开始发生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E.L.I.D)。由于缺乏对E.L.I.D事件处理的经验,市级政府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件未向上级通报,仅仅对于受污染地区进行简单的隔离与疏散。E.L.I.D的出现在上海市内导致了不少与E.L.I.D相关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作为专门应对遗迹以及E.L.I.D的特维警开始介入这一系列案件。在解决了这系列案件后,北兰岛与市区隔离,被彻底封锁。

然而封锁强度由于事态的平息而一再下降,系列案件发生第15个月后封锁级别已降为4级。

封锁与监控力度的减弱成为了导致北兰岛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2030年,第一次北兰岛事件的开端是7名中学生擅自进入封锁区域,遭到了E.L.I.D感染者的攻击,特维警派遣了装备AA-03D警用型的4人特遣小队进入封锁区域进行营救,然而营救行动失败,7名营救对象与负责营救的特维警小队无一生还。根据AA-03D外置摄像机传回的最后影像,遗迹内部发生了极大的混乱,特遣队员试图爆破堵死遗迹入口,但却引发了遗迹内坍塌液的连锁爆炸。爆炸导致外壁崩溃,随即坍塌液全面泄露,大量坍塌液汇集互相压缩导致高密度粒子聚合瞬间产生了极高温,剧烈爆炸与喷射而出的坍塌粒子云在一瞬间摧毁了整座城市。进入对流层高度的坍塌粒子流群开始向各地蔓延,由于信风作用在几个月内向世界各地飘散,被流群覆盖的地区随即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围区域也因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大爆发而人口锐减,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逐渐减少,对有机生物的百年灭绝因此开始了。之后的15年,各国都在为如何解决坍塌云问题而焦头烂额,而最终的研究报告显示,坍塌云衰变至人类可接触的时间大约需要十万年。互相指责与不信任在各国间愈演愈烈,裂痕最终到了无法恢复的地步,终于于2045年,为了争夺和守卫仅剩的适合生存的土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北兰岛的大体位置

少女前线的北兰岛.jpg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南极独立

第三次世界大战从2045年4月15日到2051年6月29日。由于坍塌粒子云在平流层散布,导致各国对大多数卫星的联系和控制失效。同样的干扰问题导致远程弹道导弹无法有效规避拦截,在饱和攻击下也很难准确命中目标。战争第一阶段的导弹攻击虽然没有造成各国的重大损失,但是促使了局势的高度紧张。在观测到大量洲际弹道导弹的饱和攻击,同时通讯完全失效的情况下,执行静默任务的苏联核潜艇判断核战争已经开始,从而开始发射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潜艇的中程核导弹没有受到拦截,然而缺乏有效导航最终失去控制,失控的核弹头虽然没有命中主要城市,但依旧制造出了数个污染无人区,这一情况直接刺激战争局势激化而导致了全面核战争。战争的第二阶段为各国对同温层下的空域进行争夺,战略轰炸机开始携带核巡航飞弹进行强行突防,为了拦截对方轰炸机保护己方轰炸机,交战国展开了三次规模巨大的海空战役。在损失了大半的舰队和战机,并摧毁了大多数主要城市后,战争进入了第三阶段,由于战争目标转变为争夺未污染土地,地面常规战斗的烈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高科技带来的高烈度战争使得原本大量减少的人口再次锐减,许多非污染地带也因战争破坏而变成了无人区。三战爆发的第六年,在三千多个师的士兵从世界上消失了以后,各国基本无力发动新的大战,中美苏等现存国家对停止战争进行了谈判,最终在相互限制的条约中停止了战争。然而敌视和仇恨依然存在,在缩小领士范围和转移重工业区等举措后,剩余的国家在满目疮痍中舔舐伤口,希望靠时间来恢复元气。10年后,民生和重建问题困扰着所有的现存国家,大部分原有政府已经垮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无法承担起延续人类未来的重任了。罗克萨特主义被提出,并成为了国际的公认的价值思想。2062年,联合国再次被成立,2064年,联合政府罗克萨特主义合众国联盟建立,人类的新纪元开始了。

在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前,也就是2023年,在南极冰盖下发现的巨大空洞中的未知文明以及被确认为现今最为庞大的遗迹系统,联合国遗迹科学署虽地位以远不如从前,但在一部分高端科学家与民间巨额资助的支持下,对南极遗迹的挖掘研究勘测很快开始了。约纳斯博士和李德明博士共同主持了这个项目。由于内部空洞的地理优势,勘测不同担心E.L.I.D蔓延导致的对其他地区普通人的影响,而参与科考的作业人员全部接受了抗E.L.I.D基因改良,并配备了最新型的“负重者”系统。之后的10年李德明博士都在为建立安全科考的反向壁垒和空洞城市建设而煞费苦心,高达217米高的人造多层反向遗迹巨门成为了只有空洞城市居民可以看到的奇观。与此同时,约纳斯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则对遗迹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破译与研究,经过20年的时间,研究终于出现第一次突破。2047年第一台人为可控的逆向坍塌试验堆被制造出,两年后逆向坍塌技术被应用于超级计算机上,使得微观物质建立模型的计算成为可能。

处于自卫考虑,204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极立即宣布空洞城市独立为国家,并保持绝对的中立,中立宣言发布同时,南极关闭了进入空洞的所有方式,并进入了20年的静默期,而当时的国家正剑拔弩张地准备着战争,南极遗迹的研究工作被各国领导人早已丢在了脑后。

从南极遗迹科考开始,到触发罗联与南极重新接触的油轮事件,经过了整整50年,这宝贵的50年使得南极的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开始入门。虽然南极对技术的控制依然不太成熟,但是这从无到有的差距已经远远甩开了罗联几个世代了。

南极联邦成立与第一次南极战争

罗联成立后,经济开始复苏,基础物理的进步与遗迹技术的研究也开始缓慢地重新起步。油轮事件后,罗联与南极重新接触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两边都惊奇的发现,对方的世界已经在50年内变得完全不同了。出于人道考虑,南极开始帮助离南极较近的周边城市展开基础建设,南极技术在周边城市得到了大范围应用。为期10年的南罗蜜月期开始了。

随着南极开始在周边投资力度变大,周边国家显示出了与内陆国家完全不同的发达景象,反冲式衰变堡垒的建造使得坍塌粒子云的控制区域逐渐减少,人类生存的逆境终于有所改变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以及南极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力量,使得罗联内部开始出现南极威胁论,而内陆成员国对南极的不信任也开始加剧。

对南极的反对一开始是从文化领域蔓延开来的,由于生活所处环境差别巨大,南极人与罗联人世界观价值观差别甚大,不同领域的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不同也使得两边民众逐渐敌视对方,对南极实行强硬政策的呼声也愈演愈烈。2078年,南极一些周边国家宣布脱离罗联加入南极阵营,南极联邦也因此成立,南联的成立使得罗联从上至下对南极的态度发生直接改变,南极威胁论成为了主流论调。

为了表明和平立场,南极从一些未加入南联的周边国家撤离人员和技术。然而大幅减少投资与双向贸易的经济行为,使得罗联认为南极已经产生了相当的敌意。罗联通过了《针对南极限制法案》,这引起了南极政府的极度不满,南极政府号召所有胞民返回南极,罗联则声称南极这一决定极其愚蠢。

2089年7月,一群留在延边国家的南极年轻人向封锁他们居住区的警察扔石头,罗联警察则开枪对其射击作为回应。由此城市内的南极人进行了暴动,延边国家的驻留南极人开始与当地激进派势力出现大规模武力冲突,罗联政府就此事件作出反应决定武力介入。

2089年9月,南极以保护胞民为由,率先发动打击行动,代号上“斩蛇”。第一次南极战争开始。

罗联一开始并未将南极的战争宣言当一回事,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口不足三千万的小国能搞出多大动静?然而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的军事实用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列装,南极使用了全新的作战方式使得罗联军队在开始的第一年发生大范围溃败。罗联的指挥官惊恐得发现,大至战略打击方式,小到火控雷达的运算精度,南极的一切都早已超越罗联军队几个世代,南极军队的情报运算与获取速度是罗联的几何倍级,战场已经是单方面透明了。在海上,南极的多轨多速高密度导弹几乎在一瞬间消灭了封锁南极的罗联舰队,使得其他罗联舰队再也不敢随意露面;地面战场上,几名TASA步兵配合“手推车”空中炮艇,消灭数倍于己的军队轻而易举;在空中,NAR.Cop NB-70物质穿梭舰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使得罗联以往强大的空中火力再也无法从战场上出现。罗联在痛苦中意识到,如果无法掌握坍塌和逆向坍塌技术,要对抗南极的战争就无存谈起。

对遗迹的挖掘与研究几乎在一瞬间全面解禁,对理论物理研究的投入也史无前例的巨大。但是在短短一两年里要吃透整个遗迹技术根本是无稽之谈,罗联的科研机构最终决定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那便是激活遗迹,对其逆向测绘,和一个世纪前一样用简单粗暴的手法实用遗迹技术。

对遗迹的激活工作立即展开,在短时间内研究组得出结论,要全面激活遗迹设施,需要完整的基因链进行配对,而此项工作在GAVIRUL重现计划“黑百合与白蔷薇”中已经得到了失败的结果,重头开始研究谈何容易,正当罗联人失去对遗迹研究的希望时,有人突然发现,对GAVIRUL胚胎的重新培育项目,在13年前就已开始了。而这个项目的名称便是——“三女神计划”

低辐射广域性感染症

警告:本段影像资料涉及机密文件代号:“Byatis-1976-05-30”。如果你没有相关资料的观看权限,请立刻离开并向所在部队机要官报告,违者可被处以枪决。请在六十秒内执行。

■影像资料:

波浪在码头下无声地翻着,聚光灯刺透水面照向湖底,穿透格外清澈的地下湖水,但很快被湖水吸收,给人一种无底深渊的感觉。一队海军陆战队员在平台的四角待命着。手中的武器看上去格外复杂,像是枪和摄影机的拼装品,但是都毫不含糊地对着平台中央的潜水池。一艘微型潜艇黄色隆起的形体出现在聚光灯照射范围的边缘,它上浮时周围的水面泛起点着油花的波纹。

□解说

这是在南极冰盖下D 1维克多探戈进行的第十一次“自由女神”系列试验,也是计划中进行的第七次载人试验。试验通过在东方湖底部发现的“门”将微型潜艇传送到设置在D2 洛斯阿拉莫斯的同类设施。在已经进行过的六次载人试验中,五次成功,一次失败,参与人数共十九人,三人殉职。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六次试验,微型潜艇已经脱离“门”的物理影响范围,正在上浮。

□影片转换: □照片资料:

格曼的个人简历。病理学资料,病历。X光片。在病床上的照片。

□影像资料:

减压舱内,格曼躺在病床上,身体的皮肤内渗出青绿色,脸上的皮肤却是毫无生气的铅灰色,面部的皮肤上已经开始出现老人斑和鸦角纹,呼吸机正在帮助他呼吸。旁边的监视器上显示的生理特征极不稳定。 □解说: 格曼·维纶,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部队技术军士。这是他加入“大筛子”以来执行的第十七次任务,也是“自由女神”试验的第七次载人任务。他本人参与过三次“自由女神”系列试验。在前两次结束后的身体检查中并没有出现异常。这是第三次任务结束后在减压舱内进行的身体检查。格曼身体内的蛋白质正在被吞噬,蛋白质之间的分子键也受到损伤,全身的结缔组织都处于崩解的状态。身体异常老化,伴随有肌无力现象。血液含氧量降低,血红细胞数量减少。骨骼结构改变,钙质富集加剧,骨骼硬度高速增加。

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当时并无法判断格曼·维纶的病情,只能单纯的作为辐射病处理。在从本次试验结束后第61小时,格曼·维纶死亡。当时的骨骼硬度已经接近400HB(N/mm2),已经远远超过钢的硬度了[5]。

而我们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格曼·维纶很明显是Type A型EILD的感染者。与遗迹有长时间接触,较长的潜伏期,24-48小时左右的转化期,身体结缔组织崩解,蛋白质分子键断裂。但是因为格曼·维纶自身身体条件的原因,他没能熬到DNA链开始重新链接。这对他而言应该是一种幸运。

但是这对我们而言就远远称不上幸运了,截止到AD1980年为止,全球各地统计的ED感染者已经超过十五万人。其中成功的转化为EILD Infected的有将近一万例。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各国在压制EILD方面并没有什么积累下什么成功的经验。因为人体的情况不同,转化为EILD Infected之后变化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这让统计学得出的数据和情报在这些战斗中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为了对应此类的情况,各国开始成立精锐的对EILD Infected专门的部队,但是因为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部队的死亡率往往极高。

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无法明确ED的感染方式和途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ED是无法救治或者预防的,换句话说,只要感染症状发生,感染者就必死无疑。这种情况直到AD1983年,美苏两国联手开始研究对ED用疫苗之后,才逐渐得以缓解。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遗迹武器的威力和可能性依然是难以抵挡的诱惑。AD1981年,陷入阿富汗泥潭的苏联方面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了遗迹兵器——激发态部署的“仆役”。

警告:本段影像资料涉及机密文件代号:“Chaugnar Faugn-1976-03-19”。如果你没有相关资料的观看权限,请立刻离开并向所在部队机要官报告,违者可被处以枪决。请在六十秒内执行。

□静态图片:

超高空照片,可能是在轨道上拍摄的。某个山区小村庄的鸟瞰图。峭壁下的一群小茅屋,山羊在周围吃草。

在第二张照片上,有什么东西滚过了村庄,留下的只有毁灭。并不像炮击留下的痕迹:大概四米宽的什么东西整个刮平了村庄所在的岩地,几乎像是高热造成的平整。有座房屋的一角歪斜着,其余部分被干净利落地削去了。白骨在那路径上反射着微光,连兀鹫也没来啄食。

□解说

这些是AD1981年1月的图片,用KH-11卫星在连续两次的环绕中拍下,间隔89分钟。这座村庄曾是伊斯兰圣战组织一位重要领袖的住所。注意那些印迹,和1962年阅兵式上拖车留下的印迹相似。这种四米宽的印痕说明苏军在阿富汗使用了“仆役”部队。行进路线上有机物质的完全分解,毁灭完成的速度——全部行动在5000秒之内完成,没有发现生还者,造成此结果的东西在第二次拍照时也已经撤离了。这是在村子已经装备了大口径机枪、反坦克火箭筒和中口径火炮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造成这现象的物体改变过行进方向,经过范围整个区域内的人员都消失了。除了完全剔净的遗骸之外,没有任何人类居住的迹象。

在如此独一无二的证据之下,唯一的结论就是苏联在开伯尔山口使用了激发态部署的“仆役”。根据北约联合指挥部进行的联合军事推演,在当时的装备条件下,并没有战术核武器支援的情况下,北约的装甲部队在面对激发态的“仆役”面前是不存在战斗力的。

时间到了AD1981年,ED的感染人数还在无法控制的上升。“从第一例病例在AD1976年出现开始,到AD1980年共出现感染者十五万人,而仅AD1980年到AD1981年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新出现的感染病例就达到了五万人。”

与此同时,ED Infected的出现率也有所上升,在AD1980年到AD1981年新增的这五万名感染病例中,成功转化为ED Infected的达到了五千多例,占总病例数的百分之十以上,新出现的变异个体种类也更加多。更重要的是,尽管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ED的治疗手段的研究还是没有任何进展,这还是无解之症。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美苏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也开始感觉到了威胁,在经过梵蒂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斡旋之后,美苏两国在德累斯顿举行了第一次秘密双边谈判。在谈判中,美苏双方第一次就遗迹和遗迹武器的问题交换了信息,并就ED的扩散问题达成了一致。

AD1981年11月3日,美苏两国签订《德累斯顿条约》,宣布停止一切遗迹研究和遗迹武器的军事部署,以部署的遗迹兵器也将限时予以拆解。这份条约在AD1991年之后发展为我们所熟知的《德累斯顿公约》,这份条约也奠定了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我们对于遗迹的基本态度。

三女神计划

“三女神计划”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南罗两边科学家所共同合作研究的遗迹项目。由于正时处蜜月期,南罗之间关系十分友好,从计划到开始执行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2078年,来自罗联的生物专家威廉教授与来自南极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博士共同主持人类史上又一次GAVIRUL重现计划,工作分配上威廉教授负责样本重建而菲利普教授负责研究GAVIRUL基因与遗迹物质配链方式。但由于“拉克西丝”样本丢失(也有一说罗联故意隐藏),重现计划便注重“阿特罗波斯”的复原工作下手。此次复原没有使用单一培育技术,除往常的人工子宫培育外,增加了采用试管胚胎植入志愿者子宫自然分娩的培育方式,技术上的进步使得这次胚胎存活率略有上升(死亡率下降至72.3%),最后共有G-179、G-214、G-264三例存活,三名观测对象都继承上一代观测对象“萝丝”的成长方式和基因缺陷,进入观测程序后,威廉教授将这三名观测对象命名为“洁芙缇”(G-179)、“诺耶露”(G-214)和“露尼西娅”(G-264),并开始了长达3年左右的培育观测期。2084年,由于威廉教授与菲利普博士研究理念的分歧,导致之后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85年,罗南之间政治气氛严峻化,南极研究团队接到命令开始从柏林撤离,但由于受到罗联特务阻挠,研究人员返回南极的计划迟迟没有成功。2086年,大规模的延边国家骚乱开始,滞留在堪培拉的菲利普博士与他的妻子在撤离行动中失散,最后被认定在群体性事件中身亡,直至2087年,GAVIRUL重现计划仅剩的三个成果中,G-214“诺耶露”被确认被罗联所控制,G-264“露尼西亚”被确认被南极控制,而G-179“洁芙缇”则在混乱中失去了踪影。

根据情报显示,在G-214“诺耶露”与G-264“露尼西娅”被双方控制的5年内,双方在遗迹科技领域都没有飞跃式进展,由此推断“诺耶露”与“露尼西娅”并没有激活遗迹物质的能力,因而采用自然分娩培育方式而与前两者不同的G-179“洁芙缇”观测体受到了罗联与南极两方极大的双重关注,双方都试图领先对方捕获这一GAVIRUL重现计划的唯一希望,然而“洁芙缇”似乎从世界上蒸发了一般,直到2092年“面包房(Bakery)”行动中才再次被发现踪迹。

南极对“洁芙缇”的搜寻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被技术瓶颈和军事打击搞得焦头烂额的罗联对此更为卖力,2092年,南极情报部门,“米德”截获了罗联发现“洁芙缇”与多名未知人员在波兰境内滞留过的情报,为了不打草惊蛇,“米德”派遣了8名特工以其他名义进入高加索地带,试图秘密抓捕“洁芙缇”一行并将其带回南极,此项行动代称即为“面包房”。

“面包房”行动前期由卡兰明德菲兰上尉领导,进入卡拉恰伊区捷别兰达市以西20公里的山区,由8名特工在此潜伏进行先期侦查与监视,在确认“洁芙缇”动向后由坎普菲上校指挥的TASA第三分队进行抓捕和撤离,然而由于消息泄露与情报上的错误,在任务开始卡兰上尉的小队在进入地区不久后即遭到伏击,任务前后共有7名特工牺牲,最终只有一名特工与“洁芙缇”取得接触,并在罗联抓捕计划中成功保护了她,然而在TASA前来支援进行撤离时,罗联的军队开始了合围,出于“洁芙缇”身份的战略重要性,罗联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万无一失:全球各个主要战线一齐发动反攻,使得南极其他部队无暇顾及;并出动3个机械化师包围了目标所在的仅有10平方公里的小镇;让北方战区几乎所有的战机升空压制南极空军的火力支援;还派遣多个特种单位进入小镇多面进攻,使得南极最精锐的TASA部队也陷入苦战,经历两个小时交火后,TASA不得不放弃“面包房”行动而撤离战区,“洁芙缇”因此下落不明,此后南极情报机构用了整整两年才找出她的所在地。

《少女前线》剧情时间线 1945年—1981年 遗迹时代 就实际情况来看,对于Assault Atillery的人工配体的研究早在Assault Atillery项目开始之前六十年就已经启动了。但是那时这个项目还被各个不同国家所垄断,成为国家之间相互攻伐的武器,研究的重点也集中于遗迹的发掘与复制上。 在AD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前,美苏两方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战利品搜刮组织,美国方面成立了由俄裔美国人帕什( Boris Pash )中校率领的“阿尔索斯小组( TeamAlsos )”,而苏联方面则成立了所谓的“贸易联盟”部队,实质上是由当时的苏联战时国防委员会( GKO,AD1946年以后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直接领导的特别战利品委员。双方的目的都异常的明确,搜刮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战争遗产:核武器研究人员、铀黄饼、火箭技术、碟式飞行器、喷气式发动机、后掠翼机型风洞资料等等。 表面上看,美国方面的部队有着更高的效率,成功的赶在苏联人之前夺走了多数的物资和资料,留给苏联人的不过是一点残羹剩饭而已,在美国人为此沾沾自喜的时候,却没有人想到为什么精英云集的苏联特别战利品委员会会在行动上如此迟钝? 实际上根据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解密的资料表明,直到冷战爆发之后,美国方面才终于确切知道了苏联人的伎俩,苏联方面的真正目的是所谓的遗迹。 苏联方面对于遗迹的研究开始于AD1905年,也就是通古斯大爆炸三年前。研究院总部设立在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 R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直属于克里姆林宫,对沙皇本人负责。 正如我们今天得知的一样,通古斯河附近是近代人类所掌握的第一座遗迹,换句话说,苏联方面对于遗迹的研究比美国或者后来的北约方面要早四十年.而AD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则在冷战期间的研究中被解构为近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引发的遗迹崩解,类似于核弹爆炸的效果据信正是由于遗迹内部反应炉失控造成的。 在美国方面忙于强占核武器研究相关人才和设备的时候,苏联特别战时委员会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由第三帝国托特组织所挖掘出的第一遗迹 (Urkunde 01),也就是所谓的克什埃计划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 苏联方面除了得到了完整的遗迹之外,也获得了纳粹的“死亡天使”门格勒医生的协助,也因此获得了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进行的相关人体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加上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研究所医科资料库中获得的资料,苏联方面甚至有计划的在古拉格的劳改营中“复制”出了相同的实验机构(事实证明,苏联方面比德国人做的更好),这些资料所带来的优势将会在之后逐渐显现出来。 由托特组织挖掘出的遗迹资料被保存在了布莱歇累德( Bleicherode ),也就是美国方面俘获维尔纳冯.布劳恩的地方,美国方面带走了这里几乎所有的火箭设备和技术人员,但是上帝是眷顾苏联的,由于苏联红军前锋已经逼近,人手不足的阿尔索斯小组并没能带走这些资料(实际上美国方面也没有将遗迹的事作为优先事项处理),而是将遗迹的资料几乎完整的留给了苏联人。由此,苏联方面得到了位于诺德豪森哈茨山地下的完整遗迹和第三帝国倾尽全力研究了十余年的全部技术资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早期资料都是俄文的原因,在遗迹相关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的时候就占有着几乎半个世纪的领先优势。 AD1947年,冷战爆发,美苏双方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中,美国方面在核武器上的优势在AD1949年被打破,苏联方面也建成了相应的威慑能力,双方再一次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而在之后的一年,也就是AD1950年,根据我们俘获的相关资料,苏联在塔巴沙尔B试验场试验性部署了所谓的“海星"。当时美国方面为此将塔巴沙尔B试验场列为第一类打击目标,在洲际导弹进入战备值班之后,也一直有超过两个基数的战略核武器对准这个试验场。 然而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海星”并不是指某一种单一的武器或者是装置,苏联AD1950年在塔巴沙尔B部署的实际上是一整套根据在布莱歇累德获得的遗迹本体和资料复制出的一套模拟生产系统,占地146.63平方公里,由五条间隔120°向外扩展的主轴构成主体换言之,这并不是一套用于进攻的复合武器系统,在苏联方面的资料中,这套系统在AD1950年开始运转,第一次生产出有效的“产品”已经是AD1961年了。 而就在苏联方面对于遗迹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时候,美国方面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遗迹研究方面的落后。 A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之前。华约组织成立造成的混乱给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让他们得以使用马歇尔计划积攒下来的人力和物力对即将变成铁板一块的东欧集团进行一次深度的渗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方面第一次从情报层面上得知了遗迹的存在。 而美国方面第一次得到关于遗迹的实际证据也是在同一年。AD1955年,麦克默多南极考察站建立,在麦克默多南极考察站地下1.1公里处,沃斯托克湖旁,美国方面第一次接触到了之后被称为“门”(D1)的遗迹。在遗迹中挖掘出的机械单位残骸被运回了本土,在这些残骸的基础上,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成立了著名的臭鼬工厂。之 后诞生的U-2、SR-71、F-117、F-22、F/A-00基本上都是出自于对于这些残骸的研究和反向测绘。而与此同时,在美国方面,也在AD1957年建立了专门负责遗迹研究的机构一绰号 “大筛子”的黑预算组织,开始认真的将遗迹作为战略层面的影响力列入考虑。 而就在美国政府发现自己正在处于莫名的劣势,并绞尽脑汁想要扳回一城的时候,苏联方面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或者说已经“走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AD1958年,苏联方面通过自己的情报网络得到了美国已经发现D1的情报,根据赫鲁晓夫的直接指示,完成改组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即著名的克格勃KGB )全盘接手了关于遗迹的研究和挖掘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第十六局负责相关工作。从此,苏联对于遗迹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有了飞速的进展。 根据我们在莫斯科国立档案馆得到的情报,在AD1950年到AD1980年之间,苏联在其国土范围内共发现遗迹五处,分别是位于西伯利亚扬斯克11的OKb-456,位于乌克兰的OKb-37,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位于伏尔加河畔卡普斯京亚尔的OKb-88和位于择捉岛的OKb-115。其中以位于扬斯克11的OKb-456和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规模最大,探明面积均超过一百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在古拉格的监狱内,按照门格勒医生和他所提供的资料建成的医学实验设施也开始了运作,这座医学实验设施一直有效运转到AD1981年签订德累斯顿公约,在联合国军的设置在福克兰群岛的医学实验设施投入运转之前,位于古拉格的这座实验设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遗迹科技为研究目的的实验设施。后来被用于Assault Arillery系列的人工配体的很多早期成果都是在这座设施内诞生的。 而美国方面自从AD1955年发现D1之后也加紧了在全球范围内对遗迹的搜索。在AD1950年到AD1980年之间,美国在本士内共计发现遗迹四处,分别是位于南极冰架麦克默多考察站的D1,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D2,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地区的D51和位于怀俄明州沃伦的D9。以上四处遗迹都由“大筛子”直接管理。在对于遗迹的挖掘和研究上,美国方面采用了和军方合作的政策,“大筛子”在AD1955年D1发现之后就与空军协作在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框架内成立了“臭鼬工厂”;在AD1956年发现位于洛斯阿拉莫斯的D2之后,“大筛子”也同样与陆军合作,将研究设施掩藏在了红石兵工厂( Redstone Arsenal)的机构内。而在AD1957年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 上太空之后,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国防与科技政策,在苏联具备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威胁之下,美国政府方面决定改组自己的军事研究策略,将军事科研的主体从大学和企业手中收回。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大筛子”渐渐地从一个集科研和军事一体的组织转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政府机构,主管范围变成了遗迹的发现、保护,潜在敌遗迹的侦查、破坏等等,将“大筛子"从繁杂的科研工作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一一个攻击性的组织。而对于遗迹的研究则落在了新成立的ARPA手中( Advanced ResearchProjects Agency先进研究计划局)。ARPA是由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任期内亲自向国会提出建立的政府机构,议案提出的当天即获得通过,第五天首批52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就已到账。而在AD1958年ARPA正式成立的时候,美国政府对于ARPA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2亿美元。ARPA拥有极高的政府权限,行政上直接向国防部长负责。由此可见苏联的遗迹研究对美国产生的巨大威慑力以及美国政府在遗迹以及相关方面的付出,这为美国在AD1981年签订德累斯顿条约时的优势地位提供了保证。 ARPA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科研机构,美国政府赋予它的任务是:确保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在军事领域应用最先进技术;防止潜在对手出其不意的技术超越。对于ARPA而言,任何项目对于时间的要求都是绝对的,如果在项目计划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那么马上就会有另一只队伍接手重新开始项目,时间上的拖延是绝对不允许的,尤其是处于遗迹研究劣势的美国方面,在遗迹的研究上,一切失败都可以接受。 至此,美苏两国在遗迹上的交锋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时间来到AD1961年,苏联方面花在塔巴沙尔B上的十年时间和无数的金钱获得了回报,塔巴沙尔B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可用的“产品”。苏联方面将这批产品命名为“仆役”。在先后经历了AD1961年6月美苏首脑维也纳峰会,8月修建柏林墙,9月恢复非法核试验之后,尝到恫吓美国成功的甜头而又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急不可耐地在AD1961年11月的“十月革命”阅兵式上公开了当时尚处于所谓的“不确定态”下的“仆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开由遗迹科技延伸出的技术设备。 A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正如历史上所记载的一样,美苏因为苏联方面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问题剑拔弩张,世界局势第一次走向了核战的深渊。然而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真正让美国政府惊慌失措地召集8支航母特混舰队,68个空军中队封锁加勒比海的并不是所谓的苏联中程弹道导弹,而是那自从AD1961年以后就彻底销声匿迹的“BOOJUM"部队。 AD1965年,美国的遗迹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AD1965年3月,“大筛子”和ARPA联手进行了代号“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的秘密实验,目的是验证不同遗迹之间是否存在物理级别的关联。试验中,ARPA成功的通过位于D 1维克多-探戈的被称为“门”的设施将一块重1.5公斤的金锭传送到了位于D 51的中国湖基地。 这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遗迹的反向定位技术的最早体现。 AD1968年,对于美国方面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年份。 这已经是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第四年,AD1968年1月,武元甲领导的越南人民军对驻越美军发动了著名的“春季攻势”,共计八万人的武装部队向美军控制区内的几乎所有城市和战略支撑点发动了进攻,多数的进攻在数小时被击退,但是针对西贡的进攻持续了三天,而针对越南传统意义上的首都顺化的进攻更是持续了数月。“ 春季攻势”的消息传回美国本土之后,美国本土一片谴责之声,根据之前林登·约翰逊总统提供给国民们的消息,越南的战事一直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越南人民军的作战能力也在被逐渐削弱。但是事实证明越南人民军的战力远远没有到达极限,越战终结也遥遥无期。在“春季攻势”的最后阶段,ARPA根据林登总统的秘密指令,将三个集装箱的压缩气体罐运送到了部署在北部湾地区的航空母舰上。集装箱内装载着的是ARPA在D 9贝塔-祖玛的遗迹中抽取出的黄色气体,根据实验表明,这种黄色气体液化后会侵蚀所有接触到的有机物,连人的皮肤也不例外。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遗迹产物用于战争。美国官方和ARPA在AD1981年的德累斯顿谈判中一直矢口否认美国方面曾经部署或者使用过遗迹产物作为武器,直到苏联方面提出以公布了“仆役”的相关试验资料作为交换,ARPA才将此事公开。 AD1971年,苏联在塔巴沙尔B部署的生产系统传来了好消息,苏联方面在M.J.希尔茨维娅的领导下工作组成功的实现了“仆役”的稳定化。与此同时他们也终于明确了“仆役”的正体。 “与其说是生物....更像是某种机械体,我们在塔巴沙尔B部署的模拟生产系统可以“复制”与之类似的‘成长池’……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的罗曼斯基教授提出的理论是可行的,“仆役” 是可受控的……” 但是即使如此,塔巴沙尔B的生产设施也只能维持每年四到六组的产量,因为不明确生产的流程和技术体系,苏联方面无从干预复制的过程,也无法提高产量。 当然,上帝也不是一直眷顾苏联方面的。有光就有影。 在AD1970年至AD1980年的十年间,苏联方面的遗迹研究进展缓慢,各自为战的研究所式的布局终于开始产生恶果,极大地阻碍了各个遗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M.J. 希尔茨维娅曾多次向主管遗迹研究的KGB第十六局提出建议,仿照美国的方式,将遗迹的研究工作再次移交到国立罗蒙索诺夫大学,KGB第十六局只负责行政和情报工作,但是这样的体制在当时的苏联是难以获得理解的,M.J.希尔茨维娅教授的提案也被驳回。直到AD1973年5月,OKb-10事件的发生,苏联的遗迹研究体制才获得了转机。 AD1973年5月12日,位于北极圈冰盖下的OKb-10因为不明原因,失去了与莫斯科国立罗蒙索诺夫大学和KGB第十六局的联络,随后投入搜索和救援的北方舰队陆战队在进入OKb-10后,与不明敌人发生了冲突,情况一度得到了控制,但随后在搜救部队中发生了生物级别的侵蚀现象,事态再次失控。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苏联方面投入的最后一批部队全部配装I级标准的防生化装备,换句话说,他们可以在任何已知的化学或者生物污染环境下生存一个小时以 上。但是事实是,他们在进入遗迹后的存活时间没有超过二十分钟。 在得知救援无望的情况后,为了避免污染扩大,在以M.J.希尔茨维娅教授为首的应急科学委员会的建议下,苏联方面在冰盖正上方引爆了-颗55万吨的核弹,摧毁了冰层和冰层下方的升降电梯,用海水淹没了整座遗迹。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在OKb-10内发生的极有可能是一次急性的“低辐射广域性感染症(ELID)”爆发。根据现在的理论来看,Type A型ED是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潜伏期的,即使潜伏期结束进入感染期以后,Type A型ED的正常转化时间也通常在24-48小时之间。但是与所有的ED类感染症的感染条件一样, Type A型ED的感染存在着明确的限制,感染者必须存在着长时间与遗迹接触的历史。虽然直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并不确定ED这种病症的详细感染途径,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将Type A型ED的感染途径理解为与辐射病相类似的与辐射源(遗迹)长时间接触。很显然北方舰队的士兵们是不可能存在长时间与遗迹接触的历史的,那么总结我们上述的情报,可以得出的结论就非常有限了——OKb-10在进行的研究是如何将ED武器化,换句话说,是如何通过某种人体可吸收的介质模拟长时间与遗迹接触的环境,进而爆发性的引发感染。而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非常明确的,OKb-10当日失去联络的原因则极有可能是因为实验中引发的泄露或者实验失败。在OKb-10事件后,所有的相关情报都已经在物理层面被销毁,所以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上述的判断,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推断是足够合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信的。 在这件事的处理中,作为行政主管方的KGB第十六局颜面尽失,在明知遗迹研究的特殊性的情况下,仍然投入北方舰队的海军陆战队作为救援的主力,导致大量的人员损失,遗迹内的事态也没有得到缓解;官僚化严重,从事件发生到M.J.希尔茨维娅教授和遗迹研究团队到达事件现场共用了27小时,完全丧失了先期处理的能力,直接导致了事态的恶化和遗迹的丢失。在此之后,以M.小希尔茨维娅教授为首,国立罗蒙索诺夫大学为实体,苏联版的ARPA逐渐开始形成了,KGB第十六局渐渐失去了对于遗迹研究的控制能力。美苏两国在遗迹的研究上再次回到了原点,苏联方面逐渐取回了领先的优势。 AD1975年,就在OKb-10事件两年后,苏联方面在位于乌克兰的OKb-37附近部署了北约代号“方尖碑”的武器系统,苏联方面称之为“Koschei (克什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进入实战部署的遗迹武器系统。 “克什埃”是苏联遗迹科学研究的巅峰,远古时期遗留下的遗迹终于重见天日。苏联方面从未公布过关于“克什埃”的任何信息。一直到AD1991年《德累斯顿条约》改名为《德累斯顿公约》的之后,俄罗斯方面开始拆除“克什埃”系统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关于它的官方情报解密。根据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包括对于OKB-37的残骸的分析,科学院认为“克什埃”系统很有可能是一套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的系统,具体的作用方式和威胁范围已经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克什埃”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部署的最具威胁的遗迹武器系统,对于它的防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它开始运作之前尝试将其摧毁。 美国方面自然也是这么想的,作为对苏联方面部署“克什埃”系统的回应,以ARPA和臭鼬工厂”为首的在AD1976年底就提出了NB -70的开发计划,专门用于针对“克什埃”系统的威胁。NB-39的开发同样来源于D 1维克多-探戈的遗迹机械,但是也同时使用了来自D 51和D 9的技术。NB-39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空中母舰的最早的原型。 而正当美苏两方的遗迹武器竞赛如火如荼之时,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样,AD1976年,作为人类研究上古遗迹的惩罚,被宗教人士称之为“神罚"的EILD感染症出现了。第一例病例出现在美国管辖的南极麦克默多考察站一-D 1维克多-探戈。第一例感染者名叫格曼.维纶,参与了三次“自由女神”系列试验。第一次确认发病是在AD1976年5月30日,第十一次“自由女神”试验,同时也是格曼参加的第三次载人试验。 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当时并无法判断格曼·维纶的病情,只能单纯的作为辐射病处理。在从本次试验结束后第61小时,格曼.维纶死亡。当时的骨骼硬度已经接近400HB( N/mm2 ) ,已经远远超过钢的硬度了。 而我们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格曼.维纶很明显是Type A型EIL D的感染者。与遗迹有长时间接触,较长的潜伏期,24-48小时左右的转化期,身体结缔组织崩解,蛋白质分子键断裂。但是因为格曼.维纶自身身体条件的原因,他没能熬到DNA链开始重新链接。这对他而言应该是一种幸运。 但是这对我们而言就远远称不上幸运了,截止到AD1980年为止,全球各地统计的ED感染者已经超过十五万人。其中成功的转化为EILD Infected的有将近一万例。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各国在压制EILD方面并没有什么积累下什么成功的经验。因为人体的情况不同,转化为EILD Infected之后变化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这让统计学得出的数据和情报在这些战斗中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为了对应此类的情况,各国开始成立精锐的对EILD Infected专门的部队,但是因为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部队的死亡率往往极高。 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无法明确EILD的感染方式和途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EILD是无法救治或者预防的,换句话说,只要感染症状发生,感染者就必死无疑。这种情况直到AD1983年,美苏两国联手开始研究对ED用疫苗之后,才逐渐得以缓解。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遗迹武器的威力和可能性依然是难以抵挡的诱惑。AD1981年,陷入阿富汗泥潭的苏联方面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了遗迹兵器一一激发态部署的“仆役”。 时间到了AD1981年,EILD的感染人数还在无法控制的上升。“从第一例病例在AD1976年出现开始, 到AD1980年共出现感染者十五万人,而仅AD1980年到AD1981年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新出现的感染病例就达到了五万人。”与此同时,EILD Infected的出现率也有所上升,在AD1980年到AD1981年新增的这五万名感染病例中,成功转化为EILD Infected的达到了五千多例,占总病例数的百分之十以上,新出现的变异个体种类也更加多。更重要的是,尽管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EILD的治疗手段的研究还是没有任何进展,这还是无解之症。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美苏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也开始感觉到了威胁,在经过梵蒂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斡旋之后,美苏两国在德累斯顿举行了第一次秘密双边谈判。在谈判中,美苏双方第一次就遗迹和遗迹武器的问题交换了信息,并就EILD的扩散问题达成了一致。 AD1981年11月3日,美苏两国签订《德累斯顿条约》,宣布停止一切遗迹研究和遗迹武器的军事部署,以部署的遗迹兵器也将限时予以拆解。这份条约在AD1991年之后发展为我们所熟知的《德累斯顿公约》,这份条约也奠定了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我们对于遗迹的基本态度。 AD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2030年,中国上海北兰岛遗迹发生不明原因爆炸,被称为“第一次北兰岛事件”。 2030年 北兰岛事件爆发后 日益恶化的环境严重威胁了全球的工业生产条件,大量工业制造商濒临倒闭。 2031年,北兰岛事件爆发一年后,“铁血”工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制作各种军工产品。 2033年,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外出和生存都面临着危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式成为公开广范围的研究课题。 同年,“自律人形”技术进入试验阶段,作为新一代的机器人,自律人形拥有着与人类相似的仿生外表、极高的人工智能和行动力。无论日常服务还是辅助作战,自律人形可以为人类提供极大便利,这项技术引发了大量关注。 2038年,自律人形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因为每个人形都要单独施加复杂的命令,行动效率不高,并没有大量运用于战斗之中。 2045年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期间,铁血工造凭借精良的军品服务,积累了大量资金和市场口碑。 战争期间,2049年,一个自称“90wish”的网络精英技术团体在互联网上发布声明,称他们愿意将部分专利技术共享,以在战争期间换取外界援助。因为他们提供的主要是自律人形技术,在民间并没有成为话题。这个名字也很快在战争的硝烟下销声匿迹,没有人知道后续。 2051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政府和组织概念的淡化,和人类对于污染区域的开采和居住需求,军事承包商(PMC)大量出现。 2053年 退伍军人克鲁格创立了格里芬军事安全承包商 2053年,退伍军人克鲁格创立了格里芬军事安全承包商并开始营业。此时的格里芬的作战力量以人类雇佣兵为主。 2053年同年,42LAB与I.O.P公司在人形研究领域达成了深度合作,共同进行次世代人形的开发。[6] 2054年,I.O.P推出第一代“战术人形”,其本质上不过是一个自律人形装配一件枪械武器,作战效率不高,但克鲁格希望购买战术人形作为战斗力,以减少人类的伤亡。 同年,帕斯卡公布了曾属于90wish的“齐纳协议”技术,该技术允许人形直接建立信息链接。同时,帕斯卡还展示了自己独立研究的“蚀刻”理论,这项理论完成后,将允许人形与特定武器建立联系,提高射击精准度,这引发了克鲁格的兴趣。但此时“齐纳协议”与“蚀刻”理论都处于理论阶段,距离实践还有一段距离。 2054年晚些时间,同为军事承包商的铁血工造掌握了某项技术,可以将高智能AI载入主机,控制者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指令,AI即可运算出合理的自律方案。这个被称作“伊莱莎”的高级主机配有一支专属的战术人形部队,主机可以利用远程通讯操纵这些人形去执行自己的方案。而这套技术的开发者,就是与帕斯卡一样同为前90wish成员的莱柯瑞斯。铁血工造将工厂建造在了一个资源密集区,虽然其中ELID污染指数较高,但作为回报,不用担心人形制造的补给问题。“伊莱莎”唯一的劣势是智能偶尔不太稳定,不过莱柯瑞斯声称这只是一些细小的bug,很快就会得到完善。 2055年,格里芬正式公开接受安全承包工作。通过克鲁格的人脉与成功的宣传,格里芬迅速在安全承包商中崛起。 2055年,为排除AI病毒隐患,42LAB在其母机构IIQS的支持下,开始了“净化者”项目(Project Sanctifier)的研发工作,希望通过AI杀毒程序来对抗AI病毒,以此确保其云服务器的安全性。该项目于2057年2月宣布研发成功,在成为业内里程碑的同时,也为2058年同样将于云端研发的“心智云图”项目的进行打下了安全基础。[6] 2057年 16LAB研究所成立 “心智云图”项目启动 帕斯卡考虑到研究环境受限,与I.O.P达成协议,由I.O.P提供资金,为帕斯卡招募了更多技术成员,并成立了16LAB研究所,以期最大限度的保留技术独立性并改善研究环境,并在后续无条件与I.O.P共享其最新的已实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90wish遗留的“齐纳协议”,以期升级战术人形的信息网系统。 同年,16LAB就发布了“傀儡网络”技术,这允许一台主机控制空前数量的人形,这极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这项技术是根据90wish的“齐纳协议”进行的改进。而克鲁格看到的是傀儡网络的优越性,并提出将这项技术与莱柯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战术人形的行动效率,但沉迷人工智能研究的莱柯拒绝参与技术的对接工作。 同年,42LAB启动了”心智云图“项目,该计划旨在实现自律人形心智数据的备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42LAB也提供了旗下的众多人形参与计划。[6] 2058年,帕斯卡个人的研究也十分顺利,她向I.O.P提交了“ASST技术”(另有别名为烙印技术),这使得人形与特定武器建立了一对一的识别关系,提高人形本身的作战效率。 “烙印技术”配合“傀儡网络”,促成了第二代战术人形的问世,16LAB同时掌握着这两项专利,I.O.P和格里芬从中都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2060年 云图计划 归零事件[6] 2060年,42Lab进行了“心智云图”项目的第一次大规模正式测试实验,将人形心智一起上传至云端,进行实验。 “归零事件”。“心智云图”项目在正式测试开启后,曾经遭遇过的一次重大事故。该事故直接导致云图扇区失去定位,参与“心智云图”计划的人形心智与素体断开连接,全部不知所踪。 2060年底,“心智云图”技术开发成功。[6] 2060年,在格里芬的需求下,I.O.P对外(42LAB[6])购买了全新的AI记录方式“心智云图”,这允许战术人形的记忆保存在自身的主机中,并在合适的时机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备份,可以大大弥补战术人形被击毁时造成的数据损失。 同年,格里芬分部连续爆发了多起袭击事件,数名格里芬高级雇员被暗杀。 2061年 格里芬AR小队正式诞生 战术人形M4A1与同期制造的三名人形M16A1、M4 SOPMOD II和AR15一同编入小队,格里芬AR小队正式诞生。经过测试,M4A1的多项数据都高于平均值,可以以极高的效率完成各类行动,故此任其为队长。 2061年 蝴蝶事件 2061年晚些时候,一支来路不明的特种部队潜入铁血总工厂深处的技术部门,抢夺高级AI“伊莱莎”的技术资料,但行动发生了意外,技术部门的莱柯启动了防卫程序,特种部队试图破坏执行防卫程序的人形,但混战中流弹击中了莱柯,导致其死亡。莱柯临死前启动了“伊莱莎”AI,AI接管了铁血工造的所有权限,封锁了整个铁血公司并启动人形杀死了包括特种部队和铁血雇员在内的所有人类。这次事件被称为“蝴蝶事件”。然而一方面由于铁血工造本身规模不大,另一方面由于消息被封锁,“蝴蝶事件”并未引发世界的关注。 然而此后的半年来,铁血一直在试图冲破昔日的合作伙伴格里芬的军事封锁,格里芬在艰难的接纳生意时,也承担着与铁血的正面压力。 2062年 蝴蝶事件爆发半年后 蝴蝶事件爆发半年后,格里芬决定再次招收一批人类指挥官,他们不需要过于专业的训练和经验,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某项特殊的心理测试,来测量与格里芬人形的行动相适性,还有足够的耐心、勇气与忠诚。 帕斯卡在16LAB的密室中继续着研究,但代码缺失的部分令她无法破解莱柯生前留下的最终谜题——“伊莱莎”为何会攻击人类。她征用了AR小队,潜入铁血的领地,去寻找每一个莱柯生前使用过的资料库,不仅是为了找回缺失的代码,她也想知道,莱柯的死是不是真的只是因为一场意外。 铁血的废墟中,伊莱莎获得了人形的身体,并在沉默中继续自我进化,她希望成为“父亲”莱柯心中完美的AI——获得与人类别无二致的心智。她希望从父亲大人的资料中找到完美的AI样本,然而她获得的资料并不完整,其中有一份莱柯在90wish时编写的资料被旧式资料库保管在一处安全屋中——3号安全屋。 这时,伊莱莎发现了AR小队的行踪,AR小队通过帕斯卡的口令,潜入3号安全屋成功窃取了这份资料。伊莱莎立刻派遣铁血头目袭击AR小队,但混乱中,AR小队四散逃亡,带有资料的M4A1下落不明。无奈的帕斯卡只好向格里芬总部求援,要求距离3号安全屋最近的S09区的格里芬指挥官提供支援,搜索AR小队的下落。 而这一刻,一位指挥官正在S09区的指挥室中,完成了他的入职仪式 2063年,在帕斯卡博士的委托下,指挥官着手调查格里芬内部来自42Lab的人形,发现了“心智云图”计划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为了进一步开展调查,帕斯卡博士将指挥官的意识数据化并上传至麦戈拉云端,利用云图计划项目负责人“教授”的权限寻找事故中失联的人形,以及真正的“教授”的去向。[6]

少女前线主线剧情结束后,格里芬的指挥官与格里芬爵士间的理念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并希望不再被其所利用,最终选择自我流放。指挥官不再与格里芬为伍,选择告别过去,进入污染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赏金猎人生涯。[7] 2065年 格里芬解体 2065年,G&K与新苏联政府商定拆散组织架构,G&K军事承包与安全顾问服务公司瓦解;同年,非军事力量管理局成立。[8] 2065年,P.M.C.规模受限,赏金猎人开始大量出现;[8] 2066年 新苏联并入罗联 2066年,新苏联政府与罗联(罗克萨特主义合众国联盟)政府签订协议,新苏联开始并入罗联。[8] 罗联政府于2066年开始制定以污染区净化与开拓都市建设为核心的重建工程。[8] 依据现有记录,被称为“瓦良格帮”的团体大致出现于2066年前后。[8] 2067年,铁血叛乱彻底平定,铁血工业制造公司的产品技术开始被各个公司广泛使用。[8] 2067年,作为赏金猎人名义上最高管理机构的B.R.I.E.F.(赏金猎人权益拓展及推进协会)出现。[8] 2067年,由国安局主导的“人形角斗场取缔行动”顺利展开。[8]2067年,罗联开始收紧对新型战术人形专利许可的批准。[8] 新苏联政府于罗联政府于2067年签订《欧洲坍塌辐射污染区恢复及振兴联合开拓协议》。[8] 2067年,罗联政府开始实施名为“拉撒路”的污染区治理与恢复计划。[8] 2070年,位于南美洲、欧洲、亚洲北部在内的大部分安全区已被整合入罗联。[8] 自2070年始,罹患E.L.I.D.(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并重度病变的野生动物占比逐年增加,因其独特的外貌特征,此类生物多被称为“生骸”。[8]罗联污染区勘测维护及环境分析情报组于2071年前后首次观测到融合型生骸出现,此类生物被记录为“伯介姆”。[8] 2071年,16LAB发布第三代人形技术。[8] 2074年 追放 2074年4月15日,成为赏金猎人十年的指挥官在新人欢迎会的宿醉后于艾莫号基地车醒来。此前曾接到一宗运送货物的委托,但就在宿醉醒来之时基地车遭到瓦良格帮突袭,绝大部分人形在此次突袭中被毁,指挥官与货物落入瓦良格帮手上,但在启动备用素体的闪电与纳美西丝的协助下指挥官顺利带着货物逃脱,并发现货物是一名名为“海伦娜”的小女孩。而从海伦娜的身份开始调查的那一刻起,少前2剧情开始。[8] 剧情时间线 [点击展开/关闭] 少女前线世界观时间线.jpg

 查 · 论 · 编少女前线[切换人形名称切换人形头像] 战术人形手枪★★纳甘左轮改 • M1911改 • FNP-9 • PPK改 • P38 • MP-446改 • USP Compact • Bren Ten 加载中……★★★托卡列夫 • 阿斯特拉左轮 • P08 • M9 • C96改 • 马卡洛夫改 • 92式改 • 格洛克17 • 谢尔久科夫 • P99 • 59式 • PSM • HK45 • P226 • CZ52 • MP-443 • GSh-18改 • MP-448 • TEC-9 • VP70 • WKp • QSB-91 加载中……★★★★柯尔特左轮改 • 斯捷奇金改 • Mk23 • SPP-1 • P7 • Spitfire • 雷电 • K5改 • 杰里科 • P30 • Rex Zero 1改 • 德林加 • CZ 100 • ZiP .22 • PPQ • P290 • P10C • VP9 加载中……★★★★★灰熊MKV • M950A改 • 维尔德MkⅡ改 • NZ75 • Five-seveN • CZ75 • 竞争者 • 蟒蛇 • Px4 风暴改 • P22 • HS2000 • PA-15 • 沙漠之鹰 • C-93 • 韦伯利 • HP-35 • 蜂鸟 • 芮诺 • M327 • 柯尔特沃克 • P2000 • 柯尔特M1851N(NEW) 加载中……冲锋枪★★MP40 • 伯莱塔38型改 • PPSh-41改 • M3 • Spectre M4 • IDW改 • 64式改 • m45 • PP-2000 加载中……★★★MAC-10 • 蝎式 • PPS-43 • 司登MkⅡ改 • 微型乌兹改 • FMG-9 • Z-62 • EVO 3改 • MT-9 • SCW • TMP • F1改 • M12 • T77 • OTs-39 • MP41 • 43M • MAS-38 • SUB-2000 加载中……★★★★MP5改 • UMP9改 • UMP45改 • PP-19改 • 希普卡 • PP-90 • UMP40 • KLIN • PP-19-01 • 蜜獾 • Cx4 风暴 • MAT-49 • KAC-PDW • CF05 • SAF • AR-57 • PPD-40 • 维涅龙M2 • MPL • MPK • APC9K • 欧文 加载中……★★★★★汤姆森 • Vector • 索米改 • G36C改 • 79式改 • SR-3MP • RO635改 • MP7 • C-MS • 樱花改 • PM-06 • AK-74U • JS 9 • P90 • X95 • PM-9 • Lusa • AUG Para • VP1915 • SP9 • SR-2 • 斯特林 • Erma • Jatimatic • 82式 • P50(NEW) 加载中……步枪★★SVT-38 • G43 • FN-49改 • 西蒙诺夫 • BM59 加载中……★★★M1加兰德 • M14改 • SV-98改 • 汉阳造88式改 • M21 • 56式半改 • Super SASS改 • M1A1 • OTs-44 • SSG 69 • 八一式马 • wz.29 • 猎豹M1改 • SM-1 • OBR改 • RT-20 • 侦察者 • 隼改 • T-CMS • Zas M76 • C14 • GM6 Lynx 加载中……★★★★春田 • 莫辛-纳甘改 • PSG-1 • PTRD • SVD • G28 • PzB39 • T-5000 • XM3改 • Mk 12 • SPR A3G • K31 • KSVK改 • 四式 • SSG3000 • 塔布克 • 蒙德拉贡M1908 • TF-Q 加载中……★★★★★NTW-20改 • 李-恩菲尔德改 • WA2000 • Kar98k改 • IWS 2000 • M99 • DSR-50 • JS05 • 卡尔卡诺M1891 • 卡尔卡诺M91/38 • 芭莉斯塔 • SRS • TAC-50 • M82A1 • M200 • QBU-88 • R93 • SL8 • VSK-94 • 刘氏步枪 • SVCh • Savage 99 • 德利尔 • HS.50 • SCAR-H • M110 • 博斯 • QBU-191 • 马提尼亨利(NEW) 加载中……突击步枪★★L85A1 • G3改 • 加利尔改 • SIG-510 • F2000 • 63式 加载中……★★★AK-47 • FNC • StG44改 • OTs-12 • CZ-805 • ARX-160 • AR70 • 6P62 • ASh-12.7 • T65 • Model L • 03式 • 马盖尔 • HK33 • INSAS • Vepr • StG-940 加载中……★★★★AS Val改 • 56-1式改 • M4A1改 • M4 SOPMOD Ⅱ改 • M16A1 • ST AR-15改 • FAMAS • TAR-21 • G36改 • 9A-91 • 利贝罗勒改 • Ak 5 • CZ2000 • XM8改 • A-91 • SAR-21 • EM-2改 • CR-21 • M82 • FX-05 • 菲德洛夫 • FARA-83 • APC556 • AK74M • CMR-30 • Saiga 308 • MSBS • CM901 加载中……★★★★★HK416改 • FAL • G41 • G11改 • OTs-14 • 95式 • 97式 • RFB • ART556 • T91 • K2 • Zas M21 • AK-12 • AN-94改 • MDR • AUG • K11 • 64式自 • ADS • ACR • SIG-556 • R5 • 89式自 • AK-15改 • AK-Alfa • S-ACR • VHS • SIG MCX • TKB-408 • KH2002 • A-545 • QBZ-191 • SCR • AR-18 • SCAR-L • VRB • HK433 • 贝奥武夫 加载中……机枪★★MG34 • DP28 • AAT-52 • LWMMG改 • FG42 加载中……★★★M1919A4改 • MG42 • M2HB • 布伦改 • M249 SAW • RPD • HK23 • 62式 • K3 • CAR 加载中……★★★★PK • MG3改 • M1918改 • M60 • AEK-999 • Mk48 • 阿梅利 • 80式改 • Mk46 • UKM-2000 • 绍沙 • M1895 CB • PM1910 • LS26 • MG15 加载中……★★★★★MG5 • 内格夫 • MG4改 • PKP • HK21 • 88式 • 刘易斯 • MG36 • Kord • RPK-16 • ZB-26 • RPK-203 • MG338 • M240L • LAMG • FM24 加载中……霰弹枪★★★RMB-93改 • KS-23 • M500改 • M1897改 • NS2000 • Six12 • 高标10型 • TS12 加载中……★★★★97式霰改 • M590 • M37 • SPAS-12 • Super-Shorty • USAS-12 • M1014 • 解放者 • 防卫者 • V-PM5 • HK512 • 新星 • MAG-7 • UTS-15 加载中……★★★★★KSG • M1887 • Saiga-12 • S.A.T.8 • FP-6 • AA-12 • M870 • DP-12改 • CAWS • LTLX7000 • M6 ASW • M26 MASS • FO-12 • MK3A1 • SPAS-15 • TPS • 史蒂文斯520 • 史蒂文斯620 加载中……重装部队火力小组反坦克武器BGM-71 • AT4 • Mk 153 • RPG-29榴弹发射器AGS-30 • QLZ-04 • Mk 47迫击炮2B14 • M2 • PP-93融合势力铁血工造普通机械兵蚁 • 巡游者 • 侦查者 • 劫豹普通人形切割者 • 胡峰 • 猎鸥 • 护卫者 • 龙骑兵 • 残兽 • 痛击者装甲机械钢狮 • 蝎甲兽 • 狼蛛 • 歌利亚工厂装甲人形圣盾强化部队护卫者 SWAP • 切割者 SWAP • 胡峰 SWAP • 巡游者 SWAP • 龙骑兵 SWAP • 痛击者 SWAP • 圣盾 SWAPBOSS稻草人 • 刽子手 • 猎手 • 干扰者 • 破坏者 • 建筑师 • 衔尾蛇 • 炼金术士 • 梦想家 • 计量官 • 法官 • 代理人 • 末日魔犬 • 建筑师-NVW型 • 干扰者-终幕魔女 • 破坏者-浮掠麋影 • 猎手-裳夜落蛾 • 刽子手-血魇猎狂 • 稻草人-魇渊夕来帕拉蒂斯BOSS艾德琳 • 埃莉诺 • 埃莉诺-沧龙掠骑者 • 塔亚柔斯 • 纱那 • 娜希斯(NEW) 特典人形手枪EXTRA诺爱尔 • 琪亚娜 • 德丽莎 • 克莉尔 • 菲尔 • 吉尔·斯汀雷 • 赛伊·朝雾 • 山田多惠 • 草薙素子 加载中……冲锋枪EXTRA多萝西·海兹 • 海莉艾塔 • 特工Vector • 邪神酱 • 星川莉莉 加载中……步枪EXTRA雷电芽衣 • 布洛妮娅 • 史黛拉·星井 • 莉可 • 佩可拉 • 源樱 加载中……突击步枪EXTRA无量塔姬子 • 安洁莉卡 • 特工416 • 美杜莎 • 水野爱 • 绀野纯子 • 江崎普林 加载中……机枪EXTRA阿尔玛·阿玛斯 • 库拉耶丝 • 花园百合铃 • 夕雾 • 水金铃鹿 加载中……霰弹枪EXTRA艾尔菲尔特 • 希儿 • 达娜·赞恩 • 崔耶拉 • 米诺斯 • 二阶堂咲 加载中…… 敌方铁血工造一般单位详见铁血单位图鉴精英单位主脑 • 代理人 • 稻草人 • 刽子手 • 狩猎者 • 干扰者 • 破坏者 • 梦想家 • 衔尾蛇 • 炼金术士 • 计量官 • 建筑师 • 法官 • 末日魔犬 • 喙正规军一般单位详见军方单位图鉴精英单位负罪者帕拉蒂斯一般单位详见帕拉蒂斯单位图鉴精英单位涅托 • 墨丘萝丝 • 妮莫金 • 失格异构体 • 默莉朵 • 娜希斯 • 格雷 • 缇 • 布拉梅德 • 尼梅兰 • RPK-16 • 塔亚柔斯 • 拉姆赞 • 纱那其他势力梦魇 • 柳芭老妈 其他角色格里芬指挥官 • 赫丽安 • 格琳娜 • 帕斯卡 • 格里芬 • 克鲁格 • 德尔 • 希尔 • 安洁莉娅 • 丹德莱(OGAS) • 安娜 • 艾尔玛特种作战司令部卡特 • 叶戈尔新苏联安全局泽林斯基 • 杜皮约铁血工造莱柯瑞斯 • M16的OGASI.O.P哈维尔 • 帕斯卡帕拉蒂斯威廉 • 雷奥妮 • 死罪泛欧联盟乌尔利赫主席 • 霍普斯斯塔西K • J • 玛荷洛 • 莱特 • 罗密 • Q平民夏朵莉兹 • 玛赫莲 • 奈乐 • 保尔 • 萝希塔 • 苏珊娜 • 鲁戈萨医生 • 卢卡斯 • 艾赫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奥贝斯坦 • 施魏因施泰格柯尔特快车玛姬 • 凯瑟琳 • 昆比律贼尼古拉动画角色M4 SOPMOD II Jr. 关卡与战役战斗地图常规作战

序章 • 第零战役 • 第一战役 • 第二战役 • 第三战役 • 第四战役 • 第五战役 • 第六战役 • 第七战役 • 第八战役 • 第九战役 • 第十战役 • 第十一战役 • 第十二战役 • 第十三战役

节庆限定作战2019年2019年万圣活动“诡疫狂潮” 2019年圣诞活动“雪夜杀礼异想曲”2020年2020年白情活动“照相馆谜题” 2020年泳装活动“碧海秘闻” 2020年万圣活动“茧中蝶影”2021年2021年泳装活动“捩浪人” 2021年圣诞活动“一币之遥”2022年2022年白情活动“焙炒爱意” 2022年泳装活动“里坎禁猎区”期间限定作战(夏、冬活,联动)2016年2016年夏季活动“魔方行动”2017年2017年冬季活动“失温症”2017年春季活动“魔方行动PLUS”2017年联动活动“猎兔行动”少女前线:2017年夏季活动“深层映射”少女前线:2017年联动活动“独法师”2018年2018年冬季活动“塌缩点”2018年联动活动“荣耀日”2018年夏季活动“有序紊流”2017年联动活动“猎兔行动”猎兔行动(复刻)2019年2019年冬季活动“异构体”2019年联动活动“瓦尔哈拉”2019年夏季活动“裂变链接”2019年联动活动“荣耀日”(复刻)2020年2020年冬季活动“偏振光”2020年联动活动“梦间剧”2020年夏季活动“双联乱数”2020年联动活动“暗金潮”2021年2021年冬季活动“镜像论”2021年联动活动“小邪神前线”2021年夏季活动“熵减焓增”2021年联动活动“瓦尔哈拉”(复刻)2022年2022年冬季活动“静风点”2022年夏季活动“纵向应变”2022年剧情活动“沙罗蚀相”2023年2023年剧情活动“迷笼猜想”2023年联动活动“雪浪映花颜”2023年春季活动“慢休克”2023年剧情活动“思域迷航” 其他图鉴人形图鉴 • 铁血单位图鉴 • 军方单位图鉴 • 帕拉蒂斯单位图鉴 • 装备图鉴(装备来源相关考究) • 家具图鉴(家具来源相关考究) • 成就图鉴(成就来源相关考究) • 妖精图鉴 • 建筑图鉴其他人形制造 • 人形强化 • 装备制造 • 经验值表 • 宿舍 • 画师声优一览 • BGM • 世界观 • 历届版本更新及登录图 • 漫画 • 动画 • 用语 • 趣事与相关梗 • 少前笑话 • 羽中 (制作人)云母组其他作品&已放出卫星逆向坍塌:面包房行动[+](面包房少女重制版) • 少女前线:云图计划[+] • 少女前线2:追放[+] • 少前:谲境WE LIGHT THE SUN IN A NEWER WORLD. 注释与外部链接 ↑ #格里芬教学系统# 关于为何选择战术人形作... 来自@少女前线 - 微博 ↑ #格里芬教学系统# 关于枪与人形之间的关系…... 来自@少女前线 - 微博 ↑ #少女前线#图解#自律人形与战术人形的区别# 来自@少女前线 - 微博 ↑ #格里芬教学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拆解... 来自@少女前线 - 微博 ↑ 作为对比,强度较高的45号钢在交付状态(未热处理)时的布氏硬度≤229HB,引自 China 45 Steel Equiva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 Chemical Composition ↑ 6.0 6.1 6.2 6.3 6.4 6.5 6.6 《少女前线:云图计划》设定 ↑ 《少女前线2:追放》设定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少女前线2:追放》重归测试游戏内情报,包括主线剧情与加载TIP 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