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定窑孩儿枕珍品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孩儿服装品牌 黄釉定窑孩儿枕珍品赏析

黄釉定窑孩儿枕珍品赏析

2024-07-14 1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件瓷枕是定窑的精品。定窑在“汝、官、哥、钧、定”这个现在常说的五大名窑排序中排在了最后头,但历史上它可是排先的,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载:“柴窑之外,定、汝、官、哥,皆宋器也。”柴窑还没有定论。定窑晚唐的时候就有了,比汝窑起码早二百年,汝窑是北宋末期才诞生的。乾隆三十八年所作,名为《咏定窑睡孩儿枕》

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

锦绷围处妥,绣榻卧还牢。

彼此同一梦,蝶庄且自豪。

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籤劳。

乾隆癸巳春闰御题

这诗的第一句“曲肱代枕高”,皇上就开始用典了。《论语》名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每天只要吃点儿粗粮,喝点儿水,把手臂当枕头枕着休息,乐趣就在其中了。如果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于我就像浮云一样。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不在乎生活的清苦,但求无愧于心,只要有自然的快乐,就能够生活得很惬意满足了。其实不只是古人,咱现在也经常“曲肱而枕之”。比如你在火车站候车,或在公园的长椅上躺着,直接枕着胳膊就睡着了。当然,这事儿有点不雅,也不文明。但说明“曲肱”这事儿,好用,每个人随身都带一枕头。这诗中还有一句,叫“彼此同一梦”。这有意思,就是说我跟孩儿枕上的这个小孩儿一起做梦。什么梦呢?中国梦啊!

还有一句“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籤劳。”这句诗用的是“司马光圆木警枕”的典故。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睡得太沉,就截了一块圆木做枕头,两头坠以小铃铛。枕着这圆木睡着了,如果你翻身,它一滚动,这小铃铛“当啷”就响了,自个儿也就惊醒了。这就告诫自己要珍惜时光,不要昏睡。我们现在的人很多都喜欢赖床,很难理解古代先贤的这种时间观。

我们今儿说的这枕头,它不是木头做的,是个瓷的,很硬。瓷枕是空心的,十有一二要是晃动它,它里头会发出声响,因为制作它时无意,也可能有意放进去一块儿半块儿的泥,烧制以后,泥块变硬,晃它就出声了。乾隆把这个偶然的现象,当成刻意为之,认为它是警枕,所以说它是“警眠常送响。”

这首诗写完以后,乾隆皇上挑了一件最好的孩儿枕,命人把这诗直接刻这枕头底下了。刚才说到,这一年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所以这首诗已经在这枕头上待了246年了。这件刻有御题诗的枕头,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是两件有文字的孩儿枕中的件。另一件上有啥字呢?另一件的字不是刻上去的,是用墨书写上去的,文字写得不算太规整,内容应该是“二百四十九号土定瓷娃娃一件”,这就是后来的一编号。其实台北故宫对于这类文物的定名和大陆还是有些区别的,台北定的是“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大陆的定名是“孩儿枕”,我觉得大陆的定名更准确一些。因为婴儿只会爬,还不能走。但是这小孩儿看着都有五六岁了,所以就不能叫婴儿了。

瓷枕的历史啊,能上溯至1400多年前的隋

朝。开始时,确实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居多。唐代的瓷枕个头儿都很小,俗称“脉枕”。观复博物馆里就有好几个唐代脉枕,比如绿釉的、黄釉的、绞胎的,很多品种都有,你们都可以来看。之后逐渐发展,瓷枕的个头儿也由小到大,但这不绝对。到了宋代,瓷枕发展到了高峰,无论从器型上还是装饰手法上,发展都突飞猛进。

定窑瓷器在古代北方盛行,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白。进入宋代以后,定窑器开始出现刻的、模印的花卉纹。比如,1969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初年定窑白釉龙首净瓶,这就是刻的;再有就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这是印由于瓷土的可塑性,就出现了瓷制的人物塑像和枕头。跟捏泥人不同,瓷器在高温下会开裂,薄了、厚了都容易开裂。因此,瓷枕都烧空心的,还得留出气孔。

孩儿枕当年的生产量不大,因为它的生产成本较高,烧制的成功率较低。它的模样大致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种卧姿孩儿枕,只在定窑瓷枕中得见;另一种是童子执荷枕,这种造型在定窑、耀州窑中都有烧造,就是小孩儿身上顶着一片荷叶,荷叶也叫莲叶,所以寓意“连生贵子”。

我们在艺术品的制作中,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手法:一是雕,二是塑。这两件事,雕是做减法,塑是做加法。我们的河北曲阳素有“雕塑之乡”的美誉,那里既有汉白玉的石雕,又有定窑的瓷塑。

在定窑生产的瓷枕中,孩儿枕可排第一,名气特别大,代表了定窑的工艺水平。它的设计明显有求子的意图。也可以说,孩儿枕比在婚床上铺满花生、红枣、栗子之类的习俗,更能表达多子多福的愿望。

我们想,为什么宋代人这么关心制作孩儿枕这事儿呢?是为了宋人祈盼国泰民安,子孙繁盛。关于祈盼子孙繁盛这件事儿,古代有这么一民间传说。你们就当故事一听。相传北宋年间,河北定州,定窑的烧制已颇具规模了。当时,有一对夫妇,精通制瓷工艺,丈夫主管焙土、烧制,妻子擅长临摹画样。夫妇俩感情和睦,日子过得很好。可只有一条,家里没孩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说的无后不包括女儿,过去娶妻无子可以买妾生子,或把别人家的儿子抱过来、过继过来,都可以。为了生子,民间有一个风俗,叫“拴娃娃”。《中国风俗辞典》里这样记载:“道观大都供奉送子娘娘。神座和送子娘娘身上放着很多泥塑小男娃娃。婚后不育的妇女在神像前磕头烧香,祝祷布施之后,从神座上偷偷拿一个小泥娃娃,揣在怀里,默默念着‘跟妈妈回家’,头也不回地直接往家奔,藏于卧室。如果生个儿子,就要到庙中还愿,磕头布施之外,还得买几个泥娃娃偷偷放在神座上,供后来者拴去。这个妻子就去天后宫栓了个小泥娃回来。谁知道一两年过去了,一直不灵验,丈夫一气之下把它往地上重重一摔!只听得“啪”的这小泥娃一时间被摔得粉碎!这两口子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妻子很绝望,但日子还得继续往下过啊!白天还好说,总有活儿忙,想不到那么多。可到夜里,这个辗转反侧的滋味儿就不好受了。有天夜里,妻子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梦见有一白胖小子,也就刚会走路那么大,在自家院子里,光着肉乎乎的小屁股瞎转悠。没想到这小孩儿一见她就乐了,而且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很高兴,伸手就去抱小孩儿,这小孩儿特愿意跟她亲近,玩累了,顺势就枕着她的胳膊睡着了,边睡,嘴里还边嘀咕,像是在叫“娘、娘”,美梦初醒,妻子一睁眼,天蒙蒙亮,她猛地起身,几步走到桌案旁,抓起画笔就把刚才的梦境画了出来。丈夫醒来后,来到画作前瞧,立刻就被这可爱的小孩儿吸引了。妻子便道出原委,还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按照这个可爱小孩儿的模样,制成瓷枕。

就这样,夫妻俩同心协力,打造出的孩儿枕,栩栩如生,妻子夜里枕着它睡觉,每每都能梦到那个小孩儿。没过多久,妻子就有喜了!后来真给家里添了一个白胖的小子。从此以后,这孩儿枕就成为家里的“娃娃大哥”,按照拴娃娃那套规矩,每年新旧交替之时,给它换新衣,还有零食供果,跟对待真娃娃一样。

这个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毕竟求子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现在,我们再说回这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我们说这瓷枕是北宋的,断代的依据是什么呢?刚才说了,这伏卧状态的孩儿枕啊,共三个。除此之外呢,北京故宫还藏有一件定窑白釉童子执荷枕,但它不是完整器,是有残的。这件枕头的托座底部上有墨书,写着“元佑元年八月十七日置££谨记此。”“元佑”为宋哲宗年号,元佑元年为公元1086年。这就为宋代孩儿枕的分期和断代,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这隔岸相望的三件完好的定窑白釉孩儿枕呢,如果按品质排名,台北故宫的两件可分别排第一、第三名,北京故宫的则排行老二。那为什么当年把一、三名带走,却把老二留下了呢?现在基本上可以这样猜测:第一名这件最精美的枕头上,有御题诗;第三名,有墨书。虽然北京故宫留下的这件孩儿枕没有字,但另外一件残缺的童子执荷枕上有文字资料也就弥补了这个缺憾。全世界定窑孩儿枕的存世量也是极少的,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有一件,那件同北京故宫所藏有残的造型类似,也是定窑白釉白釉童子执荷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