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黄、苗弱、枯死现象集中爆发,小麦频频“黄苗、死苗”,究竟是咋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麦黄叶子是什么病 小麦苗黄、苗弱、枯死现象集中爆发,小麦频频“黄苗、死苗”,究竟是咋了?

小麦苗黄、苗弱、枯死现象集中爆发,小麦频频“黄苗、死苗”,究竟是咋了?

2024-07-15 1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浇冬水过晚,在浇封冻水时,地下已结冰,水不能渗下,在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田,时间过长会使小麦窒息而死亡。

3.施肥没跟上

小麦缺氮时会发黄。

由于播种过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再加上有些地方秸秆还田,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也需要氮素,可能会导致氮元素缺乏,就会导致小麦叶片发黄。

小麦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也会使小麦缺磷发黄。

田间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

4.病虫害引起小麦发黄

虫害:

如麦蚜、麦蜘蛛等会吸取叶片汁液而造成叶片发黄。(这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前后。)

地下金针虫危害也会造成小麦黄叶、死苗现象。

病害:

小麦发生叶枯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这些病害在发生初期都会表现黄叶。

5.除草剂药害

上茬作物的除草剂药害,比如上茬种的玉米,玉米除草剂莠去津的用量较大,也会引起的发黄现象。

不少农户反应,寒潮前喷施过节节麦除草剂的小麦冻害特别严重!原因是什么呢?

目前防治节节麦还没有比较好的特效药,相对而言甲基二磺隆对防治节节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施药的时候对使用技术要求严格,低温施药很容易造成药害,使用不当易造成小麦发黄。

再则甲基二磺隆的除草机理和一般除草剂不一样!

一般除草剂对小麦无效,只是杀死杂草。而甲基二磺隆要防除的对象主要是和小麦“亲缘”关系很近的杂草,作用机理与其它除草剂截然不同,

甲基二磺隆喷施到杂草和小麦上后,小麦和杂草都会中毒,只是小麦会在同时喷施的“安全剂”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化,最终解了毒。因此,对使用技术就要求非常严格。

温度低时不能使用甲基二磺隆!

甲基二磺隆使用的最佳温度是10~20度,选择清朗无风的天气最好。

6.天气(环境)原因

如果长时间阴雨天气,田地积水,土壤湿度太大,根系呼吸不畅,就可能会出现沤根死苗。

或者遭受低温、冻害也会使麦苗出现黄化、死苗现象等。

冻害的叶片一般扭曲,在叶片幼嫩叶尖或叶片中间位置发黄。

近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很多地区连日的阴雨,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

影响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小麦的品种、播期、播量、气候因素、苗情、墒情、整地播种质量等,均会影响小麦冻害的发生。

易受冻害麦田主要有:

①播种过早的旺长苗

②群体过大旺长苗

③氮肥过多的旺长苗

④整地粗放、架空的吊根苗

⑤播种过浅的露籽苗

⑥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

⑦冻害造成的弱苗

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

而冻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雨水充足,墒情好,播种量又大,小麦底肥氮肥过多,

与常年同期相比出苗齐,出苗快,整体出现旺长的情况,加上骤然低温降雪天气,小麦未能逐渐低温,抗逆能力相当弱,而是跨越式接受寒冷,

造成部分地块冬小麦出现叶片黄化、根系弱少、发黑腐烂、冻害干枯等现象,当然受冻情况各地略有差异,给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从实际小麦情况看,本次冻害造成绝大多数麦田小麦叶片不可逆转的损伤,给下步小麦恢复正常生长、盘根增蘖、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带来不小隐患。

但是这个时候再施药作用不大,更多是一种浪费,年后施药才是关键。

原因有:

1、实际情况是小麦叶片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比如防冻液,受灾前你喷施了,肯定有用,受冻后,尤其是不可逆转的损伤,叶片失去吸收功能,你再喷施就是一种心理安慰。

2、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无死根现象,加上小麦自身极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年后一定能很快长出新叶,恢复生长。

3、小麦苗期是决定小麦有效穗数的,此时追肥的方式也不是很合适,“氮肥后移”,在返青拔节期最佳,而追不追肥也要看播种量,分蘖数,若群体能达到40-45万以下必需追,有效穗数不足产量就上不去。

小麦田发生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年后补救,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到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浇水施拔节肥,施尿素10-15公斤/亩。

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补救施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3、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内消耗的养分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

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按照麦苗的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叶面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争取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麦当年产量。

农户播种较早麦田

播种晚3-5天,小麦叶面叶尖受冻仅1/5枯黄。

防治措施: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农民朋友提供的田间实地图片

一、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稀疏。

二、播种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等现象,导致黄弱苗。应受到根据时节、温度适量播种。

从读者提供的图片看,小麦播种有些过深。

三、播种过深引起麦苗发黄。由于播种过深,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

四、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农家肥、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施肥位置与种子太近,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五、土壤干旱引起的麦苗发黄。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未浇水的麦田。

六、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麦苗发黄。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应深耕一次,深度达25厘米。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

七、地下害虫也可以危害小麦造成黄叶,如金针虫、蛴螬等。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八、根腐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三种。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全蚀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

与周围的麦田相比,这麦苗确实长势较差。

九、药害引起的麦苗发黄。1.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2.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十、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缺磷、缺氮、缺锰、缺钾均会导致小麦发黄。

缺氮型发黄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缺磷型发黄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麦苗缺磷,每亩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补肥,每亩喷施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间隔7~10天,连喷2~3次。

缺钾型发黄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钾麦田,可在小麦苗期,每亩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公斤,也可每亩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亩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公斤,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出现这种情况,要找准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十一、土壤贫瘠、质量差引起的麦苗发黄 。土壤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差、播种时底肥不足,麦苗因长期缺肥而变黄。

十二、土壤板结引起的麦苗发黄。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使麦苗根系活力变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叶黄而小,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十三、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防治措施是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小麦纹枯病

这是现在导致小麦黄化最主要的原因,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这不是危言耸听。

拌种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现在已经发病,就不追究是不是拌种了,用什么药剂拌种的。

最重要的是睁大眼睛,认清纹枯病的症状,并喷药防治。咱们图文结合,尽量让每一位农户都能认识小麦纹枯病。

发病时期:冬小麦3叶期开始见病,各生育期均可侵染。

防治时期:发病初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返青期(3月中下旬-4月上旬),建议在发病初期重点预防和治疗。

危害症状:造成分蘖少、苗瘦弱,个别严重地块可出现死苗现象。

常见的有两种症状:

(1)出苗前受害造成烂芽。小麦播种偏深,土壤湿度大时,麦芽受纹枯病病菌侵染,导致芽鞘变褐色,继而烂芽枯死,个别病株即使能出土也会很快死亡。

(2)出苗后受害造成黄苗或死苗。小麦出苗后地下茎受害,出现褐色病斑,并向上发展。

先是基部第一叶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后遍及整个叶鞘,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也就是云纹状斑点。

叶鞘发病后,病叶叶尖先失绿发黄,以致全叶枯死,受害轻的麦苗可继续生长,受害重的麦苗枯死。

小麦纹枯病

防治方法

推荐药剂: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嘧菌酯·氟环唑、噻呋酰胺、井冈·嘧苷酸、咪鲜·戊唑醇等。

叶枯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用药配方一(最佳):恶霉灵(治病)+苯·丙(壮苗治病)+生根剂(养根)+芸苔素(防冻害)+磷酸二氢钾(壮苗);

用药配方二(省钱):烯唑醇(治病壮苗)+多·福(治病)+芸苔素(防冻害)+磷酸二氢钾(壮苗);

用药配方三(廉价):三唑酮(治病)+芸苔素(防冻害)+磷酸二氢钾(壮苗)。

小麦纹枯病;危害根系和茎秆,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而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每亩可用20%井岗霉素50克对水50公斤进行茎基喷雾防治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旱茬麦田发生较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危害症状:茎基腐、根腐、叶斑、茎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纹枯病

推荐药剂:甲基硫菌灵、甲霜·恶霉灵、啶氧·苯环唑、福美双、三唑酮、代森锰锌等。

也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发病情况,进行选择配药防治。

把握好用药时机,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药,药液借助雨水流到茎基部,一定对准麦苗基部喷药,发病重的田块,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播种原因

1.播种过深

大部分小麦播的都太深,小麦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如果超过了5厘米,形成“地中茎”,即使能出苗,也是赖苗,苗长势弱、黄。

农谚说:一寸浅,二寸深,三寸就会闷。说的是小麦的播种深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超过了5厘米,那么即使能出苗,也是赖苗,如果是旱天,能出苗,但出的苗,长势弱、黄、分蘖率偏少。

如果遇到涝天,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会出现大面积的死苗现象。今年的小麦死苗情况,应该与此有关。

小麦播种过深,导致病害加重,苗弱

这种苗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到病害侵染,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入冬后,很容易冻死。

补救措施:发病轻的田块,抓紧到农技部门买药喷洒。既要生根壮苗,又要杀菌。两者配合使用最好,此外及时追肥。

2.耕层浅

现在提倡秸秆还田,是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现在玉米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小麦根系出于悬空状态,土壤养分供给不足,就会出现黄化。

建议小麦种植户:以后种植时切碎后一定要镇压保墒,防止出现中空。对于已经耕种的小麦要及时补施氮肥,最好年前补施氮肥。

其他原因

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如果根部有被咬食的痕迹,那就是有地下害虫,如果用过杀虫剂拌种,或药肥同播,危害不会太大。

天气原因

今年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小麦播种后遇到连阴雨天气,光照时间少,土壤透气性很差,致使很多小麦发生了黄叶、烂根现象。

建议加强管理,喷施功能性叶面肥。

土壤原因

近年来, 有的地区土壤酸化严重,甚至有些区域pH低于4.0,对此,建议农户购买化肥要慎重选择,一定要选取优质高效的肥料,一旦出现酸化,建议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改良土壤。

文章来源:每天农资、经济作物邦、中国好农资、新农村大喇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