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Ⅰ答题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Ⅰ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Ⅰ答题技巧

2024-07-10 0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考任务一 论证分析 

任务点一 概括文本思路

一、“三从”入手,寻找整篇文本的思维切入点

1.从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2.从关键句入手。

①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②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3.从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入手。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二、牢记“扣”“理”“抓”三字诀,把握局部语段的思路

“文章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上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条中心线索,把要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字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又是靠文章的结构表达出来的。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2.“理”结构,弄清思路。语段的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这一方法很简单,找到这些标志,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

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另一个层次。

三、规范答题

答论证思路题可以运用“首先”“其次”“再次”等来组织答案,也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分条作答。

任务点二 分析文本论证特色

掌握分析论证的思考角度。

答题角度

具体解释

论证类型

①立论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②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具体:先驳后立、先立后驳、驳立结合

论证结构

整体结构: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也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

局部论证结构:可以根据句间关系确立局部的结构形式:总分总式、对比、并列、层进式等

论证方法

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类比论证、因果论证

局部论证特色

开篇特色:开门见山、设问开篇、排比式开篇等;中间过渡特色以及结尾特色等;有时还需要考虑局部的语言特色

高考任务二 比较异同

任务点一 概括材料相同点

此类题答题之“三步走”:

第一步,审准题干,找出信息筛选比较点。

凡比较,必须有比较点,而比较点都已经在题干中给出。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准确找出比较点。

第二步,根据比较点,确定筛选、概括的范围。

比较点其实就是确定文字的依据,把它带入不同文本中,只要与它有关的文字就是答题的范围。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主要关注最具价值的信息点。

第三步,整合。

调整、组合所筛选的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题干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在整合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1.抓住关键部分,联系整体揣摩。对文本的中心内容而言,文中陈述的有价值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分,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概括时各则材料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层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

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任务点二 比较材料的不同点

此类题答题之“三步走”: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具有指示性,考生要认真审读题干,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要筛选比较哪方面的信息:

1.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内容。这类题目,报道的对象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的,但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报道的角度往往有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目,既需要提炼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还需要关注每则材料的出处。比较材料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常考查的内容。对此,只要把各则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层次弄清楚,最后相互比较即可。

2.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深度。就新闻来说,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典型的特征是仅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而有的新闻,除这些新闻要素之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

3.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宽度。所谓“宽度”,就是涉及面。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9题,题干已经明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如果考生答成“现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播运营模式”就不符合题干要求。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在材料中搜寻相关答题区域,并精读有关文字:首先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语,思考“为什么”写这段文字,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然后仔细筛选相关内容。

第三步,把筛选出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使之成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最好分条作答。

高考任务三 特定信息整合

任务点一 整合文中重要概念【读题干——明思维】

题干示例

(2020·新高考卷Ⅰ)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其他设问方式:

(1)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的具体内涵。

(2)综观全文,请谈谈对××概念的理解。

明辨题型

题干有“概念”“定义”“内涵”“外延”等字眼

 

解答此类题的思维流程:明确区间→确定句段→提取本质→组合答案。

1.明确区间,就是明确筛选区间。一个概念在文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概念的意思,或制约这个概念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明确有效信息的区间。

2.确定句段,就是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包含对概念内涵、外延的解释,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内涵(本质属性)为基础。

3.提取本质,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

4.根据题干要求,将这些词句组合成“最准确”的答案。

任务点二 原因概括(分析)题

题干

示例

(2019·全国卷Ⅰ)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2019·全国卷Ⅱ)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9·全国卷Ⅲ)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明辨题型

材料中有“原因”“根据”“为什么”等字样,同时有能具体涵盖几则材料或某则材料的关键词

【据要求——学技巧】

解答此类题型,需要:

第一,细搜。揭示原因的信息文字大都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几则材料中细细搜索。特别是对于那些深层的、间接的揭示原因的文字,特别需要“细搜”,尤其是以“问题”显现的文字,可以自问“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然后自答,从而转化为原因;一些叙述文字也要注意,“原因”可能藏在其中。

第二,多思。也就是具有“多因意识”。只要是原因,就有内因与外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这些都是思考的方向。针对多则材料组成的文本特点,还要善于从不同材料主体去找“多方”原因,如政府方、企事业方、个人方等。

第三,验证。运用“由果索因”法来检验答案。题干若是“果”,就到文本中索“因”,且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找出原因后,可用“因为(提取的原因文字)……所以(题干中的‘果’)”的形式验证是否正确,即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注意不可把表示“果”的文字当作表示“因”的文字。

高考任务四 看法、措施综合概括(分析)

题干

示例

(2017·全国卷Ⅱ)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其他设问方式:

(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2)怎样实施×××措施?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看法”“解决”“措施”等字眼

(2)题干中隐含着看法、对策等信息

【据要求——学技巧】

此类题要得满分,要遵循以下答题之道:

第一,明确规则,确定范围。谈看法、措施类的题目,是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意图的归纳和总结。确定范围,筛选出文中关于题干涉及的问题的观点。答题时,首先明确题目是针对某一则材料,还是需要综合考虑,然后找到角度和观点。找角度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有可能一个段落就是一个角度。要重点理解文本涉及的有关具体措施或看法的内容,包括措施的主体、措施的具体内容、要达到的目的等。找观点时,要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作答,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话语。

第二,抓住主体,善于转化。要明确谁是措施或看法的实施者(主体),措施或看法的实施者有几个,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具体思考时,可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找看法或对策,善于转化。注意文中提到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成绩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措施。问题可以转化为“措施”:“问题”是“措施”的依据,“措施”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办法;“措施”要有的放矢,只有抓住一个个实质性的具体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另外,不能忽视图表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把“问题”转化成“措施”。

第三,巧妙整合。整合信息,同类的要合并,重点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清答题的角度,分点作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