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名师教学魅力 寻语文课堂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语文课堂美篇 赏名师教学魅力 寻语文课堂之美

赏名师教学魅力 寻语文课堂之美

2024-06-30 14: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授课教师:蒋军晶

浙江省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以一幅杜甫的愁容画像精妙引出杜甫以“悲”为主题的系列名篇,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剖析,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悲”,理解作者的“悲”。再以“喜”为主题的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切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春夜喜雨》,紧扣共同的诗眼“喜”进行对比分析……一“悲”一“喜”两条线贯穿整个课堂,也贯穿了杜甫的一生,将“诗”与“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讲座——《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结束, 蒋军晶老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分享一个个鲜明的案例生动而精准地阐述了《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教材的每个单元编排就是一个任务群,考验着师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授课内容:《我是一只小虫子》

授课教师:陈凤

长沙市仰天湖桂花坪小学的陈凤老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大家带入了充满童心的世界,授以学生借助拼音、随文识字、联系生活等识字方法;并充分创设童话情境,引领学生以自述的形式,从小虫子的视角体验了一回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在丰富的想象力中感受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授课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授课教师:刘恋

“人过半生,还是少年吗?”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刘恋老师抛出问句引出韩愈的“早春”和少年心,在韵味诗歌课堂中,学生体悟“最是年少逐春心”。

授课内容:《梅花魂》

授课教师:王崧舟

王老师围绕“梅花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梅花诗词创设“梅花”语境到感悟梅花意蕴,从梅花品格对应最有气节的人物到知人论世,传承“梅花”文化。着眼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聚焦的大概念是“梅花的文化意象”。

讲座——《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改革》

课后,王崧舟老师借助课例《梅花魂》诠释了任务群不同,教学任务不同,教学路径亦不相同。同时,在2022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目标指向“大概念”,在《梅花魂》一课中体现为文学意象;学习活动也要投向“真情境”。

讲座——《用好统编教材,科学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刘亚维老师从“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三个方面梳理出《新课标》的三大突破。用一个又一个优质课例,帮助教师把握课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群实践性、综合性、情境性的特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

授课内容:《自相矛盾》

授课教师:王林波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林波老师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动画表情,形象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再现故事内容,还原人物思维过程,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辨。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阅读能力自然在层层递进、分析综合中得到发展。

讲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课堂实操》

随后,大家又接着聆听了王老师带来的讲座。王老师强调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发展脉络、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活动组织、评价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进行了整体解读。就如何在课堂实操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指导。让大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教师学习心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不负教育的重任。

2023年3月11日下午,有幸走进浙江省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课堂。蒋老师从杜甫画像入手,由表情见“愁”,提问杜甫的愁体现在哪里。结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和《春望》,解诗人的愁在山河破碎,家国沦陷,感受诗人层层递进之悲,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借此对比,引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夜喜雨》,将杜甫诗中之愁转向诗中之喜。课堂上,蒋老师通过提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喜’何处可见?《春夜喜雨》因何而喜?”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与学生深入对话。

随后蒋老师通过引入背景,删减诗句等手段,探求《春夜喜雨》中“喜”的不同层次,感受“下雨了——下小雨了——下绵绵小雨了——下丰收之雨了”的层层递进之喜。让学生从画像中、诗词中重新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诗圣——杜甫。

课例展示结束,蒋老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分享一个个鲜明的案例生动而精准地阐述了《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教材的每个单元编排就是一个任务群,考验着师生解读文本的能力。然后从点面结合、动静态描写等方面强调任务群3个关键点:明确的主题 、相关联的学习任务、任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短短半天的观摩学习匆匆结束,大师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有像大师们一样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语文的更深处漫溯,才能寻得教学的真谛!

——文数罗老师

3月11日语文组老师赴外校学习。首先学习的是江苏名师姜树华老师推出的《海上日出》,这原本是一篇写景文章。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本次活动中,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新视角,将再平常不过的写景文章,层层推进,仿写本文写出《海上月初》再回归文章品读,启发学生读巴金先生的“写文章是有话要说”,让学生明晰写景的文章不再是写景,有抒怀,有鼓励身处黑暗中绝境中的人。普通的写景文章便触发学生对文章文学性的感悟。透过活动中的具体课例认真地向名师学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方法,受益匪浅。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此次学习,受益良多,收获颇丰。我们将不断深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把握课程改革新航向,乘风破浪,踏歌而行,探寻最美的教育风景。

——向兵兵老师

阳春三月,在这个草木萌发,杨柳吐绿的美好季节。2023年3月12日, 有幸在桂花坪小学学习观摩了刘恋和王崧舟老师带来的优质课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梅花魂》。刘恋老师执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开篇引入,让学生走进杜甫坎坷却又奋发图强的一生,借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一诗来理解诗人的为何独爱这早春之景。教学过程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让我们体会到“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追逐心”的人生大道。整堂课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教师与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深度,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一步步完善板书“走进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紧扣诗人的经历和心境来总结。

王崧舟老师着眼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聚焦大概念“梅花的文化意象”。围绕“文化意象梅花的内涵与魅力”这一教学任务,设计了“温习诗词——创设梅花语境”“整合词串——初识梅花意向”“概括事例——梳理梅花文脉”“还原情境——引向梅花文脉”“拓展背景——理解梅花意蕴”“知人论世——传承梅花文化”六个小任务。他围绕“梅花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梅花诗词感悟梅花品格,从梅花品格对应最有气节的人物,情感升华,体感悟民族之魂,外祖父梅花般的品格和深厚的爱国情谊。

——李传兴老师

2023年3月12日,有幸前往桂花坪小学参加了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新样态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刘恋老师执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由“少年”引入课题,通过多部作品中对春景的描写对比,带领学生领略韩愈笔下早春的美景,再通过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其二)两首诗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韩愈笔下早春最美?最后得出,人生中的少年时期就如早春一般,是景色最美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刘老师润物无声,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也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王崧舟老师的《梅花魂》全程环环相扣,听来荡气回肠、津津有味。整堂课虽是单篇教学,但却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将“梅花”这种中华文化中的典型文化意象与孩子共同分享,有高度有深度,值得好好学习领会。接着又做了以《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中王老师结合自己执教的课例《梅花魂》,从学习类型、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路径四个方面谈了他对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看法。

——陈燕飞老师

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儿童小说创作者蒋军晶老师的示范课《春夜喜雨》及《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新样态》的讲座。蒋老师抽丝剥茧,从明确的主题,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最好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三个方向为抓手,给教师指导助力。再见蒋老师,依旧简简单单,闲适淡然。平常的着装,简单的ppt,朴实的语言。一句句看似平凡的话语却一如既往打动人心。蒋老师的课堂,松弛而有张力,让学生很放松。那种不经修饰不染繁华的淡然让听课的我每个毛孔都很熨帖,轻飘飘的,舒服极了。听到精彩之处又戛然而止,无限留白……

——刘于溪老师

我们的生活如同一张白纸,需要在每一个日子里用不同颜色的画笔为它着色。能够参加此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倍感荣幸,因为我看到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领略到了姜老师和李老师的风采,并且聆听了“童眼、童心、童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新视角”、“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与运用”的讲座,让我再一次清晰认识到语文课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我们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

我们要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眼、童心、童言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激励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言语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

三、体现个人味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课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王梨老师

春风解冻万物生,绿草如茵润眼睛。微风拂面吹百花,如诗如画美无双。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碰撞带给我的是知识盛宴,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

通过学习让我深知,依托教材单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首先要明确具体单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准确判断出具体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再进一步研读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就能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就是用生命在歌唱。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中华文化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教学相长,在教中不断地学,在学中不断提高教的水平,作为基层一线教师,真心希望这样的研讨会经常举办,让我们近距离全方位地学习高水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黎雨老师

学无止境,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通过本次培训,红星实验小学语文人将不断深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把握课程改革新航向,乘风破浪,踏歌而行,探寻最美的教育风景。

组稿:颜宇露

一审:颜宇露

二审:王静

审核:张晓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