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乔英子自杀:亲子冲突中,宋倩赢了“战争”输了女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欢喜英子跳海片段 《小欢喜》乔英子自杀:亲子冲突中,宋倩赢了“战争”输了女儿

《小欢喜》乔英子自杀:亲子冲突中,宋倩赢了“战争”输了女儿

2024-07-16 0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乔英子”与宋倩之间的“权力之战”

亲子冲突一般分为三种:情绪冲突、言语冲突以及身体冲突。一般的家庭发生最多的是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身体冲突发生较少。研究表明,亲子冲突通常是母亲主导冲突,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较少。

《小欢喜》中,三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亲子冲突:

当方一凡考试成绩提高50分,一家人欢天喜地去商场吃饭庆祝时,童文洁突然接到老师来电,说“方一凡成绩虽然提高了,区排名并没有进步”,童文洁连饭都没吃,直接拉方一凡去培训班补课时,方一凡当众指着妈妈说:“童文洁,你眼里只有大学,这大学我不考了!”这是亲子关系中,当妈妈的诉求与孩子的诉求发生冲突时,两人发生的言语冲突。

因为法拉利车的事情,季胜利让季杨杨写道歉信,并逼着他当着校长和四位老师的面读出来时,季杨杨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季胜利:“我影响了季区长的升官发财之路,我影响了季区长的仕途…….”季胜利血压升高,一个巴掌打过去。季杨杨的法拉利动图影响了季胜利的仕途,而季杨杨早就不满季胜利在自己成长路上的缺失,二者的诉求冲突直接导致了身体上的冲突。

而在乔英子与宋倩的相处中,宋倩的“权力”更是直接压迫到了乔英子:给乔英子做学习规划表,监视乔英子学习,没收乔英子的乐高,不让乔英子去参加天文讲座;她甚至把女儿当做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不让孩子见自己的父亲,把前夫的女朋友当做是自己与女儿的“第三者”,不允许孩子离开北京上学......长期处于压抑之中的乔英子,甚至不敢表露自己的任何情绪,当丁一跳楼事件发生后,她像丁一一样感受到了生而无望,只想逃离:既然我反抗不了你,那我就不如逃离;如果连逃离都做不到,那就不如一死了之。

在这场亲子之间的“权力之战”中,成长后的乔英子无力确保自己的诉求,她只能用伤害自己来实现最后的奋力一搏。

3、家长赢得“权力之战”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有一项针对北京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前段时间发生的北大学子吴谢宇残忍杀害母亲的案例,更是让人对亲子冲突感到丝丝凉意。

拳拳父母心,戚戚儿女意。家庭,本来应该是温暖的港湾,为什么它竟然如此多矛盾、冲突和痛苦?

亲子冲突,与家庭管教环境有关。

如果子女处在愉快、欢乐、有秩序的管教环境,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亲子分歧较少;如果家庭发生羞辱、吼叫、殴打等话语事件,子女出现言行偏差的可能性会更大。

研究表明,专制型的父母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过分干涉子女的自由并对子女使用惩罚等高控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较高。

在亲子冲突中,专制型、强权型父母赢得了“权力之战”的胜利,却输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输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是得不偿失。

4、如何正确解决亲子冲突?

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后,青少年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回避,尽量克制自己,避免与父母产生更多的冲突。《小欢喜》中,无论是乔英子的假装满意,还是季杨杨的冷漠回应,其实都是一种回避。回避的方式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亲子冲突的激化,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JaneNelsen)在《正面管教》提出:父母在面对亲子冲突时,应该摒弃那些惩罚、责备、羞辱、体罚,而“看见”子女背后的精神需求,用“好、好的、很好、可以、不错”等回应方式,采取积极鼓励性回应,来实现亲子冲突软着陆。

首先,摒弃“孩子是我的”观念,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来对待。这是解决亲子冲突的认知前提。虽然孩子是父母生的,但孩子是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拥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选择,家长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一点。

其次,平等地与孩子进行协商对话,不要把主观意愿强加孩子身上。在我们的文化里,“父母命不可违”,但父母切不可倚老卖老,把个人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做选择。要尊重孩子的愿望,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不要浇灭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再次,坦然接纳孩子的错误,该走的弯路让孩子自己去走。在与孩子协商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议,并与孩子进行沟通。很多时候,父母的建议通常是正确的,但孩子也许不能理解,并仍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此时,父母要学会放手,勇敢地让孩子去走属于他自己的路。正像《小欢喜》里方圆说的:“他们该走的弯路,一个也少不了”。

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导游,而不是伴侣,更不是操纵者。为人父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作为导游,我们可以给他指引方向,告诉他前面的风景是怎样的,但孩子到底要选择哪条路,想要看怎样的风景,会经过哪些挫折,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孩子们自己。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欢就关注我吧!

参考资料:

1、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3期

2、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