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面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巷里的照片 小巷里的面馆

小巷里的面馆

#小巷里的面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苗惊昊

在我居住的小区旁有一条小巷,巷子走到底是家小面馆,老板是个老头儿。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缥缈烟雾,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人世沧桑。

小面馆没有招牌。清晨,小巷里的人们尚未起身时,小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人们似被香味唤醒,走进小店,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一上午的能量。这时,我才想到,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头儿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头儿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们急着离开时,总会听见老头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那赶时赶刻的上班族,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满意的目光走出去,迎来忙碌的一天。有了这位老爷子,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头儿可不会谦虚,总是热情地招呼对方,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道:“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头儿摆了摆手,带着一脸憨憨的笑容说:“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老头儿的儿子也是厨师。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上一句“老爷子下的面”,或是“小伙子下的面”。至于我,偏爱老头儿下的面。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

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头儿下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唯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爷子身上的烟火气,也许就留在面条里了。

终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街面。临走时,老头儿让儿子给大家都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两根香菜和几滴香油。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展开全文

(刊于2020年8月13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

缓慢地活着 | 薛舒

送别周退密先生 | 陈鹏举

书馨的“青春” | 张广智

梅龙镇酒家是红色的

那年夏天 | 唐吉慧

因为这里是和平饭店

一碗拉出花的面 | 施全根

“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卞毓方

在徐汇区少年宫学画的日子 | 汤沐黎

39年前我采访了沈醉父女,率先在报纸上披露沈醉“起义将领”身份

曾有一部小说连载轰动上海滩,读者每天翘首以待,一心想看“张小兰”

不做乐队的皇帝,只做音乐的仆人丨陈燮阳

贾雨村的惊世宏论 | 周岭

人生难得一诤友 | 陈歆耕

爱喝龙井吃鲥鱼和家乡米线,陈望道在国福路51号里的时光 | 沈轶伦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这是“朝花时文”第2388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 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