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归类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说结尾语段的作用 近十年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归类总结

近十年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归类总结

2024-07-11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2022·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哈里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小说和纪实文学)

4.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022·浙江卷和军校《逛》小说)

5.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2022·浙江卷和军校《逛》小说)

6.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门阵》小说)

7.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新课标Ⅰ卷 鲁迅《理水》小说)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019·新课标Ⅱ卷 莫泊桑《小步舞》小说)

9.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2018·全国Ⅱ卷 老舍《有声电影》 小说)

四、叙事艺术、构思特点类

1.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2020·新课标Ⅰ卷海明威《越野滑雪》小说)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2020·浙江卷帕乌斯托夫斯基《雪》小说)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文体特征2019·新课标Ⅰ卷鲁迅《理水》小说)

4.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新课标Ⅰ卷阿成《赵一曼女士》小说)

5.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7·课标Ⅱ卷 林徽因《窗子以外》散文)

五、情节、环境作用类

1.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2021·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小说)

2.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2020·新高考Ⅰ卷于坚《建水记》散文)

3.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2020·天津卷 梁衡《线条之美》散文)

4.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7·山东卷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小说)

5.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8·北京卷 苏童《水缸里的文学》散文)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7·新课标Ⅰ卷 赵长天《天嚣》小说)

7.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6·新课标Ⅱ卷迈尔尼《战争》小说)

8.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9·新课标Ⅱ卷 莫泊桑《小步舞》小说)

9.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2019·新课标Ⅲ卷何士光《到梨花屯去》小说)

六、词语、形象、细节作用类

1.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023·全国乙卷 沈从文《社戏》 小说)

2.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新课标Ⅰ卷李锐《锄》小说)

3.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023·全国甲卷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散文)

4.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2022·全国甲卷 王愿坚《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018·浙江卷叶文玲《汴京的星河》散文)

6.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物象作用(2021·浙江卷红柯《麦子》小说)

7.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6·新课标Ⅱ卷迈尔尼《战争》小说)

8.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16·新课标Ⅱ卷迈尔尼《战争》小说)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新课标Ⅲ卷贾平凹《玻璃)

10.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2019·新课标Ⅲ卷何士光《到梨花屯去》小说)

11.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2016·江苏卷沈从文《会明》小说)

七、关键句含义、寓意、语段作用类

1.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23·全国甲卷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散文)

2.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021·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门阵》小说)

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2021·浙江卷 红柯《麦子》小说)

4.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2020·浙江卷康斯坦丁《雪》小说)

5.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2016·江苏卷沈从文《会明》小说)

6.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散文)

7.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2018·浙江卷叶文玲《汴京的星河》散文)

8.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2017·课标Ⅱ卷林徽因《窗子以外》散文)

9.“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6·新课标Ⅰ卷《锄》小说)

10.(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语句理解(2015·新课标Ⅱ卷刘震云《塾师老汪》小说)

八、标题意蕴及作用

1.“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散文)

2.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2019·浙江卷萧红《呼兰河传(节选)》小说

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6·新课标Ⅱ卷迈尔尼《战争》小说)

4.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2021·全国甲卷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散文)

5.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2020·新课标Ⅲ卷蒋子龙《记忆里的光》散文)

6.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2021·浙江卷红柯《麦子》小说)

7.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019·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散文)

8.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18·北京卷苏童《水缸里的文学》散文)

9.“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2017·浙江卷巩高峰《一种美味》小说)10.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6·新课标Ⅰ卷李锐《锄》小说)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