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班幼儿园里有什么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

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

#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时在寻找幼儿园小班教案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到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希望能让您节省时间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小班教案与反思20篇简短

第1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到自选市场挑选菠菜,在活动室布置自选市场的货架,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

  2、教师用:电炒锅、铲子、盘子、筷子、鸡蛋、葱、姜、油、盐、糖、味精。

  3、幼儿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盘及牙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

  2、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或粉白色的)

  3、讨论菠菜的吃法。(油炒、凉拌、做汤、包饺子)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

  4、拣菠菜。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

  5、切菠菜。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6、鸡蛋炒菠菜。

  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幼儿数一数打了几个鸡蛋,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

  7、品尝与分享。

  教学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剪直线。

  2、在已有的粘贴基础上,幼儿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剪纸活动的快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彩色(红、黄、蓝)的纸若干。

  2、录音机、磁带、剪刀、浆糊、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赋予纸条生命,让纸条显本领。

  教师:(双手高举并甩动把纸条)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小纸条和家一起做 游戏,你们发现这些纸条像什么?

  幼儿:a、像筷子。b像面条。c像妈妈的头发。d像草。e像火腿肠。f像树。……

  (省略教师对 幼儿应答的评价,下面也如此。)

  教师:小纸条很调皮,它会动的。(教师甩动)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听到声音了。

  教师:这声音像什么?

  幼儿:a像下雨。b像唱歌。c像风来了。d像感冒了。……

  教师:小纸条还会爬,爬呀爬呀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

  幼儿:(一起惊叹)哇,教师头上好漂亮呀!

  教师:现在教师头上的小纸条像什么?

  幼儿:a像头发。b像头箍。c低频蝴蝶结。d像带子……

  (小纸条接着跳到下巴一,腰上, 幼儿思考 )

  二、由纸条提要求,让幼儿动手动脑。

  教师:这次,小纸条说:“我不爬了,我不跳了,我要变了。我想变成彩色的圆环。可是我不会变。我想请小朋友们我。”

  T:“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忙了,它们想变成很多漂亮的圆环手拉手,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助它们呢?”(可以撕,可以剪、然后粘起来)

  (这种变魔术的方式充满了神秘性,幼儿对魔术都有着极高的兴趣,我选用“纸条宝宝变魔术”这种形式,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胆想象纸条变成头发、裙子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三、剪刀娃娃变魔术

  1、出示剪刀,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示范剪直线条

  “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小手变把小手,剪刀洞里来睡觉,张开剪刀的嘴巴,闭拢剪刀的嘴巴。一张一合工作忙,咔嚓咔嚓 剪出直直的小线条 。(可请个别幼儿示范)剪的时候眼睛看者自己的手,不能东张西望哦!剪刀不能对着别人,不能剪衣服、头发)

  2、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一下。

  (以诗歌形式让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幼儿能够很快地接受,也锻炼了幼儿各器官间的协调能力。)小剪帝了,要休息了。请小朋友闭拢小剪刀的嘴巴,把它送到家里吧。

  3、示范粘圆环

  先将直线条剪好了再粘圆环(把直线条的一端抹上一点浆糊,再轻轻地粘到另一端固定。不要太使劲,粘好后要用抹布擦手),我知道你们都很能干一定会粘出很长很长的彩色圆环,对不对?(对)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1、剪直线条

  老师:“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工作起来,剪一剪,变一变,剪出直直的小线条的,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该累了。”

  2、粘圆环、套圆环

  鼓励幼儿剪很多直线条,套更长的彩色圆环,可以引导四个小组的小朋友一起比赛

  (对能力太弱的幼儿,可以允许他用撕的方式撕直线条;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及时表扬,激励他粘更多的圆环)

  (四)讲评幼儿作品

  思:

  1、幼儿对剪纸活动十分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个别幼儿将废纸到处乱丢,以后手工活动中要加强常规。

  2、对指导幼儿数圆环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整合效果欠佳。

第3篇

  小班谈话《神奇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3、让幼儿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活动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感到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多创设机会与条件,努力去挖掘、开发幼儿语言潜力。

第4篇

  中班语言活动《小鱼找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念儿歌

  2、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3、丰富幼儿词汇:孤孤单单

  4、让幼儿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水下背景图、三条不同颜色的小鱼卡片和小鱼头饰

  2、录影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操作小鱼卡片学念儿歌

  1、师:这是在哪里?谁会在水里游?来了几条小鱼?一条小鱼它会感觉怎样?(引出词语:孤孤单单)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一句: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水里游。理解词语:孤孤单单

  2、师:又来一条小鱼了,它来做什么?(充分让幼儿回答)这条小鱼原来是来跟前面那条小鱼碰头的(让孩子体验一下碰碰头)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二句:二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碰碰头

  3、师:第几条小鱼来了?它又来做什么呢?原来是来给前面两条小鱼做朋友的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三句:三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做朋友

  二、念儿歌做游戏

  1、教师做小鱼,根据儿歌的内容边念儿歌边找朋友

  2、请幼儿带上小鱼头饰做小鱼,边念儿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放《小鱼歌》请幼儿听音乐边朗诵儿歌做找朋友游戏

  四、请幼儿到户外玩找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游戏

  教学思:

  本次活动整个环节的游戏化氛围浓厚,做到了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孩子的主动参与很强,师幼语言交流的环节把握很到位,教师注重了启发式提问,充分给予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环境(如教师提问:第二条小鱼来做什么呢?把问题抛给幼儿后让孩子们热烈讨论后,才说明小鱼来的本意),教具色彩鲜艳使用上很动感,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们情绪愉快积极与教师互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出不够,小鱼找朋友中,两个变三个后孩子们没掌握好,多数孩子都找错了,没有理解到游戏玩法,这是老师示范游戏玩法是交代不够清晰造成的。还有在教学中忽视了孩子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如:提到“碰碰头”可以让孩子们想想还可以怎么样去交流?可以握握手、贴贴脸等等,再者在理解新词汇的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应该让幼儿充分体验一下什么事单,感受后再接受新词,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第5篇

  设计目的: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幼:它像……

  自评:活动一开始就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情趣,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殊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xx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思:丰富的视觉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第6篇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青蛙捉害虫》游戏的乐趣。

  2、能按节奏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有趣形象。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过程设计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农田场景、害虫、青蛙头饰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2、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和本领。

  活动过程:

  1、听歌曲初步感知游戏音乐,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小青蛙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懂得保护小青蛙,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有趣形象。

  3、引导幼儿听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有趣形象。

  师:小朋友学的可真像,请小朋友听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学习小青蛙捉害虫。

  4、师幼共同商讨定出游戏规则。

  音乐开始,表演小青蛙的听音乐有节奏的做青蛙跳的动作。表演害虫的做吃庄稼的动作。音乐完后,当老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青蛙就去捉害虫。害虫捉完,游戏结束。

  5、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音乐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6、互换角色,复进行游戏2-3次。

  师:请小朋友们互换头饰,听音乐表演游戏。

  思:

  >是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并结合>的指导思想设计的一个教学活动。在活动前,我让幼儿先认识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基本生活习性。在活动开始,由教师扮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随着欢快的音乐跳入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看,跟唱歌曲,边跳边唱,幼儿自由创编捉害虫的动作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使幼儿在做音乐游戏>时兴趣非常,始终充满了激情,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而使目标的达成也很好。但在活动中,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是最佳,缺乏一点激情,面部表情不是很丰富,和幼儿的眼神交流做的不够好。在做游戏之前,可将歌曲编成一个律动,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律动之后再去做>的音乐游戏。这样,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会更,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7篇

  一、设计目的:

  1、让幼儿认识球体。

  2、在生活中寻找球形的物品。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目标:

  让幼儿知道球体是什么样的,用双手去感知球体,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得出对球体的初步感知。

  三、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由于认知的关系,我们要求他们只要知道球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教学上我采用的是实验法,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立探讨和发现,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

  各种球形的物品(玩具球、玻璃珠、皮球、塑料洋娃娃、等等)

  五、教学方法:

  游戏法、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幼儿安静入座。引起幼儿关注。

  “今天老师要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

  “想!”

  1、出示礼物棒棒糖

  “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

  “棒棒糖!”

  2、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思考。

  “棒棒糖是什么形状的?”

  告诉幼儿引出感念“球体”

  (二)、摸一摸

  1、将先准备好的教学用品分发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自己动动手摆弄那些全是球体的物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去思考感知。

  2、老师提问:你们喜欢手里面的球体吗?它们有棱角会扎手吗?试试它们能不能在地板上滚动?我们身边哪些东西是球形的呢?

  3、幼儿总结,教师补充归纳。

  (三)、欣赏课件

  讲准备好的有关球体的课件播放给幼儿观看。

  (四)、活动延伸。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球形的存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让幼儿放学后寻找一下哪些是球形的,告诉老师!

  七、教学思

  教学过程中不少幼儿还是会把球形和圆弄混淆,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的认知,毕竟感念性的知识对于他谬于繁琐。让我欣喜的是幼儿还真在生活中给我找到了他们的球形,课后的第二天一个小朋友就拿着一颗桂圆告诉我“老师这是我找到的球!”。幼儿都有一颗探索发现的心,只要老师做好正确的引导你就会发现,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是熠熠发光!

第8篇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练习中“双脚自然行进跳”这一动作,在平时幼儿的练习中,我观察到他们对于动作本身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体验,可由于幼儿腿部力量较薄弱,动作控制意识不够主动,缺乏动作自我监控,常常出现:两脚不能同时起跳、落地;连续跳几下就会放弃或者动作僵硬不自然。对于小班下学期即将深入中班的幼儿来说,今天所练习的动作是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双脚连续行进跳,锻炼下肢弹跳力和动作协调性。

  2.尝试选择不同的道路,感受双脚同时向前行进跳的节奏,保持身体平衡。

  3.有初步的任务意识,坚持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废报纸若干、海绵垫8个、平衡木4个、圈4个、泡沫垫6个、障碍物3个、迷你玩2个、筐子4个,夹子若干个,袋鼠胸饰,音乐磁带(热身操、游戏背景儿歌、袋鼠妈妈歌曲+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创设情景,激发游戏的兴趣。

  2.热身活动:身体运动操(重点活动下肢)+好玩的纸球

  (二)基本活动

  1.幼儿自主尝试练习,感受夹物行进跳的要领。

  教师:袋鼠宝宝长了,一蹦一跳真能干。你会用腿夹着报纸球往前跳吗?要求:把纸球夹在两腿中间,小手松开,跳着前进,纸球掉了捡起来夹住再跳。

  幼儿尝试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夹物情况,鼓励幼儿试着夹在自己最方便的位置,胆行进跳。

  2.幼儿分享经验:夹物位置根据自己感受,只要不掉就行。

  3.请个别幼儿示范,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其起跳、落地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辅助动作(放松自然),感受整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4.幼儿再次练习,感受动作连贯性和节奏感。 要求:夹物跳到对面划线处(距离5米)。

  5.教师小结动作要领(把球夹在合适的位置,两手自然的摆动,两脚轻松有节奏的向前跳,脚下要轻轻的)。(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可安排再练习12遍)。

  6.游戏“能干的袋鼠宝宝”

  要求:

  1.玩法:分别爬过草地、走过小桥、拿一张报纸搓成纸球夹在两腿间跳过各种障碍后,站在线处将纸球向远处“狮子”(老虎)掷过去,从右边返回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其他路线玩游戏。(教师讲解每条路线玩法、请一位幼儿示范)。

  2.师生共同摆放游戏场地。

  3.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坚持完成任务。

  (三)放松活动

  1.师生共同收拾器械。

  2.韵律游戏“袋鼠妈妈”+下肢拉伸放松运动、离场。

  教学思

  器材选择:

  采用“夹物”跳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自觉不自觉中坚持练习双脚一致的跳。采用“报纸”:是在对各种材料试验中,发现球类材料过于圆滑膨胀、薄片类材料过于扁平光滑等等都不太适宜幼儿两腿轻松夹物,对幼儿弹跳有影响,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是动作变形。而报纸柔韧、可随意塑形、轻巧,不仅方便幼儿夹物,对“跳”不产生负重,而且环保、获取便捷,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环节设计意图:

  热身活动:很重要!对于整节活动来说,运动负荷较且多集中在下肢,能否充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热身活动是尤为重要的。在三分钟的热身活动中有1分50秒的热身操,对身体各部位做了基本活动的同时还加上了对脚踝、膝关节、弹跳等专门下肢活动。另安排了1分钟左右的小游戏“好玩的纸球”:既引出了“器械”,让孩子熟悉、喜欢“报纸球”,也是让孩子心理上有所调节,逐渐有了一定的兴奋度,提高对参与游戏的热情。

  自我尝试: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尝试环节,让幼儿通过自我尝试逐渐体会“夹物的方法”“起跳、落地要领”“身体协调和节奏感”。同时运用音乐的暗示作用,让幼儿体会行进跳中的节奏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散游戏:为了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设计了四条不同内容的练习道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情景进行练习,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很好的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练习的要求,使得教师可以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给与幼儿更为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收放玩具:充分相信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协作精神,让孩子参与到场地布置、收拾的活动,是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

  放松活动:三分钟的放松活动中有收拾场地、放松游戏、身体拉伸放松,让幼儿从激烈的练习游戏中逐渐的缓和的平静下来,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注意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带领幼儿重点就下肢进行拉伸和放松,防止幼儿肌体不适。

  整体活动思

  1、利用袋鼠的角色,引出“双脚向前行进跳”基本动作,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基本动作练习,活动流畅,自然。

  2、利用报纸的多变性,给小班幼儿带来了新奇感。让幼儿对体育活动充满了好奇,首先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纸球的软度,非常适合幼儿双脚夹住,助幼儿双脚同时抬起向前跳,纸球在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中的辅助作用非常凸显,运用的非常巧妙。

  4、整节教学活动,下肢练习的密度比较。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全身动作的发展,在分散游戏中设计了有趣的“小路”,分散了下肢的练习强度,综合了全身运动,具有科学性。

  5、在合着音乐练习行进跳时可以“袋鼠宝宝夹着纸球来跳舞”来激发孩子运动,这样比“要轻松的自然的跳”更易于幼儿理解接受。

第9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正方形纸内,胆尝试用绘画、粘贴的方法装饰有对称中心正方形手帕纹样,感受对称美。

  2、体验装饰画的乐趣。

  3、 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胆添画,能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准备实物“花伞、花瓶、碟子、糖纸、围巾、手帕等,正方形纸,画笔。

  活动过程:

  1、以参观展览会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2、参观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样物品,它为什么漂亮?

  3、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装饰图案的美丽手帕,感受手帕的图案、花纹、色彩及对称美。

  4、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中间画花,四角、四边也有,但小一些。再教幼儿学会找到中心点、对称点,知道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5、师示范装饰手帕。

  6、幼儿装饰,师巡回指导。

  7、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活动思:

  现在的幼儿已经很少用手帕了,对手帕的了解也很少,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就准备几块颜色、花纹比较漂亮的手帕请幼儿欣赏。在充分的观察后,教师又请幼儿欣赏了教师的范画。幼儿在立进行绘画的时候进行得比较顺利,只有少数几个年龄比较小的幼儿需要教师的助。

第10篇

  目标:

  1、培养幼儿胆撕画、粘画的手工技能。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会用它们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画好蝴蝶(没有涂色)的图画纸若干;

  2、各种色彩的蜡光纸,胶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我们看看它是谁呀?请全体幼儿观看课件《蝴蝶》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呀?

  (二)引导幼儿说出小蝴蝶的特征

  师:它长得什么样子呀?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它有头、身体、翅膀,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翅膀上边的花纹)

  师:请小朋友告诉我小蝴蝶的翅膀是什么颜色的?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蝴蝶穿上了花衣裳真美丽。

  师:现在,小朋友们看一看,咱们班谁穿了花衣裳呀?那她们的花衣裳颜色多不多?那花衣裳是怎样变成的呢?

  师小结:对了,衣服上很多种颜色拼在了一起,就变成了花衣裳。今天呀,有很多没有花衣服的小蝴蝶,它们想请咱们小班的小朋友助它们装饰花衣服,你们愿意吗?

  (三)教师讲解示范

  师:我用各种各样颜色的蜡光纸,撕成一块一块的。小朋友们一起来撕一撕。然后均匀的抹上胶水贴在蝴蝶的翅膀上。

  (出示装饰好的蝴蝶图片作范画)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小蝴蝶之间最爱互相助了。小朋友们在粘贴的时候,也可以互相忙装饰乌蝴蝶的花衣裳。

  师:小朋友们在装饰花衣服的时候,可要记住小蝴蝶特别爱讲卫生,我们小朋友也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把撕下的废纸放到纸篓里。

  幼儿装饰小蝴蝶的翅膀。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不同颜色的蜡光纸装饰小蝴蝶。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1、幼儿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3、教师讲评作品,鼓励个别幼儿的创造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六)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棒,助小蝴蝶们装饰了漂亮的花衣裳。现在,我们和小蝴蝶们一起到外边做游戏,好吗。

  学习小蝴蝶飞的样子,飞出室外。

  活动思:

  从整体上来看,这个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幼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活动中,幼儿通过用撕、粘的方法来装饰小蝴蝶的翅膀,提高了幼儿手部动作控制和协调能力。

  幼儿在合理撕画、粘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在小蝴蝶的翅膀上只粘了一种红颜色,他说:“小蝴蝶不喜欢花衣服,它只喜欢红颜色的衣服。”有的幼儿把小蝴蝶的翅膀上画了好多小圈圈,她说:“这是小蝴蝶翅膀上的泡泡”……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作品,部分幼儿都能胆地说出来,讲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乐曲、 图谱、 利用废就材料制作小矮人的劳动工具、 幼儿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题,(教师扮演白雪,幼儿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们出发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

  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

  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二、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

  (一)感知乐曲中的“重音”。

  1、听音乐找“重音”。

  白雪:“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干活了,知道我们一会儿拿着工具要干什么吗?”(幼儿看过白雪公主的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岩石里,我们要用很的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听听音乐中哪些声音特别象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重音”节奏

  (1)介绍重音:

  白雪:“你的小耳朵真灵,很快就听出了特别重的小矮人挖水晶‘咚咚咚’的声音。在乐曲中象这样特别重的声音叫‘重音’

  (2)请个别小朋友创造性来表现重音

  (3)集体表现

  白雪:“现在我们也来挖水晶,我们可要认真听,听到特别重的声音时就有节奏地挖水晶,可别挖错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二)感知乐曲中的延长音。

  1、听音乐找延长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把水晶运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延长音”节奏

  (1)介绍延长音:

  白雪:“象这样特别长的声音叫‘延长音’

  (2)创造表现:个别、两两合作表现

  (3)集体表现: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四、引导幼儿理解图谱。

  (一)教师一边指图一边读图,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有节奏地走路。

  白雪: “瞧,这张图谱中也藏着小矮人劳动时故事的。图谱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模仿。)

  二)根据乐曲结构合作认识图谱。

  白雪:还看到了什么记号,这是什么意思你来猜一猜?

  (三)引导幼儿读图谱。

  1、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乐曲旋律,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了......”

  2、教师指图,听音乐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一)教师读图谱,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二)拓展幼儿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动作、表情的表现力。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白雪:“其实小矮人挖水晶的方法有很多,劳动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1) 听哼唱旋律,请几位幼儿集体表演用扫把扫、用锤子锤、铲子铲、镐子挖等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

  2) 听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并加以提升。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2、引导幼儿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车动作。白雪:“小矮人很可爱、干活时很开心。不仅是挖水晶,就连走路和推车动作也是很搞笑的。比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手持劳动工具,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完整表现小矮人的劳动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六、劳动结束。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

  西我们回家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七、活动延伸:(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景。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奥尔夫音乐游戏的特点是创设游戏情景,通过声势训练感知、理解、表现音乐内容和特点,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本活动《快乐的小矮人》是原一班泽宏老师续表演游戏《白雪公主》之后生成的,与奥尔夫音乐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活动时所用的小矮人劳动工具是原幼儿和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孩子们很是喜欢,我觉得这个活动的动机和选题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于是在我班讲述了故事《白雪公主》,孩子们对其中小矮人可爱、滑稽的形象和性格特别感兴趣,便丰富了小矮人的歌曲律动进场。音乐游戏《快乐的小矮人》就是小矮人上山挖水晶时的劳动场景,孩子们应该会特别喜爱。同时音乐是奥尔夫音感训练曲之一,该曲主要是让孩子感知“重音”和“延长音”,该曲节奏感强,曲调欢快、幽默,其音乐结构特点非常符合小矮人挖水晶劳动时的场景特点。如:用“重音”表现小矮人挖水晶时发出的声音。用“延长音”表现小矮人推小车的声音。特别是每一乐段的“延长音”都比前一乐段多一个,巧妙的表现了小矮人水晶越挖越多需要的小车也越来越多或小矮人水晶越挖越多小车越来越重的情景,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

  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快乐学习是《纲要》中提出,并力提倡我们要做的。而技能的目标也贴近我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预教中中一班目标比较快地完成,但两个班的层次我没有考虑到,我班的小朋友听音的能力还比较弱,之前应该丰富孩子听的能力,我觉得在自己班上目标完成得还不够好,孩子注意到了游戏的快乐,忽视了听的能力,我想如果放到班开展这个活动,孩子们会表现得更出色。

第12篇

  活动目标:

  1.复习眼睛,鼻子,嘴巴的基本作用

  2.掌握眼睛,鼻子,嘴巴在脸上的具体位置

  3.掌握粘贴的基本技巧

  4.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6.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每人一张没有五官的画好的脸

  3,剪好的各种眼睛,鼻子,嘴

  活动设计:

  一.演示课件

  1.教师通过课件,为幼儿,鼻子,嘴在人脸上的具体位置演示眼睛

  2.复习眼睛,鼻子,嘴的基本作用

  二.教师利用画好的人物脸庞,为幼儿:如何为人物脸庞进行形象设计具体讲解

  1.演示粘贴技巧

  2.再次巩固眼睛,鼻子,嘴在人脸上的具体位置

  3.幼儿进行粘贴,教师指导

  三.幼儿作品展评

  四.引出课件

  主人公“丫丫”,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舞蹈,来庆祝自己成为一名“小小形象设计师”

  活动思:

  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难易程度非常适中,幼儿掌握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不错,究其原因,一是课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二是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有充足的材料可以选择;三是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使用胶棒进行粘贴的时候,动作不太熟练,有点笨拙,就是平时动手机会太少,以后要在动手方面多给幼儿设计点活动,以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设计的非常新颖

第13篇

  一、设计思路:

  幼儿形体教学活动是我园艺术特色课程的内容之一。正规的形体训练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又乏味的机械训练,幼儿年龄小,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差,怎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形体活动中去主动探索,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还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于是我设计了班形体活动《魔术师与小精灵》,让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以玩游戏的形式来接受形体训练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敢于胆尝试,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2、在活动中胆想象、创造,乐意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音乐教学具:每人一个小人(纽棒)、魔术棒一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初步进行想象、创编。

  1、老师枉魔术帽、手持魔术棒走进活动室。师:家好!我是魔术师,今天为家带来一段音乐,一起来听听!

  2、幼儿听音乐后请几位小朋友讲一讲。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3、这段音乐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魔术师,本领非常,他可得意了。他有一个魔盒,里面有许多小精灵。一天,魔术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魔盒中逃出来,尽情的听音乐跳舞。魔术师醒来后生气极了,瞪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舞蹈雕塑! “变”!魔术师挥动他的魔术棒,小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

  4、幼儿第二次感受音乐。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听听它可以分几段?(同时,师根据音乐变化画出图谱,助幼儿理解音乐。)提问:

  1)这首曲子有几段?(3段)

  2)第一段音乐讲了谁?他会干什么?这时候小精灵在哪里?会怎么做?

  3)第二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谁上场了?你们也来高兴地跳跳舞!(全体幼儿听音乐跳舞)。

  4)这时候魔术师醒来了,他说了什么?小精灵会变出哪些造型动作呢?

  (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老师从形体的角度来对幼儿的动作进行简单评价,提醒幼儿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变换动作以外,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可以动起来。)

  (二)、引导幼儿根据要求胆想象、尝试创编优美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游戏,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开始前摆出一个动作,直至音乐结束。

  2、利用扭棒小人助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随魔术棒变换多个造型动作。

  1)师:我越玩越开心,我的魔术棒也兴奋极了,不停的跳动。变!变!变!刚才家只变了一个动作,现在该怎么办?

  2)我今天还带了许多变形高手,今天你们可以和他一起做个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给小人摆个造型,固定好后家一起学学它们的动作。把设计的动作编入游戏。

  3)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巡回辅导。引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设计,如:腰、臀、胯、头等等。

  4)分组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从身体姿态、造型不同高度、动作连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5)随第三段音乐,跟这魔法棒的变化来变出不同的动作。

  6)我们最后再玩一次游戏,相信我们会有出色表现。和你们在一起游戏真开心,我都快忘记时间了,我今天还要参加一个音乐会呢!你们想去吗?快!我们一起去吧!

  活动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那种感觉,不可以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鼓励、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可以悄悄的给予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第14篇

  小班数学礁:认识图形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小兔子,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白兔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其次,铺路的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模仿各种动物跳参加宴会,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的形状、不同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

  活动过程:一、以情境表演形式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提问

  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圆形有没有角?

  三、游戏铺路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把坑填平)

  2. 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第15篇

  小班数学《五彩石头路》

  活动领域:

  游戏化的教育活动,正确排序。活动前评析最近发现许多幼儿对排序不太了解,通过这堂课能有所进步。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思: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第16篇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其初步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水和蒸汽互变的现象。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动画《小水滴旅行记》、烧杯、酒精灯、架子、火机、胶膜等小实验材料、字卡卡若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观看小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1、观看小实验:液体变气体(观察法、联想法),

  师:“我用透明的玻璃杯里放一块冰,用酒精灯加热。你蜜察到什么?”

  “然后找一块干净胶膜放到杯口过一会儿,看看胶膜上会有什么?”

  “原来干净透明的玻璃上面,积满了小水珠。”

  “哎!奇怪?为什么水会从杯子里跑到胶膜上呢?”

  “让我们听听以下的故事,它会告诉你们答案!”

  二、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播放录音故事)

  1、提要求:“我们边听故事边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有谁?3、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故事后,提问:

  (1)“这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水滴从哪里来?小水滴到哪里去了?”

  三、出示图片《小水滴旅行记》,深入理解故事。

  1、第一幅图片:

  “故事里有谁?”

  “小水滴怎样去旅行呢?

  “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谁可以助小水滴飞上天?”

  2、第二幅图片:

  “太阳公公是怎样助小水滴的?”

  “小水滴变成什么了?”

  “小水滴变成水蒸汽,又到哪儿旅行了? ”

  3、第三幅图片:

  “水蒸汽飞呀飞呀,变冷以后,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这时候它们变成什了?”

  4、第四幅图片:

  “这次它变成什么?为什么会变成小雪花?”

  “小水滴想家了,你们说说谁助小水滴回家呢?”

  5、第五幅图片:

  “小水滴回到海妈妈的身边,高兴的想妈妈讲起了旅游见闻。”

  四、完整欣赏动画《小水滴旅行记》(看电脑课件)

  师生共同总结:

  “小水滴在旅行的过程中变成水蒸汽,又从水蒸汽变成白云,白云变成小雨、雪花,最后变成小水滴回到海。”

  五、幼儿共同看着图片来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六、出示字卡,教幼儿认读“小水滴、水蒸汽、白云、雨点、雪花”等字。

  1、前后衔接: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水会从杯子跑到胶膜上了吗?谁能告诉我?”

  “这是因为当水烧开了,水就变成了蒸汽,蒸汽很轻,往上升,遇冷又变成了小水滴。”

  2、出示图片,总结水的水的三态:

  “小水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变成水或冰、雪。

  七、用绘画形式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并讲述。

  “小水滴去旅游经过许多地方,你能把它去过的地方记录下来?请小朋友坐回位置会出来”

  1、幼儿在纸上绘画记录小水滴旅行的经过。

  思:

  《小水滴旅行记》是一个科学活动,孩子们对水又特别感兴趣,我们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的。处于探索期的幼儿,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道理。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我从网上找了一些这个活动的PPT和动画课件,还制作了小水滴的图片。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小水滴的形象,通过小水滴的可爱形象来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接着,我给出一个问题:“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怎么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好多的办法,有的说它们可以插上一对翅膀,有的说可以把它们可以装在一个透明的袋子里,还有的说可以让小鸟来助它们,有经验的孩子也竟然说出了可以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些答案我也没有马上予以肯定和否定,给孩子们一个尽情想象的空间后,我开始给孩子们边看课件边讲述故事,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分段讲述,不断提问的层层递进,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听科学故事的积极性,最后从故事中得出科学结论。

第17篇

  小班语言活动《吹泡泡》礁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3)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 活动准备

  (一)物质材料准备:背景一幅、记录表一份、泡泡液若干瓶。

  (二)课件儿歌《吹泡泡》

  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难点: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孩子兴趣。

  1、师(神秘口吻)老师今天给家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儿猜不出来时,老师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师第一次吹,提问,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师第二次吹,提问,我们的泡泡还有颜色呢?请小朋友看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

  4、老师第三次吹,提问,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们捉住了吗?泡泡哪里去了?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老师边说边表演。

  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红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个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它,五颜六色真漂亮。泡泡飞呀飞,呀,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不见了)老师总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二)读儿歌,目的是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了解。

  1、看课件,老师朗读儿歌(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2、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三)仿编儿歌,

  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创编,幼儿创编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儿歌完整的说一遍,说三到四个之后,幼儿只做创编,不用全部朗读儿歌。

  (四)音乐游戏

  幼儿和老师边唱边表演,在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延伸: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吹泡泡吧。

  活动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三个目标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轻松完成。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泡泡、说泡泡、捉泡泡的游戏运用身体语言愉悦地掌握了儿歌内容。第二环节在进行儿歌仿编时通过老师开放式的情境设置和开放式的提问,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活跃,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胆的说出来,符合纲要精神,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环节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的过程中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在丰富孩子的词汇量上欠缺,还有就是老师在音乐游戏前对孩子许诺到过道去吹泡泡但没有兑现。

第18篇

  设计意图:

  现在多数幼儿是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和老师的过多呵护,致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时也造成了幼儿的心理惰性,学习上也有畏难情绪以及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比如:系鞋带、挽袖子、倒水等等之类的事情,有的幼儿还在依赖父母或老师。为此。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小燕子学飞翔”,来教育幼儿要克服惰性,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念,增强幼儿自信心。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会立,教育幼儿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敢面队困难,克服困难。

  2 让幼儿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念,增强幼儿自信心。

  3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飞翔”、“学”。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挂图“小燕子学飞翔”,鸟类图片(小燕子等),字卡“飞翔”。

  2 录音机及“小燕子”,磁带。

  3 平衡木两条,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课题导入

  1 观看鸟类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生存必备的共同的本领是“飞翔”(出示字卡“飞翔”并张贴于黑板)。

  2 猜谜

  身穿黑缎袍,

  尾巴象剪刀,

  冬天向南去,

  冬天回来早。

  让幼儿取下图片“小燕子”,老师说明今天要讲“小燕子学飞翔”的故事。(张贴图片“小燕子”)。

  3 语言导入。小燕子飞翔的本领是“学”来的。(板书“学”)。

  二 讲述故事

  1 引导幼儿观看“小燕子学飞翔”的挂图,说一说小燕子是怎么学飞翔的。

  2 听老师完整讲述“小燕子学飞翔”的故事。

  3 提问:

  a 小燕子一出生不会飞,都是妈妈喂食,慢慢地,小燕子一天天长了,妈妈对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回答的?

  b 小燕子第一次试飞,它飞起来了吗?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c 妈妈是怎么鼓励和助它的?

  d 又有谁助它学飞翔了?

  e 小燕子最后学会飞了吗?

  4 分享小燕子学会飞翔的快乐,体验飞的感觉。

  (音乐起)师幼表演“小燕子”。

  三 回忆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及取得成功的经历。

  四 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游戏“运沙包过桥”。

  规则要求:

  (1)按次序立过桥。

  (2)动作要规范到位(头正、腰身直、两臂体侧展开)。

  (3)头顶沙包或手托沙包前进。

  小结

  刚才小朋友“运沙包过桥”的表现得非常棒,每个小朋友在走的过程中都克服了一定的困难,顺利地走了过来。在这里表扬全班小朋友。

  老师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要象今天这样,胆尝试,努力克服困难,应该自信的说“我一定能行”。把“我不敢”,“我不会 ”之类的话,改为“我再试一次”,“我能行”。

  老师:“小朋友,有没有信心?”

  幼儿:“有”

  师幼:“遇到困难,我不怕,我能行,我最棒。”

  活动思:

  “小燕子学飞翔”是一个综合主题活动。活动中,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开始,让幼儿观图、识字、猜谜,并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先是让幼儿读图,然后我再讲述,助、指导幼儿理解图意。表演歌曲《小燕子》,让幼儿轻松一下。之后,我又让幼儿回忆讲述了自己经过努力成功的往事,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幼儿知道自己也很棒。最后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感受自己成功后的喜悦,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来结束课。整个活动,始终不脱离幼儿的积极参与,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第19篇

  设计思路: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让幼儿的学习游戏化、生活化,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 游戏: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 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例如:骑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五、 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

  活动思:

  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第20篇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种类及用途,会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鞋子的特征,并认读相关的汉字。

  2.能将鞋子进行分类摆放。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分类带来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7.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有关的鞋子

  2.鞋柜五个、标记五个、有关“鞋”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鞋城,好吗? ( 师带幼儿骑车出发)

  师:鞋城到了,这儿就是“乐乐鞋城”,等会儿到了里面,你们要用眼睛仔细看,看看都有什么鞋子。

  ( 幼儿边走边认识鞋柜)

  师:这些鞋子漂亮吗?那请你们每人挑选一双自己最喜欢的鞋子,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幼儿自由选鞋)

  ( 评析:幼儿俩俩结伴自由参观,边走边看看、认认各种鞋柜,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鞋子,显得轻松而愉快,充分体现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较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观察鞋子,讲述鞋子的特点。

  1.个别幼儿讲述

  师: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那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认读“鞋”字)

  师:现在每人都有一双鞋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自己的鞋子?

  (请几位幼儿讲述)

  2.幼儿自由讲述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讲得不错,那你们想讲讲吗?

  (幼儿自由讲述)

  (评析:此环节中,通过个别介绍和相互交流,幼儿对鞋子的种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小朋友们发言积极,交流热烈,在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分析讨论,说说鞋子的用处

  1.提问:谁知道你今天穿的什么鞋子吗?

  游戏:请穿运动鞋的幼儿跺5次脚;请穿皮鞋的幼儿跳一跳;请穿布鞋的幼儿踏步走。

  2.提问:今天怎么没有人穿拖鞋、凉鞋的?

  3.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穿鞋子呢?

  (评析: 适当的游戏既活跃了略显沉闷的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幼儿对鞋子的了解,而老师一连串的提问也助孩子掌握了鞋子的用途。)

  四、游戏“运鞋子”

  要求幼儿将仓库的鞋子送入相应的鞋柜中。

  (评析:此环节的分类游戏是对鞋子特征的进一步巩固,幼儿分类速度之快,以及他们对汉字的认识,都超出老师的预想。)

  五、结束活动

  1.检查鞋柜情况。

  2.师:小朋友,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鞋子,回去把它记下来带给老师,好吗?

  活动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认知特点,一改以往枯燥无味的说教,将情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融语言、社会、科学为一体,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师幼互动式环境。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孩子们能胆地玩、勇敢地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玩乐中掌握了有关鞋子的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而不足之处在于认读汉字时,有些太匆忙,层次不太清晰。今后在各科中如何组织幼儿对汉字的认读,仍需我们胆尝试、研究。

第21篇

  活动背景:

  让宝宝在熟悉的玩具中学习爱护玩具、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的技能。引导宝宝从熟悉的玩具中发现问题,逐步培宝宝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电动玩具生动有趣、方便易玩,深受宝宝们的喜爱。设计这一集体活动,引导宝宝知道玩具一起玩,是对托班幼儿其社会性行为初步萌芽。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懂得玩具要家一起玩。

  2、了解电动玩具的特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每个宝宝从家里带一个电动玩具来园。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引导宝宝观察对比电动玩具。

  老师出示两只小狗玩具,一只是电动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请宝宝们来玩玩具小狗 教师引导幼儿让玩具小狗动起来,并让幼儿说一说两只玩具小狗有什么不同?

  2、幼儿自由探索活动,自由探索各种电动玩具的玩法。

  (1)让宝宝们自由玩自己带的电动玩具:小汽车、小火车、小鸡、小鸭等,互相说说自己的玩具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宝宝向全班宝宝们演示电动玩具的玩法,并说说自己的电动玩具是什么名字的。

  (3)启发引导:A没有电池,电动玩具能动吗?B开关没打开,电动玩具还能动吗?

  小结:这些玩具必须装上电池、打开开关才能动起来,所以他们叫电动玩具。

  (4)老师与宝宝们一起找一找各个电动玩具的开关,并说说应该怎么玩?

  (5)分享好玩的玩具:让宝宝们互相交换玩具玩,懂得家一起玩。

  3、宝宝们欣赏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品德培养:宝宝爱玩具。

  活动思:

  幼儿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活动中我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玩具厂,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第2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养成刷牙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刷牙的时机。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白牙与黑牙的图卡;

  2、刷牙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老师拿出制作好的白牙图卡和黑牙图卡,当白牙和黑牙配合讲述《白牙与黑牙》的故事。

  1、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白牙还是黑牙?”

  幼儿可以举手自由发言。

  2、老师问:宝贝儿,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啊?你会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啊?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好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吧!听听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讲述故事)

  二、老师分别询问幼儿:“你为什么喜欢白牙(黑牙)呢?”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老师说明:小朋友都比较喜欢白牙,是不是?那我们的牙齿呢?是不是也和白牙一样洁白漂亮呢?

  2、老师问:“看看你们好朋友的牙齿是白白的,还是黑黑的?”牙齿黑了会怎么样呀?”(老师简单说明牙齿变黑的原因)

  三、给幼儿讲解怎样保护牙齿,让牙齿变得洁白漂亮。

  1、老师讲述要爱护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不要吃太多甜食、帖,每次吃完饭后要记得漱口,别让它生病了,引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刷牙。

  2、老师问:你们平时有没有刷牙呀?那是什么时候刷的呀?你是怎么刷的?(幼儿举手回答)

  3、老师讲述:牙齿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用它来嚼碎食物,这样食物才好消化。如果没有牙齿,就不能嚼碎食物了,而且说话、唱歌的时候,嘴巴会漏风,唱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如果笑起来,没有牙齿,那就不好看咯。那你们知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呢?

  4、老师今天还请来了牙医姐姐,让她来告诉我们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吧!

  四、有请牙医姐姐出场,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教正确刷牙方法中)

  1、小朋友,刚刚牙医姐姐教了我们怎么正确刷牙。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刷牙吧!

  2、老师示范刷牙的动作(一颗一颗慢慢认真的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3、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清洁清洁我们的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变的白白的,更健康,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让幼儿和师一起随音乐《刷牙歌》动起来!(快思 )体会刷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师:“孩子们,看看你们好朋友的牙齿刷干净了吗?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比较生动,自由的活动氛围(自主发言、幼儿之间共同探讨)。小班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副形象生动的牙齿(白牙与黑牙)让他们认识牙齿,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运用“小魔棒变镜子”的游戏,让幼儿共同观察牙齿,了解牙齿,激发了他们积极想要探索的欲望,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了刷牙的重要性,最后我以一首刷牙歌结束了活动,让幼儿感受刷牙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仅快乐的接受知识,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新的体验与成功。

第23篇

  活动目标:

  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建议: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活动思:

  幼儿上了幼儿园一学期多了,没有学会过怎么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觉起床的时候,都需要坐在床上等着老师一一给他们穿衣服。因此,这个活动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幼儿认识开衫和套衫,能够将套衫和开衫区别开来,根据区别来初步学习如何穿套衫和开衫。进而培养幼儿的立性、自理能力。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都很奇怪,为什么吴老师老师今天手里拿着两件衣服。接下来,我请幼儿来找找两件衣服的区别,慢慢的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衣服是否开襟上,一起认识了开衫和套衫,又认清楚了衣服的正面和面。接下来,我一边示范如何穿套衫,一边朗诵儿歌。示范一遍以后,我请每一个幼儿手里拿一件套衫,一起来试一试,在做的过程中,我适当的放慢了我念儿歌和示范的速度,让幼儿可以看得清楚老师的示范。由于儿歌非常简单,所以幼儿一下子就学会的儿歌,几遍以后就能跟着老师一起念了,而且能够跟着儿歌一起来穿脱衣服,但是个别幼儿接受能力还是有些弱,需要老师的助。而在学穿开衫的时候,幼儿对于“盖顶子”这个动作充满了好奇,纷纷效仿。

  但是幼儿只顾自己尝试,没听清老师所讲的要领,所以做的动作不到位。这个环节我觉得也许请一部分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来示范,老师再适时进行指导,再请每一个幼儿来试试,可能效果会更加的好。经过这个活动之后,当天下午起床,我就请每一个幼儿自己穿衣服,有部分的幼儿都能够自己穿衣服,还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需要老师的助或者整理。

第24篇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和涂色活动,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培养动手能力、比较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不同实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样两类物体进行比较。

  问:你觉得哪把尺长,哪把尺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2、师:老师手里的两条绸带哪一条绸带长,哪一条绸带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分别比较两把尺和两条绸带的长短,说说哪把尺长,哪把尺短;哪条绸带长,哪条绸带短。

  3、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师:我这里有3支蜡笔,哪一只蜡笔最长,哪一只蜡笔最短?

  谁能来给蜡笔排排队,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师:我还请来了管子,我们也来给他们比比谁最长,谁最短?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谁最长,谁最短了,谁能来它们按照顺序排排队?

  环节三:涂一涂

  1、师:我的纸上还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来助他们比出长短。

  师:我们把长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绸带涂上蓝色。

  师:把最长的蜡笔和管子涂上黄色,把最短的蜡笔和管子涂上蓝色,剩下的就涂上。

  2、请幼儿在练习纸上按要求涂颜色。

  【活动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区分物体的长短。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最后环节的操作完成度也还不错。活动中我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来让幼儿进行长短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长短的比较应该放在水平平面上,不应该竖着放,这样更适合比高矮。在出示绸带进行比长短的时候,由于操作纸上一条绸带是弯曲的,我选择了同样长短的绸带进行比较,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应该选用长短不同的绸带,然后将长的绸带进行弯曲变长和短的绸带一样长,这样孩子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活动,我缺少了让幼儿操作的环节,这样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戏性,操作也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应该加入活动中。在选择比较的物体时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这样孩子们在讲述时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动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掌握比较的方法来掌握物体的长和短。本次活动,多是教师在前面说教,而幼儿不是很主动的学。并且在活动中,教师对于比较的方法讲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叠和长短排等)虽然在活动设计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没有。在活动中,幼儿讲述的较少,教师讲的太多。这些作为新教师需要注意到的。

  亮点:

  1、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能层层递进。

  2、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

  不足:

  1、目标制定时,教师应考虑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这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让幼儿区分长短,应该让幼儿看卡,比较物体的长短。

  2、对于数学活动,教师对于语句的概括一定要规范,正确引导幼儿。

  3、材料的准备要考虑周全,如像比较长短,就要选择不同的颜色,使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启发下也能掌握。

  建议:

  1、在第二个环节因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使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

  2、操作纸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机的进行调整。

第25篇

  这篇礁主要适用于小班数学主题活动,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让幼儿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快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应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2.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助他们梳理总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